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的概念1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918004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间美术的概念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民间美术的概念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民间美术的概念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民间美术的概念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民间美术的概念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间美术的概念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间美术的概念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民间美术的概念民间美术的概念:中国民间美术是美术分类的一种特殊范畴,特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主要由身处 社会下层的普通劳动群众根据自身生活需要而创造,经由集体传承和历史积累而不断发展起来的美 术形式。民间美术是区别于宫廷美术,文人士大夫美术而言的一种历史概念。、民间美术是民俗文化的视觉形象载体,民间美术的产生源于实用,物质使用 精神实用。 民俗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民俗的产生是人类对社会生活的一种理解。民俗是指人们在日常 生活中,通过语言和行为所传承的喜好,风尚,习惯和禁忌等。张紫晨先生称“民俗”就是下层人 民创造的用来自我教化或传袭已久的东西。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给民俗下个定义:民俗是

2、创造于 民间,传袭于民间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历史上传承下来的民间文化现象,特 别是在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当中带有传承性的行为,生活习惯,思想意识等。 民间美术与民俗文化之间的关系:民间美术也是一种民俗现象,它包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价值。民 间美术有着漫长的发展历程,正是因为它依附于民俗活动得以长期流传而不至于被历史淹没。一方 面民俗活动为民间美术的创造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原动力,另一方面,民间美术又丰富了民俗民风 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民间美术贯穿于整个民间生活中,它在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事象中,几乎无时 不在,无处不有,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因此人们说民风民俗是民间美术生存与

3、发展的生态环境和 文化沃土,而民间美术则是民俗文化和社会习俗的视觉形象载体,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民间美术与物质民俗(体现在民居,服饰等方面) 民间美术与社会民俗(包括岁时节令,礼仪习俗等) 民间美术与精神民俗(宗教,信仰,巫术等)、岁时节令: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属全民性的民俗活动,还有少数民族的节日,这些 节日里会开展各种艺术活动,不少民间美术的展现,挂灯笼,贴窗花,写对联等人们多以喜庆吉祥, 平安如意等为主要表现目的,形式上追求热闹,红火,如山东工艺作坊为风筝节制作双龙头蜈蚣风 筝。 礼仪习俗包括婚丧嫁娶,人生礼仪,社会交往等,如“诞生礼”在我国传统观念中,养育后代是延 续家族

4、至高无上的责任,礼仪居多。、每年的腊月二十三祭祀灶神,灶王:常年监督一家人的善恶,为一家之主,保护一家人的平安。腊 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为灶王升天日,要供奉糖果糕点,粘住灶王的嘴, “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民间美术的造型特点:民间美术的造型特点: 独特的符号体系,民间美术在原始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民间美术的视觉符号追求的是神 似,以意念造成意象,其间,渗透着人们的心理感觉,理解和幻想。由于它完好地保持着原发 性视觉思维方式,所以它并不模拟对象,也不关心表面的像与不像。原始的人类最初的造型艺 术,实用与美观共存的,是自然的,如:自然崇拜,生殖崇拜,图腾崇拜都存在于民间美术的 造型之中,形成

5、独特的造型体系。不仅是民间吉祥美术,也是民间文学,民间诗歌,俗语等民 间文化,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法。 含蓄,寓意,象征表现法,例如, “鲤鱼跳龙门”寓意艰苦奋斗,用劳动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谐音取义表达法,如“瓜蝶绵绵”寓意人丁兴旺,连绵不断的生活繁衍。是在所谐之物的生命 内涵上人为添加的吉祥寓意,是民间吉祥的文化中,十分普及盛行的一种现象。如“耄耋富贵” 猫蝶谐音耄耋,常作为给高龄老人祝寿礼物。 多元的造型方式,a,情态剪影造型法(许多石像等)情态剪影造型法是以影像造型方法表现对 象情态特征的一种概括,夸张。在二维空间的以轮廓造型为主,抓住典型动态,夸大对象特征 (注重形象的圆满)选择适当角度做

6、夸张概括,造成强烈视觉张力, (构图充实饱满)延续了 原始艺术造型的观念,渗透到造型中去,造型特点有(动态线)导致构图有一种动势。b,装 饰变形法, (表现在纺织品和陶瓷里,受图腾崇拜,实用功利和工艺制作的支配和限制,运用 意象)c,几何造型法(以数的规律性进行变化,运用于草编,藤编,麻编,丝编,以及刺绣 桃花,织锦图案,百家衣等以规则的三角形,正方形拼接等等)、民间美术的特点民间美术的特点: 根源性,它是根性的,母体的艺术。地域性,是民间美术形式发展的空间特 征,民俗,民族的信仰,风俗习惯,不仅局限于艺术形式,也体现乡土情感的内涵。 群体性 区别于专门艺术的重要标志,包含产生的群众性,消费或

