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系统自组织原理探讨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途径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942683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用系统自组织原理探讨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途径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运用系统自组织原理探讨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途径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运用系统自组织原理探讨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途径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运用系统自组织原理探讨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途径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运用系统自组织原理探讨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途径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用系统自组织原理探讨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途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用系统自组织原理探讨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途径(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运用系统自组织原理探讨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途径运用系统自组织原理探讨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途径张彦(原载江海学刊1990.01)内容提要内容提要:在经济体制改革中,采众家之长,形成与唯物辩证法有逻辑一致性的系统自组织理论,从而可以找到市场与计划有机结合的从微观过渡到宏观的途径。首先用无序有序的辩证观点剖析市场和计划两种经济由各自性质所决定的长处和短处,按照“有序出自混沌”的新见解,可以避免“一活就乱,一统就死”的两难局面而实现计划和市场的有机结合。同时,分别用相关有序原理和渐进稳定性原理,探讨从微观到宏观的传递机制和宏观制衡机制,可以看出,经济体制的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了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2、需要对盲目相信“中性市场力”的庸俗观点保持高度警惕;也要十分注意保持计划经济的长处。近 20 年来,一批以探索现实宏观世界复杂性而著称的科学理论如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突 变理论、超循环理论、混沌学和分形理论等等相继问世。由于这一系列重大进展,我们对物质系统 进化的规律性有了全新的认识。经济系统不同于自然系统,它存在于政治与历史的环境之中,与人 的行为密切相关,所以具有特别错综复杂的性质。但经济学并不是外在于科学的运动。当我们将注 意力转向科学思想的趋势和改善经济理论的尝试之间存在何种联系时,显然可以发现,科学领域中 发生的这些变革对经济研究已经潜移默化地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中国,正在进行一场

3、举世瞩目的改革。这既给我们提出了难题,又给我们创造了机遇。我们 有可能建立一种适合于中国国情的现代化理论,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范例。这种新“经济学”的科 学基础应该是系统科学,这就需要在一个更加综合的水平上,将耗散结构理论等沟通和组织起来, 而不是象西方经济学家那样,只是分别地修补性地运用它们。具体说来,就是要采众家之长,形成 与唯物辩证法有逻辑一致性的系统的自组织理论,从而找到市场和计划有机结合的从微观过渡到宏 观的途径。计划与市场的博弈计划与市场的博弈当代经济学的主流派西方的市场经济和东方的计划经济在解释新经济现象时,都遇到了 不同程度的困难。计划经济强调组织,而市场经济是和组织对立的。在经

4、济现代化的全部历程中, 一会儿是“市场失灵 ,一会儿是“计划失灵” ,计划和市场的博弈从来没有停止过。今天,任何一 个国家都不可能是这场世界性博弈的旁观者。计划和市场的博弈无非是组织和效率的博弈,它适宜用阐明无序有序辩证关系的系统自 组织理论进行分析。 1 1市场问题市场问题组织理论方面的进展是建立在具有严格数学论证的统计物理方法的基础上的。在任何一个物 质系统中,分子的速度、运动方向、分子间的碰撞以及在系统中的分布状况都有任意性,利用概率 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可以描述它们的宏观性质以及微观机制,并达到十分准确的程度。自组织理论 将这种方法扩展到动态的、开放的、非平衡和非线性的复杂情况,从而沿着

5、独特的道路达到对系统 无序有序转化的完整认识。钱学森对哈肯等人的工作作出了高度的评价,他指出:在研究复杂的 巨系统中,我们也要引用统计方法,才能透彻地看到局部到整体的过渡。 循着这种思路,将商品运动和分子运动加以类比,人们就很容易发现,这两种运动以及相应的 参数和经济指标之问有惊人的对应关系,例如:分子运动分子扩散涨落碰撞 商品运动商品流通价格波动竞争 商品运动的分子机制深刻地反映了市场经济的两大特点:灵活性和无序性。前者决定市场作 为在经济活动中起作用的“自然力量”具有足够高的效率;后者决定完全自由的经济结构是危险的, 因为市场的自发力量对于组织来讲,始终是一个无序的策源地。 由此可见,商品

