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组织病理学复习题(含部分答案)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873821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组织病理学复习题(含部分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口腔组织病理学复习题(含部分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口腔组织病理学复习题(含部分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口腔组织病理学复习题(含部分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口腔组织病理学复习题(含部分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口腔组织病理学复习题(含部分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组织病理学复习题(含部分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口腔组织病理学复习题口腔组织病理学复习题牙体组织牙体组织1.名词解释 (1) 釉板 lamella:是垂直于牙面得薄层板状结构,可以贯穿整个釉质的厚度,在磨片中观察呈裂隙 状结构 。 (2) 绞釉 gnarled enamel:釉柱自釉牙本质界至牙表面的行程并不完全呈直线,近表面 1/3 较直,而 内 2/3 弯曲,在牙切缘及牙尖处绞绕弯曲更为明显,称为绞釉。 (3) 釉小皮 enamel cuticle:是指覆盖在新萌出牙表面的一层有机薄膜,一经咀嚼即易被磨去,但在 牙颈部仍可见残留 。 (4) 死区 dead tract:是牙龈磨损、酸蚀或龋等较重的刺激,使小管内的成牙本质细胞突起逐渐变性

2、、 分解、小管内充满空气所致。 (5) 继发性牙本质 secondary dentin:牙根发育完成,牙和对(牙合)牙建立了咬合关系之后形成的 牙本质为继发性牙本质。 (6) 透明牙本质 transparent dentin:又称硬化牙本质,当牙本质在收到磨损和较缓慢发展的龋刺激后, 可引起牙本质小管内的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发生变性,变形后有矿物盐沉着而矿化封闭小管,阻止外界刺激 传入牙髓,其管周的胶原纤维也可发生变形。由于其小管和周围间质的折光率没有明显差异,故在膜片上 呈透明状而称之为透明牙本质。 (7) 髓周牙本质 circumpulpal dentin:在罩牙本质和透明层侧的牙本质称髓周牙

3、本质。 (8) 罩牙本质 mantle dentin:在原发性牙本质冠部者称罩牙本质。 (9) 修复性牙本质 reparative dentin:也称为第三期牙本质或反应性牙本质,当釉质表面因磨损、腐 蚀、龋等而遭受破坏时,使其深部牙本质暴露,成牙本质细胞收到程度不等的刺激,并部分发生变形,牙 髓深层未分化细胞可移向该处取代变形细胞而分化成牙本质细胞,并与尚有功能的牙本质细胞一起共同分 泌牙本质基质,继而矿化,形成修复性牙本质。 (10)托姆斯颗粒层 tomes granular layer:在牙纵切片中见根部牙本质透明层的内侧有一层颗粒状的为 矿化区称托姆斯颗粒层。 (11)球间牙本质 in

4、terglobular dentin:牙本质主要是球形钙化,由很多钙化小球融合而成。在牙本质 钙化不良时,钙质小球之间遗留一些未完全钙化的间质称球间质。 (12)横纹 cross striation:是釉柱上与釉柱相垂直的细线,透光性低。 2.简述死区、透明牙本质、修复性牙本质、继发性牙本质的形成机制及联系。 死区是牙龈磨损、酸蚀或龋等较重的刺激,使小管内的成牙本质细胞突起逐渐变性、分解、小管内充 满空气所致;透明牙本质又称硬化牙本质,当牙本质在收到磨损和较缓慢发展的龋刺激后,可引起牙本质 小管内的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发生变性,变形后有矿物盐沉着而矿化封闭小管,阻止外界刺激传入牙髓,其 管周的胶原

5、纤维也可发生变形。由于其小管和周围间质的折光率没有明显差异,故在膜片上呈透明状而称 之为透明牙本质;修复性牙本质也称为第三期牙本质或反应性牙本质,当釉质表面因磨损、腐蚀、龋等而 遭受破坏时,使其深部牙本质暴露,成牙本质细胞收到程度不等的刺激,并部分发生变形,牙髓深层未分 化细胞可移向该处取代变形细胞而分化成牙本质细胞,并与尚有功能的牙本质细胞一起共同分泌牙本质基 质,继而矿化,形成修复性牙本质;继发性牙本质牙根发育完成,牙和对(牙合)牙建立了咬合关系之后 形成的牙本质为继发性牙本质。 3.釉质生长线与牙本质生长线有何异同? 4.简述釉板、釉丛、釉梭、施雷格氏板、釉质生长线、球间牙本质、牙本质生

