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山陵导游词例文精选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35910515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中山陵导游词例文精选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南京中山陵导游词例文精选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南京中山陵导游词例文精选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南京中山陵导游词例文精选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南京中山陵导游词例文精选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京中山陵导游词例文精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中山陵导游词例文精选(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19南京中山陵导游词精选南京中山陵导游词精选中山陵位于南京第二峰小茅山的南麓,是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它是南京民国时期的著名建筑,现已成为南京的名片和标志,也是国家首批5A 级景区之一。下面是带来的中山陵的导游词,仅供参考。中山陵导游词一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新世纪旅行社的导游王子阳,欢迎大家跟随我来参观中山陵。中山陵位于浩荡的大江之滨,坐落在我国著名的古都南京,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发展长河中,有 10 个朝代和政权先后在此建都,许多叱咤风云的著名人物长眠在这里,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陵

2、墓就位于南京东郊的钟山南麓。钟山是宁镇山脉的最高峰,海拔约 460 米,东西走向,长约 7 千米,南北宽度约 3 千米。千百年来,这里进行过种种社会活动,建成了许多园林、第宅、寺塔、坛台和陵墓,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史实和动人的传说。1925 年 3 月 12 日,孙中山因患肝癌医治无效与北京逝世,临终前一再表示,愿其遗体如友人列宁一样得以保存,归葬南京紫金山,根据他的遗愿,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一致决定在南京紫金山建陵,陵园的设计方案是通过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19竞争入选的,采取了密封评议的方式,最后,评出首奖是中国设计师吕彦昌设计的钟形

3、图案,钟有示警和自由的含义,它象征着孙中山领导中国革命的意义和贡献,同时又与陵墓所在地钟山相吻合,在具体设计上,采取了中西合璧的手法和技术,汲取了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中的经验,采用了中轴对称的总平面布局,民族形式的建筑外观,淳朴的色调,简洁的装修和大面积绿化等方法,很好的表现了陵园的庄严气氛和和孙中山先生的不朽精神。中山陵于1926 年春动工兴建,中间由于军阀割据,政局混乱,工程进展缓慢,至 1929 年 3 月方才竣工,1929 年 6 月 1 日举行了盛大隆重的奉安大点,全国各地都沉浸在悲哀之中,孙中山先生的灵柩于 12 时,在 101 响礼炮声中,葬入墓穴,一代伟人就此安息在钟山南麓。陵墓的

4、入口位于最南端,是一座三间三楼琉璃瓦顶的石牌坊,在明间的檐下,悬挂着孙中山先生的手术博爱横匾一方,继续向里,沿着墓道,便到大陵门,陵门高 15米,宽 24 米,深 8 米,气势非凡,正中拱门楣上镌刻着中山先生亲笔书写的天下为公几个金光大字,循陵门后至石阶及至碑亭,亭内在龟趺上立 8 米高的石碑一座,上刻镶金楷书中国国民党葬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自碑亭再往北,跨过 290 级的台阶便登上了宽 135 米,深 30 米的大平台,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这里视野开阔,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19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无论春夏秋冬

5、,风霜雨雪,大自然都向人们展示其周围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平台中央,便是祭殿,祭堂正面明间的双眼连接处刻有中山先生的手术天地正气,三个圆券门上方,镌刻着民族民权民生六字,呈内有 12 根黑色花岗石圆柱,护壁为黑色大理石,左右壁上刻有中山先生的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全文,堂中央偏北处,置有这位伟大的革命家的白色大理石像一尊,雕像端坐平视,神态安详,栩栩如生。巍巍中山陵,巍巍的气势衬托了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不朽精神,也可以所,它是孙中山品格与精神的象征,在中山陵肃穆的氛围中,寄托了人们对孙中山先生的无限敬仰。孙中山,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山陵导游词二各位团友,今天我们将要参观的景点是中山陵。中山陵位于南

