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选择题)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35859170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选择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选择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选择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选择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选择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选择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选择题)(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绪论部分复习思考题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是:A.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B.唯物史观和剩余 价值学说;C.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D.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学说。B 2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和理论结论是:A.剩余价值学说;B.唯物史观;C.无产 阶级专政学说;D.科学社会主义。D 3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是: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 科学社会主义;D.无产阶级专政学说。A 4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是:A.阶级性和群众性的统一;B.历史性和现实性 的统一;C.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D.批判性和创造性的统一。C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

2、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特征是:A.一元论与多元论的统一;B.革命性科学性的 统一;C.理论与实践的统一;D.阶级性和实践性的统一;E.感性认识与理性 认识的统一。BD 2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因为马克思主义:A.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B.包含了一切现实问题的正确答案;C.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构成和发展动力; D.提供了研究问题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E.在实践基础上达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 的统一。ACDE 3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是:A.哲学是马克思 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B.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手段;C.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 目的;D.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

3、思主义学说的核心;E.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证实和运用。 AD哲学部分复习思考题一、单项选择题1、唯心主义在物质与意识关系问题上的错误是 :A.否认意识的能动性;B.夸大意识 的能动性;C.夸大物质的决定作用;D.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B 2、“万物皆备于我”是:A、唯心主义辩证法的观点;B、 形而上学的观点;C、主 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 3、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是:A、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分裂;B、主观同客观、 认识同实践的分裂;C、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分裂;D、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分裂。B 4、“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是: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 点;

4、C、不可知论的观点;D、二元论的观点。B 5、科学地解决了哲学基本问题的哲学派别是:A、辩证法;B、可知论;C、辩证唯物 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C 6、哲学基本问题是:A、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B、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C、物质 和精神的关系问题;D、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 7、二元论是一种:A、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哲学;B、超党性的哲学;C、2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不彻底的哲学;D、直接承认世界具有统一性的 哲学。C 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 A、系统的完整的哲学;B、合理地解释世界的哲 学;C、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哲学;D、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哲学。D 9、哲学

5、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范畴的关系是:A、本原和派生的关系; 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B 10、 “时间、空间是一切事物的贮藏所” ,这指:A、机械唯物主义的时空观;B、辩证 唯物主义的时空观;C、唯心主义的时空观;D、朴素唯物主义的时空观。A 1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指:A、静止是不存在的;B、运动就是物质;C、运动 是物质的惟一属性;D、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D 12、承认人的意念、情绪等对人体生理活动有重要影响,这是:A、符合实际的唯物主 义观 点;B、唯意志论的观点;C、机械的观点;D、不可知论的观点。A 13、否认意识形式的主观性,

6、把意识看做是人脑的分泌物,这是:A、机械唯物主义的 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 点 D 14、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这是:A、所有哲学都承认的命题;B、所有唯物主义 都承认的命题;C、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承认的命题;D、唯心主义也承认的命题 C 15、人工智能的出现表明:A、意识不只是人所特有的;B、电脑将来会取代人脑; C、意识与物质是统一的;D、人的能动性具有广阔的前景 D 16、意识产生的决定性环节是:A、人脑的进化;B、动物的心理;C、劳动; D、语 言 C 17、 “我们周围是一个人化了的世界” ,这个命题的意思是:A、我们生存的环境是实践

7、 改造过的世界;B、意识是人化世界的决定性因素;C、人的意识的主观能动性不 受客观条件 的限制,可以创造出任何东西;D、社会与自然界完全没有联系 A 18、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A、否认意识 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C、否认空间与 时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D、把人的意识理解为特殊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B 19、 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 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与物质不可分割;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

8、 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D 20、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是:A、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B、客观世界和主观 世界的统一体;C、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体;D、人类实践中所形成的人类 社会关系的总和。A 2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本乙稀、合成橡胶等自 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A、物质世界是 人类创造的;B、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 ;C、物质世界 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D、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B 22、人类创造的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A、是人类的主观意识;B、既非物质,也非意 识;C、是人类

9、意识的物质外壳;D、是意识的客观内容。C 23、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东西而已。 ”这个 命题表明: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观念的 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D、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D 24、人工智能的出现表明:A、意识不只是人所特有的;B、电脑将来会取代人脑;3C、意识与物质是统一的;D、人的能动性具有广阔的前景 D 25、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A、客观性;B、能动性;C、对象性;D、任意性。 B 26、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

