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上传人:n**** 文档编号:35905641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广安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四川省广安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四川省广安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四川省广安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四川省广安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广安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广安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高 20162016 级级 2017-20182017-2018 学年度上期第三次月考学年度上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3 题。 在中国古代,衣服大多没有口袋,古人出行时“包”是不可或缺的。 “包”最早并不 叫“包” ,而是叫“佩囊” 。佩囊是古代使用最早、流行时间最久的包,像钥匙、印章、凭 证、手巾一类必须随身带的东西,大都放在这种囊内。因为外出时多将其佩戴于腰间,故 谓之“佩囊” 。从文献记载来看,先秦时人们已有带包的习惯,即所谓“佩囊之俗” 。古人 的“佩囊之俗”推测起源于士兵配备的箭囊

2、。佩囊实用方便,从先秦用到了明清,虽然名 称和款式多有变化,但人们都少不了佩囊。古代的包也有大小之别,汉代学者毛亨称“小 曰橐,大曰囊” ;制作材料也不一样,有皮包和布包之分。 汉朝时,佩囊被称为“縢囊” 。縢囊是一种小包。汉代也出现了一种叫“绶囊”的方 形包,皇帝常常用之赏赐臣僚,有绶囊的人自然是有官爵之人,所以, “包”成了身份象征。 绶囊主要用于盛放印信一类的东西。因为“包”已与身份联系了起来,所以在图案、色彩 上都有规定和讲究。绶囊最常用的图案是兽头,故称“兽头鞶囊” 。兽头中又以虎头使用为 多,因此又有“虎头鞶囊”之称。与绶囊同样能显示身份的包还有“笏囊” ,也称“笏袋” 。 “笏”

3、即笏板,是官场用的简易手写板。盛放笏板的包便是笏囊。与绶囊多用青色不同, 高级笏囊多用紫色,古人称之为“紫荷” 。紫荷是唐朝官场上的高级包。 唐代时,最能显示身份的包是“鱼袋” 。绶囊是装印信的,而鱼袋则是盛放符契这类 “身份证”的。唐朝时,官员的身份证明制成鲤鱼形,故名“鱼符” 。凡五品以上官吏穿章 服时必须佩戴鱼符;中央和地方互动,也以鱼符为凭信。凡有鱼符者俱给鱼袋,使用时系 佩于腰间,内盛鱼符。鱼符有金、银、铜等质地,以区别地位;鱼袋也通过金、银装饰来 分辨高低。宋朝使用的“鱼袋”也有金鱼袋、银鱼袋之分,但仅是一个空包,鱼符被废用 了,仅在这种包上绣上鱼纹,凡有资格穿紫红、绯红官服的高官

4、均可用这种包。 除笏囊、鱼袋外,古代官场、文人间还有一种包很流行,这就是用来盛放计算工具、 文具一类的“算袋” 。其实, “算袋”这种包很早就有,但汉代称“书囊” ,也称“书袋” ; 宋朝称“算袋”为“昭文袋” ,也称“照袋” 、 “招文袋” ,民间则称其为“刀笔囊” ,一直到 明清都在使用。金代也使用算袋,但称为“书袋” 。元明清时代,随着新物件的出现和使用, 包的款式和功能也越来越丰富。如放钱放物的多用包“褡裢” 、放烟丝的“烟袋” 、盛放扇 子的“扇囊” 、盛放挂表的“表帕” 、装饰价值更高的“荷包”等。其中“褡裢”为双层袋 子,中间开口,两头放钱,使用时从中间对折,搭于臂膊上,故又称“

5、搭膊” 。因为搭膊多 用来装钱,民间干脆呼之为“钱袋子” 。因为“袋”与“代”谐音,常用之赠人,以讨“代 代有钱”的口彩。 摘编自安阳晚报2016 年 2 月 24 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_ (3 分 ) A古人出行时要随身携带一些东西,但是中国古人的衣服大多没有口袋,这些东西需 要放在包里,所以包就显得非常重要。 B古代使用最早、流行时间最久的包叫佩囊,因为外出时多将其佩戴于腰间而得名。 佩囊简约时尚,人们出行都少不了它。 C古代的佩囊因为朝代的不同,名称和款式也多有变化,如汉代有一种小的佩囊称为 “縢囊” ,唐代的“鱼袋”也是一种佩囊。 D汉代的绶囊与縢囊有所不同

