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花生优良品种与规范化优质增效技术---临沭农技站

龙***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2.84MB
约35页
文档ID:359066
花生优良品种与规范化优质增效技术---临沭农技站_第1页
1/35

临沭县农技站 站长 花生优良品种与 规范化优质增效技术 主要优良品种 优质出口大花生: 花育 22号、 8130 等 优质出口小花生: 鲁花 12号、花育 20、 23号 等 普通高产大花生: 鲁花 11号、鲁花 14号、花育 16号、花育 19号、潍花 6号 、潍花 8号 、丰花 1号、丰花 5号 等 生育期 135~140天,荚果普通型,籽仁椭圆型,种皮粉红色,百果重 250~280克,百仁重 100克以上,出米率71~72%左右 突出优点:( 1)果、米均符合我国传统大花生出口标准 2)耐重茬 3)产量潜力等于或略低于普通高产大花生 产量潜力:花育 22号 > 8130 > 鲁花 10号> 花 17 优良品种简介 优质出口大花生特点 优良品种简介 普通高产大花生品种共同特点 1、生育期中熟或中早熟,一般春播 130~140天,夏播 120~125天荚果体积中等或与出口型品种相近 2、产量潜力大,适合创高产 3、品种间产量稳定性差差异较大如海花 1号等稳产性好,适应性广; 79266稳产性差,年份间、地区间产量很不稳定。

4、外观和内在品质均低于出口型品种 优良品种简介 品种 鲁花 11号 鲁花 14号 潍花 6号 潍花 8号 丰花 1号 丰花 5号 优点 1、生育期中熟偏早,产量潜力大,品质尚可,可出口 2、抗旱耐瘠,稳产性好 3、出米率高 1、生育期中熟偏早,产量潜力大 2、抗旱耐瘠,稳产性好 生育期比鲁花 11号早 2~4天其他特点同鲁花 11号 生育期比鲁花 11号早 5~6天其他特点同鲁花 11号 1、生育期中熟,产量潜力大 2、抗旱耐瘠、耐劳,稳产性好 1、生育期与鲁花 11号相近 2、产量潜力较大 3、植株偏矮,抗倒伏 缺点 1、生育后期遇涝烂果严重 1、生育后期遇涝烂果严重 2、种皮有油斑和裂纹,外观品质差 1、休眠期短,收获不及时种子易发芽 休眠期短,收获不及时种子易发芽 种皮有油斑和裂纹,外观品质差 稳产性较差 产量 潜力 C C B A A C 普通高产大花生品种特点比较 优良品种简介 优质小花生品种共同特点 1、多数品种生育短,一般春播 125~130天,夏播 115~120天 百果重 160~170克,百仁重 65~75克。

2、产量潜力一般比大花生低 1~2成,个别品种与大花生相近,如花育 20号 3、出米率高,籽仁饱满 出米率 75~78% 4、外观和内在品质较好,适合出口 产量潜力:花育 20号>花育 23号 >鲁花 12号 ≈ 鲁花 13号 >>白沙 1016 鲁花 12号: 生育期 130天左右荚果茧形,籽仁桃形,种皮粉红色百果重 160~170克,百仁重 65~75克,出米率75~76%突出特点:( 1)高产,一般比白沙 1016增产 20%以上 2)外观与内在品质符合珍珠豆型花生出口标准,是取代白沙 1016的理想品种 花育 20号 : 生育期 125天左右 ,荚果普通型,百果重 仁重 米率 :( 1)高产,可以达到一般大花生产量水平 2)外观与内在品质符合珍珠豆型花生出口标准 优良品种简介 优良品种简介 优良品种简介 地膜覆盖规范化生产技术 地膜的效应 地膜覆盖技术 1、保温保湿、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花生产量 2、提高花生品质 3、省去田间除草等工序,省时省工 1、生育后期遇涝,地膜覆盖花生烂果更严重方法是揭掉地膜 2、地膜覆盖易造成环境污染。

选地 地膜覆盖技术 中性砂壤: 最适合花生生长的土壤是既不太沙又不太粘的中性 ~微酸性砂壤土 轮作地: 花生重茬减产据试验,花生重茬一年,荚果减产 15%以上,重茬两年减产 30%以上 整地 地膜覆盖技术 耕地方法: 耕地要深浅轮耕,每 3~4年进行一次深耕深耕的深度一般为 25~30耕的深度一般为 15~20耕的作用主要是加深熟化耕作层,促进花生根系发育、增强土壤抗旱、耐涝的能力 耙耢: 来年春化冻后耙耢,然后施足化肥,施肥后用旋耕机旋耕 1~2遍等待播种 耕地时间: 春花生耕地最好在冬前进行能早则早耕地前施足有机肥 地膜的选用 地膜覆盖技术 1、常规聚乙烯地膜: 厚度 ,宽度 90 2、降解膜: 光解膜、淀粉膜、微生物降解膜、草纤维膜等 —— 消除白色污染 3、有色膜: 黑色膜、绿色膜、多色相间膜等 —— 除草 种子准备 —— 一晒两选 地膜覆盖技术 一晒: 花生播种前 1周左右,将荚果连晒 2~3天一是提高种子生活力和发芽力,出苗整齐一致二是杀死荚果上病菌,减轻花生田间发病率据试验,晒果种子比不晒果种子出苗提前 1~2天,出苗率提高 16~28%,荚果增产 6~11% 两选: 一是果选 ,在剥壳时随时去掉与该品种特征不符的异形果及秕、芽、虫、烂果。

