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高效农业节水规划工作大纲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887733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高效农业节水规划工作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安徽省高效农业节水规划工作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安徽省高效农业节水规划工作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安徽省高效农业节水规划工作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安徽省高效农业节水规划工作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高效农业节水规划工作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高效农业节水规划工作大纲(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总则一、总则(一)编制目的我省是一个水资源相对短缺的省份,也是灌溉用水量比例较大的农业大省。为缓解我省水资源需求过快增长和水资源紧缺局面,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 1 号文件精神,实施高效农业节水建设是一项重要举措。编制本安徽省高效农业节水规划 ,一方面可为我省五年规划的高效农业节水发展提供规划支撑和基础资料,另一方面也将为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承担的国家高效农业节水规划提供素材。(二)编制依据1、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

2、治法 ;(5) 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等。2、有关规划(1) 全省水资源综合规划 ;(2) 全省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 ;(3) 全省大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规划 ;(4) 安徽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 ;(5) 安徽省新增 220 亿斤粮食生产能力水利保障规划 ;(6) 安徽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 ;(7) 安徽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 年) 。3、有关技术标准(1)GB 50288-99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2)GB 50599-2010灌区改造技术规范 ;(3)GB/T 50363-2006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4)GB/T 20

3、203-2006农田低压管道输水工程技术规范 ;(5)GB/T 50085-2007喷灌工程技术规范 ;(6)GB/T 50485-2009微灌工程技术规范等。(三)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全省 17 个市的现有灌区(包括农垦系统及司法系统),并以粮食主产区、严重缺水地区、生态脆弱地区为重点,主要布置在沿淮淮北的河井灌区,江淮丘陵的大中型灌区、皖南山区的大别山区的特色农业区,并以县级行政区套灌区(农垦系统及司法系统单列)为规划基本单元。考虑高效农业节水发展的特点,规划选址重点放在骨干工程已完成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大中型灌区及集中连片的井灌区。集体性质的农场以及类似已实现土地扭转实行规模化经营的土地面

4、积可优先考虑实行节水灌溉。(四)规划水平年2009 年为现状水平年,2015 年为近期水平年,2020 年为远期水平年。二、指导思想与原则二、指导思想与原则(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以水资源合理配置为基础,以水资源高效利用为目标,以转变农业用水方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综合运用工程、技术、经济和管理等措施,推进农业高效节水规模化、集约化、可持续发展,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二)基本原则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根据各地水资源特点和农业用水、节水水平情况,因地制宜确定不同地区高效农业

5、节水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建设内容,找准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与效益的关键环节,优先发展粮食主产区、严重缺水地区以及生态脆弱地区的高效农业节水。集约发展、整体推进。在有条件地区,集中连片建设节水型优质高效农业生产带和高效节水园区,整体推动高效农业节水发展。在暂时不具备大规模建设条件的地区抓好高效农业节水示范区、示范项目建设吗,典型带路,示范引领、积累经验。建管并重、良性运行。加强各类高效农业节水设施的建设管理,建立工程运行管理长效机制,保证工程良性运行和效益的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农民和企业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各级政府推进高效农业节水工作的主导作用,充分

6、调动节水主体的积极性,动员全社会共同努力,将高效节水的国家目标转换为节水主体的增效目标和自觉行动。三、基本规定三、基本规定为统一口径,现将本次规划中的有关概念、标准等规定如下。(一)高效农业节水指利用高效的节水设施及高水平的管理措施,实现农业用水的高效利用,达到作物高产优质的节水方式。(二)高效农业节水工程本规划高效农业节水工程分为管道输水灌溉(以下简称管灌) 、喷灌、微灌类,不包括渠道防渗及其他节水灌溉工程面积。(1)管道输水灌溉是以管道输水进行地面灌溉的方法,可分为移动式、半固定式和固定式 3 类。(2)喷灌是喷洒灌溉的简称,是利用专门设备将现有压水流送到灌溉地段,通过喷头以均匀喷洒方式进

7、行灌溉的方法,可分为管道式和机组式两类。管道式按管道的可移动程度,可分为移动式、半固定式和固定式 3 类;按获得压力的方式,可分为机压式和自压式两类,机组式可分为定喷式和行喷式两类。(3)微灌是利用专门设备将有压水流变成细小水流或水滴,湿润微灌是利用专门设备将有压水流变成细小水流或水滴,湿润滴灌、微喷灌、涌泉灌(或小管出流灌)等;按配水管道在灌水季节是否移动,微灌可分为移动式、半固定式和固定式 3 类。(三)高效农业节水项目区指拟实施高效农业节水工程项目的斗(井)口以下灌区。(四)高效农业节水灌溉水利用系数1、管网水利用系数指输配水管网末端输出水量之和与斗(井)口出水量之和的比值,也为各级管道

8、的管道水利用系数的乘积。2、田间水利用系数指灌入田间可被作物利用的水量与输配水管网末端输出水量的比值(水稻灌溉区不宜低于 0.95,旱作物灌区不宜低于 0.90) 。3、灌溉水利用系数指灌入田间可被农作物利用的水量与斗(井)口总出水量的比值,也为管网水利用系数与田间水利用系数的乘积。(五)高效农业节水指标高效农业节水的控制性指标如下:1、主要工作指标管灌:田间固定管道长度 610m/亩。喷灌:定喷式喷灌均匀系数不低于 75%,行喷式喷灌均匀系数不低于 85%。微灌:灌水小区灌水器设计允许流量偏差率不高于 20%。2、主要管理指标管理制度健全化、用水管理科学化、计量设施完善化。3、主要效率指标各

