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全城接力找回她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859381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734.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沙,全城接力找回她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长沙,全城接力找回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沙,全城接力找回她(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责任编辑 李军 版式编辑 李珈名政治 社会2015年6月15日星期一7湖南日报记者姚学文?名片: ? ? ? ?最近获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经济学和 社会学双学士学位的陈雅琢,是位地地道道 的湖南妹子。在长沙市一中读书期间,曾担 任校学生会主席。2011年,陈雅琢高中毕业, 选择赴美留学。目前,离大学毕业虽然还有 一段时间,但她已被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 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十几所世界名校录取 为研究生。 故事: 陈雅琢的聪明和活跃是出了名的,无论 是中小学还是大学,陈雅琢总是同学们追逐 的目标。大学四年,陈雅琢收获满满:师从美 国最顶尖的经济学家、 社会学家和政治学 家、美国前劳工部长Rober

2、t? Reich,到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调研,到伯克利亚太 研究院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研究助理。陈雅琢的爱心更是令人感动。2008 年,四川遭受大地震。其时,正在长沙市一 中担任学生会主席的陈雅琢,立刻组织了 多项大型活动,为灾区募捐。高三时,她出 版个人文集 我的世界我的梦,并将售书 所得悉数捐给四川理县灾区,资助品学兼 优的少数民族学生。 陈雅琢上大学虽然远在美国,但她的爱 心却跨越了太平洋。 “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次看到有 关老挝、菲律宾、印尼、印度等开发项目的资 料时,我差点流下泪水。”陈雅琢说道, “ 我清 楚地看到了教育资源缺乏,以及教育理念落 后保守给当地的妇女带来的痛

3、苦和折磨。” 陈雅琢希望多多帮助贫困的孩子。大学 第一年暑假回国,陈雅琢特地到重庆西南山 区支教。在支教中,她发现很多山区的贫困 孤儿,他们不是上不起学,因为学杂费是全 免的,当地的教育资源也不断好转。最令人忧虑的是这些孩子没有梦想,不知道也不敢 去拥有梦想,他们并不知道读书可以给他们 带来什么。 “ 因为从小缺少关爱和关心,很多孩子 的心灵封闭,甚至有些扭曲、自闭和孤傲。” 陈雅琢内心发生了一些细微的改变, “ 我们 不应只是送给这些孩子们文具、 食物和衣 服,而要更多关心他们的内心。” 于是, 她牵头创办了泉心基金会。4年 里,基金会在加州组织了几十次活动,进行 募捐。 每年10月, 还在

4、伯克利举办慈善晚 宴,邀请美国很多久负盛名的慈善家、教授、 议员以及旧金山的学生参加。 “ 慈善晚宴的 目的,除了筹集善款外,更重要的是借这个 平台,让专业人士和非专业的学生一起探讨 慈善的意义和行之有效的方法。” 每年暑假, 她都会组织暑期支教夏令 营,前往重庆山区。在活动中,他们和参加的 孤儿同吃同住,还策划运动会、T台时装秀、 瞎子过河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孩子们表达自 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优点,让他们更勇敢 和自信。 “ 不管今后我走到哪里,我的爱心之路一 定会继续走下去。”陈雅琢动情地说。湖南日报记者肖军 黄巍 通讯员龚卫国 李乐琳“ 那时停在芷江机场的飞机是P51,又 叫野马式战机。

5、我经常看到飞机起飞半小 时轰炸后飞回来,第二批飞机又马上起飞, 轮番轰炸”6月9日,今年89岁的芷江抗 战老兵刘道民, 在芷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胜利受降纪念馆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刘道民是抗战老兵, 也是芷江受降见 证人。在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前夕,老人忙 得不亦乐乎,经常接受媒体采访,讲解自己 经历过的 “ 活历史”。在老师帮助下 顺利当上空军时间倒回到70年前。1944年夏,当时驻 守在芷江柳树坪村的国民党空军第九总站 无线电区台招聘人,要求初中毕业,考试入 伍。正读初三的刘道民报了名,但考试分数 却没达标。 “ 主要是数学和物理没考好,我赶紧去 找班主任, 当时空军招生办主任兼宏济中 学

6、( 今芷江民族中学)语文老师,因为我平时作文经常得他表扬, 所以希望他能帮 我。”刘道民回忆。 看着眼前这个一米八几的大高个、满 腔热情的年轻小伙,又是自己的学生,班主 任动了恻隐之心, 找上面说明情况。 “ 在老 师帮助下, 我顺利当上了空军。”1944年8 月, 刘道民正式进入国民党空军第九总站 无线电区台,学习无线电报务。日本飞机轰炸 是家常便饭“ 当时驻扎在芷江机场的有美国陈 纳德飞虎队、 国民党空军第五飞行大队 以及中美混合大队。 我们总站无线电区 台负责管理洪江、溆浦与贵州黄坪、四川 秀山等地的收发电报工作,共100余人。” 刘道民说, 当年他们穿的是美国定制的 黄白色电光卡制服,