二是米选 剥壳后将米分成三级:发育充分饱满粒的为一级,发育中等(种子重为一级米的1/2~2/3)为二级其余为三级播种时仅用一、二级米 播种 地膜覆盖技术 1、适期播种 : 覆膜栽培可使 5~3℃ ,因此覆膜栽培比露地栽培播期可提前 7~10天青岛地区覆膜栽培正常年份适宜播期为 4月 25~5月 5日,最早不早于 4月 20日,不迟于 5月 10日 播种 地膜覆盖技术 足墒播种 : 覆膜花生播种时土壤墒情一定要足 要求播种时的土壤含水量不仅能确保花生出苗 , 而且要能满足花生苗期生长所需要的水分 播种时土壤水分以田间最大持水量的 60~70%为适宜 水分不足种子不能正常发芽出苗, 土壤太湿易造成低温烂种 干旱年份要先泼地造墒后播种 一般年份墒情略差可在播种前先顺种沟浇水 ( 人工播种 ) 汇报完毕 谢 谢! 花生地膜覆盖播种规格 垄距 80~90 高 8~10面宽 50~60 上播 2行,垄上小行距 30~40距 8 亩播 85000~10500穴播种行距垄边始终保持 10深 3距要均,播深要一致 密度 地膜覆盖技术 传统出口大花生鲁花 10号 、 8130、 花育 22号等 ,适 宜 的 密 度 为 每 亩 8000~9000 穴 , 平 均 行 5穴距 17~18每穴 2粒; 一般大花生鲁花 14号 、 11号等品种适宜的密度为 9000~10000 穴 , 平均行距 右 , 早 熟 小 花 生 鲁 花 12 等 适 宜 的 密 度 为 每 亩10000~11000 穴 , 平 均 行 距 密度的调节原则 地膜覆盖技术 1、 土壤肥力高 、 肥水充足的地块 , 在适宜的范围内可是当稀植 。

反之要适当增加密度 2、 播种早的地块 , 在适宜的范围内可是当稀植;播种晚的 , 要适当增加密度 3、 分枝多的品种 , 可适当减少密度 , 分枝少的, 要适当增加密度 4、 生育期长的品种 , 可适当减少密度 , 生育期短的 , 可适当增加密度 地膜覆盖技术 机械播种的优点是可以将开沟、施肥、播种、起垄、覆土、镇压、喷除草剂、覆膜一次完成,省工省时,有利于花生抢墒播种缺点是播种质量和密度难以保证 机械播种 地膜覆盖技术 为了确保播种覆膜质量和花生苗全,播种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土壤墒情适宜: 机械播种比人工播种对土壤墒情要求更为严格,过湿不利于机械作业,而且会造成土壤板结;墒情差机械播种又无法象人工那样顺播种沟浇水造墒,难以确保全苗 机械播种应注意的问题 地膜覆盖技术 2、地平、土细无坷拉: 土壤高低不平或垡快多,难以保证机械作业质量,播种前可结合施肥用旋耕犁将土壤旋打 1~2遍 3、适当控制机械施肥量: 播种时机械施肥要控制在化肥总量的 1/4以内 4、 除草剂用乙草胺 :每亩 100~120水 50~60机械播种应注意的问题 地膜覆盖技术 前期指花生出苗至开花的一段时间。

春播一般需要 25~30天,夏播 20~25天前期管理的重点是放苗补苗、培育壮苗 1、放苗补苗: 覆膜栽培的要在花生顶土时,在播种穴上方开一个直径 4~5在圆孔上盖约 3~ 4避光引苗出土 花生基本齐苗后,及时查苗补种,补苗的种子要先浸种催芽,补种时浇少量水 2、及时防蚜虫: 始花前若发现蚜虫、蓟马危害,要及时防治,防止病毒病传播蔓延 前期管理 地膜覆盖技术 中期指花生始花至结荚末期,春播一般需要 65~70天,夏播 60~65天中期田间管理的重点是防病治虫、浇水和防徒长 1、防病治虫 : 在始花后,当植株病叶率达到 10%时,每隔 10~ 15天叶面交替喷施多菌灵、硫胶悬剂、波尔多液、百菌清、代森锰锌等药剂 2~ 3次 伏季若发现二、三代棉铃虫为害,要及时用药喷杀结荚期发现蛴螬为害,要及时用千倍辛硫磷等农药灌墩 中期管理 地膜覆盖技术 2、 控棵保稳长: 当花生主茎高达 40~45厘米时,应及时叶面喷施“壮饱胺”( 20g/亩)或多效唑( 100液,防止植株徒长倒伏 3、浇水: 盛花期(每日开花量最多的时期)是花生需水的敏感时期遇旱及时浇水 中期管理 后期管理指从结荚末期到收获的一段时间。

春播一般需要 25~30天,夏播 20~25天田间管理的重点是保叶,增饱果 1、 根外追肥: 进入饱果期后,应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 130~200g/亩)或富含 N、 P、 ~3次,间隔 7天左右,以延长花生顶叶功能期 2、排灌增饱果: 生育后期遇旱,会加速叶片脱落速度,降低荚果饱满度,因此,遇旱应立即小水轻浇;同时遇涝注意及时排水,揭掉地膜,以防烂果 后期管理 地膜覆盖技术 连作花生生产技术 植株生育障碍 连作危害 病、虫源 积累 根系分泌物 中毒 土壤营养元素 失调、胁迫 微生物种群 失衡 重茬减产原因 重茬地生产技术 农艺措施对花生产量的影响 处理 轮作 连作 kg/ )% kg/ )% 1、增施有机肥 、增加耕翻深度 、加强叶部病害防治 、增施生物肥 、综合强化配套技术 、常规技术 ( 耐重茬品种 +增施有机肥 +深翻 +加强病虫害防治 +生物肥 镉污染控制技术 花生产品中的 壤中的 者来源于岩石和土壤本底值,后者来源于工业“三废”、污水灌溉和含 磷肥)的施用等在世界范围内土壤 .01。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