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企业所得税税基信息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864908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加强企业所得税税基信息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关于加强企业所得税税基信息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关于加强企业所得税税基信息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关于加强企业所得税税基信息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关于加强企业所得税税基信息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加强企业所得税税基信息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加强企业所得税税基信息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加强企业所得税税基信息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关于加强企业所得税税基信息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分类管理,优化服务,核实税基,完善汇缴,强化评估,防范避税”是企业所得税管理的总体要求。其中核实税基是企业所得税管理的核心工作,如何整合现有的管理资源,加强税源基础管理,运用综合比对等方法,夯实企业所得税收入、税前扣除管理工作,从而确保税基完整和准确,不断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已成为当前我们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一、当前企业所得税税基管理存在的问题由于企业所得税税制与会计核算较为复杂,所涉及的生产经营活动又千差万别,导致税基管理纷繁复杂,存在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新办业户日趋增多,经营规模普

2、遍偏小。自 2002 年 1月 1 日,所得税收入分享体制改革以来,纳入国税部门征管的所得税户数大幅攀升。截止 2009 年底,管城区国税部门负责征管的所得税户数达到 4975 户,比 2004 年 2071 户增加了 2904 户,增长 140%,中小企业比例达到 92%以上,其中新增私营经济企业 934 户,新增有限责任公司 1738 户。新办企业的经营规模普遍偏小,注册资金基本在 50 万元左右,最低的仅为 3 万元;年销售额相对集中在 100 万元,最低的尚不足 10 万元。 财务人员兼职普遍,财务核算水平较差。据了解,许多中小企业财务兼职比例达到 30%至 40%,个别财务人员甚至

3、1 人监管 4-5 家企业财务,而且约有 30%左右的财务人员为非专业人员。由于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和对企业所得税政策的不了解,使得部分企业会计制度执行不统一,财务核算不规范,不能准确核算成本费用、申报应纳所得税额。 有机肥设备 http:/(二)基层所得税管理力量薄弱,纳税户的增加与征管力量不足的矛盾突出。基层税务机关普遍没有专设所得税岗,所得税管理队伍不同程度地存在“断层”,熟悉所得税业务的管理人员严重不足, “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现象依然存在。基层政策法规科专门从事所得税管理工作的人员仅有 12 人,县局更多是兼职,致使一些工作处于应付状态,有关政策落实难以到位,工作质量难以保证。另一

4、方面对于所得税管理人员而言,需要具备各种会计规范和财务管理知识。事实上,基层中知财务、懂会计的管理人员奇缺,尤其是对企业会计制度和新准则更是知之甚少,综合业务能力无法满足管理的需要,大部分国税干部的所得税政策业务不熟练,工作力不从心,成为制约所得税管理工作的瓶颈问题。(三)企业所得税应税收入、税前扣除申报异常问题普遍存在。主要体现在:零利润申报和未作纳税调整户数较多、企业支出项目不真实、期间费用指标申报异常等突出问题。以我局为例,2008 年汇算清缴结束后,我们通过综合征管信息系统,对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的申报数据进行了提取、统计和分析,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期间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

5、)数据异常,超过了预警范围,期间费用占销售营业收入比重在 60以上的有 237 户,其中有一些企业的比重在 10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200%以上。对于工商业企业而言,生产成本、销售成本在其支出投入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正常应占到整个支出项目的 60%以上,而费用支出比重一般相对较少。如果企业费用支出过高,势必会挤占毛利空间,造成企业亏损或微利。畸高的期间费用,理论上是不符合企业经营常规和成本控制要求的,有可能存在将一些不正常、不合理的费用支出在税前扣除或者虚增、虚列费用的问题。(四)企业所得税日常管理手段滞后。企业自行申报自行缴纳制度的实行,造成在申报过程中税务机关审核工作仅停留在逻辑审核,就表

