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损坏原因主要分析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937209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1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轴承损坏原因主要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轴承损坏原因主要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轴承损坏原因主要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轴承损坏原因主要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轴承损坏原因主要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轴承损坏原因主要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轴承损坏原因主要分析(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1# # 轴承损坏原因主要分析 引风机试转时轴瓦出现的问题 徐塘发电有限公司 2300MW 扩建工程 6 号机组引风机是成都电力机械厂制造的型号为 AN28e6 静叶可调式轴流 风机,风量为 268.74m3/s,风压为 4711Pa;电机是沈阳电机股份有限 公司提供的型号为 YKK710-8 电机,电机转速为 744r/min,功率为 1 800kW,电压为 6000V。电机两端为滑动轴承结构,瓦宽为 220mm,甩油 环外径为 363mm,厚度为 11.5mm,宽度为 30mm,质量为 3060g;轴颈外 径为 200mm,椭圆度偏差为 0.2mm。油室两侧各有一个油位计,轴承座 与下

2、轴瓦之间有一个电加热器,下轴瓦下面有一个测温元件。电机轴承 的冷却方式为自然冷却。第一次试转时,甲侧引风机电机推力端轴瓦温 度升高,定值保护停机;乙侧引风机电机膨胀端轴瓦温度升至报警值, 为了防止设备严重损坏,手动停机。检查发现甲侧引风机电机推力端轴 瓦有烧瓦现象,乙侧引风机电机膨胀端轴瓦局部有磨痕。现场消缺,重 新安装后,电机试运转 4h 无异常现象。锅炉空气动力场试验时,2 台 引风机电机的轴瓦温度稳定在 61.9(甲)、59.5(乙)后略微下 降,转动正常。 2005 年 4 月 1 日,电除尘气流分布试验过程中除电机 轴瓦温度稍高外,其他正常。但是在气流分布试验快结束后,16 00,6

3、2 号引风机电机侧轴瓦温度快速攀升至 62.4时;16 30,61 号引风机风机侧轴瓦温度快速攀升至 61.2,都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 为了保护设备,手动停机。2 台电机气流分布试验时引风机轴瓦温升值 见表 1。 4 月 2 日4 月 5 日对电机轴瓦解体检查,发现 2 台电机端外 侧和风机端外侧轴瓦均有磨瓦现象,但内侧没有磨瓦现象。同时发现油 挡附近轴颈处油润滑明显不足。对瓦面作刮瓦处理试转,当温度达到 5660后,瓦温快速攀升。前后试运转达 11 次,每次情况都差不多。 解瓦检查发现,瓦面痕迹一致。加大冷却油量后,不再烧瓦,但温度仍 然升至 62,并且随着气温的波动而波动。整个过程中,2

4、台风机轴系 振动很好,最大振动均为 1 丝左右。 2 原因分析打开轴瓦对 轴承进行 了仔细检查,如压力角、间隙、椭圆度等,甲、乙侧引风机电机轴承检 查数据见表 2。所有数据都符合规范和厂家技术要求,可以排除安装不 当的原因。 由于 2 台引风机轴系轴向、水平、垂直方向振动都很小, 所以排除了轴系不对中、磁力线中心、电机基础等问题。瓦面没有被电 击的痕迹,所以也排除了轴承座绝缘不够和转子磁通量轴向分布不均等 原因。2 台风机为同一批产品,且烧瓦发生的过程和症状非常相似,所 以初步认定故障原因是一致的。由这 2 台引风机电机轴瓦温升高直至烧 瓦整个过程,通过对原始记录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初步判断故

5、障是由 于甩油环转动带上来的油量太少,在下瓦压力角内无法形成和保持一定 厚度的油膜,导致轴颈与轴瓦接触摩擦。瓦温、油温升高后,润滑油的 黏度下降,加剧了油膜的破坏,直至轴瓦与轴颈摩擦,温度急剧升高。 当温度达到某一临界数值时,油膜承压能力低于轴颈压力,由此将引起 恶性循环,导致轴瓦温度快速攀升。加大润滑冷却油量后,润滑油位高 于轴瓦下瓦面,这虽然缓解了油膜的破坏,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轴与轴 瓦的直接接触,但是此时的平衡温度达到 62,是一种高位平衡,轴承运 行风险太大。 3 改进措施(1) 更换润滑油。用 46 号机械油代替 46 号透平油,目的是为了提高润滑油的黏度,使得在甩油环转动时可以带

