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民居与文化习俗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934729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苗族民居与文化习俗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苗族民居与文化习俗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苗族民居与文化习俗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苗族民居与文化习俗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苗族民居与文化习俗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苗族民居与文化习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苗族民居与文化习俗(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苗族民居与文化习俗苗族民居不仅是日常生活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民族文化集中表现的场所。苗族建筑艺术。同苗族其他门类艺术一样。积淀有很多纯粹的苗族文化成分。平时的生活、生产劳动、亲朋聚会、宗教话动,如纺织、刺绣、饲养、婚宴、祭祀等都在这里进行。这些文化成分直接呈现在建筑形式的表层。或隐含在建筑形式之内部。由于这些习俗话动和自然条件的长期影响,这些文化成分构成苗族建筑艺术特色的内容。一、风趣的建房习俗建房在苗族人民的生话中是一件很庄严的人事,择屋基选日子十分讲究。苗族一般是村寨聚居,宅地选择避阴向阳,有的选在周围尽是绵延起伏的峰峦中,有的选择在背靠峭壁的山峰或群山环抱的山腰里,有的选择在苍松翠柏下

2、或山峦层叠的高山上。有钱的人家还专门请来风水先生定向采标,选择宅基。宅基择好后,选日子至关重要,首先要从上辈的年庚八宇推测:有无属相相克,如无克相,即是吉兆。一般是定在当年的秋冬,苗家喜欢丑、亥、已、未、酉、卯等日子为吉日良辰。吉日定好后,主人请来手艺高超的木匠师傅,带着酒、肉、角、糯米饭、香纸和斧子、锯子、尺子上山选好一棵茂盛、粗壮、挺直的杉木作新房的中柱,称为“架马” 。砍树前,木匠师傅向杉树的根捋酒、掐肉以示祭祀,并念道:“哪棵树最大?哪棵树最高?这棵树最大!这棵树最高!人有九2抱九,高到九云霄,今天把你砍,造房万年牢。 ”吉语念完后,木匠师傅用斧子在树上砍三斧,递给主人砍三斧。再将斧子

3、交给帮忙的人将树砍倒。树倒的方向很有讲究,一定设法将树倒向东方,以示吉利。再将砍倒的树按中柱尺寸锯断、剥皮、刨光,运到家中。木匠还要烧香点烛,杀鸡敬鲁班师祖,在柱头上认真弹上一条中墨线,称作“发墨” ,表示新房动工。新房立好后要上大梁,在起房造屋中,上梁被视为是一件隆重的大事。梁木选择也很讲究,一般选用杉木、椿木、梓木等。这类树木的再生性很强,主树被砍伐后,来年又从根部发出很多新枝,表示兴旺发达。当地的习俗是梁木由郎舅送,上梁这一天,郎舅家将梁木砍好,制成毛坏,用红布包裹,请人抬到主人家,主人要备鞭炮到寨边迎接梁木。梁木抬到主人家后,木匠师傅再按尺寸进行细加工。定好时辰,架好上梁楼梯,准备上梁

4、。上梁时还要唱上梁歌,上梁开始,木匠师傅在新房堂屋唱道:“一进堂屋四四方,主家请我来上梁,脚踏云梯步步高,登上新房亮堂堂,仙桃堂中累累挂,主家富贵万年长。一上一步人气吐,二上二步子孙强,三上三步家豪富,四上四步状元郎,五上五步五子登科,六上六步六畜兴旺。 ”上梁后,主人家使将几筐用孺米做成的彩色梁粑,从梁上撒下,大人、小孩蜂踊而进,哄抢梁粑,欢声一片,满堂喜庆。苗族民居落成,通常要举行传统的接龙仪式背灾吃福。这是这个古老的民族对黄河故土的眷恋和向往。新房装神龛也是3一件很严肃的大事,装神龛讲究要求高于大门框架,俗话说“神龛高过堂屋门,子孙发在自家门。神龛低于屋口,荣华富贵往外走。 ”新房装大门

