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政府诚信建设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943453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我国政府诚信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试论我国政府诚信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试论我国政府诚信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试论我国政府诚信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论我国政府诚信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我国政府诚信建设(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试论我国政府诚信建设摘 要:“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 ,政府诚信建设是立国之本,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 体系的必要前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在当今政府诚信缺失已是不争事实的情况 下,探讨我国政府诚信缺失的原因、政府诚信缺失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如何加强政府诚信 建设及政府诚信建设对当今及后世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政府 诚信建设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老子曾说过:“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 ”意思是说人如果不讲信用,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国家如果不讲信用,就必 然会走向衰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几年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增长、综合国力 的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政府诚信问题日

2、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现代 意义上的政府诚信是指以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为主体的诚信,政府及其工作人员 应该做到诚实不欺,信守诺言,必须在自己的行为中体现对公众的忠诚,尤其 在面临着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不同的个人利益、多元的公共利益等的复杂冲 突时,必须做到公开、公平、公正、透明。1当前政府诚信缺失已是不可忽略的 重要事实,特别是中国政府在金融、军工、能源、航运等重要领域和重点行业 中依然拥有绝对控制力的现有体制下研究政府诚信,对于建立廉洁、高效、务 实的政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政府诚信缺失的原因: 1.部分领导干部弄虚作假,失信于民。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接连不断;“官出数字,数

3、字出官”的报道不绝于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 对上级阳奉阴违、对群众能瞒就瞒能骗就骗的领导干部大有人在。做为国家行 政行为执行者的领导干部,是党和政府人员构成中的主体、是最高层次的典型 示范、是国家与人民之间沟通的桥梁,其诚信行为不仅对全社会成员起着表率 作用,而且直接影响着国家的诚信。但某些领导干部为了自身利益,不惜把人 民赋予的权力当作捞取好处的工具,搞权钱交易、权事交易,为了个人私利, 把手中的权力运用得淋漓尽致,成为损害党和政府诚信形象的罪魁祸首。社会 民众对于政府的造假行为已司空见惯,不相信政府公布的经济数据,对于政府 行为产生了严重的不信任。2 2.政府决策程序存在暗箱操作,

4、公正、公开、公平性不够。 决策错误是最大的失误。要想保证政府的决策充分体现人民利益,就应当广 泛听取社会方方面面的意见和要求,除了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外,都 应当向社会公众公开。但是,有的地方政府工作缺乏公正性,透明度不够,神秘性 有余,习惯暗箱操作,最终导致决策失误,而这些失误(错误)又往往以“交学费” 的名义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3很多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决策过程过于简单, 公民听证会制度名存实亡,致使最终决策没有民意基础,缺乏民主性和科学性, 从而出现以权谋私的违纪违法现象,使基层老百姓对政府的政策失去信任。3.政府为了自身利益,不惜背信承诺,造成政府政策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政

5、府与企业、个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本应为平等的行为主体,官员是公仆,1 胡军:论加强政府诚信建设的原则 , 行政与法 ,2008, (1) 。2 向平: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地方政府诚信缺失及原因分析 , 社会主义研究2007, (6) 。3 邹东升:政府诚信缺失与重建研究 , 重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4, (3) 。政府要服务,然而一些政府官员却凭借行政契约中的优越地位,滥用权力、任 意 毁约、漠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一些地方政府将亏损企业承包出去,一旦企业 赢 利,政府又单方面撕毁合同,强行收回,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经济活动。政府公 然毁约,不兑现承诺,无疑是对政府信用的直接破坏。而另一方

6、面,政府作为 公众利益的代表,行使着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力,其制定的政策体现了政府的权 威,应具有法律效力,不能因政府领导的更换而更换,不能因政府的换届而失 效。4但现实社会中,作为下届政府却不履行上届政府的政策,制定的新政策与 上届政策缺乏连续性的状况时有发生,这不但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民众的积极 性,而且极大地损害了政府信用。 4.政府机关之间及公众对政府行为监督和制约机制不健全。 在当前社会,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监督规定不够具体,缺乏可操作 性,致使监督乏力,流于表面形式,很多时候当政府诚信缺失时,要么出现法律 空白,无从下手处理,要么就是执法上软弱无力,这样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监督 制约功