7、接受的群众性,发展传播的群众性。自娱 性 (自用性)是民间美术基本特征 传承性 民间美术发展的时间性,是一代代传承而逐步形成 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不断变化和改变的。、 吉祥图形分类赏析吉祥图形分类赏析 “龙”龙是中国神话中的神奇动物,为远古先民根据雷雨闪电之情景而想象出来的一种虚幻的神 灵,汉族则奉其为能呼风唤雨,造福万物的神物,由于是有了龙王,龙母等的派生,龙宫,龙门 等名的层出,以及龙王庙之祭族的兴起。 中国古代的封建统治者则将龙作为皇权的象征或王室的标志,秦始皇做了皇帝,便自视为“祖龙” 。以后历代帝王都自命为“龙” ,称“真龙天子” 。所使用的玉器上,都以“龙”为装饰。汉族民 间一向

8、将“龙”作为民族的象征,以“龙的传人”而自视,以“东方巨龙”而喻国。在汉族农村, 旧时的龙王庙到处可见,庙中供奉的是龙王爷,人们把“二龙治水”看作是农业丰收的征兆。每 逢元宵佳节都要“舞龙灯,祈丰年,保平安” ,端午节则举行赛龙舟活动,清明节要放巨龙风筝 上天。 龙是英勇、权威和尊贵的象征。在中国民间,龙是吉祥、喜庆之物,民间美术中表现龙的题材很 多, “二龙抢宝” “二龙戏珠”象征国泰民安,国运昌盛,蒸蒸日上。 “龙凤呈祥”象征郎才女貌, 夫荣妻贵。 龙生九子:指龙生了九个儿子,九个儿子却不成龙,各有不同,所谓龙生九子,并非恰巧生九子,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九表示极多,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九是

9、虚数,也是贵数,用来描述生子。 饕餮:龙的第五个儿子,有首无身的名声(好吃) 位于青铜器上 蝙蝠:取谐音“福” ,如“五蝠捧寿” ,五只蝙蝠围绕寿字,表示“福、寿、康宁、攸好德、考终 命” ,这些都能达到美满幸福,是人们的一种期盼,这五福中, “唯寿为重” ,寓意多福多寿,代表 吉祥幸福,民间春节习俗中贴“福”字时还把“福”字倒过来贴,取谐音“福到了” 。 羊:古代“羊”字与“祥”字通, “吉祥”多写成“吉羊”.传说羊为千岁之精,羊能兆瑞祥。自 古以来羊就是吉祥的象征,如商代后期的青铜器四羊方尊。取谐音“阳” , “三阳开泰” ,为一年开头的吉祥语,即取其“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有吉祥之象” 的

10、意思,寓意一年开始,就如太阳金光灿烂,兴旺发达。 鹿:鹿为吉祥之物而活跃于古代传说中,称“鹿寿千岁” ,说吃了鹿脯“可以长生” ,顾常与寿星 为伴, 鹿取谐音“禄” ,民间常以鹿表示“加官进禄” 鹿取谐音“六” ,鹤取谐音“合” , “鹿鹤同春”即“六合同春” , “六合”指天地四方(东西南北) , 亦泛指天下。 “六合同春”便是天下皆春,寓意春光明媚,天下皆春,万物欣欣向荣。 喜鹊:喜鹊为我国分布激光的留鸟,民间视其为喜的象征。据汉书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 人们已将喜鹊作为报喜的象征,有“灵鹊报喜”之说,最有名的当属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神话故 事。在绘画和民间工艺装饰上,喜鹊作为吉祥意味的画题

11、比比皆是。有双喜图、喜在眼前(钱) 、 鸣喜图、兆喜图等。 “喜报三元” ,牡丹、梅花、玫瑰、百合都是花中之冠,喜鹊和喜字组合其中, 预示着捷报频传,喜事不断。、民间剪纸的题材、品种与民俗应用民间剪纸的题材、品种与民俗应用 民间兼职的种类分为:窗花 绣花样稿 墙花 礼花 门笺 纯观赏性剪纸 灯花 祭祀 花 民间剪纸的题材主要为:花鸟鱼虫,瓜果禽兽,另外还有神话,神灵,民间故事,忠勇强将,戏曲 人物,孝子,器物文字等。 又中国剪纸的特点,表现为题材的寓意,所以寓意可作为分来的依据,由此可分为:纳吉祝福,怯 邪、接福纳祥、除恶、劝勉、警戒、趣味等。 有人认为剪纸的分类应以用途为据,由此可分为: 装