6、,从形状上看绶囊是方形的包,皇帝常常将其赏赐给有 官爵的人,所以它也成为身份的象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_ (3 分) A古人的“佩囊之俗”据推测可能起源于士兵配备的箭囊。从先秦到明清,佩囊之俗一直在延续,款式和功能也越来越丰富。 B古代的包有大小之分,小的叫橐,大的叫囊;制作材料也有区别,有皮质的,也有 布质的;在颜色上也有所差异,有青色的也有紫色的等。 C在中国古代,绶囊、笏囊、鱼袋都有象征身份的作用,一般在图案、色彩、材料上 也有讲究,如唐代的“虎头鞶囊”就是上面绣有虎头图案的绶囊。 D古代官场、文人间有一种被称为“算袋”的包很流行,它主要用来盛放计算工具、 文具

7、等,这种包其实在汉代就有,宋明清也在使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_ (3 分) A笏板是官员上朝持的简易手板,而装笏板的袋子就是笏囊,高级笏囊多用紫色,古 人称之为“紫荷” ,紫荷就是唐朝官场上的高级包。 B虽然宋朝也使用“鱼袋” ,并且鱼袋也有金鱼袋、银鱼袋之分,但因为鱼符被废弃, 所以鱼袋仅是一个空包,不再是身份的象征。 C元明清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物件不断出现并被使用,包的款式和功能也越来 越多,有了盛放扇子的扇囊和具有较高装饰价值的荷包等。 D “褡裢”也称“搭膊” ,因为它多用来装钱,在民间又被称为“钱袋子” ,并且由于 “袋”与“代”谐音,古人常用之赠人,以

8、讨“代代有钱”的口彩。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盯住刘大雄盯住刘大雄 王溱 卢浩被叫到领导办公室,进门便看到刘大雄。刘大雄是市纪委三处的头儿,这个处主 要负责党风党纪。他们的办公室与卢浩所在的处门挨着门,是名副其实的部门邻居。平时 没事,两个处的人还经常在走廊里聊聊天,说说笑话。 刘大雄一改过去见了面笑眯眯的模样,很严肃地对卢浩说:卢浩同志,根据举报,你 和处里的有关人员在昨晚接受过下属单位的宴请,严重违反了八项规定,现在我们代表组 织找你落实有关情况。 卢浩以为情况了解后,顶多写个检查,领导批评一番算完,没想到,一周后市纪委通 知,给他和另外三名同

9、去的党员,党内警告处分。 卢浩又气又窝囊,心里还有点不服气。刘大雄太那个了!这个平时看上去文绉绉的 “邻居”同仁,在卢浩眼里一直是文弱书生的形象细声慢语,喜欢书法,听说还得过 大奖。许多人说,他不该干纪委,应该干宣传或者当教授。那意思除了赞美他知识渊博外, 还有一层意思,就是书生心软,本不该在这下“狠手”的部门。现在看,他刘大雄绝不是 “省油的灯” 。人不可貌相啊! 想起那个不愿想的结果,卢浩心里就不舒服。受到同样处分的那三个同事也一天到晚 嘀嘀咕咕,看脸色就知道,一肚子怨气。 这天,卢浩一看办公室加他正巧是那天去县里的四个人。同病相怜,四个人你一句我 一句,说的全是自己如何“冤枉” 。说着说

10、着又提到刘大雄。因为喝了鲜榨果汁受到处分的 小马说,真有意思,刘大雄就没有点“出格”的事?我就不信他们纪委的人就那么清廉? 另一个同事说,受处理的滋味不好受,也该让他们自己尝尝。 盯住刘大雄。我们一起盯住,我不信他生活在真空中,只要他越雷池一步,我们就有 话可说。卢浩望着屋里的人说,四对目光聚在一起,如同建立起了同盟。 卢浩他们分了工,一天一个人,下班后盯住刘大雄,不管走到哪里,也不管多晚。宁 可牺牲休息时间,也要想方设法抓住刘大雄的把柄。好在都有私家车,方便。 轮了两遍班,小马有些沉不住气了,第二天上班时悄悄说,看来刘大雄这些人就是 “钢铁”炼成的,不食人间烟火。另一个同事似乎也有同感,说他

