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方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941163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8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教学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体育教学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体育教学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体育教学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体育教学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育教学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教学方法(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方法,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体育教学方法的一般理论及意义,掌握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及运用。重点难点: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体育教学方法体系;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第一节 体育教学方法概述,一、体育教学方法及其定义 二、体育教学方法的基本特征 三、学习研究体育教学方法的意义,概念理解,首先请同学们思考,何为方法?,方法的定义,方法:method;way;means1.古指量度方形的法则;2.现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途径、步骤、手段等科学方法。,一、体育教学方法及其定义,体育教学方法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方式、途径

2、和手段的总和。,对体育教学方法概念的认识,中外学者界定虽是不尽相同,但在以下几点是一致的:1.体育教学方法要服务于体育教学目标。2.体育教学方法体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密切联系。3.体育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学中师生双方行为动作总和的体系。4.体育教学方法的功能是多方面的。, 关于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的关系,两种观点: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是对等的概念,二者可以互相指称和诠释,甚至可以相互取代和替换; 教学方式是教学方法的下位概念,教学方法是具体教学方式的总称和组合。,教学方式是构成教学方法的细节,是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时所借助的因素。 教学方法是一连串的教学活动,它能独立地完成某项教学任务,而教

3、学方式本身不能独立完成某项教学任务。, 关于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的关系,关于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关系,教学手段是指为提高教学方法的效果而采用的各种器材、设备。 主要是指教学传递信息的媒介物,以及发展能力的操作物,包括教具、模型、图表等,也可以称为教学辅助手段。, 制约体育教学方法的因素,1.体育教学方法受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 2.体育教学方法要受到教学目标的制约 3.体育教学方法要受到教学内容因素与结构的制约 4.体育教学方法要受到教学原则的制约 5.体育教学方法要受教学对象的心理、生理条件所制约 6.体育教学方法要受教学的器材设施条件所制约,二、体育教学方法的基本特征,1.实践性 2.

4、双边性 3.整体性 4.继承性 5.发展性,体育教学方法的基本精神、影响媒介、作用方式、具体步骤、详细要求等,都是可以操作的。体育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师生在体育教学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统一活动的特点,不是教师教的方法与学生学的方法的简单相加。 只有多种教学方法相互配合,发挥其整体效应,才能使教师顺利达成教学目标。 任何新的体育教学方法都必然要从多方面吸收和利用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中的一切合理的成分,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赋予它新的内容。社会发展与时代要求,以及体育教学内部反映这些要求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与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等都是影响教学方法产生与发展的因素。,三、学习研究体育教学方法的意义,1.体

5、育教学方法是联结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桥梁 2.体育教学方法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3.体育教学方法对更好地培养人才,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有重要的作用 4.体育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第二节 体育教学中的指导法,讲解与示范法完整与分解法预防与纠正错误法,一、讲解法与示范法,讲解法与示范法是体育教学中最主要的、最基本的教学方法。 讲解与示范法在体育教学的教法运用中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在体育教学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一)讲解法,讲解法是指教师用语言向学生说明教学任务、动作名称、作用、要领及要求,以指导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进行练习的方法。,运用讲解法应注意以下要求:,(1)

6、讲解的目的要明确,要有针对性 (2)讲解内容要有科学性,还应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 (3)讲解应少而精,要正确使用口诀、术语 (4)讲解要富有启发性 (5)要注意讲解的时机和效果,(二)示范法,示范法是指教师(或指定的学生)以具体动作为范例,使学生了解所学动作的形象、结构、要领和过程。同时也运用错误动作的演示来帮助学生克服动作缺点,改进技术动作。,运用示范法应注意以下要求:,(1)示范要有明确的目的,突出示范重点 (2)示范动作要求正确、熟练、合理 (3)应注意示范的位置和方向 (4)示范与讲解相结合,二、完整法与分解法,完整法与分解法既是教师教授动作技术的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和掌握动作技术的练习方

