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916870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2007-10-18 16:16:23)标签:教育杂谈 1996 年由雅克德洛尔任主席的国际 21 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教育-财富蕴藏其中(Learning The Treasure within)的研究报告,在这报告中,国际21 世纪教育委员会着眼于广阔的国际经济、政治、文化背景和未来 21 世纪的发展目标,既从各国实际出发,又注意可行性,向高层决策者提供了一系列教育改革和行动依据的建议。该报告中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观点是提出了 21 世纪教育的四个支柱:学会认知学会认知(learning(learning toto know)know)

2、学会做事学会做事(learning(learning toto do)do)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共同生活(learning(learning toto livelive together)together)学会发展学会发展(learning(learning toto be)be)显然,了解和认识四大支柱的本质意义又对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四大教育支柱的内涵四大教育支柱的内涵1、学会认知。这种学习是为了掌握认识的手段,而不是掌握经过分类的系统化知识。我们既可将其视为一种手段,也可将其视为一种人生目的。作为手段,它应使每个人学会了解自己周围的世界,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进行交往

3、。作为目的,其基础是乐于理解,认识和发现。为了解知识而学习,首先要求学会运用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来学习。途径是将掌握足够广泛的普通知识与深入研究少数学科结合起来。这也就是说学会学习,以便从终身教育提供的种种机会中受益。2、学会做事。学会做事与学会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密不可分。学会做事与职业培训的联系更为紧密。它又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是为了培养某人去从事某一特定的具体工作,也不能看作是单纯地传授多少有些重复不变的实践方法。“学会做事“更多的不是教会学生某种技能,而是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能力是每个人特有的一种混合物,它把通过技术和职业培训获得的严格意义上的资格、社会行为、协作能力、首创能力和冒险精神结

4、合在一起。交往能力、与他人共事的能力、管理和解决冲突的能力、直觉、觉察力、判断力和使一个集体紧密团结的能力,革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等越来越重要。要学会有效地应付变化不定的情况,并积极参与对未来的创造。通过学会做事,不仅获得专业资格,而且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获得能够应付许多情况和集体工作的能力。3、学会共同生活。这种学习可能是当今教育中的重大问题之一。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暴力和竞争的世界,因此,教育似乎应该采取两种相互补充的方法。首先是逐步发现他人。教育的使命是教学生懂得人类的多样性,同时还要教他们认识地球上所有人之间具有相似性又是相互依存的。因此,从幼儿开始,学校就应抓住各种机会来进行这一双重教育

5、。认识他人必须首先认识自己;要使青少年正确地认识世界,无论是在家庭、社会还是在学校进行的教育,都应首先使他们认识自己。只有在这个时候,他们才能真正设身处地去理解他人的反应。在学校培养这种情感同化的态度,会对一个人一生的社会行为产生积极影响。然后是在一生当中从事一些共同的计划。这似乎是避免或解决潜在冲突的一种有效方法。正规教育应在其计划中留出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向青年人传授这类合作项目。要从幼儿开始,就在体育或文化活动以及各种社会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这种教育。在学校日常生活中,教育和学生参加一些共同项目,可以为学生今后的生活提供参考标准,同时还能加强师生关系。其途径是本着尊重多元性、相互了解及和平等价值

6、观的精神,在开展共同项目和学习管理冲突的过程中,增强对他人的了解和对相互依存问题的认识。4、学会发展。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应该使每个人尤其借助于青年时代所受的教育,能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以便由他自己确定在人生的各种不同的情况下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到 21 世纪,问题就不再是培养儿童为某一特定的社会作好准备,即不再是不断地向他们每个人提供有助于其理解周围世界并成为有责任感的公正的参与者的力量和知识方面的标准。教育的基本作用,似乎比任何时候都更在乎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个

