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点辨识方法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35910664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险源点辨识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危险源点辨识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危险源点辨识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危险源点辨识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危险源点辨识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危险源点辨识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源点辨识方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危危险险源点辨源点辨识识方法方法1、危险源点分析的方法。在详细了解设备及系统的功能、结构以及运行情况后,根据工作任务、施工作业项目及操作目的,对可能影响安全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在分析危险因素时,应该对分析范围加以限定,以便在合理的、有限的范围内进行分析。列出所有影响安全的危险因素,找出危险点,提出控制措施。 2、危险源点分析的步骤。(1)根据过去的经验教训,分析本次作业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2)查清危险源,即查清危险因素存在于哪个子系统中。(3)识别转化条件,即研究危险因素变为危险状态的触发条件和危险状态变为事故的必要条件。(4)划分危险等级,排出先后顺序和重点。对重点危险因素要优先加以“控制

2、”或“处理”。(5)制定控制事故的预防措施。(6)指定落实控制措施的负责单位和人员,并且必须监督到位。 3、作业中危险源点预控的一般步骤。(1)全面了解即将开展的作业情况,认真分析它的特点以及给安全工作提出的课题。同时,回顾在过去完成的同类作业中所积累的经验教训,作为预测此次作业危险源点和制订安全防范措施的参照。(2)对大型危险作业项目,应事先召开会议对其进行分析预测,寻找存在的危险点,明确作业中应重点加以防范的危险点,并提出控制办法。(3)围绕确定的危险源点,制订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措施,并向所有参加作业的人员进行交底。(4)工作结束后对作业危险源点预控工作进行检查回顾,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在下

3、一次同类作业前要把遗漏的危险点都寻找出来,并结合以前的预测结果,制定出更完善的预控危险点方案。 4、如何做好危险源点预控工作。(1)编制“三卡”。认真编制标准化、规范化的危险性因素控制表。首先,从班组开始,以自下而上、上下结合、施工队专业把关的原则,发动职工群众,抓好危险性因素分析工作。结合本专业、本岗位的各种典型作业(操作),分析出危险源点,对照规程及有关制度措施,初步提出作业项目危险因素控制措施,形成危险性因素控制表。经施工队专业技术人员、安全员审查、补充、完善后报项目部安监科审查、备案。(2)“三卡”编制的主要内容。首先以施工队、班组为单位,按不同专业列出经常从事的作业项目。其次由各专业

4、针对作业内容、工作环境、作业方法、使用的工器具、设备状况和劳动保护的特点以及以往事故经验教训,分析并列出人身伤害的类型和危险因素。三是对每个危险因素都要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每项措施均应符合规程的规定和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四是要明确监督责任人。(3)编制“三卡”。作业前危险源点确认以危险因素控制表为准,并认真进行危险点分析交底工作,然后填写“三卡”。“三卡”编制过程因工作性质与内容不同而不同。一是对于一般性作业项目,由工作负责人或班组长组织全体作业人员,分析查找该项目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胁人身、设备安全的危险因素。一般性作业项目的“三卡”,由工作负责人填写,交班长审核,经施工队指定的专业技术

5、人员或安全员审批后执行。二是对于危害等级高的施工作业项目,应由施工队或项目部安监科及主管生产的领导主持召开施工作业前的准备会议。针对该项目的各个环节,分析查找危险因素,并按专业制定安全、组织、技术措施方案。明确各专业应控制的危险因素及落实安全、组织、技术措施的负责人。由工作负责人组织各作业班组,根据安全、组织、技术措施方案,明确各专业应控制的危险因素及落实安全、组织、技术措施的负责人。由工作负责人组织各作业班组,根据安全、组织、技术措施方案,对本班组承担的作业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由作业班组工作负责人填写“三卡”。危害等级高的作业项目的“三卡”,由施工队或项目部安监科负责人审核,由总工程师批准后执

