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中地理 4 地表形态的塑造课时练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878703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高中地理 4 地表形态的塑造课时练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3高中地理 4 地表形态的塑造课时练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3高中地理 4 地表形态的塑造课时练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3高中地理 4 地表形态的塑造课时练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3高中地理 4 地表形态的塑造课时练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高中地理 4 地表形态的塑造课时练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高中地理 4 地表形态的塑造课时练 新人教版必修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心 爱心 专心- 1 -第四章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地表形态的塑造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测控导航考点题号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2、3、4、8、9、27地质构造及其应用10、21、22、28河流地貌的发育5、6、7、16、17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11、12、13、14、15、18、19、20、23、24、25、26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对应学生用书第 339341 页)秦直道是与长城、兵马俑相媲美的世界奇迹,它始建于公元前 212 年,是我国历史上最早 的一条“高速公路” 。读图,回答 12 题:1.咸阳附近地形区形成的原因是( )A.流水

2、侵蚀B.风力堆积C.断层中的岩块下降,河流堆积D.褶皱中的背斜成谷2.据考证,昭君出塞时走的就是这条道。他们在沿途看到的景象可能是( )A.地势高低起伏不平、峰林耸立B.人们在农田里收割谷子C.一个个平顶的房子散落于沟谷附近D.成片的荒漠风沙肆虐 解析:1.C 2.B 第 1 题,咸阳位于渭河平原,渭河平原是岩体断裂下陷后,河流泥沙在上面沉 积而形成。第 2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秦直道贯穿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民居主要为窑 洞,谷子是其主要的粮食作物。 (2012 合肥高三联考)图示地区为我国某地的地质剖面图和地表地貌剖面图,图中数字表 示的是地层编号(15 表示地层年代由老到新)。据此回

3、答 34 题:用心 爱心 专心- 2 -3.图中所示地区最可能位于我国下列哪个省区( )A.新疆B.福建C.安徽D.广东4.下列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地水资源短缺B.该地区曾经发生过强烈的地壳运动C.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为偏南风D.图示区域有 2 个背斜,1 个向斜,1 个断层解析:3.A 4.C 第 3 题,图示地区地表沙丘分布广泛,最可能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第 4 题,根据图中沙丘的基本形态,北侧缓,南侧陡,可以判断出该地主导风向为偏北风。读“地壳运动较稳定状况下的河流上游至下游下蚀速度与侧蚀速度关系示意图(虚线 abcde 为实际线)”,回答 57 题:5.一般情况下,“V

4、”型谷在哪条曲线代表的河段上最典型( )A.abB.cdC.deD.df6.促使下蚀速度 VbVa的因素最有可能是( )A.海拔高B.流量大C.岩性软D.位于断层上7.df 线最可能代表下列哪条河流的河段( )A.鄂毕河B.圣劳伦斯河C.黄河D.莱茵河解析:5.A 6.B 7.C 第 5 题,“V”型谷多分布在河流上游,是流水强烈的下蚀作用形成的,图中 ab 和 bc 段下蚀作用较强。第 6 题,abc 段侧蚀作用小于下蚀作用,即该河段以下蚀作用为主。b 处下蚀作用最强,可能是落差大,也有可能是流量大。第 7 题,df 段以侧蚀作用为主,说明在该河流的下游,以侧蚀作用为主,下蚀作用很小。这些特

