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人工增殖放流品种选择与放流技术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878732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泊人工增殖放流品种选择与放流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湖泊人工增殖放流品种选择与放流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湖泊人工增殖放流品种选择与放流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湖泊人工增殖放流品种选择与放流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湖泊人工增殖放流品种选择与放流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泊人工增殖放流品种选择与放流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泊人工增殖放流品种选择与放流技术(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泊人工增殖放流品种选择与放流技术湖泊人工增殖放流品种选择与放流技术江西水产科技 2007 年第 2 期湖泊人工增殖放流品种选择与放流技术张胜宇(江苏省洪泽湖渔业管理委员会淮安 223300)摘要:长期以来,湖泊渔业资源的过度利用,/Jn_lz 水工建设,环境污染,渔业资源已严重衰退,濒危物种不断增加,生物群落的演替时常造成灾害和破坏,生态系统功能和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人工增殖放流是恢复湖泊渔业生态系统功能和结构,促进渔业资源再生的重要手段.本文就湖泊人工增殖放流品种的选择与放流技术进行比较系统地探讨和研究,以期为大中型湖泊人工增殖放流提供借鉴.关键词:湖泊鱼类放流技术1 前言湖泊在其自然演替

2、和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人类活动的较强干扰,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严重受损,造成水草逐渐消失,物种多样性下降,食物网结构简化,稳定性下降等,导致物质循环速率加快,系统对环境干扰的反应敏感.具体表现为渔业资源严重衰退,主要经济鱼类种群数量大幅度减少,水生生物物种间平衡被打破,种群交替现象明显,平均营养级下降,渔获物组成低龄化,小型化,低值化现象日益加剧,捕捞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显着下降.各类水生野生动物栖息环境遭到破坏,部分土着品种濒危程度不断加重.为恢复天然水域渔业资源种群数量,保证渔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维护生物多样性,制约有害生物暴发,保持生态平衡,近年来,我国各大中型湖泊纷纷开展了人工增殖渔业

3、资源活动,取得了可观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是在对野生鱼,虾,蟹,贝类等进行人工繁殖,养殖或捕捞天然苗种在人工条件下培育后,释放到渔业资源出现衰退的天然水域中,使其自然种群得以恢复.由于我国内陆水域大规模人工放流起步较晚,相关?2-的基础理论研究还很欠缺,尤其在人工放流的品种选择上缺乏比较系统的科学指导,甚至有些湖泊的人工放流工作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严重影响了人工放流应该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有的还给湖泊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危害.本文就湖泊人工放流的品种选择和放流技术作简要概述.2 品种选择2.1 品种选择的依据2.1.1 生态优先原则湖泊是一个完整的,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其中的组成

4、成分,生物种群结构的繁简,食物链的长短,食物网的复杂性程度以及能量转化,物质循环的途径等均有相对稳定的结构,人工放流只是针对性地对这一系统进行完善,而不是改变这一系统.因此,在选择人工放流品种时,必须要首先保证生态安全性,人工放流的品种和数量不得超过系统所能承受的生态阀值,严格控制人工放流的品种和数量,使放流活动能够促进湖泊生态系统的良性趋向,获得比较理想的生态效果.2.1.2 经济回报原则我国多数天然湖泊的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结构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污染自净能力和较高的渔业发展潜总第 110 期江西水产科技力,合理调整其渔业组成结构,适量增殖放流部分短缺的经济鱼类,培育平衡,高效的湖泊渔业生

5、态系统,通过向水生态系统输入更多的物质与能量,使水生态系统能够以更高的效率产出生物产品,达到渔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因此,在选择放流品种时,应充分考虑该品种在不影响湖泊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选择具有经济价值较高,定居性,生长周期短,生长快,利用率高,食物链短,滤食性等特征的放流品种,以满足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需要.2.1.3 自然增殖原则自然增殖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是生长增值,二是繁殖增殖,生长增值就是在天然水域条件下,在没有向水体输入外源饵料的情况下,利用天然水体中原有的饵料资源,自然生长.因此,在选择品种时,应充分考虑到该品种的食性与天然水体中的剩余饵料资源是否一致.繁

6、殖增殖就是选择的放流品种在天然水体中,能够自行生长,发育达到性成熟,最终自然繁殖,形成一定的鱼类种群,这类品种应是定居性鱼类,如鲤,鲫鱼等.2.1.4 质量优良原则放流品种的质量评价包括:2.1.4.1 品质评价农业部就人工放流品种的品质问题已作出明确规定,放流品种原则上要以本地原种和其子一代(用野生亲本繁殖的第一代后代)苗种为主,不得向天然水域中投放杂交种,转基因种及种质不纯等不符合生态安全要求的品种;增殖放流高食物链级的渔业品种能维护渔业水域的生态平衡,并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渔业水域生物资源的品种结构.外来物种增殖放流必须经过严格的科学论证,必须通过省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生态安全评估

