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章末检测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878466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章末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章末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章末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章末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章末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章末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章末检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气、生相互作用图,完成 12 题。1图中所代表的环节( ) 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 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 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 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变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 2该示意图体现了( ) A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 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 解析:图中源于土壤湿度增大,可使空气湿度增大,则必然是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 同时源于蒸腾作用加强,可使土壤湿度增大,则必然是降水增加;土壤热容量越

2、大,气温变 化幅度越小,则是气温变化幅度减小。该图显示各种地理事物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即体现 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1.B 2.B 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 34 题。3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 ) A B C D 4能表示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 ) A B C D 解析:第 3 题,松花江和珠江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所以影响其水文特征的因素 是气候。第 4 题,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是流水侵蚀而成的。 答案:3.A 4.B下图是一张反映“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据此回答 56 题。5该现象常年出现在( ) A温带落

3、叶阔叶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热带雨林 解析:选 D。根据题意, “滴水叶尖”现象常年出现的地区应是常年多雨区,选项中热带 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最易出现该现象。 6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 ) A天山天池湖滨 B西双版纳澜沧江畔 C桂林漓江沿岸 D武夷山九曲溪边 解析:选 B。我国西双版纳属热带季风气候, “滴水叶尖”现象在此出现较为普遍。 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图,回答 79 题。7和处自然带的形成无关的因素是( ) A暖流 B山脉迎风坡 C大气环流 D寒流 解析:选 D。是热带雨林带,由于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沿岸有东澳大利亚暖流经 过,因此降水丰富,形成热带雨林带。 8

4、地自然带的名称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热带草原带 D温带草原带 解析:选 B。地是地中海气候,对应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9自然带体现的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D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选 B。降水量逐渐减少,从而形成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读我国南方某山丘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回答 1012 题。10该地区可能发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 水土流失加剧 土壤次生盐碱化加重 大气污染严重 洪涝灾害增多 A B C D 11引起该地区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上升 B植

5、被破坏C气候恶化 D围湖造田 12该地区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 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地理要素的稳定性 D地理要素的独立性 解析:据图中可知该地位于我国南方山丘地区,由于破坏植被开垦梯田,致使水土流失 加剧,洪涝灾害增多。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答案:10.D 11.B 12.B 下图为亚洲东部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 1314 题。13图示自然带的分布主要体现了(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14自然带 P 在大陆东岸分布纬度较低,其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因素 B洋流因

6、素 C太阳辐射 D大气环流 解析:图示自然带的分布是南北方向更替,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 带 P 为亚寒带针叶林带,受寒流的影响在大陆东岸分布纬度较低。 答案:13.A 14.B 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516 题。15图中地所处的自然带是( )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 C热带荒漠带 D热带季雨林带 16图中三地自然条件相比较( ) A地降水最多 B只有地的植被为森林 C地平均温最低 D两地均受暖流影响 解析:此图是“理想大陆”的自然带分布图,根据南半球陆地轮廓和该图的纬度分布 情况可知,地位于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全年炎热干燥, 为热带荒

7、漠带;地位于南纬 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常年受西风带控制,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较多;地位于同纬度的大陆东岸,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三地中降水量最多的为 地。地是森林植被,地年均温最高,地受寒流影响,地受暖流影响。 答案:15.C 16.A 读图,回答 1719 题。17图中区域的气候类型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18图中区域的植被类型是( )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19图中反映的自然带规律是(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

8、解析:第 17 题,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东岸是温带季风气候,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第 18 题,30N40N 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形成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第 19 题,中纬度地 区受水分条件的影响,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明显。 答案:17.B 18.A 19.B 20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坡向对自然带影响的是( )解析:选 B。A 位于南半球,同一自然带在南北坡的海拔应有差异;C 位于赤道上,同一 自然带在南北坡的海拔差异应很小;D 位于南半球,同一自然带应是北坡海拔高,南坡海拔 低。B 位于北半球,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在坡向的影响下,同一自然带南坡海拔高,北 坡海拔低。 二、综合题(共 4

