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道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943600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88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道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道(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话: 88161127E-mail:lcxwzx126 .com 华 不 注42017年5 5月1 19 9日星期五五L I C H E N G地址:济南市洪楼南路2号邮政编码:250100电话:8816112588161127数字版网址:http:/邮箱:副刊邮箱: ( 内部资料)责任编辑: 季永霞我的母亲,乙丑年(1925年)出生,属牛。由于家境贫寒, 年仅三、四岁就被送到别人家收养,母亲有三个娘家,两个 姓。母亲大约十七、八岁时嫁给了腿有残疾的父亲(父亲在抗 战中左腿负伤,因医治不及时落下终身残疾,后来被评为二 等残废军人)。母亲自从嫁给父亲起,就挑起了家庭的生活重 担。 我的母亲,是

2、勤劳的母亲。在我的印象里,母亲颠着一 双小脚(小时候缠过裹脚),就像上紧了弦的钟表,不分白天黑 夜地忙碌着。 在那个穷乡僻壤的小山村,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母 亲育有五男三女,吃的、穿的、用的全有母亲一人操 持,而且还要供孩子上学,母亲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 承受了多少压力,谁能算得明白?说得清楚?记得我有一次 背着干粮去上学,在村里遇到了一位老街坊,只听她念叨 “某某婶子(指我的母亲)挺精神的人净干傻事,光让孩子往外 背干粮,连摊粪都不给家里攒”。 先说说母亲为我们上学的子女做饭、准备干粮吧!曾听 大哥对我讲过,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大哥到离家十几华里 的一所中学读高中。那时家里没有钟表,要

3、靠公鸡打鸣来推 算时间。那时也没有什么交通工具,出门靠步行。为了不耽 误大哥上早自习,母亲下半夜就不敢踏踏实实地睡觉了,她 要早早地起床,为大哥做早饭和准备带走的干粮、咸菜等 等。有时母亲会因推算错了时间起床过早,大哥也因到校太 早,学校未开大门而可怜巴巴地在校门外等着。有一次因等 的时间过久,大哥在校门口迷迷糊糊地进入了梦乡。随后就 是二哥、三哥、姐姐、我和五弟,整整二十年从未间断。20 年,7300天,母亲周而复始地重复着这一切,是多么的不 易!小时候,从未见过母亲停下来歇息,夜深了,忙碌了一 天的母亲还在灯下飞针走线或干着其它家务。每年的大年三 十,母亲依然忙到很晚,为的是让我们年初一能

4、穿上一件在 当时还算体面的衣服。即使买不上新衣,也要将旧衣服翻新 一下,缝补得整整齐齐,洗得干干净净。记得有一年我的小 姐姐哭着闹着要新衣服,母亲眼含泪水安慰姐姐:“你们姊 妹多,实在是顾不过来呀。”以后我们回忆起来,心里都酸 酸的。 时光飞逝,2000年左右,七十五、六岁的母亲被我们 “剥夺”了种田“权”。“下岗”后母亲依然闲不住,当起 了“开荒者”。她老人家扛起镐头、锄头,将房前门后堆满 碎石瓦块、长满荒草的空闲地一点点地开垦出来,施上鸡 粪、牛粪、猪粪等各种有机肥,种上南瓜、丝瓜、豆角、芸 豆、茄子、辣椒等蔬菜。 种了一辈子田的母亲,种菜自然是不外行,在她老人家 的精心侍弄下,小菜园里的

5、蔬菜争着、比着长,红的、绿 的、青的、黄的、紫的,五彩缤纷,煞是喜人!母亲最拿手 的还是种南瓜,挑选良种、施足底肥是前提,“掐头”、“减瓜胎”、“压蔓子”搞好管理是关键。母亲种的南瓜就 像长疯了一般,产量高、质量好。母亲在庭院里也是见缝插 绿,废弃的盆子、罐子、瓶子里都栽种上辣椒、芫荽啥的, 不仅提供了大半年的蔬菜(母亲经常分享给邻居,我回家时也 经常满载而归,还送给岳父母品尝),也美化了环境。我调侃 母亲说:“您是开荒种菜的能手,美化造绿的使者。” 母亲对她的菜园倾注了很大的心血,春天满怀憧憬和希 望地种下种子或栽下幼苗,随后就是浇水、松土、除草等 等,有时没什么活,母亲就在菜园里观察蔬菜的

