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业课不能只贴标签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878693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873.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创业课不能只贴标签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校创业课不能只贴标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创业课不能只贴标签(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打破 “教室模式” 融合 “三课堂”!掷地有声高德毅闫学熊丙奇邮箱热线 (028) 86110109话题2016 年 4 月 28 日星期 四编辑周睿美编 彭浩然3JYDB一得之见JYDB学校有一排梧桐树, 高大耸立。春 天, 鹅黄色叶苞充满希望, 夏天, 浅绿合 成的树冠洒下清凉, 秋天, 叶片变得焦 黄, 纷纷飘落, 撒得满校园都是, 让学校 伤透脑筋。 梧桐不是名贵树种, 在校园绿色文 化创建过程中, 有人要求连根拔除它, 种上兰草、 桂花、 银杏等名贵树木, 提高 学校品位。但学校的一些老教师却竭 尽全力保护了这些生命力极强的梧桐 树。 一位老教师说, 学校修建在这荒坡 上, 原来一棵

2、树也没用, 是他们那代人 凿石为窝, 运土为壤, 栽下的。当时学 校缺水, 是他们在一里路外的山下小河 沟担水, 细心浇灌, 精心呵护, 树苗才扎下了根, 看着它成长, 一年年变壮。 梧桐树, 记录着学校每一步发展的 历程, 每一棵都凝聚着希望和故事。秋 天, 落叶飘落时, 作为班主任, 我们应该 思考如何让落叶成为校园的风景, 让学 生喜欢它, 爱护它。 记得有一次, 一个小朋友在捡着落 叶, 我好奇地问他:“拿来做什么呢? ” 他 说:“给她找个家呀! ” 一语惊醒梦中人, “珍爱生命, 让落叶回家” 的主题活动开 始了, 我们以落叶为题进行了微言征集。 “潇潇落叶是叶子生命的最后驿 站,

3、 护送她就是护送生命历程。 ” “春天生命绽放, 夏天播洒清凉, 秋 天飘落也没有忘记对根的守护。 ” “没有凋零的落叶, 哪来树木郁郁葱葱的新生。 ” “叶的轮回, 是梧桐树成长的见 证。 ” “我爱落叶, 更爱那些不计名利的 奉献者们。 ” 一条条微言, 传达出孩子们的思 考, 他们蕴藏着很大的潜能, 我也在接 受一次心灵的洗礼。 接着,“给落叶找家” 的活动开始 了。细心的女孩子们制作了几个精巧 的竹筐, 别墅似的 “落叶之家” 、 高楼似 的 “落叶天堂” 、 帆船似的 “生命之 所” 每个筐上都有命名, 摆放在每 棵梧桐树的脚下。孩子们拉起 “让落叶 安心回家” 的横幅。课间, 站在

4、梧桐树下捡拾着、 宣传着。其他班的学生路过 时, 也小心翼翼地捡拾起落叶轻轻放进 筐里。落叶装满后, 孩子们把它送到学 校的劳动实践基地, 在土地里用锄头刨 好沟, 小心地把落叶倒进沟里, 铺得平 平的, 再轻轻覆上细软的泥土。 生物小组的孩子也忙活开了, 成立 了家乡落叶乔木调查小组、 落叶标本制 作小组。调查组形成了 家乡落叶乔木 的现状及保护 的调查报告, 送到市林 业局, 受到了专家们一致好评。标本组 认真收集片片落叶, 精心制作标本, 生 物实验室里多了家乡落叶标本的博物 角。文学爱好小组的孩子, 收集学校 “和梧桐树一起成长” 的发展史、 收集与 落叶有关的诗词歌赋, 举办了朗诵比

5、赛, 还进行了散文创作班级笔会, 编排 了主题班刊 “落叶颂歌” 。绘画小组的 孩子小心收集起叶片, 开展了全班一幅 画活动。在十几米的画布上, 孩子们互 相协作, 利用社团活动时间, 做成了一 幅 “长城” 粘贴画, 悬挂在教室里。 其他班也跟上来了, 校园里再也没 有踩踏落叶的现象发生。没有了落叶 的 “捣乱” , 梧桐树依然傲然挺拔。 细心观察, 用心挖掘, 潜心感悟, 做 教育的有心人, 才能不断发现身边物、 身边事。关注校园空间, 在有限的校园 空间里去发现无尽的教育资源, 才能潜 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作者单位: 四川省阆中市朱镇乡 中心学校)教师应做读书的倡 导者和力行者教