6、行。各作业班组填写的“三卡”,应经施工队批准。 5、危险因素控制措施的实施。(1)应在施工作业项目开工前几天,将事先制定、审核、批准的安全、组织、技术措施方案下发至施工队、班组,以便提前组织作业人员学习和制定“三卡”。(2)班长应在班前会上,结合当天的作业点、工作内容、人员精神状态等情况分析作业中的危险因素,宣讲安全注意事项。在班后会上总结危险因素控制措施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3)作业开工前,工作负责人在向全体作业人员交待安全措施和安全注意事项的同时,应宣讲经审核批准的“三卡”的具体要求。(4)作业过程中,全体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安规的规定,认真执行“三卡”所规定的各项要求。工作负责

7、人在工作监护中,随时监督检查每个工作人员执行安全措施的情况,及时纠正不安全行为。(5)班长、施工队管理人员、和各级安全监察人员,应经常深入作业现场监督检查“三卡”是否得以正确执行,及时纠正违章现象。(6)每次作业结束后,要及时总结,不断改进完善“三卡”,为下次进行同类作业提供安全可靠的经验。 6、危险因素控制措施执行中有关人员的安全责任。(1)工作负责人负责组织或配合班长组织召开作业项目危险因素分析会,做到危险因素分析工作全面、充分。同时制定正确完备的危险因素控制措施,在开工前宣讲危险因素控制措施,并且检查“三卡”的各项措施是否得到正确执行,监督工作人员遵守安规,正确执行各项措施。(2)班长负

8、责组织作业班全体人员根据作业情况召开危险因素分析会,做到危险因素分析准确、全面。负责审查危险因素控制措施是否符合实际,是否正确完善,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召开班前会,宣布讲危险因素分析和安全注意事项,对危险源点要强调只能做什么,绝对不能做什么;召开班后会,总结危险因素控制措施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要求。深入现场检查各作业点危险因素控制措施是否正确执行和落实。(3)工作班成员要积极参加危险因素分析会,对防范措施提出意见或建议。严格遵守安规,认真执行“三卡”的各项措施,不许可做的绝对不做,保证做到“三不伤害”。工作中,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同时,要及时纠正作业班其他人员的违章行为。(4)施工队、项目部安监科

9、等控制措施的审批人员负责组织制定危害等级高的施工项目危险因素控制措施,做到正确完备。开工前召开专门会议,布置危险因素控制措施,并且检查“三卡”的各项措施得到正确执行。要对所制定、审批的安全、组织、技术措施方案和危险因素控制措施是否正确、完备负责。深入作业现场监督检查安全、组织、技术措施和危险因素控制措施是否得到正确执行,及时纠正违章现象,对违章责任者提出处罚意见,并形成下一轮更高水平的指导和预控方案。7、执行作业中危险因素控制措施的几点要求。(1)应熟悉和掌握作业项目危险源点的分析和确认,认真实施“三卡”。做到危险源点分析准确,措施严密,职责明确,并不断提高作业标准化、规范化水平。(2)制定的

10、危险因素控制措施,必须符合安规、现场规程、专业技术工艺规程及反事故措施等有关规定,并要符合现场实际,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3)为使作业危险因素控制措施能认真贯彻执行,防止走过场,班长、工作负责人、工作班成员和措施审批人员、措施执行人、监护人必须认真履行各自的安全职责,做到责任到位,以确保作业全过程的安全。(4)参加作业的人员应持有安全资格证,实习人员和临时用工必须经安全教育和安规学习考试合格,对实习人员、临时工的现场作业要加强监护和指导。(5)参加作业的人员在工作中应严格遵守安规、专业规程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三卡”的各项要求,规范作业行为,做到标准化作业,确保人身、设备安全。危危险险源点分源点