6、长势情况, 看看有没有病虫,神情是那么专注、那么认真。为了避免鸡 刨、鸟啄、猪拱,她从山上砍来荆棘,围上栅栏,小心翼翼 地侍弄着她的菜园,像照顾婴儿一般精心、用心。 我的母亲,是善良的母亲。母亲乐善好施,乐于助人。 虽然我家不富裕,但母亲总忘不了接济别人,特别是有小孩 子到我家来玩,母亲总要拿出自己舍不得吃的好东西让孩子 吃;遇到邻居亲戚生病生灾,母亲也会带上食品去慰问、探 望。我们参加工作后,条件大为改善,经常给她买回好吃 的,母亲依然不舍得享用,而是分给她的孙子辈和邻居亲戚,以至于母亲去世时邻居家的娘儿俩因哭得非常伤心,不 明就里的人误认为是母亲的闺女和孙子了。 母亲在世时,我们都想把她接

7、到城里享享清福,被母亲 断然拒绝,其实,她是不想给孩子增添麻烦。但我们要回老 家时,母亲会提前晒好被褥,打扫好房间,准备好饭菜。我 们返回时,母亲总要让我们吃得饱饱的、好好的,有时为了 让我早晨走时能吃上水饺,母亲凌晨三、四点钟就开始忙 活,还要给我们带上小米、玉米面、绿豆等杂粮,春节时还 要带上母亲亲手做的豆腐、炸的藕合、带鱼,蒸的包子、馒 头。在老家,我喜欢躺着,母亲隔上一会儿就会走到我的跟 前,看看我,见我睡着时(其实我并没睡着)总会拉过被子或毛 巾被之类的东西盖在我身上,此时此刻,我依然装睡,但心 里异常的感动和温暖。我已是不惑之年,母亲到了耄耋之 年,但在母亲的眼里,孩子永远是孩子,

8、永远在呵护、疼爱 着自己的孩子! 我的母亲,是正直的母亲。母亲总说,人要讲理、占 理,她老人家处事公道,心底无私,加之辈分高,在街坊邻 居中有很高的威信,敢于为受欺负的乡亲说话争理、撑腰。 平时母亲非常和善,但在“理”字面前毫不退让,态度非常 坚决。 我的母亲,在旧社会长大,没进过学堂,连自己的名字 都不认识的文盲,竭尽全力供养孩子上学,把孩子培养成了 专家、教授、博导、研究生、大学生;我的母亲,一个一辈 子没出过远门、一辈子务农、只和锅碗瓢盆打交道的家庭主 妇,看似没有什么见识,但依靠朴素的做人道理影响着孩子 的成长和发展,培养出了高级工程师、医生、公务员、教师 等各个领域的优秀人才。 这就

9、是我普通但不平凡的母亲!我的母亲傅先河/区人民检察院资治通鉴被梁启超称为“皇帝教科 书”,梁启超认为此书成功的原因在于编写目 的明确,就是写给皇帝看的。北宋司马光编撰 的资治通鉴是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 巨著,记载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 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前后1362 的历史。此书以“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 失”为目的,以历代政治大事为主要内容,蕴 含丰富的治国理政得失和社会人生经验。 把资治通鉴读得深入、讲得清楚的是 曾国藩和毛泽东,他们是文人但都带兵打仗并 取得不凡战绩。毛泽东晚年曾对人讲,他将 资治通鉴这部300多万字的史书读过“一 十七遍”。曾国藩认

10、为资治通鉴“能穷物 之理,执圣之权”,是最好的经世治国之书, 一本书能讲清楚道理已经难得了,除了讲道 理,还通权变,懂得讲操作,这当然了不得。 所谓权变,是指权宜应变,事态情况变化时要 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加以解决。道理往往是抽 象的,历史是具体的,历史就是前人在应对各 种挑战,采取各种措施之后,留下的一些成败 得失的记录、总结,把抽象的道理放在具体的 历史情境中,就能明白权变的道理。到了20世 纪70年代,权变成为风靡西方的一种管理理 论。如果懂得权变,能实事求是的看问题,就 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正如“一国两 制”,“一国”讲的是道理,“两制”就是讲 权变。 资治通鉴在总结历代兴亡中,特别