12、饰类:贴于它物之上以供观赏或增加它物之美的剪纸,如窗花。 俗信类:用于祭祀、祈福、怯灾、怯邪、驱毒的剪纸,如门神。 稿模类:用于版模、印染的剪纸,如绣稿。 设计类:能增加它物之美,或能宣扬它物的剪纸,如电影或电视的片头。 细分:窗花:窗花:是民间剪纸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大、最为普及的品种。它的表现题材及其广播,举凡喜剧人物、 历史传说、花鸟虫鱼、山水风景、现实生活及吉祥图案等,最多的是花卉动物和喜庆吉祥纹样。 民俗作用最为集中,不仅美化生活环境,而且寄托着对生活理想的追求与渴望。 绣花样稿:绣花样稿:作为绣花的转换手段而创作的,一般用于服饰上。分为帽花、鞋花、背带花、枕顶、门帘 花等等,还有用于

13、老人丧礼寿鞋、冥枕等物的剪纸花样又称“送老花” 喜花:喜花:常见的有以古语文字喜花、喻意双关的喜花、戏曲故事的喜花和民俗事象为主体的喜花形式。 以吉语汉字为题材的喜花剪纸在民间也不乏其例。 应用于婚俗活动。 墙花墙花:用来装饰房屋四壁和天花板的剪纸,包括炕围花、剪纸中堂花、挂屏花、顶棚花等。粗犷、厚 重。炕围花题材多为戏曲人物、民间传说、有的用汉字装饰,用象征、谐音、会意等手法构成图案。 礼花礼花:贴或摆放在礼物上的剪纸,如瓷器花,家具花,猪头花,猪腿花,蛋花,饼花,鞋花等,瓷器 花,家具花以中心对称的团花为多,其他梨花因物赋形。 门笺:门笺:节庆时张贴在门窗横梁上的一组剪纸。又叫挂笺,吊钱,

14、门彩,斋牒。 纯观赏性剪纸:纯观赏性剪纸:文字造型,花鸟虫鱼,彩色脸谱等 灯花:灯花:贴在灯笼上的剪纸,多为适合纹样,也有剪刻成“锦第开窗”形式的。题材;边饰图案、戏曲 人物、吉祥文字等。大都是祈福求安,吉祥如意,富贵长寿,以及祝愿生活和谐美满的各种现实和民俗 题材 祭祀花祭祀花:门笺以及寿鞋,寿枕的绣样,另一部分是纸扎的装饰附件,还有各类旗幡。最具特色的是纸 扎附件,仿门窗棂格形式组成的图案,称格子花。九、民间皮影的产生,历史民间皮影的产生,历史:产生:起源说法很多,有说源于汉武帝时,内容多为有关汉武帝思念爱姬的事, 史记及班固写的 汉武故事等亦有所记述,但依据不够充分。更多专家认为皮影戏形

15、成是汲取道士方士“弄 影还魂术” ,以及佛教寺院中盛行的“俗讲” 、 “变文”的影像配以说、唱、乐的形式,以传奇 文为剧本而形成的一种民间综合艺术,形成时间大约在唐代开元、天宝以后。有专家认为影戏 发源于唐代的西安,西安为我国汉唐故都,文化艺术十分繁荣,从影戏在西安的风行情况看, 影戏在此发端之说不无道理。历史:开始于汉朝,兴于唐。在宋代时是我国历史上影戏的第一繁荣期。影子雕刻已从素纸雕镞发展 成刻皮设色。元明以后,影戏盛行不衰。当时影戏种类繁多,按质料分类为手影戏,纸影戏和 皮影戏三类。元明以后,皮影流布于全国各地,呈现出不同的流派与地方特色。清代影戏达到 鼎盛,全国各地的城市乡镇都有专业或

16、业余的班设演出。十.皮影流派及造型特点皮影流派及造型特点 陕西皮影:是中国皮影的发祥地。陕西皮影工艺严谨,制作精美,有成套的雕刻技法。造型风格分 为东路和西路。皮影人物造型的轮廓整体概括,线条优美,有势有韵;整体造型以镂空 为主,适当留实,做到繁简相宜,虚实相生;繁丽而不冗沓,简练而不空洞。每一个形 象不仅局部美,而且整体配合也美,既充实,又生动,成为完美的艺术整体。 唐山皮影:始于金统治时期。属河北滦州皮影流派。唐山皮影的影人造型优美,雕镂精细,色彩艳 丽,外简内繁,在历代艺人精心创作的过程中,唐山皮影也形成了一套程式化的规律。 各种不同的行当,都有相应的脸谱。刻画了不同人物的个性特征,具有明显的直观效果。北京皮影:明代传入,人物性格和身份全靠单线表现,武将如古时壁画,基本未受戏曲艺术影响。 清中叶后,京剧影响了皮影造型,出现了生旦净末丑脸谱。北京皮影分东、西两派。东 派制作皮影先用羊皮后用牛皮,尺寸小,上桐油。东派有影卷,演出时要看本子,长篇 本戏也如此,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