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改革论文 农业制度创新论文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860008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生产改革论文 农业制度创新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农业生产改革论文 农业制度创新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农业生产改革论文 农业制度创新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农业生产改革论文 农业制度创新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农业生产改革论文 农业制度创新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生产改革论文 农业制度创新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生产改革论文 农业制度创新论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业生产改革论文农业制度创新论文农业生产改革论文农业制度创新论文农业生产的飞跃与制度创新农业生产的飞跃与制度创新摘要:中国的农业改革和发展的历史进程需要两个飞跃:一是家庭承包制;二是实现农业的规模经营。第一个飞跃,农业生产跃上了新的台阶,改变了中国及至世界的粮食生产格局,但由于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在越来越零散的土地上创造财富的能力已经被最大程度地挖掘,农业的第二次飞跃即农业的规模经营,显得越来越迫切,但农业的第二次飞跃迟迟没有到来,究其原因,第二次农业的飞跃缺乏理论支持和实际的制度创新。关键词:农业;飞跃;制度创新一制度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内生性变量,经济发展是制度起源、变迁和创新的推

2、动力量,而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又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作为内生变量,制度对经济活动或者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着无所不在的影响,就像诺斯说:“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更规范地说,它们是为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制约。”“制度制约即包括人们对所从事的某些活动予以禁止的方面,有时也包括允许人们在怎样的情况下可以从事某些活动的方面”1。诺斯认为,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在于制度,一种能够提供个人刺激的有效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在诸多因素中,产权最重要,有效率的组织需要在制度上做出安排和确立所有权,将个人的经济努力变成私人收益率接近社会收益率的活动。在诺斯看来,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经济的发展虽然起重

3、要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制度,包括所有制、分配、机构、管理、法律政策等。他认为,制度是促进经济发展和创造更多财富的保证,若社会群体发现现有的制度不能促进发展,就应该酝酿建立新制度。农业的第一次飞跃就是制度创新的成果。新中国建立后到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在农业制度上选择了集体化,经过短暂的互助组形式之后,历经初级社、高级社,直至建立人民公社,从效率上来说,每一次集体化形式的变革。 (1)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在生产资料的归属问题上,禁止任何形式的私人占有,彻底消除了农民按照自己的意志或愿望追求个人福利的可能性,农民变成了单纯挣工分的劳动者,成为公社集体的“雇佣劳动者”,丧失了劳动的

4、积极性、主动性,生产效率无从提高;(2)决策不自主。人民公社是政社合一的,各级管理者并非由社会选举产生,管理者只对上级行政部门负责,而不对人民群众负责,虽有权力但责任不明,因此常常忽视经济效率,管理经济运用更多的是行政手段。生产如何管理、商品如何购销、收入如何分配都由国家指令性计划调节与安排,整个公社的三级集体实际上也缺乏农业生产经营决策的自主权,这必然会抑制农业集体的积极性。 (3)排斥市场的功能。人民公社时期的所有农产品全部由国家统购统销,排斥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调节功能,堵塞了社员、管理者改善个人福利的正常渠道,既造成了资源浪费,也造成了效率低下,农村的劳动力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制

5、约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4)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收入分配的平均化,使广大农民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因此出工不出力,消极怠工的现象非常普遍,劳动与分配脱节造成农民劳动热情丧失,劳动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5)农民的生产生活被限制在有限的土地上,剥夺了他们自由选择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自由,除了留在人民公社体制内别无选择。二198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业生产上的正当地位,这种制度安排适应了农业生产的自然特点和经济规律,后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到家庭承包经营制,更符合农业生产的要求,更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的家庭经营制度是制度创新的成果,农业生产的自然特

6、点和自然规律决定了家庭经营是最适宜、最有效的经营模式,是赋予农业生产最大自由度的农业制度,家庭经营具备农业生产领域中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以及避免外部性损失的优势。这种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及避免外部损失的优势,是农业家庭经营内在本质规定,因而这种优势是一种自在的优势,是一种成本最低的优势,这种优势是农业生产领域中其他一切经营方式所不可能具备的。农业的家庭经营作为制度创新,是一种需求诱导型的制度变迁,随着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其制度的缺陷也逐渐地暴露出来,这些缺陷集中表现为制度供给不足或者是制度需求超过制度供给的情况越来越多,面对微观经济基础和宏观社会环境的一系列变化,家庭承包经

7、营制正在失去它当初的活力。现行家庭承包经营制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土地的产权不清。农村土地的产权主体不清,农地虽为集体所有,但空间集体是谁,在现实中很难分清,这种状况导致农地的使用权具有非排他的性质,上级机关可以随意将耕地转为他用,农地被蛮横侵权,而无维权的依据。产权不清也导致土地的流转机制不完善,土地的转入和转出都不能如愿,既制约了农民脱离土地进入其他非农产业,也制约了土地集中实现规模经营。 (2)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不牢,农地承包有一定的期限,虽然这个期限很长,但毕竟仍有期限,这影响了农民对土地未来的预期,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农业追加投资的积极性,而且土地的定期分包,使农业的经营规

