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环境保护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914908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环境保护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湖北省环境保护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湖北省环境保护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湖北省环境保护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湖北省环境保护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环境保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环境保护(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环境保护湖北省环境保护“十二五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规划基本思路(讨论稿讨论稿)时间:2010-05-11 15:20:26 来源:市局科监科 作者: 点击数: 300湖北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 (讨论稿)“十二五”期间,是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我省建设生态文明、着力解决与规划环境保护重大问题的战略机遇期。科学谋划“十二五”环保规划基本思路,对于指导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及其专项规划编制和实施,全面推动“十二五”乃至 2020 年环境保护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环境形势 省委、省政府

2、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为我省环保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从“十一五”中期实施情况来看,我省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保持稳定,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明显好转,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明显下降,生态恶化的趋势得到了初步遏制,规划实施总体进展良好。但是由于历史欠债等一系列原因,我省环境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压力。(一)目前环境形势现状 湖北省自然环境良好,域内长江、汉江交错纵横,秦岭、大巴山、桐柏山、大别山、幕阜山环绕其间,湖泊水库星罗棋布,江汉平原沃野千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加快,资源、环境压力逐渐显现,环境形势严峻,主要表现在:1资源能源日益匮乏湖北省特别是武汉市是近代

3、中国最早开发的区域之一,为中国现代工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多年来高强度的开发消耗了大量资源,使我省成为了“缺煤、少油、乏气”的能源紧缺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和绝大部分矿产资源均需要从省外调入,能源资源供应十分紧张;同时,我省产业发展阶段尚处于工业化初中期阶段,传统工业结构偏重,对能源、矿产、土地等资源的需求还在不断增加,资源能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2生态功能逐步退化湖泊湿地萎缩严重,调蓄能力大幅下降,截止 2008 年初,“千湖之省”的湖泊数量(100 亩以上)已锐减至 574 个;鸟类、鱼类等生物资源的种类和数量显著减少;人均森林面积为 0.08 7hm2人,低

4、于全国平均水平(0.1267 hm2人);高强度的经济社会活动,对矿产资源大规模开发,以及城市建设、公路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对天然植被的破坏和地表的扰动,导致我省水土流失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 30以上,部分区域地面塌陷、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洪涝灾害和旱灾并存,血吸虫病防疫形势严峻;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薄弱,过度施用农药、化肥,使得污染物在农村环境,特别是土壤中大量残留,导致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3环境状况不容乐观我省长江、汉江部分支流受到污染,省控湖泊呈现富营养化趋势,武汉市湖泊 50以上劣于V 类,汉江中下游流域多次发生“水华”,四湖流域农业

5、面源污染严重;同时除长江、汉江干流尚富余少量化学需氧量(COD)容量外,其他河流水环境容量已基本告罄,“优于水而忧于水”的矛盾较为突出。部分城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超标严重,大气环境质量难以稳定达到二级标准,武汉市建成区优良天数百分率低于 80;中心城区油烟、噪声扰民现象日益突出;放射性辐射、电磁辐射、重金属污染、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以及废弃物所产生的二次污染逐渐显现,西方工业化国家近百年发展产生的各阶段环境问题在省内均有表现,呈叠加状态。4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保投入尤其是直接用于污水、垃圾治理和生态建设的投入不足,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截止 2008 年底,我省已建成污水处理厂 56个

6、,设计处理能力 371.94 万吨日,全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 67,离“十一五”70的目标尚有一段差距;我省 19 个无害化垃圾处理场无害化处理量为 238.7 万吨年,无害化处理率为27.11,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195)而且处理标准较低,垃圾围城和二次污染问题比较严重。5环保体制机制尚不完备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综合决策机制有待健全,部分地区仍存在“重发展轻环保”的现象,环保投入不足,基层环境管理能力较薄弱,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差异和不平衡性逐渐显现,跨区域、跨界污染事件增多,资源与环境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各城市现有的环境监管模式不能适应我省统一发展的要求,在环

7、境管理上存在“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现象,影响了我省环境行政管理的综合效能。(二)未来环境形势分析就现阶段我省情况而言,当前的主要任务仍然是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其面临的主要矛盾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可能带来的巨量资源消耗、巨大环境压力与生态文明建设试验所要求的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根据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经过 5 年努力,到 2012 年力争人均 GDF,比 2 007 年翻一番;到 2020 年,人均生产总值、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指标进入全国先进行列,成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的典型示范区。根据鄂西生态文化旅

8、游圈发展总体规划,到2012 年,生产总值达到 6000 亿元,到 2020 年,将鄂西圈建成国家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打造成为生态、文化、旅游和经济社会整体协调发展的“国家典范”。根据湖北长江经济带总体规划方案,到 2015年,湖北长江经济带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 2008 年基础上增长 1 倍。到 2020 年,湖北长江经济带国内生产总值预期达到 26000 亿元左右,城市化率达到 65。这些奋斗目标对我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任务将更加繁重。1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污染加剧2008 年湖北省常住人口为 5711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2581 万,预计到 2

9、015 年我省常住人口将达到 5913.91 万,城市化水平将达到 55,城镇人口将达到 325265 万。城市化进程是一把 “双刃剑”,一方面,城市化过程推动了区域经济增长,提高了文化、教育与科技发展水平,改善了居民生活质量与思想观念,促进了社会进步。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污水、垃圾、废气、固体废物等污染物产生量持续增加,“热岛效应”加剧,城市及周边地区资源、环境将面临巨大的压力,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将不断加剧。2消费水平升级,资源进一步紧缺随着消费水平的升级,人民群众对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消费需求越来越高,食品消费结构将发生变化,动物性食物需求呈现上升趋势,畜禽养殖量、排