7、方可进行,所有的放流苗种都必须来自于由省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基地,原种,良种场和增殖站提供.2.1.4.2 增殖评价放流的品种必须在新的水体中得到自然增殖,一方面放流品种个体能够通过利用天然生物饵料,迅速生长,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捕捞规格,发挥经济效益;一方面有部分形成自然繁殖群体,达到自然形成种群的效果.2.1.4.3 食性评价饵料的丰歉是取决放流后鱼种栖息生长繁殖的重要因素,在了解湖泊饵料资源组成的基础上,确定放流品种,以保证放流品种的食性与之相适应.2.1.4.4 适应性评价鱼类的生态适应性是鱼类在生存竞争中为适合环境而形成的特定性状的一种表现.选择的放流品种必须

8、在较短时间内适应天然水体的环境.2.1.4.5 规格评价放流苗种的个体大小对放流效果影响很大.放流苗种太小,抵抗风浪等自然环境影响的能力差,活动力弱,易被捕食,因而存活率低,直接影响到放流效果.放流苗种过大,则需要增加更多的经济投入.因此,应根据湖泊的水文特征灵活掌握.如太湖常年风平浪静,水位保持相对稳定,放流小规格水产苗种,对成活率影响较小;而洪泽湖水位落差较大,水面开阔,风浪较大,则要求放流较大规格的水产苗种,才能有效提高苗种成活率.2.1.5 数量控制原则针对不同湖泊的水域状况,确定不同的放养数量,其主要衡量指标包括水生态系统的饱和度和水域中饵料资源的组成;放流数量的控制应根据不同情况区

9、别对待,一是水生态系统处于饱和状态,各营养级饵料资源都能得到充分利用,经济价值低的野杂鱼数量控制在最低水平,则不需要人工放流;二是水域中饵料资源组成中的某个类群不足,不能满足原定居鱼类的饵料需要,这就需要引入饵料生物,如适量放流饵料鱼类;三是水域中饵料基础正常,但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这就需要?3?江西水产科技 2007 年第 2 期综合分析,或者人工放流原有鱼类源,或者引入能够利用该水域剩余饵料的鱼类;四是水域中的饵料资源完全缺乏经济价值的鱼类加以利用,这就需要引入新的品种,以建立新的鱼类区系,引进数量应根据水体中饵料的实际蕴存量确定.如现有的技术条件还不能保证以上指标具体量化时,通常的做法是:

10、运用数学模型来确定人工放流的数量,即在可以基本满足湖泊历史上种群最大产量为限量的原则下,根据饵料生物的数量在特定水域建立合理放流模型,运用模型确定合理的放流数量.2.2 放流品种的选择2.2.1 滤食性鱼类的选择根据生物操纵的核心理论,对湖泊污染和富营养化的治理应采取以生物治理为主的综合措施,可取得显着效果.目前,在我国大多数湖泊处于富营养化的程度,放流滤食性鱼类,不仅能有效改良水质,而且可以提高水体鱼产量.由于青,草,鲢,鳙四大家鱼属洄游性鱼类,靠湖泊自身自然状况很难得到增殖,可根据水体浮游生物组成情况.选择不同规格的鲢,鳙鱼,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放流.2.2.2 草食性鱼类的选择代表品种有草鱼

11、,团头鲂等,这类鱼主要以草食性为主,在拥有大量水生植物的“草型“湖泊中放流,可以起到输出水体有机物的效果.2.2.3 杂食性鱼类的选择主要有鲤,鲫鱼等品种,放流这些品种可有效利用湖区水体中有机碎屑和底栖生物如螺,贝类等.2.2.4 肉食性鱼类品种的选择代表品种有青鱼,鳜鱼等,这些品种或以底栖动物或以野杂鱼为生,可根据天然水体中饵料资源数量确定放流种类和数量.2.2.5 地方土着鱼类品种的选择不同湖泊都有其独特的土着品种类群,如太湖“三白“,花鲭,洪泽湖“娩秧“,澄湖的细鳞斜颌鲴?4?等,这些优良品种在天然水体中种群数量明显呈衰退趋势,必须根据资源量情况,进行补充放流.2.2.6 虾,蟹,贝类品

