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对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启示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5899345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构主义对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启示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建构主义对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启示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建构主义对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启示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建构主义对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启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构主义对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启示(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建构主义对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启示建构主义对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启示增城中学 周 波语文阅读教学是个令人沉重的话题。早在 1978 年,吕叔湘先生就因此感慨:“十年 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二十 多年来的语文教学改革中,阅读教学方法的改革尤引人瞩目,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多不 胜数,流派纷呈;许多相关理论也相继引进或兴起,出现了不少成功的个例。然而,语 文阅读教学的整体状况却未因此改观,改革的热闹与实效形成了鲜明的反差,阅读成为 当前教学最弱的环节已是不争的事实。问题的症结到底在何处呢?学界人士认为是忽视 了语文学科“人文性” 。但我们认为,这只是一个

2、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多年 来的语文阅读教学改革还没有真正脱离传统教学理论的束缚,其表现是过分注重教师对 文本教法的研究(教材钻研得深不深) ,过于强调教师“教”的作用,因此以情节结构分 析为中心的“讲授型”和“讲问型”课堂教学程式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教师的“教路” 跟着文章的思路走,学生的“学路”则跟着教师的“教路”走, “学”成了“教”的附庸, 学生成了教师思维的俘虏一句话,重教而轻学。显然,要改变阅读教学尴尬的局面, 必须先来一个理论上的转变:由研究“怎么教”变为研究“怎么学” ,即以先进的学习理 论为指导,构建全新的阅读教学模式,使语文阅读教学真正发挥素质教育的功能。 建构主义

3、学习理论简介 形成于七十年代末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逐步取代了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对传统 认识论提出了革命性的挑战。这种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的认识思维活动主动建构 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者通过自身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与外界(读本,生活等)进行 交互活动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等待知识传递和灌输的被动的接受者, 而是主动的建构者;教师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用情境呈现问题,设计开放的学习环境,以启动学生的思维并使其积极参与课堂 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而,传统的“讲授型”和“讲问型”课堂教学活 动应该结束,取而代之的是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

4、 启示一:语文阅读教学应该还课堂于学生 阅读是读者领会文本、发现问题、创造意义的一种思维活动,从发现的角度而言,文 章的意义是读者通过阅读活动发掘出来的, “文章未经阅读前,只是一个多层次的语言框 架,其间的空白 ,有待于学生去发掘、填补和阐析” 。它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储 备、学习经验来主宰自己的思维活动,建构新的知识和意义,达到个性鲜明的深刻理解。 课堂阅读,到底是谁去读?谁是阅读的主体?毫无疑问,必须是学生。阅读教学的目的 就是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建构新知识的主体。然而传统的阅读教学则完全忽视这一 点,它首先强调的是老师读,然后要求老师把读的结果按一定的巧妙的程序和问题呈现 给学生,

5、让学生了解并接受,即所谓“先教后学” 。这无疑背离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因而 我们有必要重新认清阅读教学的目的,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确立新的阅读教学 的基本原则。 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这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阅读教学是要让每一个学生 学会读,使他们通过读来实现知、情、意、心等不同层面的发展。叶圣陶先生很早就提 出“应发展儿童的心灵” ,北大钱理群先生亦提出语文要“给孩子一个精神的底子” 。在 语文阅读课中,人的价值、情感、思维应得到尊重与发展。学生在阅读活动中,不应该 接受精心设计的提问和机械的训练,而是要成为自己精神的主人,从文章中吸收人文的 养料,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充实自己的精神

6、世界,即知、情、意、心各方面的素质,做到善于阅读、善于审美、善于创造。这正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语文阅读教学提出的 要求。基于此,课堂教学应坚持自主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及联系性原则。 简述如下: 自主性原则就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 读” , “让小马自己过河”自我计划、自我发现、自我感悟、自主建构、自己结论, 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读者,回归阅读的本位。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不甚了解的 文章书本,要使他们运用自己的心力,尝试去了解”特级教师周一贯老师也说: “阅读能力不是靠老师讲解学到的,而是在自主阅读中慢慢培养出来的” 。阅读教学,本 该如此。

7、差异性原则是指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学生对阅读对象的接受程度及新知识的建 构质量由读者的文化、经验决定。学生是以他自己的经验、态度、情感和意志带入阅读 对象而建构意义的,因此阅读的过程及结果应该体现读者的主观性和个性。我国古代学 者有这样的观点:“作者以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 ”这里的“自得” ,就是指 读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和创造。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人文性、社会性” ,这就决定了课 文有较大的模糊性、主观性、多解性、差异性。一篇课文连老师都有不同的理解和教法, 更不用说班上几十个不同思想和个性了。 开放性原则表现为课堂内容的开放和学生思维的解放。教学形式上提倡“散文化” 教学,形散而

8、神不散,重视学习过程的丰富性和教学细节的灵活性。教学内容上提倡学 生独立思考,养成学生多角度研究问题的习惯,鼓励求疑、创新,允许学生对课文有不 同的看法, “提倡尊重心灵舒展、精神个性。 ” (李镇西)使课堂具有一种海纳百川的气象。 在阅读结果的评价方面,也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联系性原则一方面指要在阅读中,让学生联系自身的阅读背景、经验和知识储备来 进行新知识的建构和对文本意义创造。另一方面则是,课堂阅读不应只就课文而论课文, 而应“把时代的活水引入课堂” (于漪) ,让生活与课堂链接,有了生活,才会给学生的 思维以广阔的驰骋空间,为建构新的知识和意义提供更好的情境。 启示二:教师的作用在

