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前,分清想要和需要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895256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273.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费前,分清想要和需要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消费前,分清想要和需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费前,分清想要和需要(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时尚读书2012.7.25 星期三1 5编 辑: 智 慧美 编:曹 帅 消费前, 分清 “想要” 和 “需要”【加】安德鲁哈勒姆 著 ( 1)书摘一叶隋炀帝三征高句丽蒙 曼 著 ( 18)作者:甘相伟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站着上北大本书作者甘相伟是一个“8 0后”小伙儿, 来自农民家庭, 曾因为家庭贫困而无法继续学业。从小喜爱文学的他, 一直向往在美丽的未名湖畔看书、学习, 为此他毅然来到北京, 在北大做了一名保安。来到北大之后, 他对文学的热爱之情愈加强烈,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自己的青春梦想而拼搏, 终于在2 008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他的事迹被主流媒体相继报道,本人也被评为 “2 01 1

2、中国教育年度十大影响人物” 。通过本书,读者可以看到一段非同寻常的逐梦人生,作者详细讲述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和奋斗痕迹,希望能够给同样有梦想、爱追求的年轻人带来帮助。王二吃肉带来的问题( 2)郭 凯 著公元6 1 4年, 在两次东征高句丽失败以后,不服输的隋炀帝又发起了第三次对高句丽的战争, 与前两次相比,这一次隋朝的军队士气最差,失败似乎已成定局, 但事实上战争却进行得异常顺利。怎么回事呢?前两次征讨高句丽的时候,隋朝大军一向是水陆并进, 这次还是一样。 水军的统帅来护儿先从海路登陆辽东半岛,然后一举占领毕奢城,也就是今天辽宁大连的北边。 高句丽派军迎战, 被来护儿打得大败。 接下来, 来护儿就

3、要按照原定计划,向高句丽的首都平壤推进了。 这时候, 形势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什么变化呢?高句丽的国王高元居然决定不打了,遣使请降, 而且还把大业九年(公元6 1 3年)因为杨玄感叛乱投降高句丽的隋朝将领斛斯政五花大绑, 押到了辽东城下, 算是投名状。高句丽为什么这样?很简单, 它打不起了。战争是最消耗实力的事情, 隋朝如此强大,两次仗打下来,尚且民不聊生,举国造反;高句丽一个小国, 经历了两轮打击, 可想而知, 它受到的损失非常大,再坚持下去,它也要亡国了。所以, 尽管这次隋朝的声势不如前两次, 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而高句丽原本就是一匹瘦马,此刻更是奄奄一息了,再跟隋朝这个病骆驼赛跑下去

4、, 必死无疑。在这种情况下,国王高元审时度势, 干脆投降了。高句丽不战而降,这让隋炀帝很不甘心,但他还是接受了, 毕竟眼看着国内动荡、 士兵逃亡, 时间又一天天过去, 隋炀帝对打赢这场战争也没有什么把握。 就这样, 隋炀帝下令各路大军停止进攻, 接受投降, 准备班师回朝了!隋炀帝要退兵,对于整个隋朝军队来讲其实是一件好事。但是,有一个人可接受不了。谁呢?水军总指挥来护儿。来护儿是个将军,是用比较单纯的军事眼光来看问题的。他这边刚打了胜仗, 士气正旺盛,眼看就要直捣平壤,这时候撤军, 在他看来就是半途而废。 怎么办呢? 有道是将在外, 君令有所不受, 来护儿集合三军, 搞起了动员。他说: “我宁

5、可得罪皇帝, 也绝不撤军! 希望大家跟着我, 再拼一把!”皇帝要和, 将军要战。 这仗到底是打还是不打呢?就在这时候,来护儿的副手崔君肃站出来对下面的将领讲话了。他说: “皇帝已经下令撤军了, 你们要是跟着元帅,那就是反抗皇帝,我一定会向皇帝禀报此事,那时候诸位全都吃不了兜着走。”崔君肃拿皇帝这个大帽子一压,下面的将领纷纷劝来护儿撤军。 来护儿怎么办? 他也不敢再坚持, 只能是长叹一声, 撤军了。就这样, 大业十年(公元6 1 4年)的八月四日, 隋炀帝从怀远镇班师回朝,第三次东征就此告终。如果想成为富人,很少人会选择我的职业。我是一名高中英语教师,典型的中低收入者,但是在三十多岁时,我却成为

6、了没有债务牵挂的百万富翁。即使没有受过正规的理财教育,大家也能高中毕业并从名牌大学拿到令人羡慕的学位,但他们的理财知识可能还不如初中生。如果我们对致富有兴趣的话,就应该像医生那样发一个“希波克拉底誓言” :切勿造成伤害。我们生活在一个随时能得到满足的时代。假如你挂念此时此刻身处地球另一边的人,一个短信或者一个电话就可以解决问题;如果你想购买某种商品, 而且希望送货上门,只需打个电话,再输入你的银行卡号码。可是如果我们一心只想着怎样挥霍自己根本就没有的钱,只会损耗我们未来的财富。 入不敷出、 寅吃卯粮的故事随处可见。要在财务上远离风险, 我们就必须积累资产,而不是负债。能让人终生受用的最保险的办

