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质压力容器焊接标准2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937342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质压力容器焊接标准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钢质压力容器焊接标准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钢质压力容器焊接标准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钢质压力容器焊接标准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钢质压力容器焊接标准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质压力容器焊接标准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部分 钢质压力容器焊接技术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钢制压力容器焊接的基本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气焊、焊条电弧焊、气体保护焊、等方法焊接的钢制压力容器。 2 引用标准 :JB/T4709-20003 焊接材料 31 焊接材料包括焊条、焊丝、钢带、焊剂、气体、电极和衬垫等。 32 焊接材料选用原则应根据母材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焊接性能,并结合压力容器的结构特点、使 用条件及焊接方法综合考虑选用焊接材料,必要时通过试验确定。焊缝金属的性能应高于或等于相应母材标准规定值的下限或满足图样规定的技术 条件要求。对各类钢的焊缝金属要求如下:321 相同钢号相焊的焊缝金属 3211 碳素钢、低合金钢的焊缝金

2、属应保证力学性能,且其抗拉强度不应超过母材标 准规定的上限值加 30MPa。耐热型低合金钢的焊缝金属还应保证化学成分。注:本标准将 GB 150 中的低合金钢按其使用性能分为强度型低合金钢、耐热型低合金 钢和低温型低合金钢。 3212 高合金钢的焊缝金属应保证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3213 不锈钢复合钢基层的焊缝金属应保证力学性能,且其抗拉强度不应超过母材标 准规定的上限值加 30MPa;复层的焊缝金属应保证耐腐蚀性能,当有力学性能要求时还应 保 证力学性能。复层焊缝与基层焊缝以及复层焊缝与基层钢板的交界处宜采用过渡焊缝。 322 不同钢号相焊的焊缝金属 3221 不同强度钢号的碳素钢、低合

3、金钢之间的焊缝金属应保证力学性能,且其抗拉 强度不应超过强度较高母材标准规定的上限值。 3222 奥氏体高合金钢与碳素钢或低合金钢之间的焊缝金属应保证抗裂性能和力学性 能。宜采用铬镍含量较奥氏体高合金钢母材高的焊接材料。 33 焊接材料应有产品质量证明书,并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施焊单位按质量保证体系规 定验收与复验,合格后方准使用。 34 焊接材料应满足图样的技术要求,并按 JB 4708 规定通过焊接工艺评定。 35 焊接材料熔敷金属硫、磷含量规定应与母材一致,选用 GBT 5118 标准规定的焊条,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351 型号为 E一 G 的焊条应规定出焊缝金属夏比 V 型缺口冲击吸收

4、功。 352 铬钼钢焊条的焊缝金属夏比 V 型缺口冲击吸收功常温时应不小于 31J。 353 用于焊接低温钢的镍钢焊条的焊缝金属夏比 V 型缺口冲击吸收功在相应低温时应 不 小于 34J。4 焊接工艺评定和焊工41 施焊下列各类焊缝的焊接工艺必须按 JB 4708 标准评定合格。a)受压元件焊缝;b)与受压元件相焊的焊缝;c)熔入永久焊缝内的定位焊缝;d)受压元件母材表面堆焊、补焊;e)上述焊缝的返修焊缝。 42 施焊下列各类焊缝的焊工必须按锅炉压力容器焊工考试规则规定考试合格。a)受压元件焊缝;b)与受压元件相焊的焊缝;c)熔人永久焊缝内的定位焊缝;d)受压元件母材表面耐蚀堆焊。5 焊前准备

5、 51 焊接坡口焊接坡口应根据图样要求或工艺条件选用标准坡口或自行设计。选择坡口形式和尺寸 应 考虑下列因素:a)焊接方法;b)焊缝填充金属尽量少;c)避免产生缺陷;d)减少残余焊接变形与应力;e)有利于焊接防护;f)焊工操作方便;g)复合钢板的坡口应有利于减少过渡焊缝金属的稀释率。 52 坡口制备 521 碳素钢和标准抗拉强度下限值不大于 540MPa 的强度型低合金钢可采用冷加工方法,也可采用热加工方法制备坡口。 522 耐热型低合金钢和高合金钢、标准抗拉强度下限值大于 540MPa 的强度型低合金钢,宜采用冷加工方法。若采用热加工方法,对影响焊接质量的表面层,应用冷加工方法去除。53 焊

6、接坡口应保持平整,不得有裂纹、分层、夹杂等缺陷,形式和尺寸应符合相应规定。54 坡口表面及两侧(以离坡口边缘的距离计焊条电弧焊各 lOmm,埋弧焊、气体保护焊 各 20mm,电渣焊各 40ram)应将水、铁锈、油污、积渣和其它有害杂质清理干净。 55 为防止沾附焊接飞溅,奥氏体高合金钢坡口两侧各 lOOmm 范围内应刷涂料。 56 焊条焊剂按规定烘干、保温,焊丝需去除油、锈;保护气体应保持干燥。 57 预热 571 根据母材的化学成分、焊接性能、厚度、焊接接头的拘束程度、焊接方法和焊接 环 境等综合考虑是否预热,必要时通过试验确定。 572 不同钢号相焊时,预热温度按预热温度要求较高的钢号选取

