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酸的教学设计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860540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乙酸的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乙酸的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乙酸的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乙酸的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乙酸的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乙酸的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乙酸的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乙酸的教学设计乙酸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根据教学大纲和以上的教材分析,乙酸的结构和性质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特别是酯化反应的特点和过程分析即对酯化反应演示实验的观察和有关问题及数据分析、推理又是性质教学中的重点。2教材的处理:为了使教学具有更强的逻辑性,突出教学重点内容,充分说明物质的性质决定于物质的结构,对教材的内容在教学程序上进行了调整:(1)将乙酸的结构特点放在乙酸的性质之后去认识。当学生对乙酸的性质有了感性认识后,再提出为什么乙酸会有这些性质呢?必然使学生联想到它的结构有何特点呢?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观点的认识,又能反映出化学思维的主要特点

2、:由具体到抽象,由宏观到微观。(2)为了突出酯化反应的过程分析和加深对酯化反应的条件理解,将课本 P148 的演示实验做了适当的改进(详见教学过程设计),增强了学生对实验过程及实验数据的分析推断能力,达到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教学效果。3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使学生掌握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主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初步掌握酯化反应。(2)能力培养一通过实验设计、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加强基本操作训练,培养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和求实、创新、合作的优良品质。(3)方法训练介绍同位素原子示踪法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通过酯化反应过程的分析、推理、研究、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宏观到微观

3、、从实践到理论的自然科学思维方法。二、教学方法二、教学方法“探究式探究式”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一个过程,其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特征,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高手。其基本过程如下:以上过程可概括为:情景激学,实验促学,构建导学,迁移博学。三、学生分析和学法指导三、学生分析和学法指导1学力分析:从知识结构上看,学生已经学完烃的基础知识和乙醇、苯酚、乙醛等内容,对有机化合物的学习特别是有机分子中的官能团和有机物的化学性质之间的相互联系有了一定的认识,能掌握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具备了一定

4、的实验设计能力,渴望自己独立完成实验。有较强的求知欲,师生间彼此了解,有很好的沟通交流基础。2学法指导: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在教学中:(1)通过指导学生设计多种能证明乙酸酸性和酸性强弱的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掌握如何通过化学实验设计和实施化学实验达到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通过对酯化反应演示实验的改进,突出了酯化反应过程、条件和实验装置特点的分析推理和研究,使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教师创设的演示实验氛围,潜移默化地受到自然科学方法论思想的熏陶。自然科学的研究过程是以自然现象、科学实验为基础,用提出问题探索分析解决问题迁移发展(再提出问题)的

5、方法展开探索的过程。教会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四、教学手段四、教学手段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学生设计实验、实物感知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共同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五、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五、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重点抓好性质教学这一主要环节,其教学过程设计如下: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乙醇的结构和一些重要的性质,知道它是酒的主要成分,那你又是否知道:为什么陈年的酒越长味道越香?厨师烧鱼时加醋并加点酒,鱼的味道就变得无腥、鲜美?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够知道其中的奥妙。板书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讲述醋的主要成分就

6、是乙酸,所以乙酸又叫醋酸。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乙酸的结构和性质。展示无水乙酸样品,让学生观察并总结乙酸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和气味)。板书 (一)、物理性质1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2易溶于水乙醇等溶剂3沸点:117.9熔点:16.6讲述当温度低于 16.6时无水乙酸易凝结成冰一样的晶体,所以无水乙酸又称为冰醋酸。过渡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乙酸的一些外观特征,为什么酒的年份越长味道就越香?厨师烧鱼时加醋并加点酒,鱼的味道就变得无腥、鲜美?让我们看看它到底发生了什么反应?板书 (二)、化学性质师根据初中已学知识,大家说说乙酸有什么性质?生弱酸性师根据下列药品,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乙酸的确有酸性?请大家讨论

7、得出结果药品:镁条、NaOH 溶液、Na2CO3粉末、乙酸溶液、酚酞实验一乙酸与镁的反应实验步骤:向一支盛有少量乙酸的试管里加入一小段镁条,观察现象。实验现象:有气泡产生实验结论:乙酸能跟活泼金属作用,具有酸性。化学反应方程式:2CH3COOH+Mg=Mg(CH3COO)2+H2 实验二乙酸与碳酸钠的反应实验步骤:向一盛有少量碳酸钠粉末的试管里,加入约 3 mL乙酸溶液,观察现象。实验现象:试管里有无色、无味的气泡生成实验结论:乙酸具有酸性,且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2CH3COOH+Na2C03=2CH3COONa+CO2+H2O实验三乙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实验步骤:先取氢氧化钠

