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关系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914893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工程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机械工程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机械工程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机械工程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机械工程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工程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工程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关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机械工程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关系机械工程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关系机械工程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也是国民经济的装备产业,机械工业承 担着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和生产工具的任务。因此,机械 工业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甚至决定着相关产业部门的技术进步和产 业发展水平。机械工业的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民族振兴具有举足轻重 的作用。 机械工程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的景气循环密切相关,因为它的需求主要来自 于固定资产投资,一般情况下,工程机械的需求量占整个工程投资总额的 5% 至 8%,工程机械产业是我国发展比较快的产业。在总结我国机械工程发展的基 础上,展望了我国机械工程技术和产品

2、的发展趋势、企业资本结构和组织形态 的发展趋势,为机械工程企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发展机械工程是国民经济建设 的重要内容。我国机械工程行业 2007 年的销售收入为 2223 亿元,位居世界机 械工程行业第二位。从 2001 年到 2007 年,年均增速超过 24%。出口额从 1998 年的 2.24 亿美元增长到 2007 年的 87 亿美元,10 年间增长了 37 倍。机械工业 是国民经济的核心,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机械工业的发展能够促 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使社会腾飞。在工业革命发生最早的英国,由于实行了机 器化大工业生产,劳动生产率得到空前的提高,从 1770 年到 1840 年的

3、70 年中, 英国工人的平均劳动生产率提高了 20 倍,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场” 。英国的工 业产值在 1870 年占世界一半左右。在近一个世纪内,世界各工业发达国家,不 论其资源情况和产业结构如何,无不拥有强大的机械工业,作为整个国民经济 的支撑,机械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美国在研究了 61 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情况后认为机械的积聚是国家生产力增长的主要因素,并指 出美国的主要工业能否在国际上保持竞争力,取决于能否在国际上最早的获得 新一代的机器设备。后起的各发展中国家也都在效法工业发达国家走过的路, 注重发展机械行业,以带动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这种共识,是由机械工业所独 具的特

4、点和作用决定的。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中不可缺少的“手段性“基础产业。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起点,决定着国民经济发展的规模与方向,为思经济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各种不可或缺的中间产品、服务及生产手段。按照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起的具体作用和功能,可将其分为资源性基础产业,包括农业、能源和原材料工业,它们为国民经济提供各种生产加工对象;条件性基础产业,主要是交通运输及通信业,它们为国民经济提供各种运输及通信服务;手段性基础产生,主要指包括机械工业在内的装备工业,它们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各种上生产手段。任何一个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于其所生产的产品在经济生活的重要程度。整个国民经济可以被看作是一部

5、巨型的从资源到产品及服务的转化器,生这个转化器的就是机械工业,因此,机械工业在经济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机械工业的主要产品是包括其自身在内的各行业所必须的生产装备。生产装备是国民经济各行业的生产手段,“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其重要性自不待言。在资源性基础产业(农业、能源和原材料工业)以及条件性基础2产业(交通、通信业)得到有效发展以后,手段性基础产业的地位和作用将日益突出。发达国家对机械工业在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基础性地位的认识很值得借鉴。他们认为,“先进制造技术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繁荣昌盛的最根本的基础“,所以,“发展先进制造技术是国家的目标,是国家利益、社会利益。要提高工业素质,制

6、造技术上不去是不行的“。当前,国际经济竞争越来越依赖于技术的竞争,尤其是制造技术的较量。第 44 届国际生产工程学会主席日本的吉川教授在其年会总结报告中指出,世界上各个发达工业国经济上的竞争,主要是制造技术的竞争。在各界构成中,制造技术的作用一般占 55%-65%。制造技术的水平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直接关系到传统产业的改造、新兴产业的培育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此,发达的工业国,如美国、日本和欧洲国家的专家已将制造科学与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生物科学一起列为当今世界四大支柱性科学。世界制造业的实践和英、美等发达国家制造业沉浮的经验和教训都向我们昭示,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业强盛的关键所在,没

7、有先进的制造技术,就没有发达的制造业。 机械工业是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向集约方式转变的关键。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一般的意义上来讲,有两层含义,一是经济增长由高投入低产出的粗放型增长向低投入高产出的效益型增长的转变;二是改变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大而全、小而全“的盲目重复建设的增长模式,向以分工协作基础的规模经济、集约经济模式发展。无论提高投入产出效率,还是发展规模经济,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实现这些目的手段-设备的先进性、高效率性。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在此指设备的先进性)。决定一个国家怎样生产的根本因素当然是手段的先时程度和技术含量水平的高低。因此,为了抓住

8、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就必须首先振兴中国机械工业,特别是为机机械本身服务的基础机械工业和基础零部件工业。从中国产业结构演变所处的阶段来看,在中国产业结构“补短“任务基本完成,“升级“任务开始受到高度重视,国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进入关键时刻,在国民经济出现“买方市场“的情况下,各行业面临加大折旧力度,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和升级,设备更新任务繁重的时候,以装备为主要产品的机械工业的重要性就更加突出。要使国民经济结构全面升级,必然首先振兴机械工业。装备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制高点“。没有先进的“制造技术“就等于没有掌握国民经济的主动权和长久发展的动力,就无法掌握民族经济发展的命脉。从经济发展的

9、客观规律来看,技术将是经济发展的最后“资源“和最有效的“手段“。一个国家发展到最后,如世界上的先进国家,特别是自然资源匮乏的发达国家(如日本等)就只有靠技术或技术产品的输出来进一步发展他们的经济。资源再丰富3(如中东地区的石油),人口再多,土地再辽阔,如果没有先进的技术,这样的国家仍然是落后国家。而一国经济技术主要体现在生产手段及生产设备上,作为生产设备的设备式业更是一国技术力量最集中表现,决定着国民经济发展的方向与规模。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装备工业是国民经济展的“制高点“,没有先进的制造技术,就意味着没有掌握国民经济的主动权和长久发展的动力,就无法掌握民族经济的命脉。特别是当一个民族希望