11、重 视领导者的才能、素质和品质对家国兴衰的影 响。司马光曾上书宋神宗:修心之要有三: 仁、明、武;治国之要有三:用人、信赏、必 罚,司马光说这就是资治通鉴的精髓。 “仁者,非妪煦姑息之谓也。修政治,兴 教化,育万物,养百姓,此人君之仁也。”就 是要以方向、目标、愿景让大家在精神、物质 两方面愿意跟你干。修政治,即是毛泽东同志 所说的,得告诉你的部下,为什么跟着你干、 跟着你走,得给个理由。资治通鉴记载, 曹操当年挟天子(汉献帝)以令诸侯,被称为曹 贼。刘备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 刘备为了得到诸葛亮的辅佐,三顾茅庐,他讲 了一句话,“如今汉室将倾,奸臣窃国”,阐 明了光复汉室就是他的政

12、治方向,刘备用这个 理想鼓舞士气,最终建立自己的基业。“兴教 化,育万物,养百姓”,要使教化与治理相辅相成,不仅要让百姓吃饱肚子,还要文以化 人,既要富口袋,还要富脑袋,这与今天的人 力资源管理有异曲同工之处,要在充分考虑员 工物质利益的情况下,把意义、价值、精神等 放在前面,这是领导的艺术。 资治通鉴认为,修心之要有三:仁、 明、武。至于“明”,就是判断力。就是要有 安危意识,有分别贤愚的判断力,能明辨是 非。“武”就是决断力,决策之后要勇往直 前,不受奸佞迷惑而改变主意。 资治通鉴认为,治国之要有三:用 人、信赏、必罚。毛泽东曾说刘邦是我国历史 上最厉害的一位皇帝,资治通鉴讲述了刘 邦任用

13、韩信的故事。韩信从小受胯下之辱,名 声不好,当初他在项羽麾下,项羽不用他,韩 信就跑到刘邦这儿,刘邦听萧何的建议提拔了 韩信,但仍没有达到韩信的预期,韩信又跑 了。萧何月下追回韩信,并对刘邦说了一番 话:“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刘邦采 纳,拜从未立过功的年仅24岁的韩信为上将 军,这需要多大的判断力与魄力!刘邦和项羽 打仗,从来没有赢过,所有的胜仗都是韩信打 赢的,最后垓下之战的统帅也是韩信。韩信赢 了,刘邦就赢了,刘邦这样的才是高人;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仅是匹夫之勇。项羽起 兵八年,经历70多场战争未曾输过,最终兵败 垓下,他认为是天要亡我,项

14、羽至死都不明白 跟刘邦的差距在哪儿,刘邦的“用人”显然比 项羽高明太多。 “信赏”、“必罚”讲的是激励约束机 制,有功必赏,有罪必罚,且要“赏当其劳, 罚当其罪”,这些外在治理手段的交集点就是 用人。如何用人、识人、治理国家,可以说构 成了司马光管理体系的框架。 清代王夫之认为,读资治通鉴有三重 境界,一是“可以自淑”,提升自己;二是 “可以诲人”,与人分享;三是“可以知道而 乐”,就是知道治国之道、为人之道、处事之 道,而感到很愉悦、很快乐。无论在哪个境 界,读出自己心中的资治通鉴就好,毕竟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资治通鉴 的智慧李金铃/区委党校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

15、厅印发了关于 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下文简称意 见),其中指出:“切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 摆上重要日程,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教学的重要内 容”。各级党校贯彻落实这一体现国家意志的中央文件,就 应研究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教学的重要内容。 第一,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责无旁贷。意见指 出,在加强组织领导方面,“各级党委和政府”是主体;在 “加强文化法治环境建设”上,“充分发挥各行政主管部 门”的重要作用;在“充分调动全社会积极性创造性”上, 要“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可以说,抓住了社会上领 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群体,中央的决策和部署才能真正 落到实处。有人

16、说,领导干部没有这方面的文化,遑论起到 什么“带头作用”了。的确如此,如果一名领导干部没有这 方面的知识和背景,甚至受到过去片面批判传统文化的影响 很深,连起码的温情和敬意也提不起来,满脑子的负面认 知,那就很难去开展有关工作。各级党校担负着干部教育培 训的重任,面对意见提出的三个“迫切需要”,首先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重视起来,真正将这项关乎 民族和国家认同的文化大业提上日程,抓实落细,切勿以己 之观望、不作为、不敢为,延误其发展良机。 第二,坚决纠正将马克思主义与优秀传统文化简单对立 的错误观念。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于不同的 文化背景,由于时代、地域等差异,在概念系统、理论体 系、话语表达等方面存在着明显不同之处,两者的关系从学 理上探讨可能是非常复杂的。但是,表面的差异不等于深层 次上不能互通;即使是显著的差异也不等同于必然发生相互 的对立,而极有可能恰恰形成优势互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