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学教育管理硕士培养方案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878690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波大学教育管理硕士培养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宁波大学教育管理硕士培养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宁波大学教育管理硕士培养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宁波大学教育管理硕士培养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宁波大学教育管理硕士培养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波大学教育管理硕士培养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波大学教育管理硕士培养方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宁波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宁波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学科教学学科教学语语文、学科教学文、学科教学英英语语、学科教学、学科教学化学、教育管理、化学、教育管理、现现代教育技代教育技术术) )一、培养目一、培养目标标与基本与基本规规格格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现代教学技能、较高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高水平的中小学学科教师和教育管理方面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此类人才的基本规格如下: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的基本内容,能正确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有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和为人民服务、勇于改革开拓、艰苦创

2、业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联系群众,遵纪守法,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与文化修养。2、掌握比较宽厚的现代教育管理理论、教学理论知识,并能熟练掌握基础教育教学管理、教学改革和现代教育教学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具有运用现代教育和教学理论或管理理论分析解决教育教学或教育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3、有较强的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有团队精神,能与同事协作开展教学工作,有组织教学科研的能力以及动员、团结群众的能力。4、热爱教育事业,有志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具有较高的教育学和教学论方面的素养,在学科教学方面视野开阔,现代意识强,能胜任教学业务骨干工作,在教育教学和改革实践中发挥骨干作用。5、能

3、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6、身心健康。二、招生二、招生对对象象及入学考及入学考试试1、招生对象2招收对象主要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并具有学士学位,年龄不超过 45 岁,具有三年以上第一线教学工作经历,热爱本职工作,思想政治素质好,业务较强的在职普通中学或职业高中的专任教师或教育管理人员。具有大学本科学历,未获得学士学位者,除满足上述条件外,还需要取得中学一级教师任职资格。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年龄在 45 岁以下,具有三年以上第一线教学经历的在职中等师范学校的专任教师。2、符合上述条件的人员必须经过所在学校推荐,并经所在地(市)教委(教育局)批准,方可报名。3、入学考试 入学按国家

4、的有关规定,采取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联合)入学考试。 考试科目:政治理论、外语、教育学、心理学、专业课。政治理论由我校自行组织,时间自行安排;外语、教育学、心理学全国联考,统一命题,统一考试;专业课考试由我校自行命题,考试同全国联考同时进行。 在职人员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工作,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有关规定进行。三、学三、学习习年限年限脱产攻读学位者,学习期限一般为 2 年(其中 1 年半在校学习,修满课程学分;最后半年回原单位实习,并结合本职工作撰写学位论文)。在职攻读学位者,学习年限不超过 4 年,但最少不得少于 3 年(含撰写学位论文),其中累计在校学习时间不得少于 1 年。四

5、、研究方向四、研究方向31、学科教学语文2、学科教学英语3、学科教学化学4、教育管理5、现代教育技术五、教学方式五、教学方式以课程学习为主,采用讲授、自学、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注重案例教学和实践环节的教学,组织网络咨询和辅导。学位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采用考试(笔试)形式进行考核,选修课程采用考查形式进行考核。学生在学期间至少完成两篇实践调查报告,并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一篇论文。成立研究生导师组,负责指导学生。六、学位六、学位论论文工作及学位授予文工作及学位授予学员修满学分后方可进入撰写学位论文阶段,学位论文原则上要求在修完规定的课程、学时和学分后 2 年内完成。学位论文应紧密联系我国基础教育的科

6、学教学的实际,研究解决中学学科教学中的重点问题或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论文形式可以是中学学科教学的专题研究,也可以是高质量的调查研究报告。对论文的评价,着重于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解决中学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开题、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必须至少有一名从事中学教学工作或在基础教育管理部门工作、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论文答辩通过者,可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七、七、课课程程设设置置按 1 年半时间安排课程学习。课程设置以宽、新、实为原则,分为学位课4程、专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前两类为必修课程,总学分不得少于 38 学分。(一)(一)学科教学学科教学语语文方向的文方向的课课

