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1]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907358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1]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1]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要由低压系统、高压系统、电控单元( ECU) 、电控喷油器总成等子系统组成, 低压油从油箱进入三柱塞高压泵产生高压油经由高压油管进入共轨管,再经由高压油管分配到喷油器入口端, 通过控制喷油器电磁阀控制喷油, 限压阀是当共轨压力超过一定数值时, 开启进行卸压。高压共轨系统利用较大容积的共轨腔将油泵输出的高压燃油蓄积起来,并消除燃油中的压力波动,然后再输送给每个喷油器,通过控制喷油器上的电磁阀实现喷射的开始和终止。特点:共轨腔内的高压直接用于喷射,可以省去喷油器内的增压机构;而且共轨腔内是持续高压,高压油泵所需的驱动力矩比传统油泵小得多。通过高压油泵上的压力调节电磁阀,可以根据发动机负荷状况以及

2、经济性和排放性的要求对共轨 腔内的油压进行灵活调节,尤其优化了发动机的低速性能。通过喷油器上的电磁阀控制喷射定时,喷射油量以及喷射速率,还可以灵活调节不同工况下预喷射和后喷射的喷射油量以及与主喷射的间隔。高压共轨系统由五个部分组成,即高压油泵、共轨腔及高压油管、喷油器、电控单元、各类传感器和执行器。供油泵从油箱将燃油泵入高压油泵的进油口,由发动机驱动的高压油泵将燃油增压后送入共轨腔内,再由电磁阀控制各缸喷油器在相应时刻喷油。预喷射在主喷射之前,将小部分燃油喷入气缸,在缸内发生预混合或者部分燃烧,缩短主喷射的着火延迟期。这样缸内压力升高率和峰值压力都会下降,发动机工作比较缓和,同时缸内温度降低使

3、得NOx 排放减小。预喷射还可以降低失火的可能性,改善高压共轨系统的冷起动性能。主喷射初期降低喷射速率,也可以减少着火延迟期内喷入气缸内的油量。提高主喷射中期的喷射速率,可以缩短喷射时间从而缩短缓燃期 。发展现状发展现状日趋严重的能源危机,成为全世界内燃机行业关注的焦点,也使柴油机越来越受到用户青睐。与汽油机相比柴油机有很多优势:能减少 20%25%的 CO2 废气排放,车速较低时的加速性能更有优势,平均燃油消耗低 25%30%,能提供更多的驾驶乐趣。因此,有人大胆对全球汽车产量中柴油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并按区域划分世界汽车产量中的柴油机比例。但是,与汽油机相比,柴油机的排放控制又是一个难

4、点。为满足排放标准,柴油机先进的燃油喷射系统高压共轨技术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前些年,高压共轨技术是外资一统天下,现在这种局面被打破了。 排放标准的提升必然推动发动机技术的发展 2005 年 12 月 30 日,北京率先实施国排放标准。2006 年 7 月 31 日,上海公交、出租车行业新车实施国排放标准。2006 年9 月 1 日,广州开始实施国排放标准。今年 7 月 1 日全国将全面实施国排放标准。 排放标准的提升,必然推动发动机技术的发展。对于汽油发动机,由于技术相对成熟且有后处理,因此满足目前排放标准难度不大。对于柴油发动机,由于目前大部分还是机械式燃油系统,且柴油机直喷技术发展历程

5、较短,因而为满足排放标准要求必须重新设计发动机。我国目前大部分采用引进技术来满足现阶段排放标准(国),但也有部分企业在进行自主研发,如中国一汽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成都威特等。在更严格排放标准要求下,除电控燃油系统外,发动机整机也引进了许多新技术。世界著名的汽车研发机构 Ricardo公司推荐在各排放阶段的发动机技术要求,从中可见共轨系统由于其独特的优势,是最具继承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燃油喷射系统之一。 高压共轨系统在国外已得到普遍应用 柴油燃油喷射系统从机械控制式发展到电子控制式系统后,电子喷射系统又经历了三次变革,即位置式燃油喷射系统、时间式燃油喷射系统和时间压力式燃油喷射系统(共轨系统)。高压

