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沂市水稻机插栽培现状及对策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902673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沂市水稻机插栽培现状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沂市水稻机插栽培现状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沂市水稻机插栽培现状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沂市水稻机插栽培现状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沂市水稻机插栽培现状及对策(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沂市水稻机插栽培现状及对策新沂市水稻机插栽培现状及对策摘要通过对新沂市近几年水稻机插栽培示范结果、存在的问题和技术模式等的分析,指 出今后新沂市发展水稻机插秧的对策,以为江苏淮北地区发展水稻机插栽培提供借鉴。 关键词水稻;机插秧;存在问题;对策;江苏新沂 新沂市于 2003 年引进洋马手扶式步行水稻插秧机,分别在合沟镇草桥、港头镇、马陵 山、新安等水稻主产镇选点安排机插试验,初次试验就取得了成功。在此基础上,2004 年新 沂市水稻机插栽培进一步扩大试验、示范规模。此后,水稻机插面积逐年增加,2005 年 2 333 hm2,2006 年 2 800 hm2,2007 年 4 000 hm2

2、,2008 年 4 667 hm2,2009 年 5 333 hm2。预 计 2010 年机插面积还会进一步增加。 1 机插栽培示范推广情况 1.1 机插产量和效益稳中有增 2003 年刚开始搞机插试验示范,产量 7 650 kg/hm2。此后产量和效益稳中有增,到 2009 年新沂市水稻机插技术相对比较成熟。经田间测产和实产调查,2009 年全市机插稻 5 333 hm2,平均单产 7 890 kg/hm2,比常规手插田平均单产 8 445 kg/hm2,减产 555 kg/hm2, 减收 1 110 元/hm2。而农本 7 995 元/hm2,比常规手插田农本 9 045 元/hm2 节支

3、 1 050 元 /hm2。因此,和手栽稻相比,机插稻减收和节支大体相抵,效益相当。 1.2 插秧机械规模和档次不断提高 自 2003 年首次试验示范机插秧开始,由手扶式到乘坐式、由低速到高速,档次不断提升;同 时插秧机数量更是逐年增加,为大面积机插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1.3 机手操作技能逐步成熟 几年来,在机插秧实践中锻炼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机手队伍,有些机手还在全省机插大 赛中获得大奖。 1.4 机插服务模式不断转换升级 2003、2004 年新沂市机插秧服务主要以市、镇 2 级行政干预为主,推进机插新技术的 示范推广。2005 年之后,在示范成功的基础上,应运而生了以营利为目的的机插大

4、户,后来 发展成为机插专业合作社,规模化承包作业,育秧机插一条龙服务,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这样既保证了育秧和机插质量,又降低了成本,实现合作社和农户的双赢。 2 存在的问题 2.1 育秧环节劳动和技术双密集,致使农民望而生畏 机插育秧要经过秧田培肥、营养土配制、育秧秧盘和农膜等材料的购置等程序,育秧操 作烦锁,技术要求高。稍有不慎就会出问题,导致整个育秧环节失败。比如,营养土培肥不够 会造成弱苗,而营养土肥料没有腐熟会造成烧苗等。 2.2 分户土地面积小而分散,不利于机插 每户水稻种植面积小,而且地块分散,非常不利于机插作业。地块的零散分散一方面使 机插效率太低,机插大户不愿干,勉强插秧

5、,由于各地块不能一次完成作业导致肥水管理困难。 特别是有的机插,有的人工栽插,甚至有的是直播,这种插花田更不利于机插稻肥水管理。 2.3 大田基础条件千差万别,给机插带来很大难度 有些地块高低不平,排灌设施不齐全,不适宜推广机插秧,如果不顾客观实际强行推广就 会导致失败,不仅不能达到示范效果,相反会造成负面影响。 2.4 适于机插的水稻品种不多 淮北地区水稻机插要求中早熟品种。新沂市机插之所以能发展一定面积,重要的是选准 了镇稻 99-9424 这个品种。虽然镇稻 99-9424 这个品种比较适宜机插用种,而经机插使用多年,品种已经表现退化,但还没有理想的替代品种。 2.5 农机和农艺脱节,给

6、机插推广带来被动 从新沂市现状看,搞农机的不懂机插栽培,搞机插栽培的往往不熟悉农机。二者的脱节 必然影响到技术指导和落实的效果,限制了机插秧的大面积推广。 2.6 核心技术的把握还不够 2.6.1 营养土培肥不达标。一是肥力不足。营养土肥力不足直接影响秧苗生长,不少机 插大户在苗床边随地取土过筛随时用,根本就没有培肥。还有些机插大户苗床地土质不宜做 营养土,随便从别的地方临时取土过筛使用,更没有肥力。二是培肥不当。有些机插大户营 养土培肥太晚,用肥量又过大,并且没有充分腐熟,造成秧苗肥害,根本不能盘根,直接导致机 插失败。 2.6.2 播种量过大。有些农户或机插大户在落实插种时为保证苗齐苗匀,