6、长线 、死区等结构的形 成原因。5.掌握釉质、釉牙本质界、牙本质、牙骨质、釉牙骨质界、牙髓等的组织学特征对临床有何指导意义?(1) 龈谷 (2) Malassez 上皮剩余 (4) 穿通纤维 (5) 牙骨质小体 (1)龈谷 gingival col:在后牙,颊侧和舌(腭)侧龈乳头顶端位置高,在牙邻面接触点下相互连接处 低平凹下,像山谷故称龈谷。 (2) Malassez 上皮剩余 Malassez epithelial rest:在牙周膜中,邻近牙根表面的纤维间隙中可见到小的 上皮条索或上皮团,与牙根表面平行排列,称 Malassez 上皮剩余,是牙根发育期上皮根鞘残留的上皮细胞。(4) 穿通

7、纤维 perforating fiber:埋在牙骨质和牙槽骨中的牙龈固有层称穿通纤维或沙比纤维。 (5)牙骨质小体: 1.牙龈与牙体是怎样结合的,龈牙结合部的防御机制有哪些临床意义? 2.简述牙周膜各组主纤维束的位置,走行方向及各自的功能。 3.牙周膜内存在的上皮剩余有何临床意义? 4.简述牙槽骨和牙骨质的生物学意义,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牙槽骨生物学特性:1)骨骼最活跃的部分,随牙的生长发育、脱落替换等变动,并随牙的移动而改 建:2)受压力被吸收,受牵引力而增生;3)牙生理性移动时的牙槽骨的改建牙生理性移动方向 4)增龄变化。 5.牙龈上皮、龈沟上皮、结合上皮和龈谷上皮在组织结构上的异同点

8、。 答:1)牙龈上皮:上皮层为复层鳞状上皮,表面多为不全角化。上皮钉突多而细长,较深地插入固有 层中,使上皮与深层组织牢固地连接。上皮基底细胞生长活跃,偶见黑色素细胞,或含有黑色素颗粒, 所以牙龈有时出现黑色斑块。 2)龈沟上皮:牙跟上皮在游离龄的边缘,转向内侧覆盖龈沟壁,形成龈沟上皮。该上皮是复层鳞状上 皮,无角化,有上皮钉突,与结合上皮有明显分界。上皮细胞浆少,含少量粗面内质网和许多张力细丝。 跟沟上皮丧失其角化是因上皮下结缔组织的炎症引起的。龈沟上皮不能抵抗机械力,而易破裂。结缔组 织中常见不同程度的白细胞浸润,这是由龈沟内食物分解产物和细菌的刺激所引起的。 3)结合上皮:是牙龈上皮附着

9、在牙表面的一条带状上皮,从龄沟底开始,向根尖方向附着在釉质或牙 骨质的表面。结合上皮是无角化的鳞状上皮,在龈沟底部约含 1530 层细胞,向根尖方向逐渐变薄, 约含 34 层细胞。结合上皮细胞呈扁平状,其长轴与牙面长轴平行,无上皮钉突。但如受到刺激,可 见上皮钉突增生,伸人结缔组织中。口腔颌面部及牙齿发育口腔颌面部及牙齿发育1.名词解释 (1) 拉特克囊(Rathke pouch) (2) 上皮隔 (3) 面突的联合 (4) Serres 上皮剩余 (5) 缩余釉上皮 (5)缩余釉上皮 reduced dental epithelium:在釉质发育完成后,成釉细胞、中间层粒 C 和星网状层与

10、外釉上皮细胞结合,形成一层鳞状上皮覆盖在釉小皮上称为缩余釉上皮。 2.简述牙板的发生、发展、结局 及临床意义。 3.成釉器、牙乳头及牙囊各形成牙体牙周组织的哪些部分? 成釉器形成釉质 牙乳头形成牙髓和牙本质 牙 囊形成牙骨质、牙周膜和固有牙槽骨。 4.牙源性上皮残余有哪些,有何临床意义?5.简述口腔颌面部畸形与其发育的关系。龋病、牙髓病龋病、牙髓病1.名词解释 (1)牙髓网状萎缩 reticular atrophy of the pulp:多由于牙髓血供不足,牙髓组织出现大小不等的空泡 状间隙,其中充满液体。牙髓细胞减少,成牙本质细胞、血管和神经消失,牙髓整体成纤维网状结构。 (2)成牙本质细

11、胞空泡性变 vacuolar degeneration of the odontonblastic layer:是成牙本质细胞间液体积 聚形成水泡。 (3)牙髓坏疽 pulp gangrene:牙髓坏死伴有腐败菌感染使牙髓呈现黑绿色外观称牙髓坏疽。 2.阐述釉质平滑面早期龋中透明层、暗层、病损体部及表层的形成机理。 病损形态呈三角形,顶部朝向髓腔,底部朝向釉牙本质界,其改变由病损深部向表层 分为四层结构:透明层(translucent zone) 小管内的胞浆突起变性后,钙盐沉着管腔被封闭,光率与 周围相同,呈透明状。一定程度脱矿。 脱矿层(zone of the demineralizati

