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郑区农业局2017年工作自查报告

上传人:n**** 文档编号:35878671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郑区农业局2017年工作自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南郑区农业局2017年工作自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南郑区农业局2017年工作自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南郑区农业局2017年工作自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南郑区农业局2017年工作自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郑区农业局2017年工作自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郑区农业局2017年工作自查报告(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南郑区农业局 2017 年度工作完成情况自查报告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 2017 年度综合考核的有关工作要求,我局迅速安排部署,统一思想认识,严格按照要求,逐项逐条梳理,认真自查落实,结合工作实际,进行总结分析,现将工作完成情况汇报如下:一年来,我局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总体部署,对标作战图,以追赶超越为总目标,以产业脱贫为主线,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为导向,以农业倍增工程和十大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三产融合为突破,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农业各项重点工作,有力、有序

2、、有效的推进了全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全年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 46.83 亿元,同比增长 5.5%。预计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9980 元,同比增长 12%。一、产业扶贫及部门包村工作(一)产业扶贫工作 开年以来,我局认真贯彻中省市区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把产业脱贫工作紧紧抓在手上,着力在精准施策、技术服务、项目帮扶、合力攻坚、问题整改等方面下功夫,产业脱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一是指导各镇办切实做好整合资金项目申报和建设工作,确保产业扶贫资金精准投放。2017 年2我局共整合财政涉农资金 3398 万元,已拨付项目资金 3192.2 万元。通过项目实施,有力的推动了脱贫产

3、业发展。二是二是建立产业脱贫工作季度点评机制,于 4 月中旬、7 月上旬、9 月中旬和 12 月中旬对各镇办四个季度产业脱贫工作开展了点评和考核并通报。通过召开工作推进会、现场观摩会、开展专项督导检查等措施,强力推进产业扶贫任务落实,全区脱贫产业发展总体情况良好,111个贫困村全年种植粮油 19.99 万亩,种植蔬菜 2.61 万亩,饲养生猪 24.3 万头,饲养牛 1.275 万头,饲养羊 2.2 万只,饲养家禽 53.6万只;茶叶、果品、中药材、核桃、苗木花卉、木本油料种植累计总面积分别达到 6.9 万亩、1.73 万亩、2.75 万亩、1.6 万亩、0.5 万亩、2.2 万亩,实现了中长

4、期产业全面覆盖到村。三是三是提炼全区产业扶贫新模式,梳理、总结、提炼全区 15 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业扶贫典型模式和 2 个镇产业扶贫工作做法经验,挖掘 3 个典型模式在全区推广,印编南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业扶贫范例汇编1500 本,供各镇办、村和驻村工作队学习借鉴。四是四是加快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着力建设扶贫产业园、扶贫工厂、扶贫基地,全力推进脱贫主导产业规模化发展,着力打造 7 个扶贫特色产业示范园,目前万亩烤烟产业示范园已建成,扶贫工厂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五是五是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现代农业园区等新型经营主体,采取订单生产、代耕代种、托管代管、股份合作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全

5、区已有各类经营主体 855 个参与脱贫产业发展,其中 228 个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各种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3发展托产业,实现每个贫困村均有 1-2 个经营主体带动的脱贫产业。六是六是成功举办了 2017 年赛茶大会,建成汉山广场产业脱贫茶叶展销中心,总面积 400 平方米,11 家重点带贫茶叶企业入驻常年展销。七是七是在全市十县一区产业脱贫前三季度考核中,我局排名均位居第二名;在脱贫攻坚半年目标任务考核工作中,被区脱贫攻坚指挥部评为先进行业扶贫单位。(二)部门包村工作 我局系统承担了 8 个村 55 个村民小组的包村帮扶工作,共有 2316 户 7149 人。按照全区打赢脱贫攻坚战总体安排部署

