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竞争战略(平台化战略篇)杨少杰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941745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9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联网时代的竞争战略(平台化战略篇)杨少杰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互联网时代的竞争战略(平台化战略篇)杨少杰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互联网时代的竞争战略(平台化战略篇)杨少杰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互联网时代的竞争战略(平台化战略篇)杨少杰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互联网时代的竞争战略(平台化战略篇)杨少杰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互联网时代的竞争战略(平台化战略篇)杨少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时代的竞争战略(平台化战略篇)杨少杰(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互联网时代的竞争战略(平台化战略篇) 互联网时代的竞争战略(平台化战略篇) 组织形态管理理论应用 组织形态管理理论应用 文杨少杰(公号:yang-shaojie) 文杨少杰(公号:yang-shaojie) 为什么要谈竞争战略,是因为中国正处于一个特殊的时代,特殊在于被赋予各种属性互联网时代、 大变革时代、 后工业时代、 供应链时代仿佛各种时代突然聚集一起,在这样的时代中不“懵”才怪,而且不知道“懵”到何时?各种信息、观点、概念、理念层出不穷、狂轰滥炸,炸的人们晕头转向,有时找不到北。对于企业而言,如果“懵”可就真的要“摸着石头过河”了,摸到石头也罢,弄不好踩着地雷过河,这时更需要有明确的竞

2、争战略,纵使披荆斩棘,但终究脚踏实地。 为了说明竞争战略作者把“这个时代”就定格为“互联网时代”,以后还得加上“移动”二字,因为“传统”互联网很快就会被扔进历史尘埃之中。其实什么时代并没有关系,都是“人”的时代,只要掌握“人”的规律就能把握时代的脉搏。 谈到竞争战略需要从美国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开始,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迈克尔波特在竞争战略一书中提出了成本领先战略(低成本战略)、集中化战略(聚焦战略、专一化战略) 和差异化战略 (别具一格战略、 差别化战略) 三种基本竞争战略, 从此 “竞争战略”成为了管理思想中经典理念。迈克尔波特也成为了管理学界“活着的传奇”“全球第一战略权威”,是商业管理界

3、公认的“竞争战略之父”,本文也是向这位当代管理学大师致敬。 人类社会进入了互联网时代,竞争战略是不是就改变了?是有所改变,但不会没有一点关系,任何新事物都具有传承性,管理理念亦然。首先需要明确“互联网时代”到底是一个什么时代?“互联网时代”更像是人类意识空间的“大航海时代”,如果说在 15世纪的 “大航海时代” 打破了人类的地缘边界, 把现实世界联系在一起, 那么今天的 “互联网时代”则打破人类的意识边界,把思维世界联系在一起。地缘边界消失,意识边界就成为人们之间“隔阂”,互联网就是人类打破这种“隔阂”的工具,因此人类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必然爆发,拉近人们之间距离的同时,也把地球就变成了“地球村”

4、,“村民”之间通过互联网打招呼。 进入“互联网时代”,迈克尔波特提出竞争战略可就变成“大陆版”,从“竞争战略”提出的时间不难发现,传统互联网技术尚在探索中,而西方企业进化的脚步停留在精英价值形态阶段,因此成本领先、集中化、差异化等竞争战略更适用于精英价值形态。但是当人类进入新世纪后,互联网技术日益成熟,很多西方企业再次进化,这时就需要重新审视波特的“竞争战略”。 关于企业进化规律在作者的进化:组织形态管理一书中有详细说明,不再赘述。 互联网时代的特征 互联网时代的特征 是什么导致竞争战略的转变?答案是人性。作者一直认为时间、空间将决定人性特征,当时间、空间发生改变时人性特征必然发生改变,这就是

5、“人”的变化规律,人类就是在时空变化过程中不断地进化,人性特征的演变可以看作人类物种的进化。 人性特征是如何演变的?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给出了答案, 需求与创造是人性的基本特征,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发展皆因为“人”即有需求动机,又有创造能力。 作者把需求层次描述成倒置的“金字塔”形,是因为人类需求的变化规律是从具体到抽象、从集中到分散、从稳定到多变,从明晰到模糊,从简单到丰富,低层次需求满足后向高层次需求延伸,总体向上不断扩展。而人类的创造也体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国外学者做过统计,人类 97%的财富是在过去 250 年也就人类仅用了 0.01%的时间创造出来,不难推断未来人类创造的财富更加惊人,