7、程程设设置置1、学位课程(18 学分)(1)马克思主义理论 3 学分(2)外语 3 学分(开设 2 学期)(3)教育学原理 3 学分(4)教育心理学 3 学分(5)现代教育技术 3 学分(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3 学分2、专业必修课程(14 学分)(1)阅读与写作研究 3 学分(2)语文课程与教学基础 3 学分(3)语文教学课例研究 3 学分(4)语文教育学 3 学分 (5)语文课程与教学变革研究 2 学分3、选修课程(至少 6 学分)(1)中小学文体教学研究 2 学分(2)语文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 2 学分(3)汉语研究 2 学分(4)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2 学分(5)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2 学

8、分(6)语文教学目标与内容研究 2 学分(7)学术论文写作 2 学分 (8)基础教育专题研究 2 学分 5(二)学科教学(二)学科教学英英语语方向的方向的课课程程设设置置1、学位课程(18 学分)(1)马克思主义理论 3 学分(2)高级英语 3 学分(开设 2 学期)(3)教育学原理 3 学分(4)教育心理学 3 学分(5)现代教育技术 3 学分(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3 学分2、专业必修课程(14 学分)(1)英语教育学 3 学分(2)英语新课程改革研究 3 学分(3)英语测试与评价 3 学分(4)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3 学分 (5)语言学习理论 2 学分3、选修课程(至少 6 学分)(1)信

9、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2 学分(2)翻译理论与实践 2 学分(3)中学英语教材教法研究 2 学分(4)高级口语 2 学分(5)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 2 学分(6)英美文学作品分析方法 2 学分 (7)学术论文写作 2 学分(8)基础教育专题研究 2 学分(三)学科教学(三)学科教学化学方向的化学方向的课课程程设设置置61、学位课程(18 学分)(1)马克思主义理论 3 学分(2)外语 3 学分(开设 2 学期)(3)教育学原理 3 学分(4)教育心理学 3 学分(5)现代教育技术 3 学分(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3 学分2、专业必修课程(14 学分)(1)化学教育学 3 学分(2)现代化学进展 3

10、 学分(3)化学实验设计与研究 3 学分(4)化学课程与教学变革研究 3 学分 (5)化学教学测量与评价 2 学分3、选修课程(至少 6 学分)(1)化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2 学分(2)中外化学教材比较研究 2 学分(3)高等无机化学 2 学分(4)高等有机化学 2 学分(5)百年诺贝尔化学奖概述 2 学分(6)专业外语 2 学分(7)学术论文写作 2 学分 (8)基础教育专题研究 2 学分 (四)教育管理方向的(四)教育管理方向的课课程程设设置置1、学位课程(18 学分)7(1)马克思主义理论 3 学分(2)外语 3 学分(开设 2 学期)(3)教育学原理 3 学分(4)教育心理学 3 学分

11、(5)现代教育技术 3 学分(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3 学分2、专业必修课程(14 学分)(1)教育管理原理 3 学分 (2)教育政策与法规 3 学分 (3)教育组织行为学 3 学分 (4)教育评价学 3 学分 (5)学校管理研究 2 学分 3、选修课程(至少 6 学分)(1)教育社会学 2 学分(2)教育经济学 2 学分(3)西方管理思想西方管理思想专题专题 2 学分(4)教师教育理论 2 学分 (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2 学分 (6)学术论文写作 2 学分(7)基础教育专题研究 2 学分(五)(五)现现代教育技代教育技术术方向的方向的课课程程设设置置1、学位课程(18 学分

12、)(1)马克思主义理论 3 学分(2)外语 3 学分(开设 2 学期)(3)教育学原理 3 学分8(4)教育心理学 3 学分(5)教育技术基本理论 3 学分(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3 学分2、专业必修课程(14 学分)(1)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3 学分(2)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 3 学分(3)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 3 学分 (4)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研究 3 学分(5)信息传播与媒体理论 2 学分 3、选修课程(至少 6 学分)(1)信息技术与基础教育改革 2 学分 (2)数字电视技术与教学应用 2 学分(3)专业外语 2 学分(4)信息技术教育专题讲座 2 学分(5)教育经济学 2 学分(6)学术论文写作 2 学分(7)基础教育专题研究 2 学分 本培养方案是在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课程设置精神的指导下,根据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的建议培养方案,结合浙江省基础教育的实际和宁波大学教育学科的综合优势而制定的。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