6、京第二峰小茅山的南麓,是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它是南京民国时期的著名建筑,现已成为南京的名片和标志,也是国家首批 5A 级景区之一。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孙中山先生这个人。孙中山先生名孙文,字逸仙,因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用过中山樵的化名,所以国内尊称他为中山先生,而外国友人常称他为孙逸仙博士。1866 年出生,少年时在檀香山、香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19港等地求学,毕业后在广州、澳门等地行医,后弃医从政;1905 年在日本组织成立了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以及民主、民生、民权三

7、民主义学说;1911 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 年元旦宣誓就职,袁世凯窃过后,他又先后领导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1925 年 3 月 12 日因积劳成疾在北京病逝。中山陵的墓址是孙中山先生生前选定的,在 1912 年 4 月 1 日也就是孙中山为求南北和平统一毅然辞去总统职务的次日,孙中山先生与胡汉民等人曾到紫金山一带打猎,他环视周围地形,笑对左右说:待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民乞此一柸土,以安置躯壳尔。中山陵是由青年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依山而筑,坐北朝南,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墓地全局呈警钟形图案。中山陵自 1926 年春动工至 1929 年夏建成。1929

8、年 6 月 1 日正午 12 时举行奉安大典孙中山先生的灵柩葬于墓穴内就从未打开过。 陵前部分:(2 分钟)现在我们来到的是中山陵的半月形广场。广场南面的八角形石台上有一尊紫铜宝鼎,高 4.25 米,腹径 1.23米,重 5000 公斤,是中山陵的纪念性建筑之一,此鼎是1933 秋由广州中山大学校长戴季陶和全体师生捐赠,鼎的腹部铸有智、仁、勇三个字是中山大学的校训,鼎内还刻戴母黄氏手术孝经全文,所以此鼎又名孝经鼎。由广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19场拾级而上,迎面的便是博爱坊,位于墓道前列正中,这是一座四柱三檐的冲天式牌坊,建于 1930 年

9、,高 12 米,宽 17.3 米,用福建花岗岩仿古代木结构牌楼形式建成,横额上覆蓝色琉璃瓦,柱脚前后夹抱鼓石,柱底为长方形石座,牌坊上雕刻莲瓣云和古代建筑彩绘等图案,因为其正中的横额上有一块石匾,上面刻着孙中山手书的博爱两个镏金阴文,所以被称为博爱坊。博爱一语出自唐韩愈原道中博爱之谓仁,据说孙中山先生生前最爱题这两个字送人,这两字也成为他一生极好的概括和写照。穿过牌坊,是一条长 480 米,宽近 40 米的墓道,墓道分左、中、右三道,中间墓道宽 12 米,两侧为 9 米宽的草坪,其间种植了雪松、桧柏等常青树木,左右两边的墓道各宽 4.6 米,在它们的东西各有草坪,其间不但种植了银杏等树木,还设

10、有供谒陵者休息的水泥长椅,墓道的设计既符合中国传统建筑精神,又具有独特风格,严格的中轴对称给人以法度严谨的感觉,以两两对称的雪松、桧柏、银杏、红枫等树木代替古代帝王墓前常见的石人石兽,喻示着中山先生的精神如青松翠柏万古长青。陵门、碑亭:走过墓道,我们现在来到的是陵门前的水泥平台,这是中山陵的第二大广场,宽约 70 米,两边种植了松、柏等许多常绿树木,在广场的正北方,大家看到的便是陵门,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19陵门是一座南北各有 3 个拱门的单檐歇山顶覆蓝色琉璃瓦的建筑,全部用福建花岗岩建成,角梁和檐椽为紫铜,南面三门洞装有对开的镂空花格

11、仿古式铁门,中门南面石额上有孙中山先生亲笔所书天下为公四个字,取自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是儒家学说所阐述的一种大同的社会理想,是与家天下相对立的思想,三民主义中民权所阐发的也正是这种思想。陵门两侧半环形的石拥壁与陵墓的围墙相连,勾勒出吕彦直设计的自由钟的下端轮廓。过了陵门便是碑亭,碑亭宽约 12 米,高约 17 米,为重檐歇山顶,上覆蓝色琉璃瓦,亭身由花岗岩建造,东西南各有一座拱门,北面为一立窗,碑亭中央立有花岗岩墓碑,碑高 8.1 米,宽 4 米,上刻中国国民党葬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 24 个颜体楷书镏金大字,字为原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谭延闿所写。碑额上有阴刻的国民

