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教学大纲陈英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938313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陈英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陈英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陈英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陈英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陈英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陈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机化学教学大纲陈英(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制大专化学教育专业三年制大专化学教育专业无机化学无机化学教学大纲教学大纲职业技术教育系职业技术教育系 陈英编陈英编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大纲说明 一、一、课程性质、内容、任务课程性质、内容、任务 (一)课程性质:(一)课程性质:无机化学是化学教育专业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主干基础课程,无 机化学课程内容包含基础理论和元素化学两部分,它们互相渗透,紧密联系,组成了无机化 学课程的整体。它既与中学化学内容相衔接,同时又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化学 基础知识储备,对学生学习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考虑到化学教育专业一年级学生的化学知 识结构特点和当前化学学科的迅猛发展,本课程强调在无机化

2、学教学中既要重视基础课程内 容的阐述,又要适当兼顾介绍现代化学中的新发展,以期学生通过学习,不但掌握无机化学 的基本内容,而且了解现代化学的发展特点,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能力。 (二)课程内容:(二)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选编了近代物质结构理论基础、酸碱理论与溶剂化学理论和配位化学等基本 理论;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和特征反应;核化学;生物无机化学等内容。(三)课程的任务:(三)课程的任务:无机化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课堂讲授、自学与讨论,使学生初步掌握近代物质结构理论基础、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氧化还原和配位化学等基本理论。并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理

3、解化学变化中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掌握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和特征反应;掌握元素定性分析的硫化氢系统定性分析方法及常见阴、阳离子的检定方法。了解镧系元素及其化合物、核化学、生物无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同时适当介绍现代化学的新发展和新特点。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训练科学思维,培养学生对一般化学问题进行理论分析、计算、独立思考、归纳总结以及利用参考文献等方面的能力,逐步掌握解决化学问题的基本方法,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二、教学要求、方法二、教学要求、方法(一)教学要求:(一)教学要求:本课程坚持“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宗旨,体现师范教育特点和现代无机化学

4、教育理念。以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为切入点,以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和良好素质养成为主线,以无机化学实验相辅助,加强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无机化学课程新体系,使之充分体现以知识为基础,能力为重点,素质为根本的现代教学思想,使无机化学课程在逐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基础上,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综合素质。具体如下:1、通过课堂讲授、自学与讨论,使学生初步掌握近代物质结构理论基础、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氧化还原和配位化学等基本理论。2、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理解化学变化中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掌握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和特征反应。同

5、时适当介绍现代化学的新发展和新特点。3、训练科学思维,培养学生对一般化学问题进行理论分析、计算、独立思考、归纳总结以及利用参考文献等方面的能力,逐步掌握解决化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化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4、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爱。(二)教学方法:(二)教学方法:采用现代教学手段PPT 电子课件、传统教学方式和无机化学实验相结合的多元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一方面,多媒体电子课件既能使课堂教学突出和强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增大课堂容量,同时又能增强教学内容的感染力和表现力,激发

6、学生学习兴趣,其优势是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但另一方面,单纯使用课件讲课并不能很好地表达某些无机化学教学内容,因此同时辅以黑板图示、板书补充说明某些重点、难点问题等是必要的。对于元素部分教学内容,必须紧密与实验相结合,才能使学生的认知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同时又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去指导自己的实践,学会归纳总结,使知识系统化,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能力。应该强调的是,在无机化学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结构结构-性能性能-原理原理-应用应用”为主线进行教学。无机化学理论原理部分以“设疑设疑-精讲精讲-讨论讨论-总结总结”为基本教学方法;无机元素化学部

7、分以“课堂引导课堂引导-实验实验-讨论归纳讨论归纳-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作为基本教学方法,强调理论知识与实验相结合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同时将本学科的学科新进展融入其中,增强化学知识的应用性和实用性特点。本课程的教学旨在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深入探索,总结经验,及时进行学习交流,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现教学培养目标。 三、考核方式三、考核方式 平时作业,10%;期中闭卷考试,20%;期末闭卷考试,70%。四、教材四、教材 何凤娇编. 无机化学 ,科学出版社,2001。五、推荐教材五、推荐教材 1.北京师范大学等编, 无机化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1.武汉大学,吉林大

8、学等校编, 无机化学 (上、下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2.傅献彩编, 大学化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申泮文主编.近代化学导论(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尹敬执,申泮文合著. 基础无机化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五、教学时数安排表五、教学时数安排表学时分配:学时分配:讲授 108 学时,实验 54 学时,合计 144 学时。学时分配具体如下表: 无机化学(第一学期,每周无机化学(第一学期,每周 6 6 学时)学时)章节章节章章 节节 内内 容容讲授讲授时数时数实验序号实验序号实验实验第一章第一章无机化学基础无机化学基础1818实验一、二实验一、二6

9、 6第二章第二章酸碱理论和溶剂化学酸碱理论和溶剂化学1010实验三、四实验三、四6 6第三章第三章配位化学基础配位化学基础1212实验五、六实验五、六6 6第四章第四章s s 区金属区金属8 8实验七、八实验七、八6 6第五章第五章P P 区元素区元素2424实验九、十实验九、十6 6合计合计72723030无机化学无机化学 (第二学期,每周(第二学期,每周 3 3 学时)学时)第六章第六章dsds 区元素区元素8 8实验十一、十二实验十一、十二6 6第七章第七章d d 区元素区元素8 8实验十三、十四实验十三、十四6 6第八章第八章镧系元素镧系元素2 2实验十五、十六实验十五、十六6 6第九

