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焦距变化带来的面部和背景的变化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863632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了解焦距变化带来的面部和背景的变化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了解焦距变化带来的面部和背景的变化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了解焦距变化带来的面部和背景的变化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了解焦距变化带来的面部和背景的变化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了解焦距变化带来的面部和背景的变化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了解焦距变化带来的面部和背景的变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了解焦距变化带来的面部和背景的变化(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了解焦距变化带来的面部和背景的变化了解焦距变化带来的面部和背景的变化脸部印象和背景随着焦距的不同而改变脸部印象和背景随着焦距的不同而改变镜头焦距的差异会让照片的气氛为之一变。其中视角的差异如上图。照片中的被 拍摄者的大小没有发生变化,但是背景范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焦距趋向远摄区 域,视角变得狭窄,于是背景的范围也渐渐变窄。另外,镜头的焦距不同,被摄体的 形状也会发生变化。使用广角镜头时,由于它有着近大远小的特性,所以人脸的形状发生了扭曲。和 焦距较长的镜头相比,使用广角镜头时的拍摄距离较短,所以相对距离镜头较近的鼻 子和脸颊部分就像是突出来一样,发生了膨胀。相反,在使用焦距较长的远摄镜头拍

2、 摄时,拍摄距离变长,脸的各部位的距离差随着拍摄距离的变长而相对缩小,和广角 镜头相反的脸部成像效果逐渐呈现出来。如上所述,拍摄时使用的镜头焦距不同,拍出人物的印象就会发生很大变化。究 竟使用怎样的焦距拍摄出来的才是标准成像,这随拍摄者的主观喜好有很大不同。如 这次的拍摄,使用的是 35mm 全画幅相机,拍摄者本人相对喜欢 50-70mm 左右的带有 轻微变形的照片。适当的变形强调出了立体感,突出了被拍摄者脸部的抑扬感,看起 来更加精致漂亮。但是,也不能单纯地说焦距越长越好,因为在使用远摄区域拍摄时,脸部整体会 给人很平坦的感觉,有时还会让人看起来显胖。所以应该仔细观察被拍摄者脸部的特 征,选

3、择最合适的镜头。了解焦距、拍摄距离和光圈之间的关系了解焦距、拍摄距离和光圈之间的关系了解虚化产生的理论就能将拍出更优秀的人像照片了解虚化产生的理论就能将拍出更优秀的人像照片在人像摄影时受到大家喜爱并被频繁运用的背景虚化和所使用镜头的焦距、光圈 的明亮程度(光圈值)以及拍摄距离(相机到被摄体的距离)有着密切关系。当使用镜头的光圈值不变时,焦距越长,则越容易发生背景虚化现象。当然,如 果焦距相同,则光圈越明亮的镜头越容易产生虚化效果。另外,背景虚化程度还会随 着拍摄距离的不同发生变化。拍摄距离越短,越靠近拍摄,虚化效果就越大。因此, 若想得到大幅的虚化效果就应该选择最近拍摄距离较短、光圈较明亮、焦

4、距较长的镜 头。只是在进行人像摄影时,先决定镜头焦距,构图完成后拍摄距离也就固定了,所 以在掌握更长、更近、更明亮的这一虚化的基本原则的同时,还需要把握镜头焦距和 拍摄距离的关系。把握人像摄影时的焦距和拍摄距离把握人像摄影时的焦距和拍摄距离用数值来把握焦距和拍摄距离的关系,在拍摄现场加以灵活运用用数值来把握焦距和拍摄距离的关系,在拍摄现场加以灵活运用被拍摄者在照片中的大小和拍摄距离的关系如上表所示。焦距越长,为了在画面 上保持被拍摄者是同样的大小,拍摄距离就越长。如果被拍摄者的身高为 167 厘米, 想要拍摄胸部以上特写的话,使用 16mm 镜头时的拍摄距离短到几乎快要接触到人物, 而使用 2

5、00mm 镜头时距离肯定要在 3 米以上。如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记住这个数值, 就很容易把握拍摄现场该使用何种焦距的镜头。特别是在室内拍摄的时候,绝大多数 情况下没法和模特保持一定的拍摄距离。如果想要拍摄全身照片,除非是体育馆这么 宽广的场所,不然使用 200mm 焦距以上的镜头几乎是不可能的。掌握好镜头焦距和拍 摄距离之间的大体关系,就不会在选择镜头时犹豫不决了。观察焦距、拍摄距离和光圈值(光圈明亮程度)带来的不同虚化效果观察焦距、拍摄距离和光圈值(光圈明亮程度)带来的不同虚化效果即使是被认为难以产生虚化效果的广角镜头,在光圈足够大、拍摄距离较近,被 摄体和背景相隔较远的情况下也会产生一定的背

6、景虚化效果。但是在最大光圈时,已 经有了一定的景深。光圈在 F4 左右时背景已经显得比较清晰。从图片的效果来看, 到 F5.6 为止还能感觉到一定的虚化效果,更小光圈拍摄的图像就类似于泛焦效果了。 如果背景和被拍摄者再靠近一些,开始能够感觉到虚化的光圈值还会更小,也许在 F4 左右都很难拍摄出虚化效果。焦距变为 35mm 之后,虽然仍是广角镜头,但是景深还是变小不少。光圈为 F2.8 时的虚化效果比 16mm 时要大,从图例中感觉到的虚化的类似于使用 50mm 镜头拍摄时 F4 和 F5.6 之间的虚化效果。与 16mm 镜头相比视角发生了变化,虚化的效果和 50mm 镜头比较类似,但是因为视

