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耕细作的耕作模式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927775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耕细作的耕作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精耕细作的耕作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精耕细作的耕作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精耕细作的耕作模式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精耕细作的耕作模式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耕细作的耕作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耕细作的耕作模式(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基础梳理:一、农业的起源1出现:上古时代,从 (1) 经济向 (2) 经济发展,形成原始农业。2地域差别: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 (3) 流域和 (4) 流域形成规模。在发展的初期就显露出地域的差别,北方以旱地的 (5) 为主,南方以(6) 为主。3产业结构的特点:以 (7) 为主、 (8) 为辅是中国农业经济的一大特色。饲养的家畜主要有 (9) 六种。思考点拨: 十二生肖与中国古代农业文明有何关系?探究提示:中国自夏、商、周三代就实行干支纪年法(将天干与地支相结合,用于纪年) 。古人将十 二地支与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种动物相搭

2、配,以一种动物作为当 年出生者的生肖属相。十二生肖中的牛、马、羊、鸡、狗、猪等动物正是中国农民最常饲养的“六 畜” 。可见,十二生肖与中国农业文明有着紧密的联系。 十二生肖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农业社会,具有明 显的农业社会的特点,这些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比较密切,如有牛马耕田,有狗看家,有鸡报晓,有猪肉 羊肉可吃,它反映了华夏先民对动物崇拜。二、农具的进步(从耒耜到曲辕犁)1、表现:时间农具发展情况原始农业刀耕火种,使用石、木、骨具, “耒耜”商周出现青铜制品,但很少用于农业春秋出现 (10) 农具,牛耕( (11) 时候出现,汉代普及) ,是我国农用动力的巨大发展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汉犁壁、耧车(播种用

3、)三国马钧改进翻车(灌溉用)唐 (12) (标志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筒车(以水力推动;灌溉用)2、影响: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巧学妙记:传统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自春秋战国以来,铁犁牛耕 成为了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三、水利的兴修1、原因: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生产力提高的推动。2、概况:内地:大禹治水传说,反映了上古先民兴修水利的艰苦历程。春秋战国时期,建成了芍陂、 (13) 、 (14) ,西汉建成 漕渠 、 (15) 。从(16) 开始,政府经常大规模治理黄河。边疆:西域地区最有特色的水利工程是 (17) 。3、经验总结:我国古代总数达约 370 多种

4、的家书,包含了大量关于 (18) 的内容。四、耕作方式:1、原始社会:刀耕火种2、奴隶社会(夏商周):大规模简单协作,称“耦耕” ,即奴隶在奴隶主的监视下集体耕作3、春秋后:自耕农出现,即以 (19) 为单位的个体经营方式形成,从此, (20) 式的小农经济方式成为社会主要生产方式。知识图解:五、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1、产生时间: (21) 2、原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 (22) 制度的出现3、概念: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 (23) 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4、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分散性

5、、封闭性、脆弱性、落后性、稳定性等5、评价积极:比较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消极:规模小,阻碍社会分工与商品经济的发展, ;非常脆弱,很难保证税收;容易引发生态矛盾 近代以后,阻碍生产发展。注重精耕细作,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具有落后性。疑疑 难难 讲讲 练练1.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和影响(1)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民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2)影响有利影响:小农经济之下,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拥有一定的生

6、产自主权,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小农经济的发展奠定了我国古代长期领先世界的物质基础。不利影响:由于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加之封建剥削的沉重,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不利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随着人口增加和土地兼并,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土地的过度开垦,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1、思考讨论: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这是否意味着,这是否意味着“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等同于等同于“自然经济自然经济”?例题 1:(2010 淄博模拟)剪纸是我国的

7、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其内容形象地反映了( ) A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 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C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思路点拨:思路点拨:一定文化是一定政治、经济的反映,民间剪纸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它一是来源于人民的日常生活,是人民生活的结晶,另外作为传统文化,它又是我国传统经济形态的反映,从图片中也看出剪纸艺术的体裁围绕我国传统经济耕织结合的这一特征。解析:图片反映的是男耕女织的场景,因此与小农经济有关,故 C 正确。答案C思维流程图陕西剪纸耕田图片所反映的内容农业的发展即“男耕”家庭手工业的发展即“女织”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河北剪纸纺织变式训练:黄梅戏天仙配中有一段唱词:“