7、法, 就是少花多赚, 然后用剩下的钱进行理性投资。但太多的人却没有区分清楚什么是“所需” , 什么是 “所想” , 也因此损害他们的 “财富健康”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人一出校门便找到一份能让自己衣食无忧的好差事,然后就走上了过度消费之路。最初往往是无意而为之,或许只是用手头的信用卡买了一张新餐桌, 但马上发现餐盘和刀具不配套,于是换掉; 接下来是长沙发, 越看越觉得和优雅别致的餐桌不搭调, 不过, 好在还有信用卡,谢天谢地该是换掉这个破沙发的时候了。 但没过多久, 这些亲爱的朋友又注意到,旧地毯根本就配不上新沙发。这样的不良消费习惯让很多消费者面对财富恶性循环。每当债务快还清的时候, 他们就

8、会忍不住给自己一点奖励。这就让负债的巨石越滚越大, 最终把他们推入永不见天日的深谷。攒钱买东西(不是用信用卡购买)是2 0世纪5 0年代的事,早已过时了至少目前很多消费者是这么认为的。2 1世纪给了我们堆积如山的债务,而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把这些债务藏起来,让我们的外表依旧光鲜靓丽。在学习投资积累财富之前, 我们首先要学习如何攒钱。如果我们想凭借中低收入者的薪水致富, 那么, 我们必须彻底摈弃那些令很多人吃亏的消费习惯。王二是村里唯一的有钱人。 村里其他的人穷, 平时舍不得吃肉,只有谁家来客人或者要办事才会买上一点肉。 事实上, 多亏有了爱吃肉的王二,村里张屠户隔三差五就能宰杀一头猪。换在别

9、的村子,杀猪的频率要低很多, 因为杀多了就卖不动。但到了过年,情况就会有点变化。 过年, 谁家都想包顿肉馅的饺子,吃两顿带点荤腥的好饭。但王二家通常也会在过年的时候大宴宾客, 每次都要买很多肉。虽然张屠户临近年关会多杀两头猪,但通常还是人多肉少。张屠户也没别的办法, 干脆决定价高者得,可王家有时会以比平时高几倍的价钱把所有的肉全部买走,留下整个村子过一个没肉的春节。村里的人很愤怒,就去找王二理论。王二觉得村民在无理取闹:这些肉都我花大价钱买来的, 也没占谁便宜, 你们找我干什么?要找你们找张屠户去啊, 是他把肉卖这么贵的, 他卖得便宜一点你们不就买得起了?我也嫌肉贵呢。村民们于是就去找张屠户,

10、质问他为什么把肉卖那么贵。 张屠户觉得挺无辜: 我一个做生意的, 卖给谁都是卖, 当然谁出钱多就卖给谁。过年大家都想吃肉,肉价自然就上去了, 要是没有王二一下买那么多肉, 我的肉哪会卖得这么贵? 要怪还得怪王家的胃口实在太大了。村民的愤怒是合理的, 王二和张屠户的回应也是合理的, 这件事如果说有错, 就错在王二是这个村里唯一的富人, 这是一个收入分配十分不均的村庄。中国越来越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均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正在给整个社会制造王二村庄所遇到的问题。我非常喜欢打一个比方,说中国就像一个用百米冲刺速度跑马拉松的国家, 一些人跑在最前面, 但还有很多人被远远落在后面。无论收入分配差距的根源是

11、什么, 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在一个市场经济的环境下, 必然会造成富人对穷人的“挤出效应” , 特别是在那些供给相对有限而需求相对刚性的瓶颈部门。而且, 更为要命的是, 这种“挤出效应” 往往是通过价格的波动方式来实现的,因此并没有超越道德和法律的界限。中国当下最热的民生问题大概就是房价问题了。导致房价高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不少人购房不是用来居住的, 而是用来投资的。很明显,只有那些比较有钱的人群才可能买房来投资,收入低的人群是没法做到这一点的。 本来, 买房投资是无可厚非的一个市场行为,但问题是有钱人买房投资会推高房价, 就会让收入较低的人群购房很困难。 这就跟王二吃肉一样, 因

12、为王二买了太多的肉,拉高了肉价, 最后让穷人吃不上肉。 整件事情也许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自然发生的,但收入分配的高度不均,最后会导致住房分配的高度不均, 富人有很多房, 而穷人则要花几十年的收入才能买下一套房。在一个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全建立、收入分配差距却在拉大的国度里,这种王二吃肉的故事会在各个领域发生从火车票到住房,从教育到医疗。如果我们都认为一个村子只有一家过年吃肉是不合理的,如果我们认准了市场经济,那恐怕就要在收入分配和政府服务方面多努力了。作者:陈升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咸鱼的滋味本书1 9 9 8年在台湾首次出版,书中共有1 3篇小说,每个故事都是作者在 “自己写自己” 。盛大文学华文天下将该书引入大陆,邀请大陆读者一同品味 “咸鱼的滋味” 。在这样一个明星出书成灾的年代里,作为音乐人的陈升的书籍却另辟蹊径,这本书不是他对自己人生历程的唠叨,更不是他对自己情事的吹嘘,只是娓娓道来讲述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透露着他自己的影子, 也用文字透过读者的身心。陈升的笔调离这个忙碌的世界很远, 读起来亲切而苍凉, 淡淡的言辞为读者勾兑出最纯粹的生命原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