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稻汇报篇解说词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943358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陆稻汇报篇解说词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陆稻汇报篇解说词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陆稻汇报篇解说词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陆稻汇报篇解说词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陆稻汇报篇解说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陆稻汇报篇解说词(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开辟山区农业持续发展新天地开辟山区农业持续发展新天地砚山县陆稻新品种与杂交玉米规格化间种技术汇报片砚山县陆稻新品种与杂交玉米规格化间种技术汇报片(解说词)一、地理概况一、地理概况砚山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州中部,地处北纬 23至 24,东经 1033510445之间,土地总面积 3827 平方公里,属于滇东南岩溶丘原地貌,地形由西向东南呈阶梯式下降,形成高、中、低三层,西面最高海拨为 2263.3 米,南面最低海拔为 1183.3 米,高低相差 1080 米,以海拔 14001600 米的中间层为主。全县地处北回归线附近的低纬高原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温和,由于地

2、形地貌复杂,对气温、雨量、光照等重要因素起着再分配作用,形成了立体气候的自然特点。全县年平均气温在 16左右,无霜期 300 天左右,活动积温 25006500,日照时数 14002100 小时,年降雨量 840 1400 毫米,而且雨量分布不均,属典型的干旱少雨地区。砚山县下辖 7 乡 4 镇 1016 个自然村 1253 个村小组,全县总耕地面积 92 万亩,其中,稻田 24.8 万方,旱地 67 万余亩,是个以旱地为主的典型山区农业县。二、项目背景二、项目背景陆稻是南部边疆山区、半山区少数民族的主要食粮。发展陆稻生产,不仅是解决边疆山区少数民族群众温饱、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的需要,而且对维护边疆稳定、发展民族经济具2有深远的意义。为进一步探索解决无田地区群众吃米难以及如何提高农民经济收入问题,砚山县农业局针对县境内的盘龙乡明德村委会凹龙科村小组海拔为 1530 米,年降雨量不足 1000 毫米,属典型的少雨干旱地区,旱地面积占 95.7%,旱作农业的特点十分突出,群众吃米十分困难,增收更是难上加难,全县范围内,自然条件与凹龙科基本相似的自然村约占全县自然村总数的 1/4,凹龙科村小组是砚山县最具有代表性的山区村寨的地理特点,在云南省农科院及文山州农业局的指导和协助下,于 2009 年从省农科院引进了“陆稻新品种与杂交玉米规格化间种技术” ,在盘龙乡明德村委会凹龙

4、科村小组进行陆稻新品种间种玉米试验示范,示范面积 1865 亩,其中样板1150 亩。三、项目实施三、项目实施 为确保陆稻新品种与杂交玉米规格化间种技项目的顺利实施,砚山县及时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由政府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农业局局长任副组长,展示点所在地农技站站长为成员,负责项目实施中技、资、物的协调,以及检查督促等工作;项目实施领导小组下设立项目实施技术执行组,由分管副局长任组长,农技站站长和抽调一名技术人员任副组长,有关技术人员为成员,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情况收集汇报、总结分析等工作。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多方筹措资金,及时调供生产资料,共为项目区调供了化肥、除草剂和陆

5、稻种子,组织拖拉机为样板区统一3机耕,确保了项目按期开工投入生产。在样板实施过程中,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将技术执行组人员分成小组,及时深入样板区内进行监督指导,极抓好各个技术环节的培训及田间指导,并设立示范户 15户,做到以点带面,有效地发挥了科技示范作用,确保了样板实施的质量,提高规格化程度。经努力,凹龙科村实施的 1150 亩陆稻新品种间种玉米试验示范样板,经文山州科技局组织有关专家实测验收,平均单产陆稻241kg,平均单产包谷 155kg,复合产量达 396kg,比计划亩增产46kg,增 13.14%,收到了较好的示范效果。示范区内的农户也真正得到了实惠,解决了示范区内群众吃米难的问题。这个

6、样板为省、州、县农业科技部门提供了观摩现场,还吸引了中科院院士及一批专家前来考察,得到了各级领导及专家的好评,领导和专家们一致认为通过这个项目的实施,将为下一步山区“口粮地建设”提供全新的生产模式,为山区农民的稻米粮食安全、经济来源,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了山区农业稳定、多样化发展,并建议进一步扩大“陆稻-玉米二元种植结构”样板面积。今年,为进一步提高示范展示的效果,在百年不遇的干旱面前,砚山县继续在凹龙科村实施陆稻新品种间种玉米试验示范项目。接受任务后,在省农科院的指导、支持以及县委、政府领导的关心下,结合当地实际,对展示点的情况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研究,并决定在适宜节令内,实施“三

7、干播种”技术,即,4 月 16 日开始播种,4 月 20 日结束。经过努力,实际完成示范样板 1080 亩,超计划 804亩,涉及农户 152 户,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近千亩。其中,展示区内,文陆稻 4 号间杂交玉米完成 700 亩,云陆 103 间杂交玉米完成 360亩,新品种示范完成 18 亩,新材料试验 2 亩,500 多个材料,间种的杂交玉米为“云瑞 88” 。展示区种植规格为:4m 开墒,每墒种 14行陆稻,种 2 行玉米。陆稻播种的穴距为 2525cm;玉米的塘距为33cm。设计基本苗:陆稻为 10 万苗/亩;玉米为 2000 株/亩。齐苗后,经调查,多数地块的基本苗略超设计指标。为了

8、确保技术规范,项目实施领导小组提出了在项目示范区内实施“五个无偿和七个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即,无偿机耕机耙,无偿提供种子,无偿提供化学除草剂,无偿提供病虫害统防统治农药,无偿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指导。统一供种、统一种植规格、统一播种时间和播种量、统一进行地下害虫防治、统一施肥标准、统一化除草、统一病虫害防治等。经过几个月的精心管理,项目示范区内陆稻和玉米长势喜人,有望超过陆稻单产 250Kg,玉米单产 100kg 的计划指标。这个项目的实施,为砚山县的稻米产业开辟新的来源,促进了山区农业稳定、多样化发展。为砚山县山区“口粮地建设”提供了全新的生产模式,为山区农民的粮食保障、经济来源,开辟出了一片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天地。砚山县农业局2010 年 7 月 20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