6、共轨系统实现了压力建立和喷射过程的分离,从而使控制过程更具有柔性,能更准确地实现小油量的精确控制,更好地实现多次喷射。 发展趋势发展趋势自从 1991 年日本电装公司发表 ECD-U2 高压共轨系统论文以来,国外燃油系统制造商纷纷投入巨额资金和人力开发共轨系统。博世公司于 1995 年发表了用于轿车的高压共轨系统,采用径向柱塞转子式供油泵,喷油器电磁阀采用球阀结构。目前博世公司共轨系统在欧洲乘用车和轻型车柴油机上已得到普通应用,如德国戴姆勒-奔驰公司 C 系列轿车、意大利 AlfaRemeo156 轿车、德国大众的奥迪3.3L 型 V8 涡轮增压柴油机、美国通用公司与日本五十铃公司合资生产的

7、Duramax6600 柴油机及美国康明斯公司的 ISBe3.9L 和 5.9L全电控柴油机等。德尔福与西门子分别在 1998 年和 2000 年推出轿车 MultecDCR1400 共轨系统,采用径向柱塞转子式供油泵,德尔福公司的喷油器电磁阀设计在喷油器内,使得喷油器体积更小巧;西门子喷油器采用压电执行器,响应时间更短;而日本电装公司在 1991 年研究开发出的 ECD-U2 第一代产品,并于 1995 年匹配 Hino 的 J08C 柴油机、五十铃的 6HK1 柴油机,经过多年的改进与完善,最新产品已用于轿车的 ECD-U2P 系统。 目前,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应用十分普遍,博世公司已生产出

8、2500 万套共轨系统,并在江苏无锡投资建设了技术中心和工厂,实现了本地化生产。长城汽车与博世公司开发出了高压共轨柴油发动机,此外奥迪、奔驰、华泰等品牌也推出了采用共轨系统的汽车。我国部分大学、研究所和企业也通过合作或独立自主研发,取得了各具特色的研究成果,并有数十项专利公布。因此,我国在电控直喷式柴油机方面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总体来说与国外还存在差距,主要体现在制造工艺和批量生产的质量控制。此外,国内共轨系统相关配套体系不健全,部分零部件还依靠进口,如单片机芯片、共轨压力传感器等。 国外公司与中国企业竞争已不占绝对优势 相对于汽油机而言,国内在电控柴油机方面与国外差距相对较小。这得益于两方

9、面原因:一是我国原有柴油机使用车辆大都具有自主品牌,二是我国柴油机使用车辆的舒适性要求不高,价格低廉,国外公司与中国企业竞争不占优势。 随着排放标准的提高,柴油机必须采用电控喷射系统。目前国内柴油电控系统主要有共轨、单体泵等,和国外先进技术比,虽然还不具备对等的实力,但发展势头良好。如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研发的共轨系统已在无锡公交使用,同时国内从事电控柴油机研发的企业数量较多,因而国内在电控柴油机市场今后一定会有所作为。而国外公司提供的产品价格相对较高,供货价格取决于批量,在目前我国电控柴油机批量还不大的前提下,他们很难拿到比较满意的价位。 同时,在售后服务及配件供应方面,国内自主品牌系统也存在明显的优势,国内自主研发的电控燃油系统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价格便宜,经济批量较小。其次,对于轻卡产品,在批量不大的情况下匹配共轨技术,可选择高喷射压力的 PM 型直列泵+电子调速器+冷却 EGR 方案,这也是我们的优势。还有,对于中重型车辆,在国阶段已开始实施共轨、单体泵等技术路线。 当然,国内在电控柴油机系统方面还面临很多挑战,如制造工艺不成熟,批量规模较小;燃油品质难以保证;柴油机后处理技术水平不高等。但这些会随时间推移,不久将逐步得到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