5、也十分讲究,择定吉日,木匠将大门装上,亲朋好友都来祝贺。村寨里德高望重的族老要穿新装,穿新鞋,包新头帕。并准备一个装有米的盘子,米上放有钱币、银器和彩色丝线,以及大人、小孩新装各一套,当地称“富贵盘” 。二、苗家的生活起居苗族的起居与生活习俗相关。中间较两边次间稍宽,通常隔成前后两间,前间宽大,为堂屋,是全家饮食、取暖、待客的地方,安设神龛。过去,一般都在堂屋正中安设四方形斗状火坑,坑内安铁三脚,火种终年不熄。火坑上方置一支架或挂钩,放食品及挂东西。堂屋左面中柱脚置放枯角奉祀,有的还在中柱边竖立一小竹子作“长命树” 。祭祖时,倾数滴酒和掐小点肉于火坑边或门外即可。堂屋后小间专住男性老人,绝不许

6、住已婚的儿子或媳妇。左右次间分为前后两间,左前间为儿子卧室或客房,后间父母卧室或火坑猪牛圈和厕所在楼脚或房屋附近。有些苗族居室,床不能与梁平行横置。当地丧俗称:“江西供头,湖广供脚,苗蛮水家横梁夺。 ”意即江西籍的汉人死了,头朝外脚朝内竖停在堂屋里;两湖籍的汉人死了,头朝内脚朝外竖停在堂屋里;当地的苗族、布依族和水族死了人,顺着大梁横停在堂屋里。因此,不能像停尸一样将床顺梁横置。同样道理,用木头做成的锅盖、抓盖之类家俱,亦忌讳横放。祖辈房的方位有一定的习4俗规定。一般三间房中,中间叫“曹北” 。即堂屋。堂屋的左右,有一间多铺以地板,称为“夯公” ,即祖先的方位,是房屋中最神圣的部位,是主人家祖

7、先神灵的集中地。因此,这个方向的座位是长辈和老人的天下,年青人辈份在祖辈者除外是不允许往这个地方坐的,与吊脚楼的堂屋为全家的活动中白不同。祖辈房的“夯公”才是全家活动的中心。而其它设施则与吊脚楼建筑的第二层规划大同小异。即都辟有火塘、卧室、灶房等。苗家的堂屋与火坑屋,是苗家住宅室内的中心空间,它充分显示了苗家的民族意念和虔诚的信仰。苗家对于火坑有着特殊的感情。据风凰厅志记载:“当时苗民被迫,迁徒深山老林,无房居住,只好栖身岩穴,或者搭棚为屋,避风躲雨,因为穷的没有铺盖。所以借助火坑烧火御寒” 。因此,各地苗居不论那种样式的住宅,都设有火坑,而且是不分昼夜、季节、长年不熄。以象征苗家兴旺不熄,它

8、培育了苗家亲切、温爱、安全的特殊感情和群体精神空间的共识心理特征。塘内放的三角铁架象征祖先,故不能踏脚;一家人围坐在它的周围。在祖先的庇护下,充分体现出家的温暖。对出坑的设置还很讲究。通常用条石镶成之后,又用椿木在周围围成正方,然后在火坑周围用硬木铺成离地面约一只左右的“地楼” 。苗家称之为“拉总”或“总站” 。译成汉语则是“床铺”或“冷铺” 。有的还用桐油将火坑、地楼油一次,平时擦碍明光闪亮。堂的安置。要与中柱屋脊相对为标准,偏前偏后俱非相宜,极5边一排中柱下方。是安家神的位置。苗家谓之为“夯告” 。平常供祭时。向该处烧香纸、奠酒敬之,所以在围火坑烤火时,主宾有别。伦常有序。立规以循;即以中