6、,完成建档立卡 735 户 1892 人,建档立卡率100%。同时紧密结合局系统包村工作职能,突出“产业覆盖、政策支持、利益联结”三个关键,以发展茶叶、生猪等优势特色主导产业为主,中药材、特色养殖及劳务输出等二三产业为辅助,积极统筹协调社会资源,对今年计划脱贫的 75 户 226 人落实精准扶贫措施。全年累计争取项目资金 1407 万元,共计硬化拓宽村级道路 44.6 公里、安装路灯 52 盏,建水泥平板桥 3 座、钢轨桥 1 座,修建蓄水池 5 座、泉室 5 座、开挖管道 300 余米,修复自来水管道 2500 余米,免费发放太阳能热水器 450 台套,建成 8 座垃圾处理站,村级文化广场

7、2 个。同时利用技术优势举办各类培训 280余场次,培训指导 2240 人次, 8 个贫困村共计发展魔芋 1040.8亩、木耳 1000 余架、山野菜 1000 亩、新建茶园 406 亩、中药材139 亩、经济林 342 亩,种植烤烟 48 亩,养殖家畜 1100 头、家禽5958 只,养殖中蜂 1215 箱,落实扶贫互助贷款 168 万元,兑付奖4补资金 85.1 万元。产业发展成效显著,村民生活质量极大改善,村容村貌发生巨大改变,为包扶村经济发展和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打下了坚实基础。其中局机关包联的福成镇中营村,山野菜基地建设由最初的包扶村扩大辐射至整个福成镇取得突破性进展。二、农业重点工作

8、成效明显(一)主导产业稳健发展。以实施农业倍增、打造十大绿色农产品基地为抓手,以高产创建为平台、集成技术推广为支撑,稳步推进粮油生产,强力推进优势主导产业转型升级。一是一是全年完成粮食种植面积 52.5 万亩,其中:水稻 25.2 万亩、玉米 12.6 万亩、小麦 6.5 万亩,实现粮食总产 16.23 万吨,完成任务 111%。二是二是油菜收获面积 23.5 万亩,实现总产 3.5 万吨,完成任务 106%。三三是是全年完成茶园低改 1.7 万亩,新建茶园 1.1 万亩,分别完成任务的 106%、110%。茶园总面积达到 20.84 万亩,投产茶园 14.5 万亩,年生产干茶 1.1 万吨,

9、实现产值 14.5 亿元。四是四是全年饲养生猪105.36 万头,出栏 64.1 万头,完成年度任务 105.7 %。全年牛、羊、禽饲养量分别达到 5.25 万头、5.7 万只、231 万羽,出栏 1.42 万头、2.5 万只、133 万羽,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 106.9%、102.0%、104.6%;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 5.21 万吨、0.69 万吨、1064 吨,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 101.2%、105.4%、100.4%。五是五是全年蔬菜复种面积8.94 万亩,实现产量 18.8 万吨,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 102%、104%;其中种植食用菌 300 万袋,实现产量 0.36 吨,完成

10、年度任务 100%。种植魔芋 3.45 万亩,实现产量 4.1 万吨。六是六是抢抓猕猴桃“东扩南5移”机遇,加强新建猕猴桃基地管理,实施搭架 1200 亩,新发展猕猴桃 3000 亩。全年实现水果产量 1.79 万吨,完成年度任务的 144%,实现产值 5366 万元。七是七是在 14 个镇 43 个村种植烤烟 20283 亩,涉及种烟农户 838 户,完成烟叶 4.93 万担,产值 5841.89 万元,实现税收 1285.21 万元,户均含补贴收入 7.58 万元。(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有序推进。以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和发展模式创新为重点,全年新认定市级现代农业园区 2

11、个、县级现代农业园区 14 个,全区 53 个县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累计建成面积 8.6 万亩,实现产值 9.21 亿元,同比增长 14.39%;全年新申报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3 个,新认定县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7 家,完成年度任务的 175%;新备案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 33 家,完成年度任务的 110%;新认定家庭农场 47 家,完成年度任务的 313%。(三)农村土地确权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序推进。一是一是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进入收尾阶段,全区确权登记 63.82万亩,确权总农户 12.77 万户,已颁发经营权证书 12.71 万户,颁证率 99.5%;二是二是农村集体产权