7、能的发挥。至于公众舆论的社会监督,由于公众对于政府政策失误、政 策多变导致的诚信缺失现象,还没有应有的重视,因而就更谈不上惩处,这样 就造成政府及有关人员的失信成本太低,失信行为屡禁不止。 2、政府诚信缺失所产生的负面影响:1.政府自身权威地位的削弱。 政府信用是社会公众对政府形象、行为的一种稳定性评价,体现着政府形 象。 但如果政府部门及代表国家行使职权的公务人员不顾广大人民的利益而违法失 职、以权谋私、贪污腐败,必将损坏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公务人员在工 作中存在的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浮夸虚报等行为也必将引起公众对政府的不 信任。一个无名小卒突然变得有钱有势,都会引起普通公民从其劣行中去

8、寻找 原因并效仿其行,都会在卑鄙和权势之间,下贱和成功之间,丢脸和实惠之间 出现可悲的概念混乱,而一个政府或者政府官员若是对公众出尔反尔、背信弃 义、巧取豪夺、甚至违法犯罪,那么它给公众带来的毒害又何止千倍万倍于一 个小人得势呢?5 政府权威的确立一方面依靠政府强制力,一方面依靠公众的信任,政府的失信 行为不仅削弱了自身的权威地位,而且可能会导致政治秩序的不稳定,引发大 规模社会动乱。2.政府运行成本的增加。政府公信力的下降,严重妨碍了政府与公众、企业之间良好信用关系的建 构。 由于政府诚信的下降,政府政策的实施难以得到公众的理解与配合,而为了让 政策得到必要的实施,政府必然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

9、财力,甚至动用强制手段, 去实现自己的行政意图。又或者为了提高强制行政能力,政府不得不不断充实 机构和人员,导致机构膨胀和预算增长。庞大的政府机构必然占据更多的可资 利用的经济资源,发生“与民争利”的现象,进一步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造4 赵丽:论转型期我国政府诚信建设 ,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2) 。5 刘松山:论政府诚信 , 中国法学 ,2003, (3) 。成恶性循环。63.社会信用体系的崩溃。 政府诚信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基础性、决定性、导 向性的作用。政府诚信对整个社会信用又具有引导和无可替代的示范、激励作 用,影响极大,可以说整个社会信用体系都是基

10、于政府信用来推动和发展的。 政府作为社会公共事物管理者的定位,也决定了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体系的基 石,如果政府诚信不断缺失,必将无法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致使社会公众信 心不足、信任丧失,从而最终导致社会的普遍失信,社会信用体系的崩溃。 三、如何加强政府诚信建设: 1.打造政务公开、公正、公平透明的“阳光政府” 。“政府如果想取信于公众,取悦于民,最省事、最少耗费的途径就是开放政 府信息,开放公众参与政府政策制定过程的渠道。 ”7从政府制定政策措施的抽 象行政行为到实施行政管理的具体行政行为,都要诚实守信,依法办事,做到 公开、公平、公正,让公众了解政府机构的设置、权力的运行规则和方式等, 参与

11、政府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政府出台政策,建立和实施一套规则,就是为了 同等地适用于符合条件的所有公民,保证政府遵守对社会契约的承诺。因此, 政府在决策、立法、执法和管理中均要依法进行,并规范行政程序,增加政府 行为的透明性和可预见性。8进一步推行和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加大政务公开化、 透明化的力度,打造“阳光政府” 。 2.监督、制约机制的完善。 政府机关及其公务员的廉洁是政府信用的重要体现,政府权力的运作状况 关系到政府的道德形象。孟德斯坞说过:“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 ” 所以,要建立科学的权力运行机制,对权力运行进行必要的监督制约。行政机 关内部的监督是典型的自我监督,目前存在监督机构