6、经济的最大优点是,毋须通过庞大的计划过程就可以自行完成千千万万个微观 供需过程,这恰似分子在物质系统的演化中所起的一种作用:亿万个分子频繁地碰撞并交换能量, 使体系具有良好的自动消除涨落和保持平衡的能力。所以,要使经济有效率,市场是不可缺少的; 而价值规律不过是大数定律在经济系统中的具体的表现。 但是市场中商品数量的极大化和商品运动的随机性也潜伏着危机。玻耳兹曼对“熵”的分子解 释清楚地说明,这种运动特性会对组织结构产生破坏和瓦解的有害后果。100 多年的资本主义商 品经济发展的历史充分表明,在资源最佳分配名义下的完全市场模式存在种种严重弊端,如垄断、 产生投机和剥削、人为废弃产品、外在经济的

7、负效益、短期行为等等,并成为引起资本主义世界经 济危机的根源。为了改变资本主义的这些不佳的形象,本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方工业国家纷纷向混合 经济过渡。混合经济是作为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和高度集中的控制经济之间的折衷方案提出来 的,它的实施对于西方国家在战后缓解危机无疑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另一方面,市场的最佳效率是和瓦尔拉等人的一般均衡的假设相联系的。事实上,由于缺乏完 全弹性的价格机制,即使假定市场供求只取决于价格,一个市场上的需求总额和供给总额在通常的 情况下也是不相等的,供求间的“非均衡”才是更经常的现实。科尔奈等人的非均衡分析表明: 不是一般均衡状态,而是带一点压力经济的状态,才是合意的经

8、济状态。 在经济短缺的状态下,价值和均衡理论所列数的市场的许多功能已经起了变化。例如传统理论 认为,引入市场机制,企业的切身利益和社会需求建立了紧密关系,企业之间就会因为争夺销路而 形成激烈竞争。企业为此必须改进技术、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市场的自发作用将有效地促进整个 社会生产力提高,但是在吸力的产需结构中,竞争即使存在也很难说是激烈的,弄不好还会被严重 扭曲。因此短缺将使情况复杂化,如何保证市场正常发育,是社会主义经济进行市场化改革必须要 解决的课题。 2 2计划问题计划问题 与市场经济成鲜明对照,计划经济以组织的特性见长。一个理想的计划体制在逻辑上可以消除 自由市场经济的所有弊端。因为这种

9、体制能够估计长远需求并相应地安排生产;对于出现的供小于 求的情况,能够通过安排交货日期、定量配给等方法加以调节;这种经济还较好地照顾到社会效益, 盘剥、人为废弃商品等现象得以避免;高度集中调度国家资源的构造则有助于实现国家的统一,组 织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但是正统的计划经济往往用限制或取消市场的方法来组织经济,结果牺牲了效率。这种组织由 庞大而复杂的行政隶属关系来维系,高强度的资源动员奠定了国家工业化的物质基础,而缺乏有效 的现代商业中介组织必然带来日益膨胀的管理费用,尤其人在经济中的主体身份被削弱了。这种从 中央到地方最基层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协调与控制,过分依赖于垂直的行政系统,也孕育着组织

10、危 机。一方面,权力过于集中,严重束缚了地方和基层的主动性和活力,使控制和协调的成本增加, 效率下降。另一方面,由于组织结构单一,层次虽然不少,但这些中间层次缺少利益的独立性,在 组织内部和组织之间缺少职能分化的机制。因此在分权时,各组织很难通过相互协调的自组织过程 来改善社会整体协调的能力和效率。 计划体制的主要缺陷之一是,流通渠道被人为割断了。从生产方面来讲,价值是在生产领域中 创造出来,经过流通领域才能有效实现,如果单纯用行政手段去组织,用调拨和配给的方法代替交 换,结果会出现这种情况:产品价值虽然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出来了,但由于流通过程不畅,使许多 产品的价值不能实现,这样就谈不上经过加

11、速产品价值的实现来促进生产的发展。在消费方面来讲, 流通渠道不畅,有效需求就难以满足,因为,需求信息无法横向交流,只能纵向先汇集到归口部门再传达下来,这样生产和需求肯定难以匹配。资源的合理配置,要求一种高效率的经济,必须尽可能减少由于不完全信息的决策行为而造 成的浪费和失误。在商品经济中,这是由个人选择权的相互作用和市场力量自行解决的,因此对供 求差异的反应一般都非常灵敏。但在国家全能主义的经济结构中,控制必然会碰到哈肯所说的“信 息难关”:“要把这些信息集中起来并加以处理,其所需的时间比个别取得信息的时间还要长。 ” 信息不灵,流通不畅,是计划体制必须引进市场机制的一个根本原因。很显然,在全

