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县中山中学课程建设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885591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3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浦江县中山中学课程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浦江县中山中学课程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浦江县中山中学课程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浦江县中山中学课程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浦江县中山中学课程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浦江县中山中学课程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浦江县中山中学课程建设(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美立教以美立教 和谐育人和谐育人浦江县中山中学课程建设方案目录第一部分 学校情况分析 第二部分 办学理念、目标与特色第三部分 课程结构与设置 第四部分 课程实施第五部分 条件保障以美立教以美立教 和谐育人和谐育人浦江县中山中学课程建设方案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与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文件要求,在充分领会课改精神、立足我校校情实际的基础上,坚持“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的办学理念,以校训“团结、勤奋、进取、创新”为指导,按照“系统规划、突出重点、逐步实施、 注重实效”的课程建设方针,有序推进课程改革,培育合格的高中毕业生。为更好地推进课改工作与课程建设,特制订中山中学课程建设方

2、案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校情分析校情分析一、情况分析1、学校情况我校为全县唯一一所处于乡下的高中学校,但是我校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团结、勤奋、进取、创新”的校训激励着全校师生不断进取,“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的办学宗旨激发师生向着“求取真知,学做真人”努力;尤其是近几年,学校秉承“以美立教、和谐育人”的教育理念、“愉快、高效、可持续”的学习理念,不断深化课堂改革,积极探索育人模式,在县市省范围内取得了很大的反响。同时,在上级行政部门及广大校友的努力下,学校办学条件近几年有了较大改善,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高考成绩也有了长足进步,学校的办学思路与成就得到了广泛认同。2、学生情况由于诸多

3、因素的影响,前几年我校生源素质较差,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行为习惯欠佳。所以我校在学生入学之后,以“美育”为抓手,从“健智”“健体”“健心”“健美”出发,着力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修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改善学生的行为习惯。从高一抓起,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经过三年的修身,学生无论在学业方面或为人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3、教师情况学校现有专职教师共 112 名,其中 80%为 30 岁以下年轻教师。教学经验相对欠缺,但是有活力,有上进心,有创新精神。二、面临的挑战 1来自社会需求的挑战。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优质教育资源的相对缺乏,使得全社会对于教育的关注度、对于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期待都达到了

4、前所未有的高度;社会分工所带来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现实所带来老百姓对于名牌、优质高校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要求最终全部集中在普通高中之间高考升学水平的竞争上;高考制度一考定终身,且基本以笔试成绩的高低来区别学生的优劣,貌似公正公平,却使得社会、学校以及家长与学生都将关注点置于学生的智育水平乃至部分高考科目的学习成绩上,而对于兴趣培养、个性发展往往加以忽视。 2来自多元文化的挑战。我国实行“改革开放” ,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这种变革造成了全社会价值观、文化观念都发生了剧变;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西方文化产品与思想的海量涌入,泥沙俱下;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与普及,改变了人们的观

5、念与生活方式。这一切,对于高中的教育都形成了冲击;我们唯有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方能适应社会文化所带来的社会剧变。 3来自学校自身发展的挑战。多年来形成的以“应试教育”为核心的强势高考文化,造成了我们对于追求学生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转向难以完全适应;多年来普遍习以为常的“自上而下”的课程体制,使得学校与教师均习惯了课程“执行者”的角色,课程领导力、课程开发能力水平尚不能满足新课程的要求;多年来形成的以“行政班”为主体的教育管理形式,要转变为与走班教学相应的“教学班”育人模式,也是一大新挑战,面对挑战,我们的态度是,正视现实,积极应对挑战,变挑战为机遇,通过学校的课程体系的构建,课堂教学

