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06 染色体结构变异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911003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15.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hapter06 染色体结构变异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chapter06 染色体结构变异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chapter06 染色体结构变异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chapter06 染色体结构变异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chapter06 染色体结构变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hapter06 染色体结构变异(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遗传学 (第二版) (刘庆昌主编)部分习题解答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生物技术系 杨先泉 第六章 染色体结构变异(p146-147) 2. 某植株是隐性某植株是隐性aa纯合体,用显性纯合体,用显性AA纯合体的花粉给它授粉杂交,在纯合体的花粉给它授粉杂交,在500株株F1中,有中,有2株表现型为隐性株表现型为隐性a。如何证明和解释这个杂交结果?。如何证明和解释这个杂交结果? 答案 两纯合体杂交后代产生隐性性状后代个体有两种可能: (1)显性个体发生基因突变,产生含突变、隐性基因的雄配子; (2)显性性状个体产生染色体缺失(尤其是顶端缺失)突变,丢失显性基因所在区段,杂种后代表现假显性现象。 两者的区

2、别在于:前者染色体形态结构没有改变,也后者会导致缺失染色体长度和着丝粒相对位置的改变。因此,进一步验证的方法是:对隐性性状杂种 F1进行细胞学鉴定。 提示 本题目中变异率达 0.4%,通常基因和染色体结构变异自然产生的频率都应该没有这么高,因此还可以认为只有经过诱变处理才产生上述结果。如果用紫外线进行诱变的话,产生染色体结构变异的频率要低得多;而电离辐射诱变处理的话,两种结果的可能性均存在。 3. 某玉米植株是第某玉米植株是第9染色体的缺失杂合体,同时也是染色体的缺失杂合体,同时也是Cc杂合体,糊粉层有色基因杂合体,糊粉层有色基因C在缺失染色体上,与在缺失染色体上,与C等位的无色基因等位的无色

3、基因c在正常染色体上。玉米的缺失染色体一般是不能通过花粉而遗传的。在一次以该缺失杂合体植株为父本与正常的在正常染色体上。玉米的缺失染色体一般是不能通过花粉而遗传的。在一次以该缺失杂合体植株为父本与正常的cc纯合体为母本的杂交中,得到纯合体为母本的杂交中,得到10%有色的杂交籽粒。试解释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色的杂交籽粒。试解释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答案 该杂合体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第 9 染色体上 C 基因与缺失点之间发生交换,形成产生了带 C 基因的正常染色体。这此配子可育,参与授粉产生有色籽粒。同时表明缺失点与 C 基因间的遗传距离为 10cM。分析过程如下: 用 D 表示缺失染色体的缺

4、失点,d 表示正常染色体对应点,则该杂合体的基因型为 CD/cd,性母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 若 C、D 间不发生交换,该杂合体产生两种类型花粉粒(CD、cd)各占 50,但仅 cd 可育,因此以之为父本与 ccdd 个体杂交后代均为无色。 当 C、D 间发生非姊妹染色体单体交换,该杂合体花粉母细胞产生配子类型如下: 设 4 种配子的比例分别为 P1, P2, P3, P4,则: P1=P2;P3=P4 P2/(P2+P4)10010 RfCD(P2+P4)/(P1+P2+P3+P4)100%10% 综上所述,缺失点与 C 基因间遗传距离为 10cM。 遗传学 (第二版) (刘庆昌主编)部

5、分习题解答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生物技术系 杨先泉 提示 本题不仅要解释有色籽粒产生的原因,而且要解释有色籽粒产生的比例。 8. 某个体的某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区段顺序有所不同,一个是某个体的某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区段顺序有所不同,一个是abcdeefg,另一个是,另一个是adcbefg(“”代表着丝粒)。试回答下列问题:(“”代表着丝粒)。试回答下列问题: (1)这对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是怎样联会的? (2)如果在减数分裂时,b-c 之间发生一次非姊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图解说明二分体和四分体的染色体结构,并指出所产生的配子的育性。 (3)如果在减数分裂时,着丝粒与 e 之间和 b-c 之间各发生一次交换,

6、但两次交换所涉及的非姊妹染色单体不同,试图解说明二分子和四分子的染色体结构,并指出所产生的配子的育性。 答案 (1)该个体为臂内倒位杂合体,联会时这对染色体形成倒位圈,如图所示: (2)如下图所示,打“*”的四分子形成配子不育。 (3)如下图所示,打“*”的四分子形成配子不育。 9. 某生物有某生物有3个不同的变种, 各变种的某染色体的区段顺序分别为:个不同的变种, 各变种的某染色体的区段顺序分别为: ABCDEFGHIJ, ABCHGFIDEJ, ABCHGFEDIJ。试分析这。试分析这3个变种的进化关系。个变种的进化关系。 答案 三个变种染色体顺序可能是由一种染色体顺序先后经过两次染色体倒

