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生物教材与老教材的比较分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873498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生物教材与老教材的比较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新课程生物教材与老教材的比较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新课程生物教材与老教材的比较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新课程生物教材与老教材的比较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新课程生物教材与老教材的比较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生物教材与老教材的比较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生物教材与老教材的比较分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生物教材与老教材的比较分析新课程生物教材与老教材的比较分析摘要:摘要:面对新课程改革,新教材给教师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与挑战,面对诸如教学目标、 教材内容呈现方式、知识点的增减、新老教材资料拥有量、重要概念变化等诸多方面的变 化,为更好上好新课标教材,实现教育体制改革,作出比较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生物教材于 2008 年在我省开始试用,其全新的理念、翔实的内容、 灵活而又独特的知识呈现模式,在给师生带来全新的感受的同时也给习惯于使用旧教材的 教师带来了新的困惑。大家的普遍感受是:换教材很麻烦,新教材不如老教材好用,你换 汤我不换药。但其实新教材让我们站得更高、懂得更多,能

2、让老师感受到以前仅仅停留在 口头上的素质教育。 通过分析,新教材与原教材相比有了许多新特点: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帮助学生 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2.突出科学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关注科学、技术 和社会的关系,深化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 4.改革教材的呈现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转 变 5.改进作业系统,促进评价的改革。 以下通过对新课程生物教材与高中生物老教材在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呈现方式、知识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呈现方式、知识 点的增减、新老教材资料拥有量、重要概念变化点的增减、新老教材资料拥有量、重要概念变化五方面的比较,为更好的使用新课标生物 教材作如下思考。 一、教学目标的

3、变化一、教学目标的变化 1.知识内容的变化知识内容的变化 (1)知识体系的变化知识体系的变化 按课标要求,不再是普通生物学体系。每个模块的教材各围绕一定的主线展开,并根据 学生的认识规律,确定知识内容的呈现顺序,使之形成结构合理的知识体系。 必修模块选择的是生物科学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现代生物科学发展最迅速、成果应 用最广泛、与社会和个人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领域。所选内容能够帮助学生从微观和宏观两 个方面认识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生命系统中各组分间的相互 作用。 必修 1 教材主线:分子与细胞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又细分为如下几点: 生命系统的层次、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系统的功

4、能(物质、能量) 、系统的产生、发展、消 亡。 必修 2 教材主线:遗传与进化人类对基因的本质、功能及其现代应用的研究 历程。人类怎样认识到基因的存在?基因在哪里?基因是什么?基因怎样行使功能?基因 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人类如何利用基因?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是如何改变的? 必修 3 教材主线:稳态与环境以生物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各个层次 生命系统的稳态的维持为主线,突出生命系统稳态与环境的关系,同时强化人体稳态的调 控和健康,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干扰和保护两个方面。 (2)重视对知识的理解重视对知识的理解 知识性内容围绕生物学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展开,避免过多事实性知识的罗列堆砌

5、和单纯描述,在认识是什么的基础上,更多地探讨“如何”和“为什么”。 例如,关于激素调节,重点是通过实例理解反馈调节和分级调节的原理,以及激素调 节的特点,而不是罗列许多激素的分泌部位和生理作用。 (3)处理好基础性和先进性的关系处理好基础性和先进性的关系 知识内容的深难度总体上维持在老教材水平,避免出现深难重。基础不等于经典,基础性应当是现代意义上的基础性,如免疫、通道蛋白、人类蛋白质组计划、DNA 指纹技术、 基因治疗、恢复生态学等。选修课集中体现先进性,同时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基础性与 先进性之间有时矛盾,要灵活变通,如水分子的跨膜运输。让学生搜集最新进展的资料。 (4)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

6、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 重要概念和原理的表述,以黑体字排印;其余需认真阅读的内容以宋体字排印;供学 生一般了解或选学的内容以楷体字排印,或以“相关信息”和课外阅读资料的形式呈现。 (5)处理好不同知识内容的衔接关系处理好不同知识内容的衔接关系 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学科交叉” “知识链接” “画概念图” 2.探究能力目标和内容的变化探究能力目标和内容的变化 (1)加强科学方法教育加强科学方法教育 主要有两个方面:1.获取经验性材料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模拟法。2. 理性思维的方法:逻辑思维(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类比) 、形象思维、直觉和灵感、 数学方法、模型方法(数学模型、物理模型、

7、概念模型) 、系统方法。对于以上方法,可以 明显在必修1中看到观察和实证、必修2:假说演绎、必修3:系统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等 方法的学习。 (2)改进探究活动的设计改进探究活动的设计 安排丰富多样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体验过程,领悟和运用方法。主要通 过以下几个方法加于学习:实验、探究、模型构建、资料收集与分析、思考与讨论、技能 训练、调查、课外制作。 (3)充实科学史内容充实科学史内容 这与老教材形成了明显的变化,新教材非常注重科学史的发展与灌输,科学史蕴含了 人类智慧的结晶。学生通过阅读科学史,可以了解科学家思考、创新的理念以及研究的方 法,这些都能让学生潜移默化的学到,这在提高学

8、生的科学素养方面有很大的作用。在必 修 2 的教材编排上,也有很大的变化:老教材先从遗传的本质遗传物质入手,然后再 看现象,而新课标教材则按照人们对遗传现象认识的过程,科学发展的历程来编排。先从 遗传现象入手,从孟德尔揭示遗传规律入手,提出遗传因子假说,再随科学的发展,人们 研究到了基因,这样就从个体水平到细胞水平再到分子水平。这样编排就符合我们对遗传 规律发现的自然过程,让学生发现科学发展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 (4)鼓励思考和讨论鼓励思考和讨论 在资料分析、旁栏思考题、技能训练、练习、自我检测等栏目中,有许多关于科学过 程和方法的思考题,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方法,活跃思维,提高科学探究