7、人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已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应向青少年提供一切可能的美学、艺术、体育、科学、文化和社会方面的发现和实验机会。学会发展就是要更充分发展自已的人格,增强判断力和个人责任感。教育不应忽视人的任何一种潜力:记忆力、推理能力、美感、体力和交往能力等。教育的这四个支柱不只涉及生命的某个阶段或单独某一处,它与生命有共同外延并扩展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它是教育的新概念,是终身教育的新发展,我们应对教育的各个阶段和领域作重新思考,使其相互补充、相互渗透、使每个人在一生中能够充分利用范围不断扩大的教育环境,应把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设计,应该在制定教学计划确定新的教育政策

8、方面参照和借鉴这种思想。四大教育支柱的主要特征四大教育支柱的主要特征1、“四大支柱“强调以“学会共同生活“作为教育的基础,前面已经指出,学会共同生活就是要学会设身处地去理解他人,要与周围人群友好相处,并从小培养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团结合作的精神。众所周知,“人与人相处之道“是伦理道德的核心内容,所以,这里涉及的是伦理道德教育,目的是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强调要把“学会共同生活“作为教育的基础,就是强调要把“问题道德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这正是当前全球学校教育所普遍忽视的-片面强调智育,单纯追求考试分数,是当前各国基础教育的通病。我国在高考指挥棒指引下,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在这方面走得更远,问题尤为

9、严重。2、“四大支柱“对于智育不仅强调知识的学习而且强调实际能力的掌握。传统学校教育在“智育第一“前提下,强调的只是书本知识、理论知识,而对实际工作能力与适应能力的培养不予重视。“四大支柱“则把这些能力的培养,放在“学会共同生活“所不可缺少的基本因素之一来加以强调。而且不仅要求学会做事(能在不同环境下胜任、愉快地工作),还要求学会生存(具有适应社会变化、发展的应变能力)。3、“四大支柱“对于知识的学习,强调的是让学生掌握认知的手段、方法,即学会如何学习,而不是系统化的知识本身。由于信息时代知识急剧增长(形象化的说法是“知识爆炸“),若是像传统学校教育那样只强调对系统知识本身的学习与掌握,那么学

10、到的知识大部分会很快过时,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学习方法,才能在进入社会以后,通过自学继续学到工作中所需的各种新知识、新技能。正是由于“四大支柱“具有强调德育为基础、重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认知等三大特征,所以能较好地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求,与传统教育相比,更显示出其革命意义。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它刚一提出就受到国际教育界的普遍重视与欢迎。如何将四大支柱渗透到教育中如何将四大支柱渗透到教育中1、从课堂中“学会认知“21 世纪的社会将是学习社会化的社会,学习将成为一个人的终身需要和过程,教育也将从传统的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因此,教学生“学会认知“是时代的要

11、求,是现代教师必备的素质,也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教师,只是天天忙于让学生学这个、学那个、写作业、交作业,却没有时间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态度,不关心学生人格的发展。这种“衣食老师“重视的是知识教学。但教会学生“学会认知“更多的是为了掌握方法,而不是系统化知识。因此我们要将掌握足够广泛的普通知识与深入研究少数学科结合起来;为了解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教学生学会运用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古人语:“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只有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才是我们的教学目的,也才能为终身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2、从需要中“学

12、会做事“学会做事,即教会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学会未来工作所需职业技能。未来社会越来越注重能力方面的要求,而不是资格方面的要求。对人们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片面追求分数塑造出来的人才,很难适应未来社会实际工作的需要。我们不能因分数高低去扼杀一些创造性人才。学校应注重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技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从活动中“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共同生活是很重要的。人类历史始终是一部冲突史,教育应在消除敌对,避免冲突或和平解决冲突方面发挥作用。一是发现他人,即教学生懂得人的多样性与相互依存性,要利用人文地理、外语、外国文化等学科来进行这种教育;二是在教育中用足够的时间进行各种活动,如体育竞赛,帮助处境不利的人,参加社会志愿者行动等。从而增强学生合作、互助的能力,学会解决冲突的方法。4、从培养个性发展中“学会发展“未来社会是高科技竞争社会,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学校教育应注重促进每个人的个性全面发展,不断增强其自主性、判断力、想象力、创造力,使学生具有作为人,作为家庭和社会的成员,作为公民和生产者、发明者和创造者等多种角度应具备的能力,在将来能承担各种不同的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