6、的改革,学生学习力的提升,来持续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实现能欣赏美、创造美的中山人的培养目标。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中山办学理念、目标与特色中山办学理念、目标与特色一、办学理念一、办学理念 “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是我校长期坚持的办学理念。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 ,学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学生”与“发展”这两个关键词,做好教育的每一项工作。不仅重视学生当下的进步,更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不仅重视学生的共性,更关注学生的个性;不仅要面向全体,更要因材施教,不断促进学生在全面发 展的基础上有个性地成长、和谐地发展,让学生的生命更加充实,更富内涵

7、,更具张力,帮助他们为未来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拥有精彩的人生和有用于社会而奠基。 二、办学目标二、办学目标 (一)学校发展目标 在“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这一办学理念指引下,秉承“团结、勤奋、进取、创新”的办学传统,发扬“愉快 高效 可持续”的中山精神,力争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成就显著的高级中学。 我们要立足学校实际,尊重学生个性,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为途径,以课堂教学模式和育人模式改革为抓手,加强学生的身心修养、精神涵养和能力培养,把学生培养成为身心健康、精神饱满和素质全面的合格高中毕业生,为学生未来成为社会的卓越之才奠基。 (二)学生发展目标 学校以培养“能发现美、

8、欣赏美、创造美的中山人”为己任。我们以“美”来象征“中山人”的整体内涵,意在体现拥有健智、健体、健心、健美四大素质内涵的“中山人” ,在课程学习与文化濡染中成长,走向圆融、完满。 (1)整个中山课程支撑起来的是一个一个“以美立教、和谐育人”培养的中山人” 。以课程来“育人” ,在课程中“育人” ,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所在。 (2) “中山人”的内涵,体现为“基础”与“发展”两个层次,基础层次与发展层次分别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3) “中山人”素质的“基础”层面,表现为“健体” “健心” “健智” “健美”四个方面,保证了中山人的沉稳、深厚,主体来源于“必修课程”的修习。 (4) “中山人”素质的

9、“发展”层面,表现为“美的心灵” “美的行为” “美的创作” “美的鉴赏”四个方面,保证了中山人的大气、灵气,主体来源于“选修课程”的修习。三、办学特色三、办学特色 学校充分依托中山浓厚的的文化氛围、独特的人才优势和丰富的学术资源,充分发挥中山的传统优势、体制优势、师资优势,努力彰显中山中山特色:追求“身心健康、品质敦实、学养深厚”的“基础”稳固,凸显“锐意求新、个性鲜明、知行合一”的“发展”高标,打造“品质中山、活力中山”的学校品牌。具体而言: 在课程建设与实施方面,体现“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的课程特色; 在育人模式建构方面,体现“以美立教、和谐育人”的教育特色; 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

10、,体现“多元与开放并举,凸显包容”的文化特色。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课程结构与设置课程结构与设置一、课程建设的原则与目标 (一)课程建设原则 1.多样化与选择性原则。首先,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其次,以五类课程为基础,开发种类与数量丰富的选修课程,满足不同个体、不同群体学生的当下与未来发展需要。 2.动态与生成原则。在课程体系上我们反对封闭的课程结构,而是追求动态中生成的课程体系。我们的原则是,从国家与社会发展趋势、本地社会发展实际、学校发展状况及学生成长需要等综合维度出发,寻求课程在动态过程中的优化、合理化与科学化。 3.分类与分层原则。从我校办学多样化的现实出发,我校构建了多个课程群。整个课程

11、体系由基础类课程与拓展类课程构成,前者主体为必修课程,后者为选修课程。除了努力追求选修课程的丰富多元,同时要稳步推进必修课程的分层与分类教学,实现课程与教学的高效与优质。 4.“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原则。自上而下:在浙江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的指导下,根据省课改文件精神要求,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客观条件、学校特色,设计四类选修课程。课程管理中心、课改办组织开发者,学习专家讲座、研讨课程开发中的问题,最终形成有特色的中山课程体系。自下而上:学科组、各年级教研组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发挥自身优势,同时,努力探求打破学科壁垒,实现跨学科、多学科合作,在校本教研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需求、教师的特长