5、点与黄河下游相近:地上河,河床高,以侧蚀作用为主。(2011 江南十校联考)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自主探究学习“地表形态的塑造” 。请你帮他们分析回答 89 题:8.该小组选择的地形区中,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喜马拉雅山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长江三峡 海南岛A.B.C.D.9.该小组对地形区进行“微观”研究,下列地貌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A.喜马拉雅山上的冰斗地壳运动B.内蒙古高原西部的沙丘风力搬运用心 爱心 专心- 3 -C.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风力侵蚀D.海南岛“南天一柱”海水侵蚀解析:8.D 9.D 第 8 题,黄土高原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长江三峡为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6、华北平原与黄河堆积作用密切相关,由此可得出结论。第 9 题,海南岛“南天一柱”是海蚀柱,是海水侵蚀地貌的重要类型。(2011 济南调研)下面是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及地面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 1011 题:10.关于图中河谷地区地形的成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背斜顶部先受张力,后流水侵蚀而形成B.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河流携带泥沙沉积形成C.岩层断裂下陷,河流携带泥沙沉积形成的D.岩层断裂上升,受流水侵蚀而形成11.若图中甲山为秦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河谷两侧的植被为常绿阔叶林B.河谷两侧的植被为落叶阔叶林C.甲山北坡自然带类型较南坡多D.甲山北坡的针叶林带海拔高于南坡解析:10.C

7、 11.B 第 10 题,图中河谷是断裂陷落后,河流携带泥沙沉积而形成的。第 11 题,河谷两侧均位于暖温带,故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2012 淮北一中模拟)读“我国某地区一古城遗址附近的古河床剖面图”,回答 1213 题:12.该古城消失的原因可能是( )滑坡、泥石流频发 过度使用水资源 人口增长过快 火山喷发A.B.C.D.13.根据河流沉积物的变化,推测历史上古城附近地区环境最好、水草最丰美的时期是( )A.甲B.乙C.丙D.丁 解析:12.D 13.B 第 12 题,结合经纬度可以判断图中所示地区是我国西部干旱地区,古城消 失的直接原因是河流水的枯竭,导致河流水减少乃至枯竭的原因可能

8、是因为人口数量的增多, 过度利用水资源。第 13 题,河流堆积物的颗粒大小与河水的流速有关,当水流量大,流速快的 时候,堆积物的颗粒大,所以图中乙时期水量最丰富。(2011 浙江五校联考)读“某山地位置及其植被土壤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 1415 题:用心 爱心 专心- 4 -14.该山地分布在( )A.高原山地气候区B.温带季风气候区C.温带沙漠气候区D.温带大陆性气候区15.北坡比南坡( )A.光照强B.坡度陡C.水分多D.林地少解析:14.B 15.C 第 14 题,黑垆土是黄土高原地区特有土壤,结合图中方框内信息判断该山地位于黄土高原地区,故应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第 15 题,从该山地

9、南北坡自然带分布的差异可以看出,同一自然带在南坡分布的海拔高于北坡。该山地位于北温带,北坡属于阴坡,故A 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山地南坡较陡,故 B 项错误;图中山地北坡林地明显多于南坡,在阴坡光照较少的情况下更适宜林地发育的原因是北坡水分多,故 C 项正确,D 项错误。读图,回答 1617 题:16.有关河曲地貌、弯道水速、外力作用和沿岸人类活动的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A.甲a侵蚀兴建深水港B.甲c堆积兴建仓库C.乙a堆积种植农作物D.乙c侵蚀修筑防护堤17.如果一艘小船从下游到河流上游,请问所走的航线是( )A.a 线B.b 线C.c 线D.a 线或 c 线 思维导图:用心 爱心 专心-

10、 5 -答案:16.C 17.A (2012 高三蚌埠质检)读“某沿海地区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 1820 题:18.该山地可能位于( )A.北半球温带地区B.北半球亚热带地区C.南半球温带地区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19.若该山地山麓的夏季平均气温为 12,则该山地的海拔不超过( )A.1 000 米B.2 000 米C.3 000 米D.4 000 米20.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主要受( )A.信风的影响B.季风影响C.西风影响D.西风和副高交替影响 解析:18.C 19.B 20.C 第 18 题,图中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因基带与当 地的水平自然带分布一致,所以该地位于