12、改革工作有序推进,以区委区政府印发了南郑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区委农工部、区农业局等 18 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安排了全区 21 个镇办 41 个村试点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并从中选定了圣水、协税、两河、胡家营、牟家坝等 5 个6镇的 9 个村作为产权制度改革重点推进村,列入省考的 8 个村现已全面完成成员身份界定、股权量化和组建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改革任务。区上确定推进的 33 个村中,有 25 个村完成了清产核资和成员身份界定,成立经济组织正在有序进行。三是三是先后召开了工作安排部署会、工作推进

13、会、现场业务推进会和视频会,专门解决产权制度及“三变”改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强化业务指导,制定印发了 5 个业务指导性文件,建立跟踪指导和工作进度督查机制,确保改革工作稳步推进。全年累计到各镇办开展业务培训 12 次,巡回镇村指导清产核资和“三变”业务及组建股份经济合作社业务 52 村次。四是四是积极组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设立了南郑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 4 笔,贷款金额 210 万元。三、主要做法及成效(一)夯实农业生产基础,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是一是稳稳定粮食生定粮食生产产面面积积。 。认真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制定农业生产计划,将全年粮油生产任务

14、及时分解落实到镇办,同时持续加强农业集成技术推广应用,建立水稻新品种示范筛选基地 4 个,示范展示水稻新品种 31 个,示范展示新品种 22 个面积 328.6 亩,对比试验区 6 个,良种覆盖率达 98%以上,年可增产粮食 600 万斤。二是二是优优化养殖化养殖结结构,构,坚持稳生猪、扩牛羊、促蛋禽和发展特色养殖并重的思路,强化政策扶持和技术指导,保持能繁母猪存栏量稳定在 3.6 万头以上。三是提升三是提升农产农产品加工能力。品加工能力。以茶叶、烟草、粮7油等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运行正常,全区 249 个规模加工企业累计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 132.9 亿元,预计加工增值率可达到2.8:1。四

15、是培育四是培育农业农农业农村人才。村人才。积极开展各类培训,全年举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 80 余场次,培训农民 5100 余人次,现场指导4300 余人次,接受农技咨询 3600 余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 2.2万余份。累计培训职业农民 206 人,171 人通过考核评审。五是搭五是搭建建农业农业服服务务平台。平台。认真做好“汉农阁”休闲农业 APP 软件应用推广工作,全年类计入驻商户 49 家。以鹏辉、汉祥、瑞虅等为代表的休闲农业示范点休闲设施进一步完善,服务水平和接待能力大幅提升。休闲农业经营收入有所提升,预计经营主体从业人员收入增幅较上年增长 10%以上。六是六是农农机化推广工作。机化推广

16、工作。成功争取农机购机补贴 381.9 万元,引进推广新机具 3000 台套,办理补贴机具370 台套,受益农户 275 户,补贴资金 291.2 万元;全年培训农机操作手 2000 人次,培植农机大户 110 户,新发展农机新型经营服务组织 4 家。完成机播 5.7 万亩,机收 37.6 万亩,机耕整地 53.8万亩,全年农机化作业 97.1 万亩,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保持在 66%以上。实现农机经营总收入 1.6 亿元,农机总动力达到23.5 万千瓦,分别较上年增长 3%和 2%。七是七是农业农业面源面源污污染防治。染防治。深入开展全区农业面源污染源调查工作,全面贯彻落实河长制,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完成测土配方施肥 21 万亩,应用配方肥面积 15 万亩,成功研制生产生物有机肥品种 2 个、育秧基质土产品 1 个,消化利用小麦、水稻、油菜、8玉米各类农作物秸秆 5 万亩,批量生产有机肥 1.5 万吨。2017 年化肥、农药用量分别为 7.7 万吨、388.75 吨,分别较上年减少 0.22万吨、7.3 吨,同比减少 2.86%、1.8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