10、振兴,希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时,技术和装备工业的重要性更是决定一切的。因此赶超比自己先进国家的关键在于赶超比自己先进国家的技术和装备。如果只是从数量上,或是从 GCP 上赶超了其他国家,那是不能算作真正的赶超的。还是以中东为例,该地区许多石油输出口人均 GDP 很高,有的甚至超过了许多发达国家,但没有一个严肃的经济学者,甚至普通老百姓认为他们是发达国家。 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国民经济中的任何行业的发展, 必须依靠机械制造业 的支持并提供装备;在国民经济生产力构成中,制造技术的作用占 60%以上。美 国认为社会财富的来源机械制造业占 68%;当今制造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 生物

11、科学等四大支柱科学相互依存,但后三种科学必须依靠制造科学才能形成产 业和创造社会物质财富。而制造科学的发展也必须依靠信息、材料和生物科学 的发展,机械制造业是任何其他高新技术实现工业价值的最佳集合点。例如,快速 原型成型机、虚拟轴机床、智能结构与系统等,已经远远超出了纯机械的范畴,而 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材料等众多技术于一体的现代机械设备,并且 体现了人文科学和个性化发展的内涵。 从美国来看,自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对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十分重视。从 50 年 代以来,在美国大学中设置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机械制造系统人才,着眼于世界市 场竞争,企图霸占国际制造业市场。50 年代初,当第一台

12、数控机床在美国麻省理 工学院诞生以后,美国在机械制造业中采取的主导政策是走数控和计算机群控,实 现机械制造业中占主导地位的中小批量生产自动化的道路,以提高生产效率。但 实践证明这一策略未能秦效,在机械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中,德国和日本是胜利者。 70 年代转向吸取德、日经验,使中、小批量生产通过成组技术(GT)实现生产系 统柔性化和自动化。1979 年美国国会通过议案拨款发展柔性化制造系统,并于 80 年代末完成了高度柔性化的全自动化小型工厂(small work)标准化工作,并向 中小型企业推广。但由于忽略了市场的业多变性和人因的作用,在与德、日的竞 争中未能占上风,而使机械制造每况愈下,一度认

13、为机械制造业已成“夕阳工业” 。通过 10 年论证,从概念上实现了从柔性制造到敏捷制造的转化,把宏观的国际 市场需求与具体的公司生产密切结合,充分发挥人的因素,形成对市场的快速反 映,提出了敏捷制造的新概念。 回顾 2008 年,工程机械行业有点“坐过山车”的感觉,先是一路上扬,并 创造了历史高峰;但到了下半年又急速下滑,虽与 2007 年相比仍有不小的增长, 虽然根据当下的市场情况和行业状况看,2009 年形势并不乐观,但国家相关产 业政策的出台,仍将有进一步发展潜力。4上半年增速再创新高2008 年上半年,我国接连遭受两场巨大的自然灾害南方雪灾和汶川 地震。在这两场自然灾害中,我国工程机械

14、行业冲锋陷阵,发挥了重要作用, 特别是一些企业,投入力度之大令人钦佩。这也让更多的人了解了我国工程机 械行业,也使得人们对我国工程机械产品信心备增。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也 成为工程机械行业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虽然 2008 年上半年,原材料和能 源价格不断攀升,同时随着新劳动法的实施,人工成本也有所上升等不利因素 频繁出现,但仍无法阻挡工程机械行业上半年发展速度创历史新高的步伐。 2008 年上半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 50.5%,其中工程起重 机行业同比增长达 93.3%,铲运机械同比增长 39.2%。另外,行业销量增长达 36%。这与销售收入相比较,可发现企业的利润率也

15、得到不小提升。如果没有原 材料上涨等因素影响,企业的利润率将更加喜人。2008 年上半年,工程机械行业出口依然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达到了 63.5 亿美元,增长 72.4%。许多新兴及固有市场仍保持了较大的活力,一些企业在 新市场拓展方面也表现出不俗的成绩。下半年受挫于金融风暴2006 年、2007 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已经连续两年增速在 30%以上。在这 样的大背景下,各企业竞相推出新产品、扩大产能、拓展产业链、并购企 业2008 年下半年,宏观调控影响初现端倪。但随即始料未及的全球金融风 暴波及我国实体经济,工程机械行业也未能幸免。为应对金融风暴,国家政策 再度调整,但此次金融风暴形势之

16、严峻,却并不像人们想得那么简单。从 9 月份起,工程机械市场销售情况开始跳水。受影响最大的产品是装载 机,许多大型企业为消化存货,开工率不足产能的 10%。此外,起重机、挖掘 机等产品所受影响也非常严重;小企业所面临的困难最大,在残酷的竞争环境 下,一些企业不得不退出市场。出口遭遇危机但前景乐观据目前的数据估计,2008 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 200 亿 美元,其中出口为 140 亿美元,进口为 60 亿美元。这次金融风暴对我国经济影响最为严重的在企业出口方面,工程机械行业 也是如此。由此导致的行业增速急剧下滑暴露了近些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高 速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了出口的带动。比如,装载机等产品在这次金融风暴中受挫严重的主要原因是国内企业的5产能已经大于国内市场需求,这些产品大幅提升的产量消化必然依赖于出口。据世界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9 年全球 GDP 增长将为 2.2%,而世界银行的 预测更为惨淡,仅有 0.9%。如此的金融环境,使我国工程机械企业 2009 年出 口形势异常严峻。许多企业此前预计的 2009 年出口预期都于近期作了调整,比 如,柳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