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与引导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909235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与引导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与引导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与引导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与引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与引导(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文关键词:就业压力 大学生就业 价值观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和就业价值取向,并结合当前形势,提出 改变就业价值观成为大学生就业的关健,并给出加强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引导策略。 2009 年应届毕业生达 611 万,毕业人数创历史新高,加之受到金融危 机的影响,大 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在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教育 部将应届毕业生就亚纳入 2009 年工作要点,人力资源和社 会保障部会同教育部等部门联 合启动“2009 年就业服务系列活动”,这一系列的举措都将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就此我们 对当前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进行了分 析,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在就业

2、时的价值取向,要实现 大学毕业生充分就业,就要引导毕业生主动地树立符合当前就业形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的新的就业价值观。 一、就业压力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1.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毕业生就业心理压力大 2007 年毕业生为 478.97 万人,2008 年毕业生 559 万人,2009 年应届毕业生 611 万,加 上未就业的往届生,毕业生就业压力很大。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部分企业裁员也给毕业生 心理增加了就业压力。据新华网最新进行的 2009 年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问卷网络调查显示, 91.05%的人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难,5.33%的人认为就业形势正常,而只有 1.59% 的人认为就

3、业形势较妖 2.就业供求仍有矛质,形势依然严峻 高 校的扩招使我国高等学校由精英教育模式进人到大众化教育模式,2002 年以后就业 率逐年增加,但是增长幅度缓慢,整体就业率只有 76.25%。虽然我国经 济受金融危机的 影响增长速度放慢,但是还是处在快速上升的发展阶段,每年可增加就业岗位 1000 万个, 特别是高技能型实用人才分缺乏,但是在当前就业形势 下一些企业仍然找不到合适的人术 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毕业生,相对于每年的社会用工需求,与社会的其他就业群体相 比而言,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竟争优势,大 学生就业难问题应该不存在。但每年却有 25% 左右的大学生不能及时就业,这其中大学生自身的就

4、业观念应该是主要原因之一。 二、目前就业压力下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和存在问题分析 1.大学生就业单位范围扩大,但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仍然是首选 据 新华网调查显示当前毕业生在就业单位的选择中,国有企业、政府部门、外资企业、 民营企业的选择的比例分别为 24.16%, 19.93%. 16.33%, 14.29%,选择合资企业、自主创 业的人数最久所占比例分别为 12.84%和 7.35%。另一份网 络调查显示选择就业单位无所 谓、国家单位、事业单位的比例分别是 37.27%. 20.86%. 19.30% 2009 年国家公务员报名通 过审核的人数 超过了 105 万人,各职位平均竞争比例为 7

5、8:1,为历年来公务员考试报名人 数最多的一次。以上数据显示选择稳定的国家机关或者事业单位仍然是毕业生就业的首选, 但是我们可以欣慰地看到毕业生就业面已经慢慢地扩大。 2.大学生就业地区范围扩大,但经济发达地区仍为大学生首选 据 新华网调查显示,对于在校生来说,26.6%学生认为最理想的工作地点为北京,36.7%选 择上海,24.2%选择广州,12.5%选择中小城市和基层。 另一份网络调查毕业生是否愿意 到中小城市或西部发展,66.91%选择是,而只有 33.09%的人选择否。经济发达地区尤其北 京、上海等大城市让刚走上社 会的萃萃学子对其充满了向往和期待。但是由于就业压力的 影响,一些毕业生

6、不再把这些地区当作找工作的必须地,而是转向了中小城市和西部地区。3.先就业,后择业已成为大学生主流的择业观 据 新华网调查显示,毕业生的择业观念中选择先就业后择业的高达 57.47%,而选择一 步到位有固定收人的只有 29.68%,不就业继续深造和自主创业分别为 5.49%和 7.36%。但是部分毕业生职业规划缺乏,使大学生的就业难度增大,同时也影响毕业生的职业发展,且 在就业选择中易盲目而行。现在许多大学生 在找工作的时候都遵循着先就业后择业的指导 原则,部分毕业生并没有准确理解什么是先就业后择业,而是盲目就业,即使找到工作, 也是从兴趣出发,往往对所面 对的行业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估