10、章第九章元素定性分析元素定性分析8 8实验十七、十八实验十七、十八6 6第十章第十章核化学核化学2 2第十一章第十一章生物无机化学生物无机化学2 2合合 计计30302424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大纲内容大纲内容第一章 无机化学基础一、教学要求(一)教学要求:1.了解玻尔理论的要点。2.了解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3.掌握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的四个量子数及其物理意义,了解波函数及电子云的物理意义。4.掌握各种波函数图形及其物理意义。5.熟练应用原子轨道近似能级图,写出原子的电子排布(组态)。6.了解屏蔽效应及钻穿效应。7.掌握原于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合能、元素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规律。8.掌握共价键的本质、

11、特点以及它们的形成过程。9.掌握共价键的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10.了解分子间力及氢键的概念,掌握分子间力和氢键的特征和形成条件及其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二)教学重点:1.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2.核外电子运动的四个量子数及其物理意义,各种波函数图形及其物理意义。3.原子轨道近似能级图和原子的电子组态。4.元素的周期性变化规律。5.共价键的本质。6.杂化轨道理论。7. 分子间力(范德华力)及氢键。(三)教学难点: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和四个量子数;杂化轨道理论及其应用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原子结构 一一一氢光谱,玻尔(Bohr)理论。一一一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波粒二象性,不确定原理,微观粒子运动

12、的统计规律)一一一波函数和量子数。一一一核外电子排布。一一一元素周期系与核外电子分布的关系。一一一原子基本性质(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氧化态)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第二节化学键与分子结构(一) 离子键理论。(二) 共价键理论(电子配对原理,能量最低原理,原子轨道最大重量原理)。(三) 分子间力(范德华力)。(四) 氢键。三、教学建议 1、教学设计:以“设疑-精讲-讨论-总结”为基本教学方法,配合多媒体化抽象为具体开展教学。 2、教学安排:讲授 10 学时。3、作业、练习:教材所有习题 第二章第二章 酸碱理论和溶剂化学酸碱理论和溶剂化学一、教学要求(一)教学要求:1.了解酸碱质子理

13、论对酸碱的定义,掌握酸碱共轭关系;软硬酸碱理论。2.了解溶剂的基本概念;掌握溶剂的基本性质。(二)教学重点:酸碱共轭关系,软硬酸碱理论。(三)教学难点:酸碱共轭关系,软硬酸碱理论。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酸碱理论 (一)各种酸碱理论简介。 (二)软硬酸碱原理。 第二节 溶剂化学 (一)溶剂的基本概念。 (二)溶剂的性质。 (三)溶剂的分类。 三、教学建议 1、教学设计:“设疑-精讲-讨论-总结”为基本教学方法,配合多媒体化抽象为具体 2、教学安排:讲授 10 学时。 3、作业、练习:教材所有习题。 第三章第三章 配位化合物配位化合物一、教学要求 (一)教学要求:1.掌握有关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命名

14、等基本概念。2.掌握配合物价键理论的主要内容,并用它解释配合物的有关性质。3.了解配合物的几何异构现象和立体结构。 4.掌握配合物稳定常数和不稳定常数的意义、表示方法及其相互关系,熟练应用稳定常数进行有关计算。(二)教学重点:配合物的定义、组成和命名;配合物的价键理论及其应用;配合物的性质及其有关计算。(三)教学难点:配合物的价键理论,配合物的性质及其有关计算。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一) 配合物的定义。(二) 配合物的组成。(三) 配合物的命名。第二节配合物中的异构现象和立体结构(一)结构异构和几何异构。第三节 配合物的价键理论(一)配合物的价键理论基本要点:杂化类型与空间构

15、型,高自旋(外轨型)和低自旋(内轨型)配合。(二)价键理论的应用:解释配合物的配位数、空间结构、稳定性和磁性等性质。第四节 配位平衡(一)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和不稳定常数,逐级稳定常数及其有关计算。(二)影响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的因素:中心原子的结构和性质的影响,配体性质的影响。第五节 配合物的性质(一)溶解度配合物的形成对难溶物的溶解度的影响及其有关计算。(二)配合物的形成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配离子之间的相互转化。(三)酸碱性对水溶液中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三、教学建议 1、教学设计:配合多媒体化抽象为具体,讲练结合。 2、教学安排:讲授 10 学时。 3、作业、练习:教材所有习题。 第四章第

16、四章 s 区元素区元素一、教学要求(一)教学要求:1.掌握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存在、性质、制备和用途。2.了解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氧化物的性质和类型以及氢化物性质。3.掌握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氢氧化物的溶解性、碱性和盐类溶解性、热稳定性的变化规律。4.掌握一些重要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盐类的性质。 (二)教学重点: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单质及氢氧化物的溶解性、碱性和盐类溶解性、热稳定性的变化规律。(三)教学难点:对性质变化规律的理论解释。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氢 (一) 氢的成键特征。(二) 氢化物。(三) 反应综述。第二节碱金属和碱土金属一一一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通性。一一一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单质的性质、制备及用途。一一一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化合物,金属和碱土金属氧化物(普通氧化物、过氧化物、超氧化物、臭氧化物),氢氧化物,氢化物,重要盐类性质简介。 三、教学建议 1、教学设计:复习已有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实验学习理论,归纳概括。 2、教学安排:讲授 8 时。 3、作业、练习:教材所有习题。 第五章第五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