12、党党徽,这块碑重点突出了孙中山先生的葬礼为党葬。从碑亭到上面的祭堂共有八段大石阶,每段设有一平台,上三下五共八段平台,设计寓意为三民主义,五权宪法,这八段大石阶共有 290 级,如果从博爱坊算起共 392 级,寓意当时全中国的 39200 万同胞,台阶又分为 10 个平台,当你从下往上看时,只见台阶不见平台,而当我们爬上顶层朝下看时,却只见平台不见台阶,暗喻:革命道路虽曲折,但到革命胜利,前方便是充满希望的坦途。在第五段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7 / 19平台上,有一对铜鼎,上刻奉安大典四个篆体大字,是当时上海市政府为纪念中山先生的葬礼而敬献的,两

13、侧的鼎腹上有两个洞为 1937 年 12 月日军炮轰紫金山时留下的,时刻提醒我们莫忘国耻。祭堂、墓室:爬上台阶我们来到的是祭堂前的平台,平台前有石栏,东西两边各有一华表,高达 12.6 米,平台的正中便是祭堂。这座融中西建筑风格为一体的宫殿式建筑,长 30 米,宽 25 米,高 29 米,外墙全部采用香港花岗岩砌成,四周有堡垒式建筑物,祭堂屋顶重檐九脊,上覆蓝色琉璃瓦,檐下有石质斗拱和铜质椽子,双檐之间嵌有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天地正气直额,祭堂正面有三扇拱形大门,上刻花纹,每扇门有对开的镂空花格紫铜门,门楣上从东到西分别刻着民族民生民权 6 个篆体大字,是国民党元老张静江的手书。进入祭堂,祭堂内部

14、以云南产的白色大理石铺地,堂内四周还可以看到 12根黑色石柱,直径 0.8 米,四隐八显,祭堂两侧的护壁上还刻有孙中山手书的建国大纲全文,祭堂内顶为斗式,正中藻井为马赛克镶嵌的国民党党徽图案,表现一党专政之意。祭堂正中是孙中山先生全身坐像,一身长袍马褂,双脚紧靠,膝上摊着展开的文卷,双目凝视前方,神情专注,坐像是法籍波兰雕塑家保罗兰窦斯基在法国巴黎用意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8 / 19大利白色大理石雕刻而成,坐像底座四周有六幅反映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的画面,正面一幅为如抱赤子 ,东面两幅为出国宣传和商讨革命 ,西面两幅为振聋发聩和讨袁护国 ,背面一

15、幅为国会授印 ,堂内主料是黑色大理石,与纯白石像一起烘托出凝重哀悼的气氛。祭堂与墓室两端相通,墓门分两道,外门为两扇对开铜门,上面饰以门钉和铺首衔环,门额上刻有浩气长存四个字,取自孙中山为黄花岗烈士墓的题字,第二道门是单扇铜门,门上刻有张静江篆书孙中山先生之墓,只有墓门关闭时,门上的字才能见到,墓室是一座半球形封闭式建筑,直径约 18 米,高 11 米,顶呈天穹状,上有马赛克镶成的国民党党徽图案,墓室中央是一大理石圆圹,直径 4.3 米,深 1.6米,圹口用大理石栏杆围护,圹内置大理石石棺一具,棺面上仰卧着由捷克雕塑家高琪雕刻的白色大理石孙中山全身卧像,孙中山身穿中山装,双手放于胸前,安详而眠,此像与真人的比例为 1:1,孙先生的遗体就安葬在石圹下5 米深处的长方形墓穴里,墓穴用花岗岩垫底,四周砌隔墙,孙先生的遗体安放在一具美国制造的紫铜棺内,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