8、溶液于试管中,加入一滴酚酞,再逐滴加入乙酸实验现象:红色褪去实验结论:乙酸具有酸性化学方程式:CH3COOH+NaOH=CH3COONa+H2O归纳通过前面几个小实验可以证明乙酸具有酸的通性:能与活泼金属、碱、盐等物质发生反应。乙酸的酸性比硫酸、盐酸等的酸性弱,但比碳酸的酸性强。观看“除去水垢”漫画,说出其中的道理。投影乙酸除去水垢的原理:2CH3COOH+CaCO3=Ca(CH3COO)2+H2O+CO2板书1乙酸是一种有机弱酸,具有酸的通性。 酸性强弱:H2S04CH3-COOHH2CO3过渡厨师烧鱼时加醋并加点酒,鱼的味道就变得无腥、鲜美?这是为什么呢?乙酸的酯化反应阅读思考、观察分析、

9、相互讨论、联想推测、归纳小结,具体操作过程如下(这是本课时的重点):阅读思考课本第 75 页76 页,阅读要点:什么是酯化反应?有何特点?实验 317 中,反应所需的药品是什么?各起什么作用?药品的添加顺序如何?实验装置有何特点?讲解酯化反应的概念(由学生回答)演示实验观察乙酸乙酯样品如何去感知其物理性质?色、味、态、水溶性、密度(无色、具有芳香气味的液体,微溶于水,密度小于水)投影出示下表物 质沸点()密度(g/mL)水溶性乙 酸117.91.05易 溶乙 醇78.50.7893易 溶乙酸乙醇770.90微 溶混合乙酸和乙醇,加热并收集馏出液,在馏出液中加入约 3 倍体积的水,观察现象。(无

10、分层现象,说明了什么?)未生成乙酸乙酯,加热时反应很慢。混合乙酸和乙醇后,再加入少量浓硫酸,加热并收集馏出液,馏出液有浓厚的果香气味。设问 l那么馏出液中是否有乙酸和乙醇?如何验证?(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有乙酸。有乙酸就有乙醇,为什么?)将馏出液分成两份,第一份:加 3 倍体积的水第二份:加 3 倍体积的饱和碳酸钠溶液(滴 2 滴酚酞)观察现象:均出现分层,但第二份中有小气泡,形成的酯层比第一份用水者厚。设问 2a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目的是什么?(中和乙酸,吸收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气味;降低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b为什么产生蒸汽的导管口要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防止加热不均匀,使溶液倒吸。

11、)设问 3在上述这个酯化反应中,生成物水中的氧原子是由乙酸分子中的羧基上的羟基提供,还是由乙醇分子的羟基提供?如何能证明你的判断是正确的?能否提供理论或实验依据?(学生充分思考和讨论,提出设想)介绍酯化反应的机理用含 180 的醇跟羧酸起酯化反应,形成含有 180 的酯,证明这种酯化反应的实质是:羧酸脱去羧基上的羟基,醇脱去羟基上的氢原子。说明这是教材第一次用实验证明反应的历程,采用同位素示踪原子进行实验是一种先进的科学方法,可以直观地描述酯化反应的机理,使学生更清楚的认识反应实质。 设问 4在酯化反应中,为什么要加冰醋酸和无水乙醇?(由于酯化反应可逆,冰醋酸和无水乙醇中基本不含水,可促使可逆

12、反应向酯化反应方向进行,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催化剂和吸水剂)通过这种层层递进式的教学,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亲身感知和体验化学实验在科学探索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板书醇化反应的实质:酸脱羟基、醇脱氢(羟基上的)过渡结构决定性质,是什么样的结构决定了以上性质呢?展示乙酸分子的球棍模型,让学生总结乙酸的化学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板书 (三)、分子组成与结构讲述乙酸可以看作是甲基和羧基组成的。强调:羧基的存在使得乙酸即具有酸性,又能够发生酯化反应【过渡】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板书 (四)乙酸的重要用途乙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可用于生产醋酸纤维、合成纤维、喷漆溶剂、香料、染料、医药以及农药等。同时,乙酸是食醋的重要成分,也可用于杀菌消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