10、污量也将随之增大;同时人均住宅面积、汽车保有量均逐年上升,将导致道路拥挤,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排放量大幅增加,交通噪声污染日益严重,能源、土地资源将进一步紧缺。3环保需求提高,节能减排任务艰巨根据国家污染减排与“两圈一带”的环保需求,我省的 COD、二氧化硫的单位 GDP 排放强度需由6.4 千克万元、7.0 千克万元分别下降到 2.9千克万元、3.1 千克万元左右,下降比例达54.7、55.7;单位 GDP 能耗也需由 149 吨标煤万元下降到 1.148 吨标煤万元左右,我省节能减排任务十分艰巨。4环保意识增强,环保工作压力增大随着节能减排工作的不断深入,新的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如氨氮、氮氧

11、化物以及二氧化碳等也会逐步纳入减排控制范围;新的环境问题不断显现,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维权意识在不断增强,相应的环境质量标准、污染控制标准也会进一步严格,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压力将越来越大。二、总体设想“十二五”环保规划的编制将削减总量、改善质量、防范风险作为“十二五”规划的三个着力点,即以改善环境质量为切入点,以削减总量为重要抓手,着力形成与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机制体制,在实现环境形势趋好的同时,严格防范环境风险,保障环境安全,切实改善民生。(一)以总量削减为立足点实现我省环境形势持续好转 十七大要求,到 2020 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控制仍将是主要目标。应强化环境保护的政府责任,

12、着力通过总量控制工作,大力推进治污工程建设、建立健全高效的环境治理体系,促进污染物产生量、资源能源消费量的减少,优化经济发展,进一步强化并形成总量控制的“倒逼传导机制”,促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治污工程从重建设向建设和运营并重过渡。加强治污设施包括环境基础设施的监管,提高运行效率,发挥存量资源绩效,建立配套政策措施。改变污泥处理、管网建设与城镇污水处理不配套的局面,将其作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有机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脱硫的同时应把脱硫石膏等问题一并统筹解决,对于未解决污泥、脱硫石膏处理的单位扣减其减排量。城市污水处理费拨付与出水水质水量绑定,并实现 12 项指标全部达标。“十二五”期间减排潜

13、力下降,主要污染物减排空间将逐渐减少,实施难度将明显加大。我省总量目标制定将根据现有的污染治理水平、环境质量状况、经济发展速度、污染密集型行业产值比重、污染排放强度、环境容量等因素进行分配,不追求区域总量削减比例简单均衡,逐步促进区域环境基本服务均等化。根据我省具体情况,研究环境质量一环境容量一流域区域排污总量控制一企业排污指标之间的关系,结合国家关于“十二五”总量减排工作要求,调查研究我省具有减排潜力的重点减排行业,提出总量控制指标的分解方案和优化标准,并研究环境容量、总量控制与质量控制的关系,探索密切结合的方法,制订行之有效的措施,并逐步将其实施。“十二五”期间,总量控制因子选择、路线设计

14、将以环境质量改善为切入点,但总量控制目标的确定和削减方案的制定不应单纯从环境质量改善主观意愿出发,而应按照环境质量响应、技术可达可控、经济可承受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证,以工程保障、法规政策、政府预算等为主要实施计划内容,来编制基础条件具备、保障措施可行、全面可达的总量控制实施规划。同时,根据国家政策优化、调整、完善实施方案、考核机制等,进一步推进污染减排的系统管理。(二)以环境要素为切入点大力推进我省环境质量改善 在“十二五”期间,实施全面质量考核条件尚不具备,将采取以总量控制为主同时加大质量控制切入的模式。同时可考虑在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实施总量、质量双重控制,为我省在“十三五”后期达到质量控制

15、考核优先的要求创造条件。“十二五”总量控制因子、控制对象、技术路线应进一步与质量改善紧密结合,指标的选择应尽可能与区域环境质量的定类因子、主要问题相吻合,分清排污大户和污染大户的差异,把环境质量影响分担率作为设计污染物减排的突破口,一地一策地解决区域污染物减排和区域质量改善的响应问题,在重点湖库地区,增加总磷、氨氮控制性指标,大力推进多污染物协同减排。以人为本,质量切入,夯实民生,为民谋福祉。在控制酸雨等中长期生态环境系统问题的同时,把呼吸新鲜空气、喝上放心水等老百姓切身相关的问题作为“十二五”的重点,着力解决颗粒物大面积超标、水质黑臭劣 V 类问题,解决环境质量评价体系与老百姓感觉不一致的问

16、题,充分发挥社会公众保护环境。“十二五”期间,仍然以解决常态污染为主,在全面部署的同时,重点突破常规环境问题,打好歼灭战,同时积极启动其他污染物的防治工作。“十二五”期间,要加大对地方政府环境绩效、评估规划实施成效、反映区域环境质量变化的能力建设的考核力度,增加质量目标的内容,把环境质量纳入考核范围,使之成为晋升和提拔的前提条件。完善环境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将臭氧等纳入评价考核因子。加快建立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评估方法与指标体系,明确抓手,落实指标。推广“河长制”、“湖长制”、“生态补偿”、“上下游交接断面考核”、“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典型经验,分解并明确规划环境质量目标。根据我省“两圈一带”规划要求以及农村环境保护需求,把“四两”(“两清”、“两减”、“两创”、“两治”)工程作为我省农村环保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农业与农村污染防治的新途径,增加区域性、特征性规划指标,通过“先行先试”为国家农村环保工作提供新的道路。“十二五”规划编制将与环境质量改善相关联,进一步淡化工作领域、强化要素导向,提高要素规划对具体环境工作的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