9、0 分) 21读下列三幅图,回答问题。(12 分)(1)根据上述三幅图分析地形变化对植被分布的影响,并解释其原因。 (2)上述三幅图的变化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哪些特征? (3)总结自然地理要素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答案:(1)地形起伏小,阔叶林分布范围广。原因:盛行西风影响的范围大,沿海到内 陆降水的差异较小。地形起伏大,迎风坡和背风坡植被分布不同。原因:受地形影响,迎 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地形起伏越大,垂直方向植被分布越丰富。原因:海拔不同, 热量和降水也不同。 (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地理环境地方性分异规律(或地理 环境的非地带性)。 (3)地理环境是

10、由自然地理要素组成的;各自然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 个要素变化,会影响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 。 22下图为北半球陆地理想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 分)(1)图中表示同一种陆地自然带的两个字母是_,其中位于大陆东岸的是_ 气候,位于大陆西岸的是_气候。 (2)图中有两个字母表示的陆地自然带的气候类型不同,但其成因相同,它们是 _,它们都是由于_形成的。 (3)从 DCBA 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_规律,它的形成基础是 _。 (4)从 DEF 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_规律,它的形成基础是_。 答案:(1)C、H 温带季风 温带海洋性 (2)G、H 海陆热力性

11、质差异 (3)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热量 (4)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水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 分) 材料 1: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 627 年)秋八月,玄奘从长安出发西行,出玉门(今甘肃玉 门关)踏上了西游的征程。公元 643 年(唐贞观十七年),玄奘经阿富汗东北部,转东经今帕米 尔高原西南的瓦罕地区回国,于贞观十九年(公元 645 年)正月回到长安。 材料 2:玄奘之路地图。(1)请将下列四幅景观图代表的景观按玄奘归程见到的顺序排列_。(2)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从此东行入大流沙,沙则流漫,聚散 随风,人行无迹,遂多迷路。四远茫茫,莫知所指,是以往来聚遗骸以

12、记之。乏水草,多 热风;风起则人畜惛迷,因以成病。时闻歌啸,或闻号哭。视听之间,恍然不知所至,由 此屡有丧亡,盖鬼魅之所致也。 ”该段文字描述的是哪一段行程的景象?请在图中标出来。 该地植物具有哪些特征? (3)从现在保留下来的资料看,印度传统的石窟造像仍以石雕为主,而敦煌莫高窟造像 以泥塑壁画为主,为什么? 解析:玄奘归程经历的气候类型依次是热带季风气候、高寒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 带季风气候;短文描述的是温带荒漠的景观;佛像的材质与当地的气候、造像材料等因素有 关。 答案:(1) (2)画图略。(画在回唐路线经过塔里木盆地的一段。) 植物特征:在严重缺水和强烈光照的情况下,这里的植物植株

13、粗壮矮小;根系发达; 茎干上的叶子变小或丧失以后,幼枝或幼茎就替代了叶子的作用,植物体积变小。 (3)印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雨季气候湿热,泥塑或壁画往往因受潮而不易保存;敦煌 莫高窟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利于泥塑和壁画的保存;敦煌因岩 质不适于雕刻,故造像以泥塑壁画为主。 24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1 分)(1)图 1 中数码表示的自然带名称是: _,_, _,_。 (2)图 1 中自然带从表示的是自然带的_规律和_规律。 (3)自然带在南半球的同纬度有无分布?_,原因是 _。 (4)图 2 是沿 46S 作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图中 A 的自然带与图 1 中的_(填字号) 自然带相符;图中 B 自然带名称是_,成因是 _ _。 (5)自然带在_洲分布最广,自然带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大陆东部的_ 地区。 答案:(1)苔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或亚热 带常绿硬叶林带) (2)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3)无 南半球该纬度全部是海洋 (4) 温带荒漠带 位于西风带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少 (5)南美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