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便秘中医诊疗方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880978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年便秘中医诊疗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老年便秘中医诊疗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老年便秘中医诊疗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老年便秘中医诊疗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年便秘中医诊疗方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老年便秘(老年功能性便秘)中医诊疗方案(老年便秘(老年功能性便秘)中医诊疗方案(2012)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功能性便秘诊疗指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 年)主要症状:便意与便次减少,排便艰难或排便不畅,或有便质干结。次要症状:腹胀、腹痛、乏力。具有主要症状,且符合中医辨证之虚证范畴者,即可诊断。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功能性便秘罗马诊断标准:必须包括下列 2 个或 2 个以上症状:至少 25%的排便感到费力;至少 25%的排便为块状便或硬便; 至少 25%的排便有排便不尽感;至少 25%的排便有肛门直肠的梗阻感;至少 25%的排便需人工方法辅

2、助(如指抠、盆底支持) ; 每周少于 3 次排便。如果不使用泻药,松散便很少见到。诊断肠易激综合征依据不充分。患者须在诊断前 6个月出现症状,在最近的 3 个月满足诊断标准。(二)证侯诊断1.中气不足证: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汗出气短,便后乏力,神疲懒言。舌淡苔白,脉弱。2.脾肾阳虚证:排便困难,腹中冷痛,四肢不温,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弱。3.津亏肠燥证:大便干结,口渴喜饮,皮肤干燥。舌红苔燥,脉细。二、治疗方法(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中气不足证治法:升清降浊推荐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生白术、生黄芪、麻子仁、陈皮、当归、枳实、莱菔子、升麻等。中成药:芪蓉润肠口服液等。2.脾肾

3、阳虚证治法:温补脾肾推荐方药:温补脾肾推荐方药:济川煎加减。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等。3.津亏肠燥证治法:滋阴润肠推荐方药:增液汤合润肠丸加减。生地黄、玄参、麦冬、火麻仁、桃仁、当归、枳壳等。中成药:麻子仁丸(二)针灸治疗主穴:多选大肠腧、天枢、脾俞、三阴交等穴。配穴:乏力者加针足三里、腹胀加针大横。针刺时,将治疗部位常规消毒后,选用毫针直刺或斜刺进针,行补法,得气后留针 20 分钟,留针期间行针 1 次,每天治疗 1 次。阳气不足者可加艾灸,可在针刺基础上加灸神阙、气海。(三)灌肠疗法生大黄、桃仁、当归等,制成煎剂达 150-200ml,用时加温至 40灌肠,在肠道内药液保留约

4、 20 分钟后,排除大便。根据病情需要,可 3-4 小时后重复灌肠。每日不超过两次。连续使用不超过 3 天。若应用该治疗后,出现明显的腹泻症状,或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停用。(四)健康指导:1.饮食指导:少食辛辣、油腻食物,避免过度饮酒,适当食用蜂蜜、水果和蔬菜,多饮水。2.生活起居:适当运动如餐后散步,摩腹;避免久坐、久卧。心脑血管病患者应避免排便时过分用力。3.情志调摄: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志刺激、思虑过度。三、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1.疾病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年)中便秘疗效标准。临床痊愈:大便正常,或恢复至病前水平,其他症状全部消失;显

5、效:便秘明显改善,间隔时间及便质接近正常,或大便稍干而排便间隔时间在 72 小时以内,其他症状大部分消失。有效:排便间隔时间缩短 1 天,或便质干结改善,其他症状有好转无效:便秘及其他症状均无改善2.证侯疗效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便秘诊疗指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 年) 、 慢性便秘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北京中医药,2011)动态观察中医证侯的改变。临床痊愈:便秘、腹胀不适等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显效:便秘、腹胀不适等症状明显改善,疗效指数70%有效:便秘、腹部不适等症状明显有好转,疗效指数30%无效:未达到上述有效标准或症状加重者。(二)评价方法分别于首次门诊当日、治疗中、出路径时进行症状、体征评价(包括涉及到大便频次、大便质地、排便过程等的主要症状,次要症状,腹部体征,舌象,脉象)及中医证侯评价中医症状量化分级标准:无症状(0 分):轻度(1 分):症状轻微,只有关注时才能感觉到,不会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度(2 分):症状尚能够忍受,已经影响了部分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重度(3 分):症状明显,难以忍受,明显影响了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