6、上更多的油。但高温时,机械油黏度的下降程度比透平油大。但是试验 证明,效果并不明显。(2) 对轴瓦进口油囊作加深处理。在出油侧增 加出油油囊,在瓦面开网状油槽,目的是为了加大轴润滑冷却油的循环 速度。上述措施没有起到决定性作用。(3) 对甩油环进行改进。在粗 糙甩油面内侧开浅斜槽,在甩油环侧面加开几条浅油槽。该措施同时带 来了正、负两方面的效应。正面作用是有利于甩油环在转动过程中储油, 使得带油量增加。负面作用是油槽加深,出油量相对于带油量的比重下 降。(4) 加大润滑油量。将油位实际高度达到下瓦面以下(图纸要求 下瓦的 2/3 高度),这样虽然缓解了油膜破坏,但油位太高,以致局部 换热效果变

7、差,平衡时温度太高,风险加大。(5) 在油室内加设盘管 式水冷却装置。该方法相对比较简易方便。但是由于油室结构特殊,且 增加冷却装置将相对减少油室中的油量,如果发生冷却水效率降低或者 上层油温升高现象(冷却只能针对下层油),温度就不能很好控制。现 场实施效果表明,实施上述多种措施后的效果并不明显,以上方法不能 够从根本上解决轴瓦温度过高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改变润滑冷 却方式,才能达到轴瓦降温的目的。在对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决定 采用电机轴承外循环冷却装置。改进前、后轴瓦结构图,分别见图 1、 图 2。电机用外循环润滑系统见图 3。尽管增加了投资,但有效地增加 了散热量和润滑流量。在选择

8、油循环的路径上,采用进油(冷油)喷淋, 油室高位油溢流回油的方案。在电机轴承外部加装一套循环润滑油系统, 供 2 台电机 4 个轴瓦用。甩油环仍然保留,在每个轴承上瓦靠进油侧装 1 根 Dg15 的进油管,安装 1 个 Dg15 的阀门,以便调节进油量的大小, 0.2MPa 压力对轴颈直接喷淋。每个轴瓦约有 4L/min 的润滑油流经瓦面, 充足的油量形成一定的油膜,确保摩擦面处于液体摩擦状态,并及时带 走 轴承产生的热量。用轴承座的预留接口做回油接口(管径为 Dg50), 使油室仍然保持原有的油位高度。当外循环装置发生故障或断电,导致 短时间意外事故发生时,甩油环仍然可以向轴瓦供油。值班人员

9、发现瓦 温上升快,温度高等异常情况后,可以及时处理,采取措施以避免烧瓦 事故的发生。 为确认电机轴承外循环冷却装置的可靠性,装置装好后, 将 6 号锅炉的一次风机、送风、密封风机和引风机全部启动,按照设备 的额定工况进行满负荷运行,运行 48h,整个过程中最高温度始终保持 在 37左右,说明上述方案起到了很好效果。 4 结论 引起轴瓦温度 升高的原因很多。如果是由振动引起的,可以从转子动平衡、轴系找中 心、基础刚度、磁力线中心等方面处理。如果是由于传热等问题引起的 温度升高而导致烧瓦时,仅从机械和结构上分析,往往不易寻找出根本 原因,这时必须从润滑原理上分析,寻找原因,从根本上解决轴承温度 高

10、的问题。我们通过加装一套强制外循环冷却装置,改进了轴瓦冷却和 润滑方式,有效地解决了轴瓦温度高的缺陷。 特大型门机关节轴承损坏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天津港于 1999 年底引进了第一台 40t-33m 特大型门机。该门机不论是 整体结构的设计,还是零部件配备、电器控制和节能技术等方面都为当 时国内港口最先进的门座式起重机。该机自重 430 余吨,吊钩作业最大 提升高度可达轨上 28 米,抓斗作业最大提升高度可达轨上 18 米,变幅 幅度为 1033 米,额定起重量 40 吨。在该门机四连杆机构的设计中, 为了结构紧凑、鹅头移动保持更好的水平度,设计者为臂架与象鼻梁铰 点选用了 GE200ES-2

11、RS 型关节轴承。这种轴承具有承载力大、结构简 单、体积小、使用寿命长等特点,门机投入使用初期效果很好。然而, 在使用 200 多小时后,该轴承出现了两次损坏,严重影响了生产作业。 本文就故障的分析及解决方法介绍如下。一、故障现象及分析 (一)故障现象。门机在重载变幅动作时,臂架系统发出刺耳的啸叫声 音,臂架箱体伴随抖动和共鸣。经过公司和生产厂家技术人员的共同检 查确认,声音是从臂架关节轴承处发出的。经初步分析,大家认为声音 是关节轴承润滑不良造成干磨而引起的。 (二)原因分析。大多数轴承损坏的原因除润滑不良外,还包括承载能 力不足超负荷等外界因素。为此我们从这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1、超负荷