7、位形成的两个不同变种:ABCDEFGHIJ 发生 DEFGH 区段倒位形成 ABCHGFEDIJ,后者再次发生 EDI 区段倒位形成 ABCHGFIDEJ。 15. 玉米第玉米第6染色体的一个易位点(染色体的一个易位点(T)距离黄胚乳基因()距离黄胚乳基因(Y)较近,)较近,T与与Y之间的重组率(交换值)之间的重组率(交换值)遗传学 (第二版) (刘庆昌主编)部分习题解答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生物技术系 杨先泉 为为20%,以黄胚乳的易位纯合体与正常的白胚乳纯系(,以黄胚乳的易位纯合体与正常的白胚乳纯系(yy)杂交,再以)杂交,再以F1与白胚乳纯系测交,试解答以下问题:与白胚乳纯系测交,试解答以

8、下问题: (1) F1和白胚乳纯系分别产生哪些可育配子?图解分析。 (2) 测交子代(Ft)的基因型和表现型(黄粒或白粒,完全不育或半不育)的种类和比例如何?图解说明。 答案 根据题意,设带 Y 的易位染色体、正常 6 染色体分别如图所示(其中第 6 染色体与 m 染色体易位): 可知:杂种 F1与白胚乳个体的相关染色体组成分别为: 杂种 F1:66mmm6(相互易位杂合体) 白胚乳个体:66mm(正常染色体组成) 则杂种 F1交替式分离产生有效(可育)配子,而白胚乳个体配子只有一种,如图所示: 16. 用叶基边缘有条纹(用叶基边缘有条纹(f)和叶中脉棕色()和叶中脉棕色(bm2)的玉米品系(

9、)的玉米品系(ffbm2bm2)与叶基边缘和中脉色都正常的易位纯合体()与叶基边缘和中脉色都正常的易位纯合体(FFBm2Bm2TT)杂交,)杂交,F1植株的叶边缘和脉色都正常,但为半不育。检查发现该植株的叶边缘和脉色都正常,但为半不育。检查发现该F1的孢母细胞内在粗线期有十字形的四重体。再用隐性纯合亲本与的孢母细胞内在粗线期有十字形的四重体。再用隐性纯合亲本与F1测交,测交子代(测交,测交子代(Ft)的分离见下表。已知)的分离见下表。已知F-f和和Bm2-Bm2本来连锁在染色体本来连锁在染色体1的长臂上,问易位点(的长臂上,问易位点(T)与这两对基因的位置关系如何?)与这两对基因的位置关系如何

10、? 育 性 叶基边缘 有无白条纹 中脉色 半不育 全育 无 正常 96 9 有 棕色 12 99 无 棕色 2 67 有 正常 63 3 遗传学 (第二版) (刘庆昌主编)部分习题解答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生物技术系 杨先泉 答案 根据题意,该杂交、测交过程可表示如下: FFBm2Bm2TTffbm2bm2tt FfBm2bm2Ttffbm2bm2tt 分组 F1配子 fbm2t 表型 数目 FBm2T FfBm2bm2Tt 无、正常、半不育 96 亲本组 fbm2t ffbm2bm2tt 有、棕色、全育 99 fBm2T ffBm2bm2Tt 有、正常、半不育 63 单交换 1Fbm2t Ff

11、bm2bm2tt 无、棕色、全育 67 FBm2t FfBm2bm2tt 无、正常、全育 9 单交换 2fbm2T ffbm2bm2Tt 有、棕色、半不育 12 Fbm2T Ffbm2bm2Tt 无、棕色、半不育 2 双交换 fBm2t ffBm2bm2tt 有、正常、全育 3 合计 351 按三点测验分析如下: (1)双交换组与亲本组间比较,双交换类型的 bm2与其它基因连锁关系改变,可知: bm2基因位于 f 与易位点之间; 单交换 1 为 f 与 bm2间单交换产生; 单交换 2 为 bm2与易位点间单交换产生; f 与易位点间%42. 1%10035132=+=双交换。 (2)f 与 bm2间交换值:%46.38%42. 1%1003516763=+=Rf bm2与易位点间交换值:%40. 7%42. 1%100351129=+=Rf f 与易位点间交换值为:38.46+7.4045.86 综上所述,两对基因与易位点间关系可表示如下图: F 38.46 Bm2 7.40 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