9、组织指导学生阅读 必须指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并不否认教师的主导作用。作为课堂的主要媒介,教 师的作用在于:1 引导学生自主解读文本;2 相机诱导、适时开导、及时疏导;3 搭建正 确认知的桥梁。对教师而言,主要是如何组织学生的阅读活动。我们的实践体会是:A 在情境的创设中引起阅读的兴趣。 生动活泼应成为课堂的重要特征,如果一堂阅读课让学生倍受煎熬,那么就丧失了 它应有的价值, ,实施情境化教学,创设美的境界,阅读才有吸引力,才具有精神意义。 因此我们注意在情趣上下足功夫,以影视、音乐、美术、幻灯以及语言描述、故事叙谈、 问题设境等许多手段驱遣学生的想象,激活阅读思维,激发学习情感,唤起学习需要,

10、 如此课堂就成为一个“情绪场” ,教师便教得轻松,学生便学得主动。 B 在教师引导下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阅读的第一步是自主阅读、整体感知,取得阅读的突破点:文章呈现了哪些人、事、 物、情、理?给人的视觉与思维以较大冲击的关键信息在那里?深刻而“难以说清”的印 象是什么?这个时候,教师必须予以读法的指导与思维的引导,调动学生的阅读积累、 知识经验,使自主阅读成为可能。引,重在引发学生的思考兴趣与欲望;导,重在主导 学生的阅读方向以及疏导阅读中的阻塞。如此,阅读的主动性强,积极性高,阅读活动 才能成为学生思维与心灵共同参与的游戏,阅读才能走向作品深处,建构新知识的目的 方能达到。 C 在合作学习过

11、程中质疑解难我们认为:阅读的过程应该是合作学习的过程,多方面的信息勾通、阅读经验的交 流、知识的互补,可以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精神,更可以为新知识的建构创造平等和谐 的情境。因此,我们非常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常常以四人为一组(考虑阅读经验、知识 背景的搭配) ,以此展开讨论分析、广泛联系、质疑问难,由点及面铺张思维,综合归纳, 从而进行新知识的建构和对文本意义创造,把握文章的深层内涵,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 过渡。 D 在个性理解的基础上表达感悟 学生对文章有了较深刻的理解之后,教师还应进一步将阅读活动引向深入,或对思 想、情感、语言、风格加以鉴赏评价,或使课堂与社会生活交汇融合,或与他文对比评 品,

12、或共同抒写阅读感受,将阅读活动导演成语言文字、思维意识、思想情感的舞蹈, 将阅读活动引向学生的心灵深处。同时,这个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来的成功感,也将优化 其品质结构。 E 在活动与迁移中尝试创新乐趣 课堂就是要学生活起来、动起来。课堂的活动与阅读的迁移,是学生抒发情感、活 跃思想展示智慧的主要途径,更是学生发挥创造精神的时候。只有在活动与迁移中,学 生的智慧、灵气、创造力才能得到充分的扩张,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要求学生以情 带读,以读悟思,以思启智,激发其主动性和创新潜能,促成其创新精神、创新性格、 创新习惯的养成。 启示三:应按学习心理过程设计教学程序 优化教学设计、改进课堂结构是阅读教学改

13、革的重心,教学程序怎样设计,我们可 以根据学生认知心理的过程,即“感知分析体悟”的过程,来思考和确定阅读 教学的程序,建构以“调动主体,感知文本发挥主体,自主建构(赏析)发展 主体,体悟生活”的课堂阅读模式: 1 调动主体,感知文本。 阅读之始,学生不一定能马上进入课堂角色,处于被动接受、消极阅读的状态,缺 少阅读的内驱力。因而要遵循自主性原则和差异性原则,用情境问题启动学生的思维, 支持并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阅读任务的制定与课堂学习活动的设计中来,从“要我读” 变为“我要学” ,增强其自主阅读意识。 2 发挥主体,自主建构(赏析) 。 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在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学生能自觉自愿

14、地开放自己、平 等表达、自由品评、心灵不羁、互相合作、共同分享,这样一来,课堂就不仅仅是课堂, 而是生活本身,阅读便成了一种愉悦心灵的交际活动,学生在阅读中培养了自信,提高 了兴趣,升华了情感,精淬了思想。于是,原来的“我得读”变成了“我能读” 。 3 发展主体,体悟生活。 阅读文章不应该只停留在读懂这一层面,如果阅读仅以读懂为目的,阅读只可能变 成一种纯技术性、纯技巧性的机械训练。阅读课应该是学生心灵飞翔的天空,是灵魂与 灵魂对话的舞台,应该让学生把阅读当作一种精神的娱乐、思想的交流。活动中要注重 阅读体悟的内化,精神境界的优化,要注意课内课外的联系,让生活成为课堂的重要组 成部分,形成学生对社会、人生、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做到“始于课堂、走 出课堂、融入生活”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