12、,开发本学科或跨学科的选修课程。 (二)课程建设的目标 以“多样”为基础,以“选择”为抓手,以学校特色化发展为动机,以学生个性化成长为根本,积极拓宽办学渠道,努力追求办学的多样与选择,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多样的途径;积极构建适合学生成长的具有中山特色的科学和谐的课程体系,努力追求课程的多样与选择,为学生课业学习提供多样的平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实现学校特色化发展。通过国家课程校本化开发和学校特色课程建设,形成由分层分类教学课程与学生自主选修课程双向互进的动态和谐的“中山人”课程体系。二、课程结构与内容 (一) “中山课程字” 我们选择“美”的形象来分别呈现“中山课程”的整体设计与“中

13、山人”的整体内涵。 我校课程框架包括三部分,即:八大领域国家必修课程,校本必修课程以及校本选修课程三大类课程。用“美”呈现如下:(1)以“美”为基本形象,寄寓“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之意。 (2) “美”是“中山人”与“中山课程”的二合一:“美”的下面两点表示培养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 ,通过“美”字一竖(代表国家必修课程)与 4 横(代表四类选修课程)的学习,培养一个能有美好的素养、能有受用的知识、能有拿手的才能、能成为有用的人。(3) “美”的下面两点,象征着“中山课程”与“中山人”得以立身的深厚“根基” ;“美”的四行,象征着培养具有“美的心灵、美的行为、美的欣赏、美的创作”

14、的 “中山人” 。(4) “美”的上面两点,象征学生通过在中山的系统课程学习,能具有一定专业素养及社会实践操作能力的实用型人才。(二)课程框架 中山课程由基础类课程与拓展类课程两大部分构成,前者为必修课程,后者为选修课程。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指向高品质、有活力中山人的培育。必修课程的修习,是中山人“基础”素质的主体来源;选修课程的修习,是中山人“发展”素质的主体来源。同时,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共同为中山人的“基础”与“发展”素质的培养提升发挥作用。 1基础类课程:(1) “基础类课程”是整个课程的“根基”部分,也是“中山人”培育与成长的“根基” 。基础类课程包括国家必修课程与中山校本必修课程。 (

15、2)基础类国家必修课程按照“分层与分类”的原则,可以划分为由低到高的 A、B、C 三个层次。 (3)校本必修课程的开设与修习目的是,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让每一个中山师生具备不同于其他高中的独特风貌。要求每一个中山学生必须修习“生涯规划” “生命教育” “研究性学习” “学校传统” “国际理解”等课程。 2拓展类课程: 中山“拓展类课程”即中山校本选修课程部分。选修课程”包括“美的鉴赏” “美的行为” “美的心灵” “美的创作”四方面内容,四者大体呈现由低到高渐次提升的态势。四者既浑然一体而又有侧重:前两者分别侧重于 “做人” , “美的心灵” “美的创作”是在“做人”方面的“发展”与“升华”

16、。从知识与实践两个维度上向更高、更精的追求。在完成高中学业的同时,实现与未来升学发展与职业选择的遥相呼应,最终实现学校同社会的自然对接。是任何一位中山人潜力发挥的必然归向,绝非少数精英学生的特权。(三)课程内容 1必修课程 (1)完成国家必修课程的校本化工作。必修课程的设置与安排,以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与浙江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为主要依据;同时,立足本校与学生成长实际,开发、开设校本必修课程。学科教学内容语文1.语文学科必修学分的 5 个模块为语文(必修一)、语文(必修二)、语文(必修三)、语文(必修四)、语文(必修五)。2.在语文(必修二)中删除一个人的遭遇,增加边城。3.在语文(必修三)中删除东方和西方的科学。4.在语文(必修四)中增加辛德勒名单。数学数学学科必修学分的 5 个模块为数学 1(必修)、数学 2(必修)、数学 4(必修)、数学 5(必修)、选修 2-1(分侧文、侧理两种不同要求)。英语英语学科必修学分的 5 个模块为英语 1(必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