8、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 ”这里反映的经济模 式是(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资本主义商品经济 C封建小农经济 D远古游牧经济解析:C“你耕田来我织布”体现了家庭手工业和农业相结合的封建经济的特点。2.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历史地位:中国是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的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2)生产组织形式: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形态的基础,也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3)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古代中国土地所有制的主要形式。(4)农业生产结构:种植业和家畜饲养业相结合,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5 从农耕技术的发展:借用牛力耕田,不断改良生产工具,重视

9、水利的兴修,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也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2、想一想:精耕细作的含义是什么?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点拨提示:含义:精耕细作农业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条件:(1)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2) 提高耕作技术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充分发挥土地潜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3)改变农业环境,提高土地生产率。例题 2: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 。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 。 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

10、,竭时而止” 。 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思路点拨:注意把握关键词来分析本题。答案:B解析:项概括了我国古代农业的特点,而 A、C、D 项只反映四则材料中某一项的特点。总结提醒:我国的土地有限,小农经济经营规模小,所以实行精耕细作是必然的选择。我国古代农业的发展一方面靠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另一方面也是通过过度垦荒、掠夺性的开发土地资源而获得的。后者造成了环境的的极大破坏,因此今天我们发展农业,一定要处理好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变式训练:

11、“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下列关于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B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C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小农经济 D特点是少投入多产出解析:D 解答本题需要明确“精耕细作”的含义,即它是以土地利用方式为基础,包括改善农业环境和提高农业作物生产能力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它强调集约经营、少种多收。由此可知 D 项叙述错误。思考讨论: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这是否意味着,这是否意味着“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等同于等同于“自然经济自然经济”?点拨提示:所谓自然经济,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其生产的目的不是为市场交换需要,而是

12、为了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如氏族、封建庄园、农民家庭)本身需要而生产的经济形式。这种经济排斥社会分工,每一个生产者或经济单位不但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业品,“男耕女织” 、 “自给自足”是其典型写照,它是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相适应的。曾经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存在。因此,自然经济和小农经济是不相同的概念,但二者又有交集,都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自然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足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小农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农业经营规模狭小,随着社会属性的变化,和商品经济联系加深。基 础 梳 理 的 答 案:(1)

13、采集(2)种植(3)黄河(4)长江(5)粟麦生产(6)水田稻作(7)种植业(8)家畜饲养业(9)猪、马、牛、羊、鸡、狗(10)铁(11)牛耕(12)曲辕犁(13)都江堰(14)郑国渠(15)白渠(16)汉代(17)坎儿井(18)水利建设(19)家庭(20) “男耕女织” (21)春秋(22)私田(23)家庭手工业同步测控:同步测控:1 (2009 年宁夏、辽宁文综)右 图是甲骨文的“年”字,该字由两部分组合而成,上部为“禾” 。卜辞中常见“有年” 、 “大有年”的记载。据此, “有年”的意思应是A 人寿年丰 B 祈盼丰收C 庄稼收获 D 祭祀谷神2 (2010,蚌埠二中模拟)在我国古代, “社

14、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 “社”指土地之神, “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3、下图中的农具最早出现在A春秋战国 B西汉 C南北朝 D唐朝4(2009 徐州高三质检)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 ; 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 。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公田变为私田 B.铁器牛耕的推广C.国家走向统一 D.封建制度的确立5.“刀耕火种”时代主要的生产工具是( ) A石器 B铜器 C铁器 D牛 6、 (儋州市第一中学 2009 届高三年级第七次统测试题)据记载:孔子的弟子司

15、马耕字子牛,冉耕字伯牛。 这反映了 A孔子的弟子注重务农 B当时牛耕开始出现 C牛耕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D当时牲畜是财富的象征7、下列属于不属于灌溉工具的是( )A翻车 B筒车 C耧车 D风力水车8 (2009 金山中学高三摸底考试)下列农具的出现标志农业生产力水平有了划时代进步的是A 石斧 B 骨制耒耜 C 铁犁 D 曲辕犁9、宋代江苏吴郡“地沃而物伙,稼则刈(收割)麦种禾,一岁两熟。 ”这表明了A垄作法得以推广B套作制的普及 C一年二熟制出现 D一年三熟制产生10、 (2009,徐州市高三摸底考试)下面的汉代画像石拓片和民间剪纸作品,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古代A.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B.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C.封闭的地主庄园经济 D.乡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