9、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内容的变化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内容的变化 通过教材展示给学生的生物学,是在先进的技术手段支持下不断成长的生物学,是通 过技术而不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生物学,是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对人类文明有着巨大 推动作用,同时又可能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和冲击的生物学。为此,教材一方面介绍有关生 物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的资料,另一方面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三 者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理解科学的价值和局限性,养成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理智地运 用科学成果的情感和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通过资料搜集和分析、思考和讨论、调查、评价等多种活动,

10、落实科学、技术和社 会关系的教育。 在必修模块中设置“科学技术社会”和“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等栏目;正文中特辟 “与社会的联系”小栏目。 在选修模块中分别设置相应栏目。 在教材的作业系统中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应对策略:应对策略: 面对这些变化,最为有效教学的策略,我觉得就是要针对这些变化,系统化的进行教 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指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是教 师实施课堂教学的蓝本。把学生带进课堂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学生是否走完全程且顺 利跳出是检验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尺。因此,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是提高学生生物素养的 基本途径,也是生物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功,更是一种组织协调的

11、导演调控艺术。那么, 如何系统化地进行教学设计从而达到预期的成效呢? 1统筹安排,注意整体性统筹安排,注意整体性 生物课堂教学也是由多种成分和要素组成的,如果不注意整个教学思路的安排,就会 鸡零狗碎,毫无美感。只有艺术地体现自己的教学思路,哪里作铺垫,哪里作照应,哪里 为高潮,哪里为收笔,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构成一节课的各要素搭配合理,穿插得体, 衔接有序,融洽统一,体现整体和谐美。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贯彻整体性原则是实 现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第一步。 首先要分析学情,明确教学的起点并钻研教材,进行目标的分解以实现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整合。教学内容的整体设计,主

12、要是为学生提供一 个“结构化”的知识体系,把教材中各部分分散的知识组成一个整体的知识结构,引导学生 进行整体感知、整体理解、整体建构、整体运用。这就要求教师在加工处理教学内容时, 力求课堂教学内容容量和深广度得当,重点、难点突出,排列有序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有利于理解,有利于巩固,有利于迁移,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 2脉络清楚,体现层次性脉络清楚,体现层次性 如果说“整体性”是串起课堂教学各环节的一根红线,那么在这根红线上,开头串上什 么,中间串上什么,后端又串上什么则体现出层次性。一般来说,一堂课的教学往往包含 教学活动的若干环节,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安排这些环节,使上一个设计层次的输出正是下

13、 一个设计层次的输入,环环紧扣,步步衔接,这样才能保证整个教学过程脉络清楚,层层 推进,形成鲜明的教学艺术性。 一般可将学生的学习划分为 6 个学习层次:动机阶段、获取信息、理解信息、贮存信 息、信息输出、信息反馈。教师教的层次性则有激活动机、提供指导、刺激识记、增强保 持、促进迁移、提供反馈。 3灵活多样,具有动态性灵活多样,具有动态性 教学作为一门艺术,要提高效率,增强感染力,不能不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要 运用各种媒体、教学情境、组合方式使教学事件的呈现具有跌宕起伏、曲折发展的特点, 符合一种有生气的变化规律,正如音乐里的“渐强”、 “渐弱”一样,通过规律性变化,体现出 一种动态美。

14、教学程序要动静结合教学程序要动静结合 所谓“动”和“静”是就教学活动的外部表现而言的。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间隔变换,有 助于消除学生疲劳,保持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动”是指教师运用启发式教学原则,让学 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要敞开思路,广开言路,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 “静”则是指由于教学目的需要,在课堂上有意安排短时间的宁静状态。静的目的最终还是 动,即让学生冷静地思考问题、消化吸收所学内容。高明的电影导演,总是在闹场之后又 安排一个静场,以调节观众的情绪。优秀教师的教学也是很重视动静的合理搭配。 教学形式要师生互动教学形式要师生互动 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有着丰富的内容。既

15、有通过讲述、演示实验、播放录像、 展示课件模型等知识层次上的交流互动,又有教师借助亲切的语调,恰当的手势等与学生 进行的情感层次上的复杂的交流互动。教师的动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目标,从引导、示范、创建情境、提出问题、提出任务来激励学生行动;学生的动则是在教师的引导下, 以动口,动手,兴趣投入,思考问题,完成任务,动脑、动情,提高求知欲为准。师生互 动才能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 而让师生互动更好的策略有情境促动、问题促动、任务促动。情境促动、问题促动、任务促动。4讲究艺术,注意审美性讲究艺术,注意审美性 爱因斯坦说过:学习应该成为送给学生的礼物。如果生物课堂教学充满着美,则能让 学生享受学习。从

16、美学的观点来看,教学活动本身是一种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行审美的活 动。教师和学生既是美的感受者,欣赏者,又是美的创造者。教师的教达到预期目标,学 生的学达到自我要求,即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于是就感到满足、幸福、愉悦,从而产生美 感。这种审美体验也恰恰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有助于师生的发展。 二教材内容呈现方式的变化二教材内容呈现方式的变化 1.知识内容与生活经验的联系,激发求知欲,驱动知识的建构知识内容与生活经验的联系,激发求知欲,驱动知识的建构 (1)必修模块的每节都从“问题探讨”入手,该栏问题除出自科学史外,主要是从学生的生 活经验中提炼。 (2)教材重要概念和过程的阐释,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经验和生活体验,使之亲切而生动。 (3)不少章节采用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 发展能力。 (如必修二 P.4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4)作业系统中注意习题与生活、健康、环境等方面的联系和实际应用。 (必修三 P.14 思维拓展) 2.内容的引导性和开放性,促进探究性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