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中职学校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878544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2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在中职学校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如何在中职学校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如何在中职学校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如何在中职学校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如何在中职学校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在中职学校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在中职学校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如何在中职学校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如何在中职学校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 薛桂香薛桂香 【摘要】文章分析了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形势,针对中等职业学校人文精神的缺失, 对中职学校人文精神培育的意义和措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中职;人文精神;培育 近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 人才,对中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丰富了中等教育体系结构,形成了中等职业 教育体系框架;顺应了人民群众接受中等教育的强烈需求。中等职业教育作为中等教育 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

2、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走 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中 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由于受传统思维定式的影 响,中职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专业、轻素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过分重视专 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一、中职学校人文精神培育的意义 中等职业学校应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 革人才培养模式,健康有序地发展,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 务。加强人文精神的培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 过程。中职学校应高

3、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 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针对中等职业 学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 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 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等学校的办学目的即在于教人道理,净化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培养人 们的善良美德,使人们达到真善美的最高境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人才,不仅仅要 适应目前的市场经济和经济建设的需要,而且更应该站在市场经济的前面,站在社会发 展的前面,去引导市场经济,

4、引导社会发展,使大学在适应社会发展的同时成为引领时 代发展的精神高地。 现实中,中职教育在人文精神方面的缺失实为严重。我们往往以社会适应性作为中职教 育的根本尺度,否定了人的发展,忽视了人的心灵完善与精神的完整建构。中职教育从 根本上强调人对社会的适应、强调人的面向社会的发展,却忽视了人的生存本身,缺少 对人本身深入地关怀。强调知识,但没有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予以应有的人文关怀。 所谓人文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是整个文化生活的内在灵 魂,它以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本身的发展为终极目的。人文精神的作用是塑造 出一种责任感、使命感。通过历史、文学、艺术、哲学、伦理等知识的学习,

5、提升人文 精神,可以使人站得高、看得远、行得正、做得直,让人加深认识事物的本质。人文学 科既非实用性又非赢利性,也非生产性,却可以造就健全的人格,为变革客观世界提供 能量和内驱力。 中职学校应注重职业教育的人文性,使学生具备远大理想、高尚的情操及审美能力; 具备竞争和团队意识;具备自我教育、自我控制的能力;具备奋斗意识、承受失败挫折 的心理能力;具备处理信息、收集信息的能力;具备效率意识;具备开拓意识,心胸开 阔、乐于奉献意识。这样就能去适应各种竞争和挑战。人文教育更多是体现情感、意志、 直觉及综合的非理性方面;而技术教育则是体现出认知、分析、逻辑和思辩的理性方面。 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6、,发挥人文教育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品质,注重2从智能、情感、道德及行为的整体与和谐的育人功能上来考虑,才能最终使学生得到全 面发展。 二、中职学校的人文精神培育的措施 (一)调整价值观念,以全面塑造和培养人的教育理念引导学校在适应社会需求的 同时保持引领时代发展的精神高地 作为为国家培养人才,服务于社会的中等学校有振兴经济、发展科技、适应社会之 类的功利价值,同时又具有人伦教化、文化传递等非功利价值。它主要是通过人文精神 的培育来实现的。因此,在中等学校培育人文精神,首先要解决一个前提性的问题,即 教育观念和教育理念的问题。有的学者把中等学校的内容界定为三件:第一,教会学生 如何做人;第

7、二,教会学生如何思维;第三,教给学生必要的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 以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的能力。这是对中等学校价值的一个很好地概括,即 大学当然要教给学生必要的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以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 的能力,但更为重要的却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和如何思维。 中等学校作为学校教育的最后一站,也是学校教育产品的成品阶段,它所培养的人 才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一个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必须是既有较为全面的知识积 累,又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既有社会参与能力,又有理想追求意识;既敢于进行科学 探索,又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当然,培养这样的社会有用人才的工作是艰难的,但我们 绝不能因为这样

8、的人才难以塑造和培养就降低我们教育的理想与追求。要科学教育与人 文教育并举,努力培育中等学校的人文精神,使学校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同时始终保持引 领时代发展的精神高地。 (二)拓展师者内涵,努力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造就一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塑 造人文精神的师资队伍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很好地概括了教师的职业定位,要求教师不 仅要有广博精深的知识和较强的教学与科研能力,还要有较高的人文素养;要求教师不 仅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者,还必须是人文精神的培育者和引导者。在提高教师的专业水 平、实践能力与科研能力的同时注重和提高其人文素养,激发他们勇于探索、乐于奉献 的热情,促使他们成为对学生进行

9、人文教育的自觉推行者。首先,要求教师学习优秀的 传统文化,不断扩大自己的人文知识面,内化人文知识形成自己的人文知识结构;其次, 要求教师加强人文知识积累,在专业传授过程中渗透人文精神。再次,要求教师对人、 对学生要有深厚的感情,对社会、民族、国家乃至全人类怀有崇高的责任心。他们能以 高度负责的精神对待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强调教师的道德品质、人文修养,鼓励教师不 仅成为学生的知识传授者,更要努力成为学生在人生路上的指明灯和充满人格魅力的精 神导师。 (三)以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指向,构筑合理的人 文知识体系,拓展学生的人文知识视野 精神源于认知,修养源于知识。人文知识的