12、重叠、分工不明、职责不 清等问题,因此必须划分监督权限,明确各监督机构的职责,排除人治主义、 长官意志、政治解决等各种不利因素对监督的干扰,提高监督的效率。社会监 督也是不容忽视的体制外的监督形式,包括社会政治实体的监督、社会团体的 监督、社会舆论的监督等。9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诚信道德教育,培养公民的诚信 观念和意识,加大公众对政府诚信的关注。监督、制约机制的完善对限制和约 束政府失信行为具有积极的作用。 3.加大责任追究力度。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失信行为的发生取决于其带来的收益和失信成本的大 小,由于一些失信者付出的失信成本太低,因而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失信行为时 有发生。同时,由于失信成本太低,又

13、诱使许多人产生失信行为。鉴于此,要 加大打击力度和对失信行为的处罚力度,从而提高失信行为的经济和社会代价。 这是尽快建立信用体系的最有效途径。10对不守信行为的惩罚力和威慑力越大, 选择守信策略就越稳定。在立法和建立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应细化有关诚信行 为的法律条文及惩治规定,避免因法律限制界定不清而产生法律漏洞和盲区。 应大力进行普法宣传教育,使社会成员清楚的认识到,现代市场经济社会,如6 王孝伟:政府信用问题研究 ,中共中央党校博士论文,2007。7 张维迎:产权、政府与信誉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第 347 页。8 尹凤姣:论转型社会中的政府信用建设 ,中南大学硕士论文,200

14、5。9 王俊梅:当代中国政府信用建设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10 赵凡:加强社会主义诚信建设的思考 , 经济研究导刊 ,2010, (34) 。果没有法律作为坚强后盾,道德对维系诚信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四、加强政府诚信建设的意义: 1.政府诚信是立国之本。 富兰克林曾说过:“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 。 对做为一个民族代表的国家来说,诚信更加不可缺失。政府只有坚持行政信用, 真实无妄的履行职责,信守规约,才能赢得百姓的支持和信任,保持政令畅通, 并使政令得到百姓普遍遵守,使百姓养成守规则、讲信用的品质,从而造就良 好的社会风尚。反之,如果政府没有信用,朝令

15、夕改,政出多门,则会使百姓 无所适从,导致民众对政党、政府、政治失去信任和信心,结果是政出不行, 令行不止,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因得不到普遍的支持和遵守而无法推 行,社会秩序混乱,坑蒙拐骗成风,国将不国。11 2.政府诚信是建立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前提。 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又是诚信经济。一方面,在经济交易和市场竞争过 程中,市场主体应遵守等价交换、平等互利、诚实信用的原则。如果违背这些 原则,市场经济秩序就难以维持,市场经济也就不能稳定健康发展。另一方面, 市场交换是长期、经常和互动的行为,对交换双方来说讲,诚实和守信是维护 双方利益的最好策略。如果诚信原则被抛弃,任何一方不守信用,都会

16、使等价 交换关系遭到破坏,扰乱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只有政府做到诚实守信,才能 为市场运行提供信用示范与表率。在一个政府信用缺失的社会,不可能建立起 诚信的市场经济,没有政府信用的规范引导作用,市场经济不可能良性运行与 发展。政府诚信危机不仅严重破坏国家经济秩序,而且严重阻碍了市场经济的 发展,甚至为金融危机埋下祸根。3.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诚信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础和标志,是现代社会公认的伦理基础,具有规 范各民族、各阶层、各领域社会成员行为的作用。做好国家诚信建设,可以为 人民群众创造和提供诚信友爱、诚实守信、以诚信为本的社会诚信环境,使整 个社会呈现出安定祥和,井然有序的政治局面;使诚信融入人们的自觉意识, 成为社会交往的规则,成为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品质和 行为准则。所以,诚信建设,既是立人之本,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之本,是构建 和谐社会的基石。 总之,个人信用、企业信用主要表现在伦理和经济方面。个人、企业一旦 失信,其影响是局部性的、有限的。而政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