7、角的差异,照片的印象也稍有不同。 焦距增长到 50mm 之后,虚化的程度进一步增强,和 16mm 以及 35mm 镜头的成像 氛围明显不同。最大的变化体现在收缩光圈时,即使光圈缩小到 F22,景深还是较小, 让背景始终没有泛焦效果。使用广角镜头时想要虚化背景很困难,而在使用焦距 50mm以上的镜头时则很难以拍出照片整体都合焦的泛焦效果。拍摄者应该理解镜头特性的 差异,在适当场合使用适当镜头,让它们能够自然发挥出各自的性能。85mm 已经属于中远摄镜头的领域,其成像和 50mm 镜头有着较大差异。就像是有 一个肉眼不可见的分界线,把两者区别开来。景深很小,F2.8 时针对眼部合焦,头发 前部的一

8、部分已经被虚化,手臂也有很明显的虚化。而使用 50mm 镜头时,颈部和头 发前面的蓬松部分都在景深之内,显然差距是较大的。虚化效果和 85mm 镜头比较近似,但是视角变得更窄,所以照片给人的印象也有 些差异。拍摄距离较长,比起使用 85mm 镜头时更加容易控制焦点。虽然这样的拍摄 距离还不至于只要针对脸部整体进行对焦就大功告成,但是比起 85mm 镜头来确实对 于焦点的控制要求不那么严格。虚化大小看上去大了一圈,虚化的效果也具有远摄镜 头独有的气氛。被拍摄者和背景的分离更加明确,使得被拍摄者整体都在画面中突显 出来。200mm 焦距时实际上对虚化起到主要支配作用的是镜头的焦距,将光圈从 F2.

9、8 缩 小到 F4,虚化效果也没有使用其他焦距的镜头时那样明显的变化。即使将光圈收缩到 F22,也不可能拍摄出整体合焦的泛焦照片。拍摄距离相应变长,所以不仅是脸,被 拍摄者全身都处于同一个合焦面内,即使使用 F2.8 拍摄,身体各个部分也都位于合 焦范围内。脸部各个部位之间没有合焦点位置的差异,不管是对睫毛还是对鼻子进行 对焦,合焦面几乎是统一的。观察不同镜头高度和焦距带来的全身人像的变化观察不同镜头高度和焦距带来的全身人像的变化16mm 的镜头会产生强烈的透视感。改变相机高度会给照片带来完全不同的印象。 从高角度拍摄时极端的变形会让头显得很大。而从低角度拍摄的优点是腿会显得很长, 但是鼻孔也

10、会被拍得很清楚,这点需要注意。另外,广角镜头的特殊成像效果让画面 四周看起来向外侧拉伸,于是被拍摄者的头或脚会比实际看起来要大,拍摄者应该在 理解广角镜头成像特性的基础上进行拍摄。没有 16mm 镜头那样强烈的透视感,成像很自然。所以改变相机位置并不会有 16mm 镜头那样强烈的印象差异。即使从最高的位置拍摄,被拍摄者的头部也并没有显 得很大,看上去很自然。被拍摄者和相机之间拍摄距离也正合适,可以说这是比较容易控制的焦距。另一方面,透视感虽然轻微但依然存在,所以从被拍摄者脸部的高度 拍摄的话,会让腿看上去显得有些短。可以说不管从什么高度来拍摄,被拍摄者的成像几乎都相同。背景的变化和 16mm

11、镜头相比也相对安定,不会发生骤然不同的现象。成像特性和 50mm 镜头相似,但是 变形更小。拍摄时被拍摄者和相机的距离也正合适。这样的距离使拍摄者和被拍摄者 能够用语言交流,拍起来也更轻松。这种平衡也是 85mm 镜头被称为人像镜头代表的 原因之一。使用 200mm 镜头时视角有所变窄,被拍摄者和相机的距离也离得更远。所以,相 机高度差带来的拍摄角度差异也更小,背景的移动也较小。被拍摄者的成像和相机的 高度也几乎没有关系。总的来说,相机的高度差异带来的整体印象变化很小。如果想 要拍摄全身清晰的照片,使用焦距较长的镜头会较为方便。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使用 远摄镜头在拍摄时和被拍摄者的交流会有所不便

12、。人像摄影没有定规,应该重视感觉自由拍摄人像摄影没有定规,应该重视感觉自由拍摄照片中被拍摄者的印象会因使用的镜头和拍摄时相机高度的不同而发生很大的变 化。镜头焦距越短,这样的变化就会越明显。只是提高到 200 厘米左右的高度拍摄, 照片的印象也会迥然不同。在拍摄人像的时候,一般强调的都是光圈和背景虚化方面的技巧。但是如果能够 理解拍摄时相机高度和被拍摄者的关系,就更容易拍出想要的效果。在实际拍摄中也 考虑这一要素,并结合之前解说的曝光和对焦等要素,就能拍出得意的作品。拍摄者首先要考虑展现被拍摄者的哪一面,再选择合适的镜头,然后决定拍摄的 高度,确定照片的整体氛围。人像摄影并无定规,拍摄者的感觉非常重要。在掌握了 典型拍摄方式的基础上,充分理解镜头特性,再对拍摄角度下一番工夫,就能拍摄出 别具一格的人像照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