7、用的是美国电报机。 1944年后, 抗战进入紧张阶段。 “ 那时 日本飞机来芷江轰炸是家常便饭, 有时一 晚上要躲两三次, 一跑跑到宏济中学旁的 城墙外,我们还把城墙拆了一段,方便老百 姓躲避。” 对日本飞机轰炸, 刘道民记忆深刻: “ 芷江北街一所小学有一栋两层楼的大砖房,一共8间教室,一个晚上,日本飞机呼啸 过来,一个炸弹就把那栋楼毁了。” “ 还有一次,也是晚上,芷江城上空飞 来了10多架日本飞机,老百姓都躲起来了, 只听见我们这边的飞机也行动起来, 双方 发生激烈战斗。 一架日本飞机被击落在唐 家桥村那边。那晚,我提心吊胆亲眼看到了 空战,看到了炮弹轰炸的闪闪红光。” 就是在这样的战争

8、环境下, 刘道民坚 守着工作岗位。见证激动人心的 历史时刻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 降。 “ 我们总台几个年轻人把站里最大的 收音机抬到县城大街上,喇叭声调到最大, 反复播放日本天皇宣告无条件投降的录 音,当时大家心情很激动呀!” 刘道民说话 时,眼里仍透着激动。 “ 那天街上满是庆祝的人群,大家欢 呼、拥抱,到处是鞭炮响,大街上铺满了厚 厚的鞭炮纸屑。我们抬着收音机在大街上 反复游行,来回穿了多条街、过了好几条 巷,浑身是劲,一点不觉得累。”刘道民说,芷江大街上还贴满了大快人心的对联、横 幅等,大家争着去看,振奋不已。 1945年8月21日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日 子。听说日军代表

9、要来芷江投降,成千上万 的人从不同方向朝芷江城东一里多外的机 场跑去。 “ 那天秋高气爽、晴空万里。机场处有 很多美国宪兵站岗, 守着日本前来投降的 飞机。 降机天蓝色, 上面有草绿色波纹图 案,机翼上印有日本国徽标志。”刘道民回 忆。 “ 我们挤在人海里伸着脖子看,见今井 武夫等人从机场口低着头走出, 他们向中 国国旗行礼, 向来接应的中国军官鞠躬敬 礼后,垂头丧气钻进一辆美式吉普车,前往 受降会场。”刘道民激动地说,当时人山人 海,怒吼有如井喷。 “ 中国胜利!日本必败”、 “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 上砍去” 整个机场口号声、 歌声响成 一片。 受降仪式进行顺利。日本

10、降使在中国 受降将军指令下, 完成了一系列受降步 骤,历时1小时20分。下午4时50分,日本 降使起身鞠躬,退出会场。 “ 虹!彩虹!中国的彩虹!”突然一位美 国朋友高声呼叫。刘道民说,就在人们退出 会场时,七里桥的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彩虹, 中国军民齐呼,都说这是胜利受降的吉兆! 见证日本投降,大家心情特别好。 “ 能见证胜利的那一刻, 太激动人心 了!”当晚,刘道民和几个战友都醉了,是为 胜利与和平而醉。湖南日报6月14日讯 (记者 李秉钧 白培 生 通讯员 何光红)“ 这是当年投诚日本军士 高桥俊平向中国交出的恤兵手册,是日本侵略 我国的铁证。”6月14日, 嘉禾县档案局原局长 唐德元向记者

11、展示该局 “ 镇馆之宝”“ 李国 柱档案”中的日本军士恤兵手册。 该恤兵手册,是一个长14厘米、宽8.5 厘米的小册子,共存22页。恤兵手册的封面 是二战甲级战犯东条英机题写的 “ 恤兵”二字和他的名字, 第一和第二页印有一些鼓 动日本士兵参加侵华战争的图片和“ 昭和 十七年十月”、 “ 陆军恤兵部”等文字。第三 和第四页, 则印有中国及其周边地区的地 图。其后有几张空白页,则写下了高桥俊平 当时交代的诸如姓名、住址、家庭成员等信 息的文字。 恤兵手册的后面几页则印有昭 和十七年日历、日本天皇的诏书等内容。 唐德元介绍,1944年3月至1945年8月, 湖南省政府及所属机关秘书厅、 财政 厅、