7、法。,(一)完整法,完整法是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进行教学的方法。优点是便于学生完整掌握动作,不会破坏动作的结构和割裂动作之间的联系。缺点是不易很快掌握动作的关键和难点。,运用完整法应注意以下要求:,1)在教简单动作或比较容易掌握的动作时,可以在讲解、示范后,让学生完整地进行练习。 2)在教比较复杂的动作时,应先突出重点,先掌握动作的基础部分,再掌握动作的细节。 3)降低动作的难度,简化动作要求。4)采用辅助性或诱导性练习,发展相应的肌肉群及其协调配合的能力,体会动作的关键,逐步引导和过度到掌握完整动作。,(二)分解法,分解法是指把完整的动作,合理地分成几个部分或几个段落,然后

8、按部分逐次地练习,直至最后比较完整掌握动作的方法。 特点是,可以简化动作掌握过程,缩短掌握动作的时间,有利于加强动作困难部分的学习,提高学习的信心。但是,如果运用不当,易使动作割裂,破坏动作结构,影响正确技术动作的形成。, 分解法可分为纵向分解和横向分解两种,横向分解是将动作按身体部位,分为上肢的动作,下肢的动作,躯干的动作等若干部分,分别或有侧重地进行教学,最后完整地掌握动作。 纵向分解是按动作技术结构把教学内容分成若干部分。,纵向分解通常有以下四种形式:,(1)单纯分解法 即把所教内容分成若干部分,先将各部分一一学习和掌握后,再综合各部分进行的合成学习。 适用于动作结构不紧密而各部分又较分

9、明的教材。 (2)递进分解法 即先教第一部分,再教第二部分,然后第一、二两部分联合起来教学,学会后再学第三部分,三部分都学会了,再联合第一,二、三部分进行学习,直至完整地掌握动作。适用于一些动作结构较严密的教材,纵向分解通常有以下四种形式:,( 3 )顺进分解法 即先教第一部分,学会后再教第二部分,第二部分都学会后,再加教第三部分,如此直接前进,直至完全学会为止。 适用于各部分难易程度较一致的教材。 ( 4 )逆进分解法 这种方法与顺进分界法相反,先学最后一部分,逐次增加学到最前一部分。 在体育教学实践当中,纵向分解与横向分解在教复杂动作时往往结合起来运用。, 运用分解法应注意以下要求:,(1

10、)动作的划分要根据各项教材结构的特点,准确地分成几个部分,以不影响动作的结构特点和不破坏动作各个部分的有机联系为前提,而且应考虑学生的水平和接受能力 。(2)要使学生明确动作各部分在完整动作中的位置、作用,以及与其它各部分的联系,并为各部分动作的连接做准备。 (3)运用分解法的时间不易过长,要适当地与完整法结合起来运用。避免分解的时间过长,形成分解的动力定性,从而破坏整个动作的连贯性,影响完整动作的掌握。,三、预防与纠正错误法,预防与纠正错误法是教师为了防止和纠正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动作所采用的方法。 1.错误动作产生的主要原因(1)学习目的性不明确,练习的积极性不高,态度不认真,或所学动作

11、难度大,运动负荷大而产生畏难、怕苦、怕累、怕受伤等情绪。(2)对所学动作的概念、任务不明,对完成动作的要领、方法不清,或受旧的技能的干扰等,(3)一般身体训练水平及基本技术水平较差(4)教材内容的安排和教法的选择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差距过大。(5)由于教学环境与条件的限制和影响等。,三、预防与纠正错误法,2.运用预防与纠正错误法应注意以下要求(1)要求教师在课前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并从学生和教材的具体实际出发,把握适宜的教法,科学地选配与安排教材内容。 (2)要加强对学生有关学习目的性教育,在使学生理解学习必要性的基础上进行学习,这样才可能集中思想,注意