12、种的选择中华绒鳌蟹,青虾,河蚬,河蚌等也常作为湖泊放流的品种,应根据资源增殖的实际需要选择放流品种和数量.3 放流前的准备3.1 水文资料的掌握湖泊水域环境中影响鱼类生长,发育,行为,生殖,分布的环境因子有很多,湖泊的自然地理概况如:湖泊的地理位置,湖泊面积水深和蓄水量,水位常年变化状况,气候条件,水系水质以及湖泊的底质构成等,都会给鱼类的栖息,生长,繁殖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在确定人工放流时,必须全面地掌握水文资料,深入分析水文变化给放流品种可能带来的影响,尽早采取对应措施,保证放流效果.3.2 生物资源的调查湖泊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环境,生存于该环境内的各种生物种群生物资源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3、,生物资源的组成和数量是判断湖泊生态容量的重要依据.这些资源包括:水生植物,浮游生物,底栖动物,鱼类等,在开展湖泊人工放流工作前,必须进行现时的湖泊生物资源的调查,准确掌握湖泊生物资源量,以此基础确定放流的品种与数量.3.3 生态容量的评估鱼类的生存与繁殖,要依赖天然水体中综合环境全部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种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了鱼类的耐性限度,则该鱼类品种不能存在,因此,在评估水体环境的生态容量时,应充分考虑到其中的每一个因子可能带来的生态作用,只有认真研究生物资源与栖息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起完整的生态系统营养动态生态模型,才能准确运用该模型确定湖泊的生态容量.总 110 期江西

14、水产科技3.4 社会环境的考察人工放流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它涉及到社会经济领域的方方面面,其中,社会环境也是决定人工放流成败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必须全面理解和掌握湖泊周边的社会环境状况,尤其是捕捞渔民的情况,如经济状况,人员结构,文化层次,收入状况,组织情况,生活习惯等,将这些情况有机结合在放流计划的制定,可以有效提高放流的主动性,扩大放流效果.4 放流技术4.1 时间掌握放流时间一般采取三个时间段,一是水体温度保持在 5CIOC,即冬末春初,这种温度条件下有助于提高放流品种的存活率,也是苗种放流的最佳时间:二是水产苗种的来源时间,如夏花鱼种,蟹苗种及一些特种水产苗种的产出时间都是相对固定

15、的,也只能在这一时间段进行放流;三是封湖禁渔的时间,目前,绝大多数大中型湖泊都建立了封湖禁渔制度,取这一时间段放流可有效杜绝偷捕,误捕现象发生,有助于放流品种的适应,栖息和生长.因此,最佳放流时间应尽可能将这三个或其中两个时间段进行有机结合.4.2 地点掌握深入调查湖泊生态环境指标包括区位,水深,底质,温度,饵料和敌害生物,风力,风向等,根据不同放流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确定适宜的放流湖区.一是选择原有湖泊生物资源比较丰富,生物种群组成,生态种群以及自然湖泊生态系统未遭到严重破坏的湖区;二是选择湖泊环境未遭受严重污染,敌害鱼少或没有,得到保护或经济捕捞湖区;三是选择近岸性,定居性生物种类

16、比较丰富的湖区,或湖底倾斜度小,水位落差较小,底质较硬,有砂,无淤泥和水草丛生的湖湾;四是选择水交换能力较强的湖区:对于一些特殊的水产苗种放流还要满足其特定要求,如太湖银鱼应选择敞水区域,中华绒鳌蟹苗种则需要水草密集区域.不得在进排水闸附近,鱼类繁殖保护区,网簖密集区以及重要经济鱼,虾,蟹类的产卵场等敏感水域进行放流.4.3 运输技术湖泊放流应选择靠近湖区的水产良种场提供的水产苗种,尽可能缩短运输距离,节省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成活率.一般常规鱼苗种采用活水船或活水车运输,根据水体温度和运输距离确定运输密度,在装卸水产苗种时,应注意快速,细致.4.4 苗种投放首先应注意放流前的苗种消毒,根据不同放流品种采取不同的消毒方式.二是选择适宜的计数方法,尽可能减少因中间环节过于繁琐造成损失;三是分散投放,尽可能扩大投放范围.减少集群过多,不易分散,避免偷捕,误捕现象发生.5 放流的后期管理5.1 放流过程管理在开展人工放流前,应做好深入细致的宣传工作,让渔民深刻认识到人工放流的重要意义,请他们关心,支持人工放流工作,告知他们放流的时间,地点和鱼群可能通过的路线,邀请渔民代表参加并监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