7、。 573 采取局部预热时,应防止局部应力过大。预热的范围为焊缝两侧各不小于焊件厚度 的 3 倍,且不小于 lOOmm。 574 需要预热的焊件在整个焊接过程中应不低于预热温度。 575 当用热加工法下料、开坡口、清根、开槽或施焊临时焊缝时,亦需考虑预热要求。58 焊接设备及辅助装备等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安全可靠,仪表应定期校验。 59 组对定位 591 组对时,坡口间隙、错边量、棱角度等应符合规定。 592 尽量避免强力组装,定位焊缝间距要符合规定。 593 焊接接头拘束度大时,推荐采用抗裂性能更好的焊条施焊。 594 定位焊缝不得有裂纹,否则应清除重焊。如存在气孔、夹渣时亦应去除。 595

8、 熔人永久焊缝内的定位焊缝两端应便于接弧,否则应予修整。 6 焊接 61 焊前应按接头编制焊接工艺规程,焊工应按图样、工艺文件、技 术标准施焊。 62 焊接环境 621 焊接环境出现下列任一情况时,须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否则禁止施焊。a)风速:气体保护焊时大于 2ms,其他焊接方法大于 lOms;b)相对湿度大于 90;c)雨雪环境;d)焊件温度低于一 2012。 622 当焊件温度为 0一 20(2 时,应在始焊处 lOOmm 范围内预热到 15(3 以上。 63 应在引弧板或坡口内引弧,禁止在非焊接部位引弧。纵焊缝应在引出板上收弧,弧坑 应填满。 64 防止地线、电缆线、焊钳与焊件打弧。 6

9、5 电弧擦伤处的弧坑需经修磨,使其均匀过渡到母材表面,修磨的深度应不大于该部位 钢材厚度 的 5且不大于 2mm,否则应予补焊。 66 对有冲击试验要求的焊件应当认真控制线能量,每条焊道的线能量都不高于评定合格 数值。 67 用焊条电弧焊或气焊焊接管子时,一般应采用多层焊,各焊层焊道的接头应尽量错开。68 受压元件角焊缝的根部应保证焊透。 69 双面焊须清理焊根,显露出正面打底的焊缝金属。对于自动焊,若经试验确认能保证 焊透,亦可不作清根处理。 610 接弧处应保证焊透与熔合。 611 施焊过程中应控制层间温度不超过规定的范围。当焊件预热时,应控制层间温度不 得 低于预热温度。 612 每条焊

10、缝应尽可能一次焊完。当中断焊接时,对冷裂纹敏感的焊件应及时采取后 热、缓冷等措施。重新施焊时,仍需按规定进行预热。 613 采用锤击消除残余应力时,第一层焊缝和盖面层焊缝不宜锤击。 614 引弧板、引出板、产品焊接试板不应锤击拆除。 7 后热 71 对冷裂纹敏感性较大的低合金钢和拘束度较大的焊件应采取后热措施。72 后热应在焊后立即进行。 73 后热温度一般为 200350,保温时间与焊缝厚度有关,一般不低于 05h。 74 若焊后立即进行热处理则可不做后热。 8 焊后热处理 81 根据母材的化学成分、焊接性能、厚度、焊接接头的拘束程度、容器使用条件和有关 标准综合确定是否需要进行焊后热处理。

11、 82 压力容器或受压元件焊后热处理厚度 按如下规定选取。 821 等厚度全焊透对接接头的焊后热处理厚度 为其焊缝厚度,也即容器或其受压 元件钢材厚度, 焊缝厚度是指焊缝横截面中,从焊缝正面到焊缝背面的距离(余高不 计)。组合焊缝的焊后热处理厚度 为对接焊缝厚度与角焊缝厚度中的较大者。 822 不等厚焊接接头的焊后热处理厚度 8221 对接接头取其较薄一侧母材厚度。 8222 在壳体上焊接管板、平封头、盖板、凸缘或法兰时,取壳体厚度。 8223 接管、人孔与壳体组焊时,在接管颈部厚度、壳体厚度、封头厚度、补强板厚 度和连接角焊缝厚度中取其较大者。 8224 接管与高颈法兰相焊时取管颈厚度。 8

12、225 管子与管板相焊时取其焊缝厚度。 823 非受压元件与受压元件相焊取焊接处的焊缝厚度。 824 焊接返修时,取其所填充的焊缝金属厚度。9 焊缝返修 91 对需要焊接返修的缺陷应当分析产生原因,提出改进措施,按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 编制焊接返修工艺。 92 焊缝同一部位返修次数不宜超过二次。 93 返修前需将缺陷清除干净,必要时可采用表面探伤检验确认。 94 待补焊部位应开宽度均匀、表面平整、便于施焊的凹槽,且两端有一定坡度。 95 如需预热,预热温度应较原焊缝适当提高。 96 返修焊缝性能和质量要求应与原焊缝相同。 10 焊接检验 101 焊接检验主要方面 1011 焊前:a)母材、焊接材料;b)焊接设备、仪表、工艺装备;c)焊接坡口、接头装配及清理;d)焊工资格;e)焊接工艺文件。 1012 施焊过程中:a)焊接规范参数;b)执行焊接工艺情况;c)执行技术标准情况;d)执行图样规定情况。 1013 焊后:a)实际施焊记录b)焊缝外观及尺寸; c)后热、焊后热处理; d)产品焊接试板、鉴证环; e)金相检验和断口检验; f)无损检测; g)压力试验; h)致密性试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