9、类工程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如下:管灌:不低于 0.80;喷灌:不低于 0.80;微灌:微喷灌、涌泉灌不低于 0.85,滴灌不低于 0.90.4、其他指标管灌、喷灌、微灌工程的其他指标应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四、目标与任务四、目标与任务(一)规划目标力争用 10 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立全省高效农业用水与管理体系,逐步形成不同区域适宜的现代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模式,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得到大力推广,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明显提高,农业灌溉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1、2015 年目标在 2009 年的基础上,新增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面积 400 万亩左右,其中管灌面积 100 万亩,喷灌面积 2

10、00 万亩,微观面积 100 万亩。2、2020 年目标在 2009 年的基础上,新增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面积 1000 万亩左右,其中管灌面积 300 万亩,喷灌面积 500 万亩,微观面积 200 万亩。(二)主要任务本次规划的主要任务包括:全省水资源现状分析、全省水资源总体配置及节水布局分析,农业节水现状、节水潜力与存在问题分析,农业发展目标;区域布局与发展重点、重点工程与建设内容、保障措施的拟定,环境影响评价和实施效果分析。五、技术路线五、技术路线1、全省水资源现状、全省水资源总体配置及节水布局分析。根据全省水资源现状,全省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全省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出农业节水布局。2

11、、农业节水现状、节水潜力与存在问题分析。调查收集历史资料,分析农业节水现状(用水量、用水水平、用水效率等) 、节水潜力及农业节水存在的主要问题。3、发展目标确定。根据农业节水能力、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需求、高效农业节水面临的有利形势,结合水资源综合规划、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等成果,充分考虑目标可达性,经成果协调平衡后确定 2015.2020 年全省及各县(区)高效农业节水灌溉工程面积。4、区域布局与发展重点拟定。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和水土资源特点,因地制宜地确定沿淮淮北、江淮丘陵、皖南山区和大别山等发展重点。5、重点工程与建设内容拟定。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明确导

12、向的原则,经与县成果协调平衡后提出全省重点工程与建设内容,包括输水配水管网化建设、田间灌溉工程建设、水量计量设施建设、自动化系统建设以及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等。6、保障措施拟定。从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健全管理制度体系、坚强用水节水管理等方面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7、环境影响评价和实施效果分析。分析评估规划实施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综合评价规划实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六、主要工作六、主要工作围绕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针对农业节水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有关规划与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行节水现状分析、发展目标分解、建设内容拟定、投资估算以及效益分析等工作。(一)水

13、资源配置在全省水资源量总量调节评价以及需水量的分析预测基础上,围绕城乡饮水、农业生产、生态环境、重点工业等重点领域,通过工程调配手段,进行全省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分析需重点发展高效农业的区域。填写附表 1。(二)节水灌溉现状分析根据水利统计年鉴等资料,整理、分析高效农业节水项目区现状(2009 年)与农业节水密切相关的指标,包括耕地面积、有效灌溉面积、节水灌溉工程面积、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面积、灌溉水利用系数、亩均灌溉用水量等。节水灌溉是一项系统工程,输水、配水、灌水等环节都符合相应技术要求,达到了节水、增产和增效目标的,按节水灌溉工程面积统计;仅部分符合相应技术要求的,视为节水灌溉措施面积。节水灌

14、溉工程面积的确定方法详见 GB/T 50363-2006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在节水灌溉工程面积中,达到了高效农业节水指标的,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面积统计。按要求填写附表 2,其中高效农业节水项目区根据附表 3 确定。(三)发展目标分解1、在分析区域水土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以及近年来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发展趋势、发展潜力、资金投入情况等得基础上,结合水资源综合规划、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等已有成果,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目标可达性,将本县 2015、2020 年高校农业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分解至项目区各基本单元。分解过程中,各县(区)水利部门要加强与农业、财政等部

15、门的衔接协调,共同研究确定易发展高效节水农业面积及布局,有关成果要提交政府确认后于 2010 年 7 月 20 日前提交市水利(水务)局,并抄送厅规划计划处和省水利水电设计院,各市经平衡后于2011 年 8 月 10 日前形成市初步报告报编制单位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各县(区)确定的发展面积宜占国土面积的 10%以上。 (农垦系统和农改系统直接汇总报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和规划设计划处)2、在进行目标分解时,要优先考虑粮食主产区、严重缺水地区、生态脆弱地区以及大中型灌区、集中连片的井灌区。3、在进行目标分解时,需充分考虑区域特点及工程特点:(1)管灌主要适用于:井灌区,并为将来发展喷灌、微灌等奠

16、定基础;地形、水质等条件适宜的渠灌区。(2)喷灌工程主要适用于:经济作物、园林绿地及蔬菜、果树、花卉等高附加值作物的灌溉;水资源紧缺地区、高扬程提水灌区、受土壤或地形限制难以实施地面灌溉的地区和有自压喷灌条件的地区;集中连片作物种植区及技术水平较高的地区。(3)微灌工程主要适用于:经济作物、蔬菜、果园和种子培育的灌溉;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水资源紧缺地区。填写附表 3。(四)建设内容拟定围绕书配水管网化、田间设施标注化、灌溉用水精量化、灌溉管理科学化的要求,拟定项目区建设内容。1、输配水管网化建设输配水管网包括项目区斗(井)口以下(含田间)的各级输配水管网及其配套设施。2、田间灌溉工程建设主要包括项目区田间土地平整、沟畦改造以及田间道路、排水系统、林带的建设等。水量计量设施建设高效农业节水项目区斗(井)口全部实现计量,以实现灌溉用水的精量化管理。其中井灌项目区使用智能 IC 卡水表使用比例应占50%以上。4、自动化系统建设在经济条件许可的项目区吗,建立自动化监测系统,实现降水、蒸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