6、因为需求动机将更加丰富、繁杂,只有“做不到”,没有“想不到”。这就是人性特征的演变规律,只要是“人”的时代就会遵循这个规律,“互联网时代“的需求特征依然在这张图中。 进入互联网时代,要想理清企业发展之路,需要重新审视市场中的两个价值主体客户与企业,这是未来竞争战略的出发点。 什么是客户?客户的本质是需求, “客户需求”在互联网时代出现了巨大变化, “巨变”体现在“客户”被消灭,只剩下“需求”。如果说以前谁是“客户”,谁就代表“需求”的话,那么未来谁承载“需求”谁就是“客户”,未来企业眼中只有“需求”,而没有“客户”。 什么是企业?企业的本质是创造,市场经济主要满足人类的缺失需求,因此“创造”始

7、终服务于“需求”,互联网的出现拉近了“创造”与“需求”距离,让“创造”和“需求”开始结合,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发展将不再取决于产品,而取决于“需求”,把生死寄托于某个产品,企业即失去灵魂,把失败归咎于产能过剩,企业则死有余辜。 当市场经济发展到“互联网时代”时,不得不说“需求”变得越来越“任性”,“创造”变得越来越“认命”,人类经济社会在“任性”与“认命”中进入了成熟期,只有成熟的经济才会具有这样的特征。 在这样一个时代,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将发生怎样的演变?作者认为集中化战略演变为平台化战略,差异化战略演变为“锚”战略,成本领先战略演变为价值领先战略,平台化战略、“锚”战略、价值领先战略将是互联

8、网时代的三大竞争战略。作者将一一介绍互联网时代的三类竞争战略。 平台化战略平台化战略 1.源起 集中化战略主要是锁定特殊的、固定的目标客户,满足这部分客户群体的需求。在集中化战略指导下,企业的经营策略、管理理念、资源配置、制度流程以及价值创造方式等都围绕这部分客户设计,企业可以为这些客户提供较为全面的产品或服务,从而形成较强的竞争力,因此采取集中化战略的企业多数走多元化发展道路,最后成为大型企业集团。 在集中化战略的指导下,企业为了满足“大客户”的需求,通常会放弃“小客户”的需求,“小客户”难道不是“需求”?是,但通常会有差异,这些差异让企业难以聚焦在需求同质化的“客户”身上,不利于规模化的价

9、值创造,满足这些“需求”则成本上升,因此必然被放弃。不难看出,实施集中化战略是通常以“客户”导向,并非以“需求”为导向。 企业竞争战略凝聚在“客户”就会实施集中化战略,凝聚在“需求”就会实施差异化战略。正是因为聚焦在“客户”,所以当“客户”承载的“需求”改变时,企业就会依据“客户”相应做出调整,产品则会越来越多,虽然客户数量也有明显增加,但是起决定性作用不过 20%,这就是著名的“二八法则”。到了互联网时代,一旦“集中化”遇到了“碎片化”,“二八法则”也就被“长尾理论”干掉了。 当“需求”相对集中、稳定时,获得“客户”即获得“需求”,但是当“需求”分散、多变时,“客户”与“需求”分离,“客户”

10、还是那些客户,但是“需求”变了,客户忠诚度荡然无存,只剩下“喜新厌旧”和“见异思迁”,集中化战略的企业就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采取集中化战略的企业通常都是以“做大做强”为目标,为了获得更多的客户,企业必然走向规模化和多元化,有条件就会走国际化,这时企业越大竞争力越强,成为商海中“航母”。规模效益让大企业在市场竞争活动中摧枯拉朽,势如破竹,竞争对手望风而逃,只能争夺边缘市场,这就是集中化战略的威力。当企业大到一定程度时,单核中心无法带动庞大身躯,必须演变为“一大多小”的多核中心母子公司,最后个个都是大型企业集团。 当目标客户的“需求”不断分散,“碎”到无法“集中”,传统的价值创造方式束手无策时,企

11、业该怎么办? 建平台,把“客户”都集中到平台上,通过另一种形式为客户创造价值,集中化战略也就演变为平台化战略。 2.特征 既然一直以来聚焦在“客户”,而非“需求”,那么到了互联网时代最佳的选择是利用现有资源建平台,把“客户”都集中在一个平台之上,仔细观察、分析、研究、发现“客户”到底有什么“需求”,然后通过各种方式(商业模式)满足这些“需求”,要么“积水成渊”,要么“海纳百川”,这就是平台化战略。 平台化战略必须立足于人类的某个特定的需求,没有哪一个平台能够满足人类所有需求,这种需求一定与时代的某种人性特征相吻合,否则不可能建立一个平台,基于这种特定需求才能把客户“吸引”或者“集中”到平台上,