10、造客观世界。这一命题表明意识对物质具有: A、决定性;B、预见性;C、能动性;D、主动性。C 27、任何联系都是有条件的,这是:A、唯物辩证法的命题;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D、似是而非的观点 A 28、发展的实质是: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量变和质变的统一;C、运 动和静止的统一;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 29、把事物的运动绝对化会导致:A、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B、绝对主义的静止 论;C、割裂物质和运动;D、割裂物质运动和时间空间的关系 A 30、 “自然从来不飞跃” ,这个命题表现的是:A、肯定事物变化的连续性;B、否定事 物变化的连续性;C、夸大事物变化

11、的连续性;D、割裂物质运动和时间空间的关 系 C 30、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现象说明了:A、因果只是人们整理感觉材料的概念 范围;B、因果间没有确定性可言;C、因果之间的关系完全是辩证的;D、原因 和结果概念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C 31、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唯心 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 关系 A 32、矛盾认识的精髓是指矛盾的:A、普遍性;B、同一性;C、共性与个性的 关系;D、斗争性 A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B、量变质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D、对立统一规律 D 34

12、、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分歧在于:A、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是否承认联系的普遍性;C、是否承认时间空间与事物运动的内在统一性; D、是否承认事物运动的因果性和规律的客观普遍性 D 3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运动发展的观点;B、质量互变规律;C、对 立统一规律;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 36、形而上学与唯物辩证法对立的焦点是:A、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 立;B、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C、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 D、是否承认矛盾及矛盾是事物发展根本动力观点的对立 D 37、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否定事物之间有相对稳定的界限,这是:A、唯心 主义的观点;B、证法的观

13、点;C、唯物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相对主义观 点 D 38、对科学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A、社会生产 ;B、社会制度 ;C、文化教 育 ;D、社会意识 A 39、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论的原则是:A、怀疑论的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 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 D、唯物主义的观点 D 40、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应是:A、循环的;B、绝对的;C、具体 的;D、无条件的 C 41、坚持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就是在认识论上坚持了:A、唯物论 B、唯心论 C、形而上学 D、辩证法 A442、以下论断属于唯心主义真理观的是:A、有用即真理 B、凡真理必有用 C、有效的工具必以真理为依据

14、D、真理必在实践中达到预期效果 A 43、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A、客观真理 B、客观事实 C、社会实践 D、客观规律 C 44、把真理归结为多数人公认的观点,其性质是:A、辩证法的 B、唯心主 义的 C、唯物主义的 D、多元论的 B 4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A、客观实在性的观点; B、主 体性的观点;C、反映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D 46、认识的本质在于:A、能动反映 B、自由选择 C、科学评价 D、主观 创造 A 47、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要由于它是: A、人们的自觉活动 B、物质性的活动 C、主观见之于客观 D、社会性的活动 C 48、在下列理论的对立中

15、,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是:A、能动反映 论与机械反映论的对立;B、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 立;D、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对立 B 49、真理和谬误相互贯通的含义是指:A、真理中含有谬误 ;B、真理就是谬 误;C、二者没有确定的界限;D、在一定条件下二者相互转化 50、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A、永恒性 B、客观性 C、不变性 D、终极 性 D 51、感觉是认识的起点,A、只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B、只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C、只是可知论的观点;D、既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又可能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B 52、从信息的观点看,反映的发生就是: A、信息的产生过程 B、信息的传 播过程

16、 C、信息的反馈过程 D、接受和保留信息的过程 D 53、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 A、产品的分配关系; B、产品的消费; C、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 D、产品的交换关系。C 54、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A、阶级斗争史;B、思想发展史;C、劳动发 展史;D、文化发展史 A 55、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突出表现在:A.社会意识和社会发展的不同步性;B.社会 意识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C.社会意识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D.社会意识对社 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D 56、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B是否承认 阶级斗争;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A 57、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本质上体现了: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物的关系; C、人与人的关系;D、物与物的关系。C 58、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A、英雄和天才人物;B、地理环境和人口因 素;C、阶级斗争;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D 59、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