12、教育厅及高等法院陆续迁到嘉禾。1945 年6月, 一个日本军士走进了省政府秘书 厅。因语言不通,这位日本军士被带到国民 政府顾问李国柱的住处。 李国柱曾留学日 本,懂日本话。经交谈,得知这位日本军士 名叫高桥俊平, 是日本九州宫琦县南那珂 郡人,是来投诚的。高桥俊平当即向李国柱 交出了恤兵手册。后来,随着抗战胜利,湖南省政府迁往回长沙, 高桥俊平也被押往 长沙,后被遣返回日本。 唐德元说, 这本恤兵手册和李国柱亲 笔撰写的自传一直珍藏在国民政府档案室 中。随着民国档案的整理,后被保存到嘉禾 县档案局。2007年12月,李国柱的自传和日 本军士高桥俊平的恤兵手册被湖南省档案 局评定为 “ 镇馆之

13、宝”三等奖。 “ 今年是中国 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 我们将加大对包括日本军士恤兵手 册等抗战珍贵档案的展出, 揭露日本军国 主义的侵华罪行, 教育我们的青少年要珍 惜和平,不忘国耻。”嘉禾县档案局局长彭 晓青表示。湖南日报记者戴勤 蒋剑平 通讯员隆清泉 黄学和“ 感谢救助站的同志帮我送回了走失69天的儿 子,我们全家人感激不尽。今天特意打个电话再次道 个谢,并祝好人一生平安。”6月8日,新邵县民政局办 公室接到了来自衡阳市衡南县柞市镇桃源村村民黄 科祥的电话。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走失的小伙今年18岁,因智力障碍从小也没上过 学。今年3月18日,其父黄科祥带他到离家

14、几十公里的 呆鹰岭镇买衣服时,两人走散了。小黄毫无目标地到 处乱跑,走累了就睡在马路边、屋檐下,见哪里办红白 喜事就主动上门帮忙,讨点饭吃。因智障,别人问他, 他什么也说不上。 4月30日深夜, 小黄睡在新邵县寸石镇银路村的 一个农户阶基上,户主报警后,当地派出所立即出警 赶到现场,将他带到镇民政办,尔后转送到新邵县救 助站。 救助站工作人员像对待亲人一样,给小黄安排住 宿,嘘寒问暖。可是小黄总是沉默寡言,闭口不开。工 作人员不厌其烦、千方百计与他沟通,想消除他的疑 虑和不安。在耐心询问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他满脸 通红、手脚滚烫,便立即将他送往县人民医院诊断治 疗。经工作人员和医护人员的精心呵

15、护,几天后,小黄 感冒发热就彻底治愈,其精神状况大为好转。他渐渐 和救助站的叔叔阿姨们熟悉了,也肯说话了。通过零 零碎碎的话语,仔细分辨他的口音,工作人员初步分 析他是衡阳方向,而衡阳那么大,要想找到他家人犹 如大海捞针。 尽管如此,救助站工作人员并没有灰心,为了让 小伙子能尽快与家人团聚,他们毅然决定将他带到衡 阳。 在当地民政部门的帮助下, 走遍衡阳市5县5区2 市,采取一个县一个市地寻找的办法为小伙子寻找回 家的路。功夫不负有心人,工作人员通过几天的艰辛 找寻,终于在衡南县救助站的寻人启事档案中翻到一 则寻人广告。经核对联系后,走失的小伙子正是寻人 启事要找的人。此时,工作人员才知道走失

16、小伙子的 姓名。 5月27日,与家人失别69天后,小黄回到了正在到 处找寻他而急得团团转的家人身边。要从根上解决 “ 不严不实”的问题,关键在于我们 这些领导干部切实把自己摆进去,用 “ 三严三实”的戒 尺规范自己的言行,进一步严纪律、强约束、敢担当、 真实干,形成风清气正、团结拼搏、廉洁实干的良好政 治生态。 一、加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做到对党忠诚。要 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 式。要见缝插针,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既重 点充电,又广泛涉猎。要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 重要讲话精神来增强政治定力。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 原原本本学,逐篇精读,学深悟透,不断坚定共产党人 的信仰追求、为民情怀和历史担当。要通过学习党章 来锤炼党性。遵守党的基本组织原则,严守党的政治 纪律和政治规矩,做到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 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要通过学习传统文化 来陶冶情操。要从中国浩瀚的历史传统文化中汲取营 养, 要通过学习革命先辈的先进事迹来提升自我,激 发自己内心的正能量,给人以思想净化,给人以心灵 励志。 二、强化修养,坚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