6、师是一个与书为伴的职 业, 不仅要自己坚持读书, 还要教 育和引导学生重视读书, 养成读 书的好习惯, 掌握读书的方法和 技巧。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们 要力求使每一个少年、 每一个青 年都找到一本适合他 自己的 书, 这本书应当在他的心灵里留 下终生不可磨灭的痕迹。帮助学 生遇到他 自己的 那本书, 这是 需要教育艺术的。 ” 那么,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读 书, 帮助他们找到最适合 “自己 的” 那本书?最好、 最有效的办法 就是用读书引导读书, 通过经常 性的读书交流活动, 促使学生去 多读书。 教师应该读些什么书呢?首 先是专业书。争取学生热爱你的 学科, 教师知道的东西要比教学 大纲要求

7、的多十至二十倍。要达 到这个要求, 唯一的办法就是多 读书。教师经常阅读专业书籍, 也要看专业杂志, 还要上专业网 站, 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发展水 平。这样才能熟悉自己任教的学 科, 使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更新 发展, 才能在教学中把本专业的 最新成果介绍给学生。其次是业 务书。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不仅需要知识, 更需要 艺术。教师应当经常阅读教育教 学方面的书籍, 掌握青少年的心 理特点和发展规律, 掌握科学的 教学方法。再次是修养书。社会 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非常高, 教师不仅要用丰富的知识来教育 学生, 更要以其自身道德、 人格来 影响学生。因此, 教师要重视阅 读哲学、 道德、

8、 法律、 艺术等人文 方面的书籍, 注重自身修养。最 后是科技书。教师要通过阅读科 技书了解科技知识, 提高运用现 代科技手段进行教学与研究的能 力。 在互联网时代, 教师不再是 知识的权威, 但教书离不开读书, 读书需要氛围, 需要示范带动。 引领学生阅读, 构建学习型班级、 构建书香班级, 应当成为教师的 使命。教师应当用自己的读书行 动和读书成果, 带动和影响学生, 使阅读在校园里蔚然成风。 (湖南邵阳 刘运喜)着眼于学生的能力 和未来在学生的成绩与能力之间, 我们应该更看重什么?当下一些 地方的教育评价机制尚未转型, 尚不完善, 成绩评定成了最简单 的工具, 加上一些学生家长意识 还不

9、到位, 认为 “成绩就是能力” , 无形中给孩子增加了学习的负 担。 成绩真的等于能力吗?事实 远非如此。国内一些学者就曾批 评过学生的高分低能现象。在国 外, 一些教育发达国家的权威机 构也曾对中国留学生作过调查和 评价, 称他们在成绩即理论水平 上是顶呱呱, 而在实践操作能力 上却不甚理想, 足见我们不能把 学生的成绩跟他的能力画上等 号。我始终认为, 学生将来要很 好地适应社会, 靠能力才是其不 二法门。而这个能力的内涵相当 丰富, 既有分析、 思考、 处理诸多 复杂问题的能力, 也有人际交往、 应对挫折跟失败的承受能力等 等, 而这些是单靠成绩达不到的。 三流的教师讲知识, 二流的 教

10、师讲方法, 一流的教师讲思想 和方法产生的过程。这对执教者 很有启发。今天, 我们的教师绝 大多数都是执著的、 敬业的, 这一 点毋庸置疑。但我更想说的是, 注重学生成绩本无可厚非, 但我 们更应该着眼于学生的能力, 着 眼于学生的未来。如果老师们能 够为此时常在教育教学艺术上多 探究, 去科学地提升学生的学业 成绩, 而非纠结于为赚取喝彩而 急功近利, 这样获得的成绩, 即使 不是最优秀的, 却是含金量最高 的, 学生在未来也才更有能力去 拥抱幸福。 (河南洛阳 朱月贤) 提升教师队伍的育德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高德毅表示, 要有机联合位于校内的第一课堂、 位于校外的第

