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正气诠释教育、以正心感触幸福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864494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正气诠释教育、以正心感触幸福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以正气诠释教育、以正心感触幸福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以正气诠释教育、以正心感触幸福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以正气诠释教育、以正心感触幸福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以正气诠释教育、以正心感触幸福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正气诠释教育、以正心感触幸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正气诠释教育、以正心感触幸福(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正气诠释教育、以正心感触幸福以正气诠释教育、以正心感触幸福社会呼唤公平,人民祈盼幸福,百姓诉求乐业。社会的进步与繁荣、百姓的幸福与尊严、家庭的和谐与文明都离不开教育。而学校教育中的基础教育则是生命个体成长与进步的基石和起点。他在接受启蒙教育之时,改革开放春潮已席卷神州大地,他幸运生活在和平且基本摆脱父辈曾经历过的忍饥挨饿困境的年代,并能接受较好的学校教育。经过小学、中学老师的悉心教育和指导,在父母的养育和全力支持下,学业有成,在板桥小学任教。二十几年农村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他有困惑,有挫折,有困难,有艰辛,更有莫大的收获,有着真切的体验,有着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一、以正气诠释教育社会呼唤

2、公平,教育急需正气。在物质文明相对发达的时代,农民的温饱问题不再是根本问题,农民关切的是子女的幸福成长,农民关注的是能享受最基本的幸福,农民关心的是能获得最基本的人的尊严。从教二十几年来,他作为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自小生活在农村,接受基础教育在农村,工作在农村,深切地感受到农民内心最深切的呼声和最善良的愿望。他和农村娃相守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在课堂,在各种活动场地,在家访的学生家中,他始终能以平等的姿态去接触农民和孩子们,经常倾听他们的心声,创造各种条件举办各类活动,让孩子们尽量能享受到校园生活的幸福,尽量让孩子们能在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中拓宽视野,获得新知和必要的技能,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3、陶冶了孩子们的情操,磨练了孩子们的意志,激发了孩子们不断进取的勇气和挑战自我的信心。在近年来的郭家中心小学“郧西自主教育”管理过程中,他积极配合学校落实了科技手工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以及利用现有实验仪器并创造条件自制各种实验材料组织学生开展科学实验教学活动。通过科技手工兴趣小组和科学实验活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被自然调动起来,通过实验、操作等探究活动,学生们对科学的认识有了较大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及实验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升。囿于目前科学实验室配备的实验器材的部分短缺,很多学生无法享受和城里孩子们同等的实验条件,但是,他还是带领学生自制简易实验材料,虽然实验效果可能差了不少,孩子们在实验中依然那么投入

4、,依然那么用心,依然那么专注,这些活生生的教育现场让他很有感触,尽管没有很好的条件,但绝不能因此而放弃,在学生试用这些材料中,学生的兴趣被激发,活动开展也越来越有声色。教育需要正气,这种正气对应着社会呼唤公平。基础教育目前仍然存在着城乡差别,表现在师资差别上,表现在教育实际投入倾斜的差别上,表现在教师及家长素质与观念的差别上,表现在教育环境的差别上等等。既然无法掌控整体、驾驭全局,那就从现实入手,从可能做起。他基于学生的发展考虑,团结同事,和学生打成一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努力为农村孩子创造相对公平的教育环境,在科学实验、科技手工等活动开展中,努力践行人民教育为人民的根本宗旨,努力创造各种

5、条件服务农村孩子,让农村孩子尽可能地享受由教师带来的教育正气而获得相对的教育公平,让农村孩子们自小能初步感知科学精神、了解科学方法、熟悉科学内涵,从而形成基本的科学素养。在他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始终坚持他的“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的教育观念,对留守儿童和困难家庭的学生也是悉心指导和帮扶,对“学习上有困难、行为上有障碍”的农村孩子也是尽心尽力通过教师的辅导和引导同学互助等方式促进他们的成长和进步。他相信,只有在受到尊重、得到帮助、获得鼓励的学生,他们的心理才会是阳光的、活泼的、健康的,他们才能从小树立并坚定对社会的正面、积极认知这也是教育的良知,更是教育的底线,毕竟我们的对象

