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杭州乌镇旅游业发展的考察报告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856768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杭州乌镇旅游业发展的考察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苏州杭州乌镇旅游业发展的考察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苏州杭州乌镇旅游业发展的考察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苏州杭州乌镇旅游业发展的考察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苏州杭州乌镇旅游业发展的考察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州杭州乌镇旅游业发展的考察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杭州乌镇旅游业发展的考察报告(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苏州杭州乌镇旅游业发展的考察报告根据旅游专业学习的需要,同时让学生了解旅游业的发展运营模式和管理方式,了解服务行业知识和导游讲解技巧,找出自身状况与实际需要的差距,并在以后的学习期间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与技能,为以后求职与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能力准备,从而缩短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转型期。河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共 29 人组成的考察团于 2011 年 3 月 20 号至 3 月 25 号赴苏州、乌镇、杭州等地考察,由旅游管理系宋军令老师带队,通过参观考察使大家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扩大了交流,感触颇深。在此次实习考察之后,我把搜集来的信息和资料予以归类和整理,撰写了此实习报告, 现将这次

2、考察情况报告如下:一、华东考察的基本情况(一)第一站苏州拙政园到苏州旅游是很多人的愿望。苏州给我的感觉漂亮干净,古韵、现代、小桥、流水在一个城市中结合的相当好。就算是在市中心也很容易看到这这四者的结合。旁边是高速的公路豪华的汽车,这边则是悠长的小河上一条小木船慢慢划过一座古桥,看后意味深长。我们考察团一行人于 20 号晚 9:00 踏上去苏州的路程,第二天早到达目的地,第一个观光点就是江南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拙政园。这一大观园式的古典豪华园林,以其布局的山岛、竹坞、松岗、曲水之趣,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典范” ,面积约 18.5 亩。其布局疏密自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

3、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它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拙政园分东、中、西三部分,各有特色。我们从大门而入,首先是东园。1这里面积最广,绿野遍布、莲渠萦绕,树古林深,而轩台全无,一入院内,旷远、自然之气拂面而来。我们去那日,因为下雨,游客比往日少很多。东园与中院,以极为精巧的游廊为屏风,连接彼此。雨中立于廊下,细细感受这古树参天、小桥流水的宁静和清幽,不禁感慨:人间亦有这般去处。雨滴由廊檐汇聚,很整齐的依序而下,恰成一副水帘。原来古人设计的精致到这种地步,大自然中的所有元素,一草一石

4、、雨雪霜雾,在这里都得到绝好的定位和运用。古人说:人在丹青行,亦成丹青画,确实,美到精妙处时,就能够吸收兼并任何外来元素,而非排斥。据介绍,这里是电视剧红楼梦中黛玉葬花时过的小桥。其实不止这一处,在拙政园里,似乎随处都能感受到大观园的影子,许多轩苑的名字、建筑风格、陈设植株,与书中描述惊人的相似。据导游说,曹家曾购得拙政园的一部分,曹雪芹幼时应该在这里住过。从东园穿过游廊屏风,便进入中园。这是一个全然为水所包围的空间,所有的建筑都依水而建,随波扶摇。此刻,雨丝玲珑,湖清荷静,烟水弥漫,满目环翠,大概一切的尘劳垢集,到这里都无存身之处了吧!此中意味,实非言语可表。据说,此园最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

5、住宅,元代为大弘寺旧址,后又几经变迁,由明代御史王献臣拓建而成今日规模。或许,诗人的唯美、寺院丛林的空灵,从未从这里消失吧。中园里的香洲为舫式结构,所谓舫,简单说就是仿照船的式样。中国古代园林中,常有这种半浸于水中的石舫,上部则有木结构的舱楼。我觉得,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一个突出的精髓点追求精神层面里高度的浪漫和自由。这与西方文化截然不同,譬如西方的园林,它整齐、严谨、一目了然,建筑则威严庄重。这些风格,在中国园林里恰恰找不到,它追求的是天然的、含蓄的和浪漫的。它幽曲而深邃,淡雅而甜美。就像这石舫,人要枕水而眠,建个水上建筑,竟连外形也造成小舟的样子。处身其中,即便无风无波,不也宛如荡漾水泽吗?舟