9、柱一边为上方长者坐之。下方坐主家晚辈,其它两方不论也。火坑旁的祖先灵位处是神圣的地方。因此不准生人随便上去。过去,苗族的屋内布局以火塘为中心,人们的起居、饮食、祭祖、敬神、打坐均在火塘旁。火塘用青石板砌成,再用椿木围成正方形,然后在火塘周围用质地坚硬的木地板铺“地楼” 。 “地楼”离地面约 30厘米,苗族称之为“拉总”或“总站” ,意为“床铺”或“冷铺” 。平时,火塘总是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有的人家还用桐油油得油光锃亮。现在苗家多有了木架床,晚上睡觉不再卧在火塘旁,借火取暖御寒,但火塘边仍是安灵设位祭祀祖先的地方。所以,到苗家作客,如未得到主人邀请,不能在“地楼”火塘边的凳子上坐。当主人邀请就座

10、时,必须到外面擦掉鞋子上的泥巴,然后再到火塘旁坐下。吊脚楼在湘西民居中运用得非常巧妙,它不仅增加了使用空间,而且它上面的披檐还起遮阳的作用。吊脚楼挑出部分不大,两米以内。除了起日常生活一般作用外,在湘西还有它特别的用途:湘西苗族男女青年是自由恋爱,姑娘们在这里绣花,可清楚地观察下面的人群,找到如意的小伙子,她们就从楼上扔手绢以传情送爱,这是湘西苗族特有的风俗。三、苗族民居的装修苗族民居的装修,与苗家的独特风俗息息相关,普遍采用木板装修。由于6多是干栏式吊脚楼,底层进深很浅,一般只能关牛关猪、安磨、堆柴放草,很少住人。此层多用木枋或厚板横装,保留着井干式建筑的遗风。二楼是全家活动的中心。楼面半虚

11、半实,人称“半边楼” 。靠里为实,挖火塘,砌炉灶;靠外为虚,上铺楼板,安床睡觉,设廊小憩。堂屋位于二楼上。二楼大门,门槛特高,据说如此, “财喜”不至外溢。其实是为了确保生活在吊脚楼上幼儿的安全。门上连楹赫然是对威严的木制水牛角,腰门的上门斗,也着意做成牛角形。苗俗认为,世上水牛威力最大,有其把门,安然无恙。把牛视若神灵,足见以农耕为生的苗族同胞对牛的崇拜。苗家大门及房门的装修也与众不同:大门上宽下窄,房门上窄下宽。以为如此,便于财宝进屋,利于产妇平产。苗家许多重要活动,诸如结婚、喝满月酒、办丧事和架桥、立碑等红白喜事宴请宾客时,多在二楼堂屋内举办“家庭舞会” ,宾主共跳芦笙舞、踩鼓舞。此类舞

12、蹈,顿地为拍,节奏感强,舞者又多,往往三五十人齐集在堂屋里“咚咚”起舞,声震全寨。为适应此种民俗活动的需要,苗族民居采取了加密立柱、楼枕和加厚楼板的工艺来增强建筑物的坚固性。在吊脚楼二楼上,堂屋通常是空着的。两次间,在地面与楼板结合处,用木板隔成前后间。有的在堂屋东壁上,或东次间的板壁上设祖先灵位。许多人家,在板壁上贴有用白纸剪成的太阳、月亮与若干小山神图案,人们称之为“保爷” ,神为禳灾祛祸之灵物。在堂屋东侧的中柱旁,或东次间的中柱旁,多7见“花竹” 、 “花树”之类物品。这是举行过“栽花竹” 、 “栽花树”活动所留下的。婚后多年不育,或有女无子,或子女多病,请来巫师“栽花竹” 、 “栽花树