6、审表,对申报的合法性、真实性与规范性问题没有严格的审核规程和审核方法。(五)企业所得税信息化管理相对滞后。随着国税机关企业所得税管户逐年增多,企业所得税跨年度数据不断膨胀,依靠单一的手工纸质台账已经无法实现“税源清、税基实、信息真”的管理要求。而且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需调用的数据较多,但目前综合征管软件中还没有专门的所得税管理模块,无法对所得税实行全程信息化管理,在系统中有关所得税管理的数据也没有得到有效地整合,不利于数据的利用。日常管理中急需把掌握的零,散,乱的信息,通过分析串在一起,形成有效数据来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二、加强企业所得税税基管理的实践和探索近年来,管城区国税局在所得税分类管理

7、的框架下,依托信息化手段,通过对各项所得税数据进行分析比对,突出“应税收入、成本、费用、应税所得率、利润率、亏损额、纳税调整额”等10 项关键税基内容,增强税源的预警和监控管理,进而全面提高所得税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截止 2010 年 10月 31 日,累计实现所得税收入 57158 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52%。下面以管城区国税局为例浅谈企业所得税税基管理的实践和探索。(一)科学细化所得税分类管理。根据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的收入规模、行业特点、企业类型等特点,将纳税人分为五类:重点税源企业、一般税源企业、核定征收企业、汇总纳税企业、特殊类型企业。一是对达到一定规模的缴纳所得税的企

8、业确定为重点税源企业,重点税源企业实施一对一管理,对重点税源企业当期与上年同期、当期各季度之间出现利润、税款的较大变化时,及时分析原因,积极采取应对措施。2010 年 1-10 月份共入库税款 45171 万元,占全局企业所得税总收入的 79%;二是对“享受减税免税优惠政策的企业;当年发生企业改组改制、合并分立、大规模关联交易等涉及复杂业务的企业”确认为特殊纳税户,遵循严格管理与重点监控相结合的原则,以监控企业财务核算的真实性为重点;三是监控汇总纳税企业的数据申报质量,对申报税款税负长期偏低的驻郑分公司推行预约定价机制;四是除上述企业之外的其他查账征收企业纳入一般税源企业管理,对一般税源企业应

9、针对其户数众多,征管力量相对不足的实际情况,突出行业管理,以行业管理为主线,着力于应税所得率预警控制,做好行业的集中整治;五是对实行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纳入核定征收企业管理,对核定征收企业,突出户籍管理,以督促其健全账制为目标,对申报税负长期偏低、收入成本不实以及长亏不倒企业,积极开展核查整顿,对在核查中仍然有问题的纳税人进行核定征收。(二)切实提高纳税人申报资料质量。纳税人报送的各类申报资料是信息采集的主要数据源之一,它的质量严重影响着所得税税基信息数据管理的质量。而由于部分纳税人的纳税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部分办税人员的更换频繁,容易造成数据不准确,表现在各种申报表、财务报表不全、填

10、写错误、漏项、不符合逻辑关系等方面,导致“垃圾数据”的产生。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规范企业财务核算制度,确保税基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管城局一是与区财政部门联合下发了“财务制度规范”通知,对其财务核算、库存保管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并强调了财务人员的法律责任。二是对企业所得税季(年)度申报表、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等相关财务数据的填报资料进行规范,提高采集数据质量,摸清财务数据之间及财务数据和税收数据间的勾稽关系,通过对比查找差异和异常,触动要害,为提供有效的保障。(三)全面建立数据的内部保真机制。所得税责任管理员是数据采集和录入的第一责任人,因此,每个税管员必须保证录入数据的真

11、实性和准确性。所以管城局要求严格所得税管理电子台账管理,包括汇算清缴管理类、审批类、备案类、固定资产和技术改造等,重点关注企业税前扣除的成本、费用、减免税、待弥补亏损等数据事项,将台账作为税收管理员做好企业所得税审批和取消审批后的后续管理的辅助工具,为所得税征管的无缝衔接夯实管理基础,为日常性的数据分析提供更可靠的数字保障。同时局里对录入的数据准确性进行考核,对发现数据不准确或不真实的,要负相应的责任,这样促进了数据的真实性和录入的准确性。(四)利用数据信息资源,充分挖掘数据信息价值,建立所得税纳税人“数字身份证”。以规范收入管理和税前扣除作为企业所得税税基管理的切入点,在不增加纳税人额外负担