11、分级级危险源的分级,是按危险源被触发后导致发生事故,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人员伤亡、生产中断时间、设备破坏的程度)或事故频率进行分级的,危险源分为以下四级:(1)A 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多人伤亡或引起火灾、爆炸,造成设备、厂房设施毁灭性破坏者,或虽事故程度不太严重,但事故频率高,经常造成人员伤亡和影响生产者。如露天边坡滑坡或坍塌、尾矿库溃坝,炸药库、液气站、油库、氧气库、锅炉房、瓦斯、矿井煤尘、矿尘等发生爆炸,矿井冒顶片帮、透水事故等作业地点均属 A 级危险源。(2)B 级,可能造成一人死亡或虽未死亡但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终身致残重伤)的伤害,或造成局部停产一个班以上者。(3)C 级,可能

12、造成人员局部丧失劳动能力(愈后不能从事原岗位工作的重伤)的伤害,或造成生产中断一个班以下者。(4)D 级,可能造成人员微伤、轻伤或伤愈后能在原岗位工作的一般性重伤的伤害,并未造成生产中断。危危险险辨辨识过识过程具体涉及的方面程具体涉及的方面确定危险、危害因素的分布。将危险、危害因素进行综合归纳,得出系统中存在哪些种类危险、危害因素及其分布状况的综合资料。 确定危险、危害因素的内容。为了有序、方便地进行分析,防止遗漏,宜按厂址、平面布局、建(构)筑物、物质、生产工艺及设备、辅助生产设施(包括公用工程)、作业环境危险几部分,分别分析其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列表登记。确定伤害(危害)方式。伤害(危害

13、)方式指对人体造成伤害、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坏的方式。例如机械伤害的挤压、咬合、碰撞、剪切等,中毒的靶器官、生理功能异常、生理结构损伤形式(如黏膜糜烂、植物神经紊乱、窒息等),粉尘在肺泡内阻留、肺组织纤维化、肺组织癌变等。 确定伤害(危害)途径和范围。大部分危险、危害因素是通过人体直接接触造成伤害;爆炸是通过冲击波、火焰、飞溅物体在一定空间范围内造成伤害;毒物是通过直接接触(呼吸道、食道、皮肤黏膜等)或一定区域内通过呼吸带的空气作用于人体;噪声是通过一定距离的空气损伤听觉的。 确定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对导致事故发生条件的直接原因、诱导原因进行重点分析,从而为确定评价目标、评价重点、划分评价单元、选

14、择评价方法和采取控制措施计划提供基础。 确定重大危险、危害因素。分析时要防止遗漏,特别是对可能导致重大事故的危险、危害因素要给予特别的关注,不得忽略。不仅要分析正常生产运转、操作时的危险、危害因素,更重要的是要分析设备、装置破坏及操作失误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危险、危害因素。“一一法法”即: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法。 “三三卡卡”一:安全检查提示卡。它以表格的形式形式,分别列出检查项目和检查标准(内容)。 二:有毒有害物质信息卡。它以应用主要依据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等国家制定的技术标准,将各种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物理化学特性,对人体的毒性作用,防护技术与措施等列入卡片中,提示各操作岗位的职工掌握其

15、性能,并有针对性采取防护措施。 三:危险源点警示卡。它的应用主要是在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法的基础上,将危险源点的名称,危险等级,防止措施,责任人等列入警示上,在易发生事故的危险源点挂牌警示。机械伤害是指机械做出强大的功能作用于人体的伤害。机械伤害人体最多的部 位是手。 机械伤害分为: (1)、物体打击:是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而造 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主体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 打击。 (2)、车辆伤害:是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飞落、 挤压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 (3)、机械伤

16、害:是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 触引起的挤压、碰撞、冲击、剪切、卷入、绞绕、甩出、切割、切断、刺扎等 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伤害。 (4)、起重伤害:是指各种超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 挤压、坠落、物体(吊具、吊重物)、打击等造成的伤害。 (5)、触电:包括各种设备、设施的触电,电工作业的触电,雷击等。 (6)、灼烫:是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 的体内外的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的灼伤)、。不包 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 (7)、火灾伤害:包括火灾造成的烧伤和死亡。 (8)、高处坠落:是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害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 事故。 (9)、坍塌:是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 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建筑 物坍塌等。不包括矿山冒顶片帮和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