8、模越来越小,并会随人口的增长不断细小下去,致使农业的收益越来越小,难以继续积累财富,农民在有限的土地上进行“小而全”的生产和生活,土地不但承载着生产的职能,而且承担着农民的社会保障职能,这进一步制约了土地的专业化生产和土地使用权的流转。 (3)集体经济缺乏有效形式。集体经济在家庭承包经营制中形同虚设,并没有起到组织与服务作用,集体经济的效用没有实现,既无力引导农民进行生产经营和进入市场,也没有当农民的利益受到侵害,或者面临经营风险与市场风险时,代表农民维护农民的利益,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中国目前的村级组织仍然是党政不分,村集体与农民之间缺乏充分的双向选择,农民的利益反而经常受到村集体的侵害。家庭

9、承包经营的上述制度缺陷,都直接或间接根源于土地问题,损害农业家庭经营的各种不良行为,如政府行为、集体行为和个人行为,都是由制度的缺陷引起的。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必须从土地承包问题入手寻求突破口,才能改革和完善农业制度,通过农业制度的再创新,促使农业生产由第一次飞跃走向第二次飞跃。三农业生产从第一次飞跃进入第二次飞跃,面临着许多理论支持问题,需要大量的制度创新开拓新的农业格局。第二次飞跃的实现,从宏观上说,就是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借鉴西方国家农业经营模式,进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从微观上说,就是通过规模经营实现农业增产,保证农民走向富裕。无论是农业的现代化还是使农民富裕起来,都是以规模经营为前提的,

10、没有规模经营就不可能有建立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社会化大生产;没有规模经营也就不可能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创造条件,如果大量农业人口无法转移就不可能在现有农业生产力的状况下实现农民的富裕。实现农业的第二次飞跃,也就是实现规模经营,使土地相对集中。土地的集中经营跟现有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定期平均分配土地的农地制度存在着深刻的矛盾,消除这种矛盾需要在制度上予以转变。首先,土地的集中涉及到土地的流转问题,土地的流转需要现有农地制度创新,建立农地流转的合理渠道;其次,土地集中涉及到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劳动力的转移涉及到户籍问题、城市化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等等,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通过社会结构的再调整,才能

11、为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创造条件,这是最需要制度创新的方面,也是最难进行、遇到阻力最多的方面;最后,土地集中规模经营,需要建立健全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配套服务的专业化组织。就农地的流转来说,农地流转的核心问题是农地的产权问题,理顺了产权,理顺了土地制度,土地的流转和集中才有可能,要形成富有成效的土地流转和集中制度,需要厘清两个重大问题:第一,重新认识土地的所有权问题,把土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统一于经营主体个人,既与社会公众大生产的要求相一致,也有利于消除家庭承包经营的制度缺陷。第二,建立和完善农业资源流动的要素市场。目前由于农业资源要素市场发育迟缓,农业生产家庭经营的“小而全”的局面尚无根本性转变,农

12、民只能在原有结构的边际增量上调整投入结构,因而其调整的幅度小且调整的成本高。这种调整由于缺乏要素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包括土地在内的农业资源难以流向发挥其最大优势的市场主体,造成农业资源利用率的低下和浪费,土地资源流动受阻。就农业人口来说,农业的规模经营和农地流转必须要求把大量的农业人口转移出去,而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要打破现行的城乡二元结构,给农民同等的国民待遇权,加快城市化的进程,使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向非农产业转移,为此要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推动劳动力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合理流动。当前农业生产的第二次飞跃虽涉及到一系列的制度变迁和创新,这次飞跃都无可避免,而且越来越具有迫切性,

13、因为农业生产的家庭经营制度虽然使广大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在走向富裕的道路上却步履维艰,陷入相对贫困的境地,城乡之间差距的越拉越大,使三农问题突破了经济层面,演变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严重动摇了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因此党的十六大以后,解决好三农问题成为新的领导集体面临的一个严峻的课题,解决三农问题成为全国上下的共识,实现农业生产的第二次飞跃势在必行,但如何破题,如何在理论层面、制度层面、政策层面予以推进,是各方面探讨的重点,而制度层面的创新尤为重要,它是理论探讨的成果,又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没有制度的创新,没有宏观的布局,仅就三农论三农,仍然不能跳出原有制度的窠臼,寻找不到恰当而合适的突破口。因此,农业的第二次飞跃所需要的制度创新是一个全局性的制度变迁,需要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性转变,如果这次飞跃能够顺利完成,那么中国农业的现代化、中国城市化水平和进程、国民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质量、我的综合国力都将得到全面的提高,中国整体现代化水平将会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