12、:经过计算,该关节轴承部位所承担的最大负荷约为 1975kN,而该轴承额定承载能力为 10600KN。由此可确定,轴承的损坏 与负载过大无关; 2、非正常冲击或管理不到位:该门机开始使用至轴承损坏过程中,时 间较短,期间没有出现过可能导致轴承损坏的因素,如非正常冲击或长 时间不予润滑等情况。由此可以确定,并非意外因素或管理不到位造成 轴承损坏; 3、润滑情况:门机的润滑系统采用的是干油集中润滑系统。 系统结构:该系统将门机分为臂架系统(大臂与象鼻梁)、人字架系 统、旋转大轴承三部分进行交替润滑(每部分有两个总管路)。此关节 轴承为门机大臂与象鼻梁连接铰点,并与臂架系统其他各铰点轴承(滚 柱式)

13、并联在臂架系统的两条输油总管上。 工作原理:集中润滑油泵给臂架系统打油时,是按照次序逐个给臂 架两路总管中一侧的各点打油,直至此一路所有双线分配器(注油阀) 全部动作到位。同时,该路总管内压力上升并超过另一路总管 5 公斤时, 两路总管头部的压差开关动作,控制系统自动断开此路并转给另一路总 管打油,直至此路并联的各注油点的双线分配器全部动作为止。该管路 压力上升至两管路压差达到 5 公斤时再次转回第一路,结束一个循环。 这种工作循环直至达到该路润滑系统设定的工作时间停止。 轴承损坏现象和润滑系统工作原理两方面分析,可确定主要原因是润滑 不良造成的。 (三)拆检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首先对该轴

14、承进行了人工加油。加油后,震动和噪 音消失。继续实验一小时左右又再次出现异响。我们又对集中润滑系统 进行了仔细检查,没有发现异常。然而,在继续使用后仍然出现震动和 噪音,而且没有减小迹象。为此,我们决定对该 轴承进行拆检分析。 第一次拆检: 1、拆检后发现,关节轴承外领内壁面在安装状态时的下端面有圆弧角 为 3040 度左右的几道划痕; 2、该轴承的轴下端面(在安装状态时)有圆弧角为 180 度左右的磨损 痕迹,沿轴向形成突肩。磨损区宽度与关节轴承内领宽度相同,突肩最 大高度约为 34mm。 根据以上现象和轴承及轴体润滑孔道结构进行的分析,初步认为造成磨 损的原因有三个: 第一、轴承及轴体油路

15、本身有缺陷,造成润滑脂难以到达承压面(轴承 及轴结构见图 1);第二、加油时间过短,润滑不够充分; 第三、在安装时轴体孔道内未做彻底清理,留有加工残留物。 根据以上情况,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 首先、对轴进行修复和清洗,更换新轴承; 其次、要求门机司机作业中每隔 8 小时加一次油。 采取以上措施工作几十小时后,再次出现了干磨异响现象。为此,又进 行了第二次拆检。 第二次拆检: 这次检查结果与上次完全相同。通过仔细分析我们发现: 1、关节轴承内外领承压面几乎没有润滑脂,而在非承压面却有较多油 脂并从非承压面最上端溢出轴承。说明油脂在进入 轴承承压面前就已 经被挤出轴承; 2、在轴承内领与轴的上端面

16、之间有很多油脂。 经过分析图纸我们还发现,该轴承外径加工尺寸为 200h7,与关节轴承 内领为负偏差。从拆检结果我们断定,损坏过程如下: 在润滑系统工作时,润滑脂沿油道进入关节轴承内油槽后,大部分进入 非承压面,并从轴承两端溢出。仅有极少量油脂进入承压面内的油槽 (轴承油槽结构见图 2),但因承压很大、间隙过小,无法均匀分布到 摩擦面,所以首先造成局部干磨,当温度较高时出现轴承内外领“抱死” 现象。 当关节轴承“抱死”后,由于轴承内领与轴之间为负偏差配合,油脂从 轴上的出口进入轴与 轴承内领之间空隙,从而造成轴与轴承内领之间 形成“ 轴承”的现象。由于轴上油槽与轴承内外领之间油槽相同,且 仅是沿径向圆周有一道 10mm 宽的油槽,在滑动过程中不能充分分布油 膜,造成轴的磨损。当磨损到一定程度时,金属屑进入摩擦面使磨损加 剧,产生剧烈震动和噪音。二、解决措施 (一)措施 1、 修改轴承油道。 鉴于 轴承油槽结构难以将油脂均匀分布,我们对 新轴承进行了修改,即沿轴承轴向在轴承外领内表面,均匀加工出 6 道 宽 4mm 深 23mm 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