12、正确动作概念的学习和领会。 (3)教师必须善于观察,找出产生错误的根本原因,做到有的放矢。 (4)纠正错误动作必须首先抓住主要方面。 (5)对于一些主要的错误动作的纠正要做到及时 。,第三节 体育教学中的练习法,一、重复练习法 二、变换练习法 三、循环练习法 四、游戏法与比赛法,概念与特点,体育教学中的练习法是指根据教学任务,有目的地反复做某一动作以达到发展身体和掌握技术,技能的方法。它的实施是一个由教师组织和指导的学生身体练习的过程。 体育课教学特有的方法是与身体练习分不开的 练习法就其共同的特点大致有这样两个: 一是时间性。 二是指向性。,一、重复练习法,重复练习法是指不改变动作结构和运动

13、负荷的表面数据,即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根据动作的基本要求进行反复练习的方法。 特点是练习的条件固定和反复进行练习,练习的间歇时间没有严格的规定。,重复练习法分为以下三种:,1.单一重复练习是对动作每练习一次就进行休息的反复练习方法。 特点是:动作的练习数量较少,持续时间也较短 2.连续重复练习是指没有间歇、连续不断地重复练习。 最显著的特点是周期性 特点是:练习的持续时间较长或连续重复练习的次数较多,因而具有较大的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 3.间歇重复练习是指重复练习间有相对固定的间歇。特点是:对练习的间歇施以适当的控制,以加强对身体锻炼的影响,二、变换练习法,变换练习法是指根据练习任务的需要,在

14、变化的条件下进行反复练习的方法。 其主要特点是练习的条件变换,改变练习对机体所起作用的某些因素。 变换练习法同样有连续变换练习法与间歇变换练习法两种。 连续变换大都采用周期性的练习,而间歇变换练习则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共同的特点是运动负荷与休息依次地相互交替。 最常用的方法有不断增加运动负荷和经常变换负荷两种。,三、循环练习法,首先开始于德国体育教师寇赫 1955年前苏联古金娜发表了中小学体育课组织 同年,前苏联的富拉科曼的增大体育课锻炼密度的方法发表 1957年由英国利兹大学体育教师摩根与亚当森首先在理论上进行较系统的论述,并出版了专著循环锻炼 摩根于1957年专访了美国、加拿大、前苏联等国,

15、进行学术交流与现场示范,从而使循环练习法迅速传播到许多国家。 1979年我国在扬州会议上把循环练习法作为专题报告进行了研讨,1.循环练习法的概念与特点,循环练习法是根据教学任务与要求,选择若干练习手段,分设若干作业点,使学生按规定顺序、路线和练习要求,逐站依次循环练习的方法。 循环练习法既是一种练习方法,也是一种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 特点是:技术要求不高,简单实用,效果显著,能充分利用时间加大运动负荷,能全面协调的发展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能利用各种练习互相更替的效果使机体发挥高度的工作能力,并能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2.循环练习的方式,循环练习的发生有多种,基本分为流水式循环和分

16、组轮换式循环两种 。流水式循环是按练习的顺序、路线和要求,使学生排成一路纵队依次循环练习。 分组轮换式循环是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各组学生分别在各练站,按练习要求同时开始练习,一站练习完后,按一定顺序又到下一站练习,这样依次循环。,3.运用循环练习法应注意以下要求:,(1)循环练习手段、练习负荷、练习站以及循环练习的方式的确定,都应服从练习任务的需要。 (2)运用循环练习法时,对选择各个作业点的身体练习,应以学生已掌握的和简单易行的身体练习为宜。 (3)每个作业点练习时间应尽量做到相等。 (4)各练习站的练习顺序应尽可能使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和负荷大小不同的练习交替进行,或渐进安排,相邻作业点的身体练习应具有不同的锻炼性质。 (5)发挥学生骨干的作用,布置好场地器材是保证循环练习顺利进行的关键。,四、游戏法与比赛法,(一)游戏法,游戏法是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的内容、方法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的方法。 特点是有一定的竞赛因素和情节,在规则许可的范围内,可以充分发挥游戏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达到游戏所规定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