11、前晚黑着灯在办公室窝 了大半天,刘大雄居然从晚上六点钟进了办公室,一直到九点多才离开,其间就上了一趟 卫生间。卢浩从心里有点佩服刘大雄了,换位对比,自己未必做得到。 这天,晚上值班的同事急匆匆打来电话,说刘大雄下班没去食堂吃饭,直奔停车场, 有一辆挂着像是公务车牌的面包车接上他走了。同事开着私家车正跟在车后面呢。 卢浩有些兴奋地搓着手,这回抓住了,看他怎么说。卢浩打车迅速向同事提供的酒店 奔去。车到酒店刚停下,便有笑容可掬的小姐迎上来。先生是来参加慈善义捐活动的嘉宾 吗? 卢浩愣了,一时竟没反应过来。 是捐赠活动,不是饭局啊!他把同事拉到黑影处说。那,刘大雄来做什么?他不是书 法家协会的会员吗

12、,来捐字的。慈善总会派车去接的。我刚才在登记处看到了,他捐了两 幅条幅。 这一出戏演得真是让卢浩脸上无彩。 卢浩发现,刘大雄的工作似乎总是做不完。加班,成了正常工作,甚至周六周日都照 旧来办公室。 “敌变我变” ,卢浩他们也随着刘大雄的规律调换策略。周六周日也来“陪” 着。 开始,无所事事,玩个游戏,听个歌曲,后来觉得时间这么流失了可惜,便开始看书, 写笔记,甚至做第二天工作计划。习惯成自然,不长时间,这“盯梢”工作变成了自觉工 作。 下午卢浩开完会正要回办公室,在楼道遇上一位五十多岁的妇女,她跟卢浩打听,刘 大雄处长在哪办公?妇女手里拿着一个大尼龙绸包,鼓鼓囊囊。卢浩脑子一下子飞速转起 来。

13、是不是来行贿的? 刘大雄大概没在办公室,出来送妇女的是徐副调研员,卢浩一听声音就知道是他。 你以后千万别来送了,这土特产刘处长不会收的,我们也不会收。你丈夫有问题,是 他的事。但孩子有病做手术需要钱,我们力所能及捐点是应该的。 事后卢浩打听到,刘大雄他们处理了一个基层干部,被移交司法机关判了刑,并罚了 款。那个干部的孩子恰好重病需要巨额手术费。刘大雄和处里的人得知后,悄悄捐了一些 钱。 知道事情的原委后,卢浩久久没说话,他眼前晃来晃去总是刘大雄的影子。那影子一 会儿变小一会儿变大,最后慢慢地定格在脑海里,挥之不去。 年底到了,让卢浩想不到的是,他们处被提名先进处室。卢浩瞄了一眼隔壁办公室, 心

14、里五味杂陈。 这天轮到小马晚上“值班” ,但突然接到家里电话,说亲戚要来,让下班回家团聚。 卢处,能不能缓一天再盯? 不盯了,以后不再盯刘大雄了。卢浩若有所思地回答。 那盯住谁? 盯住自己。 (光明日报 2017 年 04 月 07 日 14 版,有 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_(3 分) A.小说以卢浩被叫到领导办公室开头,设置了一个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爆发点,抓住 读者眼球,激发阅读兴趣。 B. 小说善于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卢洁的脑海中总是浮现刘大雄的影 子,折射出他对刘大雄的敬佩之情。 C.卢洁他们希望凭借盯住刘大雄来作为报复的手段,其

15、实是他们走投无路时以牙还牙 的无奈之举。 D.刘大雄经受住了卢洁他们的考验,不仅令人信服,还揭示出一个朴素而深刻的道理: 身正不怕影子斜。 5.小说中的刘大雄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5 分) 答: _6.小说以“盯住自己”结尾,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简要分析。 (6 分) 答: 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材料一 春节过后第一周,由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这一文化类综艺节目 彻底火了。在微信上,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等各大媒体账号,都在发布有关节目台 前幕后的消息。在新浪微博上, “中国诗词大会”的话题阅读量超过了 1 亿次。特别是在 2 月 7 日节目总决赛播出后,关注热度达到了顶峰,参与节目的众多选手,也都成为了新 “正能量网红”的代表。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 ,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 露的源头活水。诗词大都比较凝练,琅琅上口。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 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阅读诗词, 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 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