12、的前提下,将原本分散的、孤立的 CTAIS 征管系统、征管辅助系统等应用软件信息归纳汇总,目前已对 2065 户纳税人 2008、2009 年两年的“应税收入、税前扣除、财务报表关键数据”等进行了信息导出,建立了“纳税人所得税数字身份证”,税收管理员通过一次浏览就可以了解企业两年内跨年度数据动态和全貌,对企业申报数据实行全程监控和动态管理,进行查询、汇总,对影响收入增减变化的各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加强不同规模、不同行业所得税税负、财务及申报数据的横向和纵向比较。以其中“营业成本”数据的具体应用为例,我局商业企业占全部企业户数 73%,商业销售额的不断上升,但应纳税款的增长缓慢,税款只占 20.

13、57%,管理问题偏多,如何加强商业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一直是管理难点。虽然有“行业预警线”、 “应税所得率预警线”、 “税收贡献率”等指标指导,但到了税收管理员面对企业进行“实战”时,上述指标仍嫌宏观,如何能凭一个“率”就让企业乖乖把税交上来?因此, “一刀切”的简单工作方式仍难以避免,企业难免有怨言。这个问题在 2009 年汇算工作中尤为突出。“营业成本”是影响商业企业核算应纳税所得的重要影响因素,是企业申报时容易做手脚的敏感数据,也是数据测算的难点。由于商业企业的“销售成本”是构成“营业成本”的主要内容,两者差异过大则存在问题,因此可利用现有的企业财务报表、纳税申报表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

14、进行比对分析。对辖区内商业企业2009 年全年的申报数据和每月的财务报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筛选,从企业财务申报资料中提取相应的数据,根据商业企业财务核算准则,即“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本期购进-期末存货”,运用 SQL 语言,汇总测算了 1874 户商业企业申报的营业成本中存在的差异,将预警率变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数据,抓住了问题的节点,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009 年商业汇算清缴收入 4825 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 38.12%。(五)推进建立重点行业纳税评估体系。在属地化和分类管理的基础上,管城局积极推进分行业管理。通过企业所得税纳税人数字身份证等相关信息的应用,结合行业管理经验,该局选择

15、部分税源相对集中、管辖户数较多的建材、医药经销行业作为重点行业管理,通过运用综合征管软件和管理平台中的信息资源,结合行业实际生产经营、财务核算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测算,摸索出一套行业评估指标体系,根据不同规模不同行业情况定期采集相关行业指标或参数,进行有针对性的纳税评估,以期及时发现解决问题。三、进一步加强所得税税基信息化管理的思考 (一)更新观念,规范所得税管理机制是前提。信息化的实质性工作不是信息技术,而是管理机制。信息化技术与标准化管理一体化,是整体规划信息采集范围的理想目标。一旦信息化技术与标准化管理融为一体,其对税收征管所产生的影响不啻于“书同文”而能写我所做、做我所写的统一;“车同轨”

16、 而能使信息高速公路上的信息畅流;“度量衡”而令指标体系、数据比对趋于明细。因此,我们要不断更新管理理念,树立企业所得税信息化管理“一盘棋”思想,加强内部协调配合,明确分工,建立健全企业所得税管理目标责任制,完善企业所得税管理岗责体系,形成任务清晰、责任明确、协调高效的企业所得税管理机制。(二)资源整合,构建实际有效的企业所得税税基信息化平台是支撑。构建此平台的理想状态是:在现有 CTAIS 征管软件、税源分析监控系统基础之上进行的数据信息的拓展,目的是实现所得税信息的有效整合,实现管理信息在 XX 市、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共享。该平台不仅满足一般的信息查询、报表生成,更为重要的是,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利用,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分析模型或设立分析方法,以发现数据背后的规律、趋势或关联。1、实现企业所得税税源的分规模分类型信息化管理。即一是根据年销售收入或(与)应纳税额标准,确定所得税重点税源的分户管理;二是与增值税税源管理状况相衔接,在每户税源中添加标记“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在国税仅缴纳所得税纳税人”,以便于各税种之间数据的互相通用;三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