11、二课堂、 以及线上网络的第三课堂, 形成一体化育人的大熔 炉, 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成为能跨界的教师。 浙江省杭州市建新小学、 杭州市新华实验小学校长闫学认为, 教育从来不是教育单方面的事情, 教学也从来不是某一门学科、 某一位学科教师的事 情, 必须有一个综合的视野看问题。也就是说, 教师必须学会跨界, 打破教育的封闭状态, 打破学科边界。 尊重学术代表的话语权。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 高校应该在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同时, 完善学术自治、 教授治校。要尊重学术代表的话语权, 让学术成 员有畅顺的表达通道、 科学的决策程序。教育叙事JYDB李国茂落叶的守护

12、JYDB热点聚焦高校创业课不能只 “贴标签”本报记者 殷樱去年底, 教育部下发 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 。通知指出, 从2016年起, 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对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 纳入学分管理。截至目前, 我国已有82%的高校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必修课或选修课。近日, 清华大学又在全国率先推出了技术创新创业辅修专业, 致力于培养机器人、 智能硬件等领域的 “高级创客” 。创新创业课开起来容易, 上好难,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做的不仅仅是 “贴标签” 的工作, 在课程设置上 “一锅端” 。那么, 创业课应该怎么教才能保证质

13、量?记者近日走访了成都多所高校, 对其开设的创新创业课进行了解, 受学生欢迎的多是采用启发式、 讨论式、 参与式和项目化教学方式, 注重课堂与校园实践训练、 社会实践项目相结合的模式。对就业学生和真正有创业打算的学生进行分层分阶教学, 满足不同学生的个体需求。“创业也可以教吗? ” 当就读西南交 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毛旭薇看到 创新创业选修课时,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 报了这门课。创新创业导论、 创新思维、 创新型人格特质养成、 创新擂台赛 “课程内容很有趣, 不仅了解商业知识, 还能进行实践训练。 ” 毛旭薇一下子觉得 大学生活变得丰富起来。 除了课堂学习和校内实践, 毛旭薇 还有机会走出校

14、门实践。成都市每年一 次的大型糖酒会就是创业班学生实践的 好机会。几个人分成小组, 以 “商人” 身 份实地考察项目, 并与产品商沟通谈判, 争取成为产品的校园代理商。在社会 “第三课堂” 的收获让毛旭薇受益匪浅。 “创业选修课是以通识教育为目的, 主要是激发学生对创业的兴趣, 培养创新意识。 ” 负责上创业选修课的西南交大 公共管理学院老师刘凤告诉记者, 选修 课是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 期末测评主 要通过创新小作品和创业计划书进行考 核。但她也坦言, 毕竟不是每个学生最 终都以创业为目的, 不会给学生太多任 务和压力, 但如果真正要入门, 选修课是 远远不能满足创业学生的需求。 为了全方位推

15、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 育, 西南交大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 养方案, 第一课堂开设创新创业课程12门, 第二课堂设置 “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 模 块, 要求本科生必修26个创新创业学 分。同时建立创业工程双学位课程体系和 培养机制, 定向培养有创业意向的学生。 在成都东软学院, 根据学生不同的 需求, 构建了普适性、 专业性、 运营性 “三位一体” 的课程体系。针对普适性课程, 学生在大一要必修学科创新基础课和大 学生创新基础课, 大二选修大学生创业 基础, 大三大四选修创新和创业系列选 修课。从大一到大四, 学校将各类创新 创业讲座、 报告、 活动、 竞赛等贯彻始终, 将课堂教学的 “第一课

16、堂” 与包括校内课 外实践训练的 “第二课堂” 和社会实践活 动的 “第三课堂” 有机协同。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 生、 与专业教育融合并为学生终身可持 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素质教育。 ” 成都 东软学院副院长康桂花认为, 大学的创 新创业教育, 并不是为了让每个大学生 都成为 “老板” , 而是激活学生身上的 “创 客基因” , 而普适性的创新创业教育意义 也在于此。为了适应创新创业的大趋势, 早在 2010年, 西南交大就设立了创业工程双 学位课程体系和培养机制, 并由学校公共 管理学院的老师执教, 同时邀请校外兼职 老师和企业界人士作为创业导师讲课。 通过案例教学、 体验教学、 研讨教学、 翻转 课堂等方式, 要求学生与其第一专业的知 识和技能融会贯通, 培养能在创业等领域 发挥领导作用的复合型人才。 “第一堂课, 我通常都是给学生讲创 业的失败案例, 给他们的热情和冲动降 温。 ” 负责创业营销教学的公共管理学院 老师唐志红表示, 创业成功的案例不能复 制, 但失败的原因却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