13、” ,以求如愿。必到孩子长大成人后,才能拆除被视为灵物的“花树”或“花竹” 。有的人家。在大门门媚上挂有竹签、刺条、破网、废铁等物件,认为可以避邪。吊脚楼的三楼上,存放杂物,有的人家也作卧室用。卧室设于次间前半部。明间楼上不住人,否则会得罪祖先。苗族民居在装修上的最大特点,是在吊脚楼二楼宽敞明亮的走廊上,安装苗话叫“豆安息”的美人靠。美人靠栏杆的设置也很讲究,它由几十个向外隆出的弯月形人小木条等距离排列组成,木条上方固定在一根长长的方形横木上,下方固定在一条宽宽的坐凳上,坐凳之下,由平板精装与楼板连接,形成一个木制阳台。这里敞亮、舒适,既可凭高远眺,饱览赏心悦目的苗岭景色。又可体息聚会,是各家

14、人口盘桓最多之处。劳动之余,男人们常在此抽烟饮茶,谈古道今;妇女们常在此洗染晾晒,挑花绣裙:儿童们常在此读书学习,嬉戏玩耍。苗家的吊脚楼飞檐翘角,三面有走廊,悬出木质栏杆。栏杆雕有万字格、喜字格、亚字格等象征吉祥如意的图案。悬柱有八棱形、四方形,下垂底端,常雕绣球、金瓜等形体。吊脚楼通常分两层,上下铺楼板,壁板油漆发光。楼上择通风向阳处开窗。窗绣花形千姿百态,有双凤朝阳,喜鹊闹梅、狮子滚球等。吊脚楼的下层多作贮藏粮食的谷仓或摆放家具农具。楼上则为主8人居室或客房。楼外长廊为妇女们绣花挑纱、织锦、打花带、晾纱、晾衣的场所,和土家吊脚楼不同,苗家吊脚楼上楼的梯子一般设在屋内,而不像土家吊脚楼设在屋

15、外。四、桥与巫教文化苗家人钟爱桥,是因为在他们的巫教文化心理中,认为人从另外一个世界来到人间,统统是从桥上过来的;桥是幼儿的保护神,传说架桥立板凳是给来投胎的魂灵以方便,板凳是供给投胎的魂体休息;桥是供给投胎的魂体行走,如果其走累了没有板凳坐,遇河沟没有桥过, “魂”过不来,就生不了小孩。因此,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桥或板凳。每年农历二月初二的“祭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不惜破费鸡、鸭、鱼、肉、酒等佳肴来供敬象征生育神和保护神的村旁附近架设的旧桥(板凳),或用桃、李、杉树架设新桥(板凳),陷含有两性崇拜的意思。这天,可以说是苗家的“儿童节” , 。父母们把娃娃们打扮得分外漂亮,不许打骂小孩。他们有什

16、么要求,只要父母能办到的,尽量予以满足。祭桥仪式在早上举行。去祭桥的娃娃至少要有两个蛋吃,并且必须在头上缠一丝麻线。表示命运之神已将后代牢牢地“缠”住,不会夭析。苗族架桥祭桥的缘起,传说是古代苗家美女仰阿莎兴起的。仰阿莎与天上的美男子略那月亮结为夫妻多年没有生育儿女。神仙暗示他俩在二月初二去架桥便可怀孕生子。正如礼俗歌所唱:“回头看远古,是谁先架桥,是谁先祭桥?来唱仰阿莎,他俩配成双。过了好几年,没育儿和女。他俩着了急,商量去算命。9翻过九重坡,过了九条河,遇着一神仙,神仙劝他俩,他俩莫要优。你俩莫要愁;坳上三裸杉,是姜央栽的,回去把它砍,用它来架桥。三根排排架,一头靠那山,一头靠这山;一头靠火龙,一头靠水龙,当天就架好。儿女得过来。略那仰阿莎。砍倒三棵树,架好那座桥。说来也逢巧,正逢二月二,生出一男孩。杀猪来祭桥。杀鸭来祭桥,米酒一大坛。烧香燃纸祭。就从那时起。苗家代代传,每逢二月二。家家来架桥,户户来祭桥。 ”这样,苗乡的桥的产生就有两种途径,一叫有意架桥,一叫无意架桥。前者为婚后不育,刻意求子。祈求儿童健康无恙;后者指为来往交通方便而别无他求的架桥。桥需要经常维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