11、温带地区;同一垂直自然带在 N(北)坡分布的高度较 高,说明 N 坡为阳坡,即该地处于南半球。第 19 题,此山地的顶部没有永久性积雪带,说明夏 季山顶的温度大于 0,结合气温直减率(海拔高度每上升 1 000 米,气温下降 6)可以计算 出,该山的海拔不超过 2 000 米。第 20 题,在南半球,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气候只能是温 带海洋性气候,影响其的大气环流是中纬西风带。(2011 济南模拟)下图为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回答 2122 题:21.有关图示地区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质构造为褶皱B.乙地背斜成山C.丙地向斜成谷D.丙、丁之间有断层22.受侵蚀作用影响最强

12、的地区及其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A.甲风力侵蚀B.乙流水侵蚀C.丙冰川侵蚀D.丁人类活动解析:21.A 22.B 第 21 题,由图可知乙地是背斜,但受到了外力侵蚀形成山谷;丙地是向斜,但比两侧海拔高,是向斜成山;丙、丁之间岩层连续,没有断层;该图岩层只是发生了弯曲,地用心 爱心 专心- 6 -质构造为褶皱。第 22 题,乙地降水较多,易遭受流水的侵蚀。根据表中资料,回答 2325 题:97W 附近某山地东坡年均温、自然带垂直分布表海拔(m)6406401 8001 8003 4203 4204 1004 1005 700年均温()2428182412186126自然带热带雨林带23.下列选

13、项中,数码代号、自然带、农作物的正确组合是( )A.常绿阔叶林带水稻B.高山针叶林带玉米C.高山针阔叶混交林带花生D.高山草甸带小麦24.若该山地有人类居住,则最适宜人类聚居的地带是( )A.自然带所在地B.自然带所在地C.自然带所在地D.自然带所在地25.对该山所在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终年受赤道暖流的影响B.东北信风对自然带基带的形成有影响C.位于板块生长边界D.河流流程长解析:23.A 24.A 25.B 第 23 题,该山基带是热带雨林带,根据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可以推断出表中所代表的自然带应分别是常绿阔叶林带、高山针阔叶混交林带、高山针叶林带、高山草甸带,故 B、C 项不正确;

14、又由于小麦生长的最高海拔限为 4 000 米,故 D 项错。第 24 题,通过比较可知,最适宜人类聚居的地带应该是自然带所在地。第 25 题,由该地经度位置(97W)和山麓自然带类型确定该山地位于中美洲地区,不受赤道暖流影响,山地东侧的山麓受来自海洋的东北信风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该山地位于板块消亡边界,河流短小。二、综合题(共 50 分)(对应学生用书第 341342 页)26.(2011 鞍山模拟)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有关问题:(22 分) 材料一 我国部分区域图用心 爱心 专心- 7 -材料二 我国部分山地自然带及植被分布示意图(1)材料一中 A 是 (山脉),B 是 (山脉),C 是

15、(山脉),D 是 (山脉)。(2)若材料二中各山地分别属于材料一图中的四座山脉,那么可能属 山脉;可能属 山脉;可能属 山脉;可能属 山脉。(填字母) (3)山地中 M 处植被可能是( )A.常绿阔叶林B.高山草原C.针阔叶混交林D.落叶阔叶林(4)山地中南坡的森林植被比北坡分布广泛的主要原因是 ,中森林分布状况与此原因相同的还有 。 (5)山地南北坡基带存在差异,原因是 。 (6)基带存在明显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 ,三地基带变化体现了 的地域分异规律。 (7)基带也有区别,主要影响因素是 ,三地基带变化体现了 的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第(1)题,根据 A、B、C、D 山脉的位置判断其名称。第(2)题,根据各山地自然带判断所属山脉。 第(3)题,是阴山,基带为温带草原带,M 带之上为针叶林带,故 M 带应为针阔叶混交林带。第(4)题,、两侧自然带分布不同主要都与降水因素有关。第(5)题,是秦岭,南北两侧的气候类型不同,故南北坡基带不同。第(6)、(7)题,由于基带与水平带一致,故基带变化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基带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答案:(1)阿尔泰山 阴山 太行山 秦岭(4 分)(2)B D A C(4 分)(3)C(2 分)(4)南坡降水丰富 (3 分)(5)南北坡基带所处气候类型不同(南北坡基带热量条件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