12、这种“需求”通常作为平台“入口”。“入口”也是“出口”,客户可从“入口”进来,同样也可以从“出口”出去,完全取决于“需求”能否满足,因而所有平台必然是一种开放形态。“入口”也是“接口”,不同的“平台”通过“接口”可以对接,当客户的“需求”不断变化时,平台之间需要相互“对接”才能满足,因此平台之间可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总之一切都是为了“需求”。 平台化战略使企业的角色转变为平台的建设者,服务于平台。作为建设者主要工作搭建平台、维护平台、发展平台,制定平台各项管理规则,使平台上各种“需求”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因此平台企业提供的必然是一整套服务流程。平台价值嫁接在平台上的客户价值之上,平台化战

13、略必须围绕这个核心理念设计,任何偏离行为都会导致平台化战略的失败。平台化战略并非“借鸡下蛋”,而是“筑巢引凤”,通过满足“需求”而成就自己。由于“需求”更加分散、多变,平台必须与时俱进,跟上变化节奏,一旦无法令平台上的“需求”满意,平台必将走向“没落”与“衰败”,因此“创新”必然是平台化战略的主旋律,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让客户有“活力”,平台有“人气”。实施平台化战略的企业,建设平台非一朝一夕,但是毁之却在旦夕之间。 平台化战略强调“做大做稳”,在平台上客户数量越多,客户结构越复杂,价值交换越频繁,平台企业的竞争力越强,平台化战略越成功。平台的本质是服务于价值创造,因此在平台上的价值创造活动越

14、活跃,平台越平稳、“人气”越旺,越能吸引更多的“创造”与“需求”聚集在平台上,从而此形成良性的互动,这样的平台才能在“大航海时代”乘风破浪。当平台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成了“创造”与“需求”的“避风港”,只有停泊在“避风港”中才能躲避风浪,这时俨然成为一种“垄断”平台,而平台规则就成变成一只“有形之手”,不但可以左右平台上的价值活动,甚至还可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就是平台化战略的威力。 在互联网时代,实施平台化战略的企业往前再走一步就是所谓的“社区”“生态”,这时的平台更加开放,强调新陈代谢、自我更新,英文“community”就代表了类似的若干含义,远比中文丰富,更容易让人们理解。 目前

15、一些中国公司实施了平台化战略,在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异军突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由于这些企业的成功,导致人们开始认为“一流的企业建平台”,其实在企业进化历程中,一流的企业曾经“做产品”“定标准”,从“一流”标准的变化也能看出人类价值创造的轨迹,“平台”成为“一流”也仅仅是这个时代的符号。 3.发展 平台化战略并非一成不变,在作者看来将经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自由竞争到垄断,第二阶段是平台联盟与合作,第三个阶段是平台共同体(平台群落化),第四个阶段是平台一体化,四个阶段分别代表了成形、发展、成熟、衰退,这是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为什么作者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因为任何产业发展就是按照这个规律,最

16、后实现产业经济一体化,这是由“人”的规律所决定,因此平台化战略依然不会偏离这个规律。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是全球经济进入成熟期的标志,加快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目前来看中国企业的平台化战略正处于第一个阶段,因为有些平台形成了垄断,“BAT”的存在也许能说明这点。但这仅仅阶段性过程,平台的垄断性迟早会被打破,打破垄断的还是人类的“需求”,“需求”满足后向更高层次发展,注定了垄断都是暂时现象,为了满足不断提升的“需求”,平台之间必然寻求建立联盟,平台之间的“接口”随时可以进行对接,对平台企业而言这个阶段很快就会到来,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热衷于建平台,相信不久就能看到平台林立,那时又是一番激烈的竞争,谁让“需求”这么任性,把平台变“擂台”。当平台发展到一体化阶段时,平台将寿终正寝。那时也许像谷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所说的“互联网终将消失”,“物联网”时代到来,平台也会演变成其他形式,因为人类的需求不会消失。 平台虽然很大,“触角”很长,终究有界,不能无限扩展,平台边界到底在哪里?取决于企业的意识边界。上个世纪 60 年代以后,国际化发展让很多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