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 第2单元 第5课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孙逸豪推荐)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5942482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0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复习 第2单元 第5课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孙逸豪推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复习 第2单元 第5课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孙逸豪推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复习 第2单元 第5课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孙逸豪推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复习 第2单元 第5课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孙逸豪推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复习 第2单元 第5课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孙逸豪推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复习 第2单元 第5课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孙逸豪推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复习 第2单元 第5课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孙逸豪推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纲下载】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思考:“白马非马”的观点错 在哪里? 提示:错在否认了矛盾特 殊性与矛盾普遍性是相互 白马非马 联结的。,第5课时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知识点一 矛盾的特殊性 名师点拨: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是 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知识点二 具体分析和解决不同的矛盾 知识点三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名师点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 系,不能理解成多数与少数或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考点突破 考点1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探究1:“特产之乡”结出累累硕果我国已有近400个“特产之乡”,(1)“特产之乡”能够促进农民增收体现了什么哲理

2、? (2)新闻宣传部门在总结推广某地“发展特色产业,打造 特产之乡”典型经验时,采取的步骤是:深入到该地调查 了解,取得详实丰富的资料;再进行抽象总结后形成共同 的经验;最后建议其他各地以此为指导、结合本地情况学 习该地的经验,以推动“特产之乡”工作的开展。 请写出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的哲学依据及主要内容,并 概括说明这一哲学依据对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方法论指导意义。探究1:提示:(1)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 分析。“特产之乡”能够根据本地的特点,发挥自己的优势, 满足市场的需求,所以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2)要充分考虑本地的人力、物力、财力和产品优势,创造 品牌,

3、还要深入了解市场信息,生产出既能适应市场需求 又能创造较高经济效益的名牌产品。 (3)哲学依据: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主要 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 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意义: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 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解读 1.正确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1)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 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第一,“寓于”是“存在于”或“包含于”的意思。“普 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4、”,其原因在于普遍性是同类事物中 许许多多不同的特殊事物共同具有的性质和特点,它只能 存在于各种特殊性之中,不能离开特殊性而独立存在。 第二,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不是“多数”与“少数” 的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这是从性质上讲的,“多数”与“少数”的关系是从数量、 范围或大小上讲的。第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 不同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整体与部分又称全局和局部, 是客观事物联系的一种形式。整体是指由事物的各内在要 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及其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指构成事物有机统一体的各个方面及发展全过程的各个 阶段。 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

5、论怎样特殊, 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总要服从这 类事物的一般规律,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不存在的。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这里的“不同场合”实际上是强调转化是有条件的,可以 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分析。 从空间上看,在一定范围是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范围 内则变为特殊性的东西,反之亦然。如相对于某人来说, 人的属性是矛盾的普遍性,而相对于动物界来说,人的属 性又成为矛盾的特殊性。,从时间上看,一定阶段是普遍性的东西,另一阶段则会 变为特殊性的东西,反之亦然。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 分是相对的,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考点2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探究2:据报道,昔日素有“肥得流油”之称的黑龙江黑土 地,近年来向农民亮起“红灯”。农民施肥严重影响了农 业的经济效益。据有关部门检测,黑土地的氯含量基本达 标,而磷含量超标几十倍,钾含量严重不足。同时,农民 的施肥又具有盲目性,不管什么地基本上都施用磷肥,很 少施用钾肥,这必然导致黑土地的磷钾比例严重失衡。 (1)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说明。 (2)黑土地亮起“红灯”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什么?,探究2:提示:(1)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 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这就是矛盾的特殊性。它要求我们在想 问题、办事情时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正确解决矛盾 的关键。农民在施肥

7、前,没有认识到事物发展的特殊规律, 即在没有弄懂土地的磷钾含量情况下,不问青红皂白,统 统施用磷肥,企图用一种模式去解决所有的矛盾,是典型 的“一刀切”“一风吹”,必然造成黑土地磷钾比例的严重失 衡。(2)黑土地亮起“红灯”给我们的启示:在想问题、办事 情的时候,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 的特殊性,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或者坚持一切从实际 出发),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一切从实际出发,特别提醒:认识误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就事论事”。 虽然“就事论事”也强调问题的具体分析性,但它用孤立的 观点而非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这与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有根本区别的。另

8、外,它只“论事”而 不论理,即不触及事物的本质;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则要 分析由矛盾特殊性决定的事物的本质,两者是根本不同的。 总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又主张 透过现象看本质,属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就事论事”是 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且看问题只停留在现象上,属于形 而上学的观点。因此,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就事论事”是 根本不同的。,生活热点 我国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国家通过各种工具调节货 币供求以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方针和策略 的总称。近二十年来,我国的货币政策进 行过多次调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 十年代初,国民经济运行出现了较为严重 的通货膨胀,从1993年

9、到1996年间,政府实行了适度从紧的 货币政策;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为了防范中国经济 出现衰退,政府把“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调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2003年以来,政府开始适当紧缩银根,货币政策 在“稳健”和“适度从紧”之间寻找平衡;2007年中央经济工 作会议面对中国经济存在的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 外贸顺差过大等问题,将货币政策由“稳健”改为“从紧”。 2008年12月8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实行适度宽 松的货币政策。2009年12月5日至7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 会议指出,2010年,我国继续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命题视角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

10、求我们要一切从实 际出发,实事求是。我国从适度从紧到宽松,到寻找“稳健” 和“适度从紧”间的平衡,再到从紧的货币政策调整,现在,又意味着货币政策在实际操作上已告别从紧,转向宽松, 都是从当时国民经济运行的具体实际出发的。 (2)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 们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国民经济 的运行有其固有的规律,人们不能随意调整货币政策,要在 尊重和利用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3)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从稳健 的货币政策到从紧的货币政策,到告别从紧,转向宽松是由 客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决定的。 (4)矛盾具有特殊性,同一

11、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有不 同的矛盾,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历史阶段面 临的经济形势不同,那么所采取的政策也应该因此发生改变。,命题预测 2008年5月,美国爆发金融危机,进而引发为经济危机, 并迅速在世界范围内蔓延。经济学家指出,中国由于金融体系 监管严格,长期实行扩大内需方针,因此美国的这次危机对中 国的影响不像其他国家那样严重。危机爆发后,中国政府迅速 调整了经济政策,由年初的防通货膨胀变为目前的治理通货紧 缩,由重视出口,变为更加重视消费和投资。国务院常委会指 出,要认真研究当前形势下出口、消费与投资的特点,促使出 口、消费与投资相协调,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分析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矛盾特殊性的? 答案:(1)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中国由于金融体系监管 严格,长期实行扩大内需方针,因此美国的这次危机对中国影 响并不严重。,(2)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矛盾。中国政府 迅速调整经济发展方针,由年初的防通货膨胀变为治理 通货紧缩,由重视出口,变为更加重视消费和投资。 (3)矛盾双方各有其特点。中国面临经济发展的不利形势, 但也有有利条件;出口虽下降,但可致力于扩大内需。,点击此处进入 课后智能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