10、学习与积累是人文精神的培育和养成的 基础。人文教育客观地存在于我们这个世界中,精神力量是不可低估的。与技术教育相 比,二者分属两种不同的体系,并且是相互渗透,合二为一的。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学 生良好的文化素质和健全人格,掌握职业技能,达到提升人性与人力的相互统一,将成 为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切入点、新世纪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要达到人文教育与技 术教育二者的有机结合,就必须注重在专业课程设置、构建中渗透人文教育思想。 首先,要加强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传统的专业课程设置越 来越不适应综合人才 培养目标的需求。因此,要加强对专业课程的调整。调整的过程中 要突破本科压缩饼干式的学

11、科门类简单相加的模式,逐步向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与自然科3学课程的紧密结合的方向转变,构筑合理的知识体系,使不同的专业门类的学生共同树 立正确的道德观、人文观、价值观以及形成科学的方法论、认识论,最终达到科学精神 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其次,人文课程的设置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启迪学生的 心智,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工作及发展。充分发挥各专业的优势,整合专业课程资源,实 现资源共享,鼓励各专业学生跨专业、跨系甚至跨校选修课,辅修第二专业,优化学生 的知识结构。在校内大力开辟哲学、文学、艺术、法律等人文选修课程,例如,深受学 生欢迎的“儒家文化精髓”、“论语心得

12、”、“美学艺术篇”、“公共关系学”、“创 造心理学”、“社交礼仪”、“心理健康”等课程,让学生从全方位加以了解和认识, 拓宽学生的人文视野,这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形成大有益处。同时,培养 学生自尊、自强、自信,学会与人相处,调整自己的心态,维护心理健康,提高适应社 会的能力。另外,还可以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挖掘自身的 潜能等等。 再次,人文知识是人文精神与修养的前提和基础。结合实际开设人文课程,举办人 文、企业家创业历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自主创业等系列讲座,鼓励学生读人文书 籍,支持学生开展人文学术活动,建立人文素质教育活动基地,优化学生活动条件,为 学生

13、拓宽人文知识视野,陶冶高尚人文情操,感受高雅的人文空间。 (四)构建具有浓郁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营造良好的人文精神培育环境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重视校园文化所创造出来的人文学术环境和文化艺术氛围对学 生人文精神的熏陶与影响,积极塑造人文精神,将其融汇在教学、科研中,融汇在校园 人文学术活动、文化艺术活动、物质文化建设以及日常管理工作中,形成具有浓郁人文 气息的教学研究环境、人文学术环境、文化艺术环境、物质文化环境和管理文化环境。 重视把人文精神的培育贯穿于教学、科研中。充分发动广大专业教师,自觉地把专 业课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阵地,进行自然而不是强加,内在而不是外表的人文精神教育。 这种教育是

14、专业课程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人文与教学科研相互渗透、彼此融合, 相辅相成。使专业教学课堂和实验场所成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阵地。 努力形成浓郁的人文学术环境。树立“科学是立世之基”的观念,一切科学创新的 本质是人文的过程,不断强化人文学术氛围。努力营造浓郁的文化艺术环境。让学生体 验美,产生美的升华。大力开展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如组织音乐会、舞蹈专场等多种活 动,营造具有大学特色的高雅的文化艺术氛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育学生的人文 精神。重视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建设。校园不仅仅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地方,还是给学生 以无形的熏陶的场所。一所历史悠久、环境幽雅,到处都是人文历史景观的大学无疑对 学生人文

15、精神与气质的培养和塑造具有重要的作用。 (五)把人文精神放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进行培育,促进市场经济与人文精神的同步 发展 市场经济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对中职学校人文精神的培育 有促进作用,同时又有消极的影响。 首先,市场经济具有强烈的人文内涵。“人文”不仅仅局限在伦理层面,而应从尊 重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的价值和潜力的充分实现为目标来理解人文精神,市场 经济的发育就具有深刻的人文意义。市场经济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的全面 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它扩大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个性的丰富创造了 多层次的社会关系,同时它催生了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伦理价值观念,促

16、进了“人的现 代化”。其次,市场经济与人文精神的培育相互促进,不断发展。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 还不够规范、成熟,还有一个发育和完善的过程;我国的人文精神也并不是完美无缺,4它需要接受时代精神的洗礼,充实新的内涵。因此,市场经济与人文精神只有在现实的 社会运动中才能找到最佳“结合点”,中职学校的人文精神只有在市场经济中进行培养, 才能具有时代的涵义。 (六)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可操作性措施,为中职学校人文精神的培育提供制度保障 可操作性要求中职学校人文精神不能停留在学院或者书斋深处的个人操守或道德律 令上,而应该体现在投入交流的精神产品与知识成果的生产和创造中,因其根本目的在 于关注人的身心全面的发展而具有不容质疑的精神上的价值。制订相关的可操作性措施, 并在发展中不断完善,中职学校人文精神的培育才能得到强有力的保证。 从总体优化的思路看,应当把人文精神的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联系起来落实。继续 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把人文精神的培育放在基础性的位置来落实,通过建设人文 教育基地和“两课”教育基地来促进人文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相提高。 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的始终应该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