12、on) 没有细菌,酸已扩散至该区引起脱矿,同时有再矿化现象,死区, 黄棕色 细菌侵入层(zone of bacterial invasion) 细菌进入小管、大量繁殖,产酸、酶,管壁脱矿,有机物被分 解,小管融合形成液化坏死灶,多个坏死灶相连呈串珠状,部分坏死区形成纵向、横向裂隙 坏死崩解层(zone of destruction) 最表层、液化坏死灶扩大,失去正常结构、破坏最严重 3.釉质龋病理学改变中暗层的出现说明了什么?对临床有何指导意义? 4.釉质龋是如何发生及进展成牙本质龋的? 5.牙本质龋病理改变中的透明层是怎样形成的?与釉质龋病理改变中的透明层有何不同? 6.牙本质龋的病理学改变

13、中哪些层次无细菌侵入,有何临床意义? 7.牙髓的组织学特点决定了牙髓炎的哪些特征性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 8.牙髓炎的类型有哪些?相互转化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9.试述龋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组织病理学改变。根尖周病、牙周病根尖周病、牙周病1.名词解释 (1) 菌斑 (生物膜 biofilm) (3) 龈袋 (4) 牙周袋 (1)菌斑 (生物膜 biofilm)bacterial plaque:是未矿化的细菌性沉积物,由细菌、唾液糖蛋白和细菌 细胞外多糖构成的菌斑基质组成,其中还含有少量脱落上皮细胞、白细胞、食物残渣等 (2) 龈袋 gingival pocket :又称假性牙周袋,是牙槽骨尚无明显

14、的吸收,牙槽骨的高度并未丧失, 仅仅是牙龈组织由于炎症性增生,肿大,导致龈缘覆盖牙冠面形成的龈袋。 (2) 牙周袋: 2.根尖脓肿、根尖肉芽肿和根尖囊肿是怎样相互转化的? 3.根尖囊肿的上皮来源有哪些? 4.根尖肉芽肿内的上皮来源。 5.简述龋病、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的转化及结局。 (1)龋病初期,釉质表面脱矿,病变区透明度下降,釉质呈白垩色,继之病变区有色素沉着呈棕褐 色(2)随着病变发展到牙本质,病变沿着牙本质小管迅速扩散,细菌使牙本质无机物脱矿和有机物溶解, 牙本质结构崩解,龋洞形成。 (3)当龋病进一步扩展到达牙髓,可引起牙髓的一系列急性和慢性炎症反应,牙髓腔内压力增高,压 迫神经产生剧烈

15、疼痛,造成急慢性牙髓炎。感染牙髓的细菌和代谢产物经过根尖孔可直接扩散到根 尖周组织,导致急性或慢性的炎症反应,临床上表现为各种根尖周炎。 6.简述龈沟、龈袋和牙周袋的联系与区别。 7.牙髓炎与牙周炎有何联系? 8.根尖脓肿的排脓途径有哪些,与牙周炎有何联系? 9.成人牙周炎的主要病因是什么?对临床治疗有何指导意义? 10. 简述根尖肉芽肿转化成根尖囊肿的几种方式。 11. 试述根尖囊肿的镜下改变及其形成过程和途径。 12. 牙菌斑在引起牙周组织破坏中的致病作用。 13. 试述慢性龈炎与牙周炎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有什么不同。 14. 试述牙周炎的发展过程及其病理变化。 答:(1)始发期:急性渗出

16、性炎症反应;毛细血管扩张;中型粒细胞浸润;龈沟液渗出增多 (2)早期病变:T 细胞浆细胞浸润;胶原变性破坏;结合上皮增生 (3)病损确立期:B 细胞浆细胞增多;结合上皮跟方增殖,形成浅牙周袋 (4)进展期:形成深牙周袋;胶原溶解丧失;破骨细胞活跃,骨吸收;渗出物增多。口腔粘膜病口腔粘膜病1.常见口腔粘膜病中哪些属于癌前病变,临床上需要格外注意。 2.口腔粘膜的白色病变有哪些,其基本病理改变有何不同? 3.口腔粘膜的红色病变有哪些,其基本病理变化是怎样的? 4.白斑与扁平苔藓在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上有何区别? 答:白斑: (1)上皮增生,过度正角化和不全角化,粒层明显棘层增生; (2)钉突伸长变粗,但基底细胞排列整齐,基地膜清晰; (3)固有层和粘膜下层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扁平苔藓: (1)上皮不全角化或无角化,棘层增生较多,少数萎缩; (2)上皮钉突显示不规则延长,呈锯齿状;基地细胞排列紊乱,基地膜界限不清; (3)粘膜固有层密集淋巴细胞浸润带,其范围不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