7、随意加大播种, 造成苗密、苗弱、苗小,出现黄苗死苗,机插大田后缓苗期延长,成活率低。 2.6.3 秧龄期过长。秧龄长则秧苗形态发生改变,营养脱节,影响机插质量。尤其是机插 大户过量承包机插稻面积,机械人力有限,不能按时机插,使秧苗秧龄期拉长。而长秧龄秧苗, 由于养分缺乏,秧素质下降直接影响机插效果和产量。 2.6.4 操作不规范。从苗床选用、营养土培肥、种子处理到落谷播种等一系列操作环节, 普遍存在着人工操作不够规范的现象,给培育适龄壮秧带来诸多不利。 2.6.5 大田整地质量不达标,沉实度不够。具体表现是田间高低不平、田块高低落差较大、 干耙未水耙、灭茬不彻底、沉实不够等。 2.6.6 机插

8、大田缓苗期长。一般机插稻秧田缓苗期长达 10 多天,比手工栽插长 45 d,而 且机插苗小,成活率偏低,不利于机插稻早发。 2.6.7 机插大田栽插穴数不足。理论推算机插穴数可达 27 万穴/hm2,但实际由于缺苗断 垄,穴数只有 24.0 万25.5 万穴/hm2,穴数不足,基本苗不够,影响机插稻成穗数的提高。 2.6.8 肥水运筹不当。不少农户还习惯于用常规手栽传统肥水管理方式管理机插稻,不能 针对机插苗小的特点做灵活调整,造成被动。 3 发展机插稻的对策 3.1 进一步探索发展机插稻管理的新模式 3.1.1 巩固并提高机插大户和机插合作社承包一条龙服务新模式。由于分户生产,土地面 积小,

9、机插育苗技术性较强,农户对该项目技术一时难以掌握,操作更不规范,而插秧机械又集 中在大户和专业合作社中。因此,机插示范栽培不宜分户作业。而专业大户或机械专业合作 社,经过近几年的生产实践,对育秧技术、注意事项、操作方法等基本掌握,同时对插秧机工 作原理又有比较清楚的了解,有利于育秧技术和机械操作技术有机结合,由专业合作社承包作 业,实现育供秧和机插服务一体化,保证机插成效,加快机插示范栽培扩大。这一模式是近 2 年才形成的,基础尚不稳固,还需各级政府特别是财政部门给予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扶持。只有 这样,才能保证这一新模式健康发展。 3.1.2 实行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种植。分户生产限制了机插推广,

10、而改变这种状况的出路 在于搞好土地流转,大户承包,实现规模化种植,为机插秧的大面积推广创造有利的条件。但 是,这一过程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一时难以从根本上实现,这就决定淮北地区机插秧还将面临诸 多考验。 3.2 加强机插核心技术的培训指导力度 要想机插成功,技术是关键,而核心技术的培训与指导就成为推广水稻机插最重要的现实 手段。从新沂市多年机插实践来看,核心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2.1 选好品种。选对品种是机插成功的基础因素,也是淮北地区发展机插稻需要克服的 主要瓶颈因素之一。 3.2.2 培肥营养土。营养土应选用肥沃的菜园土或经过秋春 2 次培肥的旱地或稻田土,1 hm2 大田需要营养

11、土 1.5 t/hm2,力求肥匀、土细,充分转化熟化。培肥营养土技术要求严格, 是机插实践中出问题比较多的环节之一。 3.2.3 适宜播种量。按大田用标准秧盘 375420 个/hm2 计算,大田用种量 45 kg/hm2,每 盘播种 110120 g,稀播匀播,降低每盘种子苗数量,增大秧龄弹性。 3.2.4 提高大田整地质量。大田要先干耙干整,上水后再水耙验平。根据田块高差框好田,打 好田埂,保持浅水层沉实,根据土质沉实 13 d,沙壤土 1 d,老土 23 d。这里需要强调,田面太 不平整、落差太大、灌排设施不全等明显不适宜推广机插秧的田块坚决不用机插秧。 3.2.5 调控肥水运筹。施好基

12、肥,补施返青肥,重施分蘖肥,适期施好拔节孕穗肥,用纯 N 270300 kg/hm2、P2O5 120 kg/hm2、K2O 105 kg/hm2 作基施。水浆管理方面,花达水栽插、 潜水间歇灌溉促活棵、薄水层促分蘖、适时适度晾田、干湿交替、养根保叶、活熟到老。 4 参考文献 1 王书林,朱玉祥.苏北稻区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3):65-66. 2 肖运宏.如何做好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0(2):23-24. 3 贺春强,施凌云,蒋红刚,等.早熟晚粳水稻机插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0(1):60-61. 4 张传福.多措并举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J.江苏农机化,2010(1):28-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