7、计不准,工作中会 明显缺少责任感,导致最后跳槽。由此可引起的问题是用人单位担心为别人培养人术在招 聘大学生时可能 更趋于保银。 4.大学生就业注重能力的发展 调查显示,毕业生就业注重个人发展空间和公司发展前景分别占 30.53%和 27.09%,薪 水和公司重视人才程度分别占 18.45%和 18.04%。大学生就业更注重就业后知识和能力的 提高,这是毕业生就业后的愿 景,他们也更加重视单位对自身技能的培养,希望得到学习 深造、专业培训和发展的机会,创造适合自己早日成才的环境。自由竞争的环境可以使大 学生为自己选择 更好的环境,部分毕业生就业期望值依然居高不下,但过高的期望值也给 毕业生带来更

8、多的失落。就业中过多的挫折,会造成人才的失衡和浪费,也使毕业生官己 为 顺利择业设置了障碍。 5.大学生就业行为存在一定盲目性 部分大学生缺乏社会实践锻炼,独立性不强,容易接受暗示,在 困难和矛盾面前不知所 措,不敢果断地作出选择和决定,在压力下觉得还是从众有把握。因而放弃目标、计划和 兴趣爱好,甚至放弃了自己在就业竞争中的优势方 面,盲目地以众人的选择来作为自己的 择业标准,很少从实际出发,认真地分析主、客观条件,做出合适的择业选择。就业价值 观模糊导致毕业生就业没有明确的职 业规划,最终导致就业行为的盲目性。三、大学生就 业价值观教育与引导策略。在当前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价值观问题是影响

9、其就业的最 根本原因。毕业生就业已不再是单方面的问题,它还会带来许多其他社会问题。通过教育 和引导,让大学生树立起适应就业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就业价值观对帮助大学毕业 生实现充分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1.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态度 企业认 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首先在于调整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在就业区域、就业 单位性质选择上都有趋同现象。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阶段相适应,大学生应该树 立起 大学生也是普通劳动者的理念,抱着大众化教育时代的思维方式和观念寻找工作岗位,进 人就业市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是大学生所不能改变的,只有调整自己 的就业心态,在选 择就业区域、就业单位性质、薪酬期望等方

10、面不要过度集中于一点,调整好就业心态,从 而扩大自己的就业选择面。 2.引导大学生提前做好职业规划 职 业规划模糊与准备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就业市场的供需关系。从近几年国内各大城 市举办的大型人才交流会上看,大多数毕业生参加人才交流会就像赶集一样,没 目标、没 准备,靠碰运气,有意向没信心,有信心却准备不足,导致就业失败。为解决这一问题, 建议大学生在职业规划中对个人职业愿景要有充分认识,在对企业 用人需求足够了解的基 础上结合自己的专业水平、性格、气质、心理素质、管理能力、个人需求等方面,对就业 目标有更明确的认识。如果不清楚个人的职业愿景, 或对企业的用人缺乏了解,就不会做 出合理的职业选

11、择,也就难以真正适应企业的需要,即使已经就业,也会形成很高的流动 率,成为一种“隐性失业”。 3.引导大学生树立从基层做起的理念 由与经济发展迅速。我国基层特别是西部地区、广大农村还 存在人才匾乏的现状,蕴 藏着较大的就业空间,大学生在基层还有广阔的市场。政府为推动基层、西部发展,制定了许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到 基层去,从基层做起,是大学生正确处 理个人追求同国家与社会需要关系的一个最佳结合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迫切需要广大 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农村去就业。高校毕 业生在基层、在西部、在广大农村可以获得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大学生这种优

12、秀的人力 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 用。因此,广大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农村就业,对于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且对于大学生自己人生价值的实 现都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念 大学生创业因为缺乏资金的支持而使创业热情不高。创业给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中包括企业管理、商业规划、经营活动等,毕业生要创业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是注 重企业管理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主动学习帐务财务、金融、税收及相关法律知识,培养良 好的管理才能。二是培养良好的创业素质,创业大学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自信心、坚 强的意志,调节状态,善于调控情绪,保持乐观心态。三是培养良好的文化素质,包括思 想道德、专业技能、人文知识和思维方式等。 5.引导大学生注重职业素质,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大学生除专业素质外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让自己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 的科学文化素养,能发挥创新意识,做到随机应变;大学生要加强社会实际,将所学的理论 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身体素 质;还要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如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信息的处理能力、技术的运用能力 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