12、球性竞争的新形势下,东西方都不可能单靠一种经济形式而取胜。如何将市场和 计划协调起来而不是对立起来,正是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使那些具有科学素养的经济学家转向系统 自组织理论。 从形式上看,计划和市场的博弈反映了有序和无序的对立,如果囿于机械论思维,几乎没有将 它们协调起来的希望。但现在有了宏观和微观的划分,我们发现,市场和计划的冲突是跨层次的。 按照系统论的基本观点,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谨慎地运用并以严格的科学态度进行系统自组织的 类比,可以为联结计划和市场打通道路。汉德森在中国的改革,经济学走向系统科学一文中写 道:“实际上,世界上大多数经济成功的国家,象瑞典、德国、日本等国家,都是以计划经济

13、和市 场经济相结合、合作和竞争并存来进行经济活动的。今天,重要的并不是采用哪种经济,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或两者并存,而是如何将有限的经济理论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大的系统理论体系”。计划和市场的结合计划和市场的结合过去在西方流行的一般经济理论在多大程度上适合于发展中国家的条件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透过西方现代经济学五花八门的流派,人们看到,今天在整个西方,市场经济的逻辑都受到了计划 经济的逻辑的修正。很少看到真正有作为的经济学家或观察家至今还坚持认为,无控制的市场力量 自身能够产生出一种具有完备功能的经济。正是由于吸取了计划经济的长处,本质上仍是市场体 制的西方混合经济才得以与纯市场经济相区别。

14、混合经济并没有改变私有制基础,因而不可能从根 本上拯救资本主义,但它的实施表明:即使在西方,放任主义的经济结构也是行不通的。认识到这一点,对于计划体制的改革颇具意义。从形式上看,计划体制的改革不过是进行相 反逻辑的补充。但是引入市场机制如果不注意发挥计划经济和公有制的长处,有效地遏制市场的负 效应,改革势必受挫。改革的目的是从体制内部增加组织活力,这就需要引入市场机制,打开流通 渠道。现在的问题是,打破旧的僵化的组织结构,预期的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新组织模式能不能顺利 地形成。首先,计划和市场的结合涉及到微观到宏观的传递机制。在以往的经济学中,宏观理论和微观 理论是相互脱节的。凯恩斯之前的西方微观

15、经济学在政策上坚持放任自由,反对国家干预经济;而 凯恩斯的宏观理论缺少一个相应的微观基础,他在对资本主义经济实行总量分析时没有触及到市场、 价格和资源分配等问题;至于曾为所有社会主义国家所追随的斯大林模式显然找不到市场应有的位 置。 自组织理论丰富和发展了宏观系统理论,但它告诉我们,忽视微观分析的宏观理论是脆弱的。 要阐明系统进化的机理,不是简单地取消子系统级别的自主运动就可以办到的;恰恰相反,在自组 织过程中,微观上“分子”频繁地运动正好构成机体活力的源泉。至于有序能不能从无规运动中涌 现出来,关键在于存在不存在“长程力” 、以及存在什么样的“长程力” 。如果说在热力学解释中, 近独立子系统

16、的假设掩盖了分子关联性,那么在贝纳德现象中,我们竟看到,当温度梯度达到某个 临界值时,原来相互对立的对象之间出现了新的关系:万亿个分子竟然能够互相识别,遥相呼应, 系统因此而获得新的特征,自动进入有序状态。解释贝纳德现象的自组织理论清楚指明, “长程相 关”是沟通微观和宏观,使效率和秩序一致起来所必需的东西。这就为计划和市场相结合阐明了一个必须遵循的基本原理相关有序原理。均衡理论最薄 弱的一环就是把行为者在经济系统中的活动说成独立的、完全为价格所左右的不变客体的“位移” , 因而是违背这个原理的。按照机械论的思维方式,市场力孤立作用的唯一后果只能导致组织的破坏和涣散。反过来,在“市场失灵”之后经济学家应该做的并不是用减少或取消微观过程的方法来组 织经济,而应该在扬长避短上下功夫。就经济系统而言,市场运动的灵活性是别的运动所无法替代 的。按照相关有序原理,引入市场机制是经济组织创新的前提,但如果光打破旧的行政垂直关系, 而没有新的长程联系作为替代,那么紊乱和周期性震荡就不可避免。其实从经济体制改革一开始,自组织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