6、是人,是活生生的人,而且他们必将成为社会建设中的一份子,我们现在的学生的未来不是凭空设想和无端生成的,对于他们的未来,身为教师的我们,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为了这份艰巨、光荣且富挑战性的重任,他深知,必须履行自己的职责,尽到自己的义务,为了这一代人的健康、阳光、幸福成长,必须以教育的正气内涵去诠释我们工作的每个环节,也只有如此,社会呼唤的公平才有可能渐成现实。二、以正心感触幸福他在二十几年前的偏僻的乡村小学从教,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简直有点不可思议,那段生活怎么挺过来的,跟现在的年轻同事谈起来,他们觉得匪夷所思,甚至不屑一顾。原校园深处一大片圩田中,四周好几里路都没有人家,孤零零的一所学校,孤零

7、零的几间破瓦房,坑坑洼洼的教室地面,教室墙面黄土和白灰相间,一个用了差不多几十年的铃铛,而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在和土里土气的农村娃娃们厮守的岁月里,他度过了十几度春秋冬夏。谁能说出幸福的真正滋味是什么?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是,有一点应该相通的,在历时比较中,我们感触的幸福滋味最悠长,也是最醇厚的是曾经经历过的困惑、挫折、困难和艰辛。无论是教育教学过程中,还是之外的简单生活。即使现在有着相对优越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但是仍然有诸多的遗憾或不足,我们又如何去面对呢?他生在农村,依然工作在贫困的乡村,这里有太多的局限,太多的劣势,相对于城市,相对于城市里的学校和师生们。可是看到那一张张笑脸,

8、那一副副可爱的面孔,那一个个活跃的身影,他觉得是幸福的。农村孩子多了一份质朴和憨厚,少了城里孩子的功利和势利;农村孩子多了一对惊奇的眼睛,少了一种城里孩子麻木的神情;农村孩子多了乐于助人的热心,少了一份城里孩子漠然的寡情。城里的孩子有着整体绝对优越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有着相对宽广的视野,有着家长的高度重视,于此,城里的老师和孩子是幸福的;而他和众多工作在乡村的一线教师们,虽然少了很多城里师生的优越,可是,在教学生活中却获得了另一种幸福。是期待的神情,是憨厚的模样,是质朴的言语,是惊奇的发现,是信任的交流,是坦诚的相对。上学年在他执教的五年级有个名叫罗敏的同学,父母亲常年在外务工,她与一个正读幼儿

9、园的小妹妹和奶奶相依为命。每天,罗敏同学早起送她的妹妹去街上的一所幼儿园,送到后自己才急匆匆地赶到学校,放学后,书包都来不及放到家里,又去幼儿园接妹妹回家。她的奶奶已经是上了年纪的人,小罗敏似乎比别的孩子更懂事,在学校不仅学习认真,且乐于助人,关心集体,可以说,在学校她是个聪明好学的学生,在家也是一个勤劳懂事的孩子。有一次他在快到学校的路上,被她的奶奶拦住,我从老家山里挖了些竹笋,你带回家尝尝鲜。虽然没有收家长的一份礼,但是终究被农村的孩子和农村的家长感动。大约过了几天,办公桌上意外地堆了好大一堆竹笋,一开始以为是哪个老师买来暂时放在桌上的,第二天上班的时候,那堆竹笋居然还在,就问办公室的同事

10、,都说不知道是谁的,忽然想起前几日的事情,就找到班里问同学,小罗敏没有承认,还是其他同学告诉出真相。也许,在这些不经意的小事情中,我们有时无情地忽视了它,甚至漠视了它,可是,在这堆竹笋以及类似的小礼物面前,除了感动之外,还有一份责任,更应该深切体会到农村孩子和农村家长对教育的善良的期求和无奈的表达。幸福是什么?教育生活的幸福是什么?是面对家长甚至直面孩子的善良的期求和无力的表达时唤起的良心和责任,是那些被迫背井离乡的农民无奈丢下老幼而留给农村教师沉甸甸的嘱托和希望。像小罗敏这样的同学班上还有不少,学校就更多。留守儿童,留守家庭,留下的是期求,留下的是嘱托,留下的是希望。尽管,这种种期求、这种种嘱托、这种种希望又是多么的无奈!他作为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和这些类似境遇的孩子们生活在一起,课堂中,多了一份关爱,课间或课外多了一份交流,正是老师的“正眼”和“正心”赢得了孩子们的欢笑声,重现了孩子们学习和活动中快乐的身影。农村教育呼唤正心,农村的孩子需要老师的正心,而老师的正心才能恒久保持教育生活的幸福绵长滋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