6、是石头做的,不用担心会象木船一样顺水漂走,不用缆绳去系。因此,石舫还有个名字叫不系舟。古诗云野渡无人舟自横,这种意味,真是中国文化下最妙的绝句之一。香洲为两层楼舱,船头上悬有文徵明写的题额,后人又为之题跋。舱前有联曰:水榭风亭恣胜赏,红裳翠盖共怡情。从中园延水一路向后走,就进入西院。进得西院,游廊便一分两道,左右2各通向不同的景区。沿水而行,就是卅六鸳鸯馆了。卅六鸳鸯馆是个很别致的建筑。分南北二部分,南为十八曼陀罗花馆,北名卅六鸳鸯馆,是一种双厅形式。曼陀罗花就是山茶花,南厅植山茶,宜于冬春。北厅临池养鸳鸯,宜于夏秋。此馆环境优雅,陈设十分精美。馆内顶棚采用拱型状,可以来反射声音,使得余音袅袅

7、,绕梁萦回。作为旧时西院主人宴友会客、听曲休憩的所在,这样设计是颇具匠心的,风雅而不失实用。西园的中心位置有亭。小亭呈折扇状,取苏东坡词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故名。跷角笠盖、月洞漏窗,极尽匠心之妙。人在轩中,无论是倚门而望,还是依栏小坐,均是一道绝然美景。拙政园不愧为江南园林的典型代表。(二)第二站乌镇22 号很早参观完苏州博物馆后就出发前往乌镇。车行很快,在我还在从记忆里搜索曾经看过的乌镇映像时,车就到了乌镇的路。走过新城区一排现代的房子,乌镇景区缓缓驶来灰青色的房子,古老的,小河水环绕的广告语上写,乌镇,最后一片枕水的地方。午饭后,我们从乌镇的东栅入口进入景区,开始了为时四个多小时的乌镇

8、之旅。进入大门以后,映入眼帘的是曲曲弯弯的河水和小路,还有独具江南特色的小桥,以及乌篷船和被太阳晒得有点慵懒的当地船夫。作为江南六大古镇之一的乌镇,其道路当然是这种斑驳不平的青石板,我一直认为,在阴雨绵绵的日子里走在这样的道路上,走在这样的古镇中应该更有味道。但可惜的是我们到的那日天气晴朗的让人目眩,这样的天气不仅可以防止让人过分潮湿的情感,也在这样的青石板路上留下了一个匆匆走过的身影。具典型江南水乡特征的乌镇,完整的保存着原有晚清和民国时期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以河成街,街桥相连,依河筑屋,水镇一体,组织起水阁、桥梁、石板巷、茅盾故居等独具江南韵味的建筑因素,体现了中国古典民居以和为美的人文

9、思想,以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和谐相处的整体美,呈现江南水乡古镇的空间魅力。河的两侧都是延伸到水中的明清建筑,粉墙黛瓦,别具风情,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水阁。乌镇的街道和民居都沿溪、河建造,所谓人家尽枕河。乌镇沿河的民居有一部分延伸至河面,下面用木桩或石柱深入河床中,上架横梁,搁上木板,人称水阁,冬暖夏凉,绵延数里,是乌镇建筑的独特奇观。水3阁是真正的枕河,三面有窗,凭窗可观市河风光,在屋中打开盖板,便可汲水洗涤。乌镇的原住民就这样世代随水而生,伴水而眠,乌镇也由此被誉为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离开之前,买了一些特产,姑嫂饼,桂花糕,还在那里吃了嘉兴的粽子这次的乌镇之行,很愉快,因为风景,因为人,大家都在

10、一起,其实到哪里玩都会觉得很美。(三)第三站杭州已经是最后一站,虽然上午地接导游带着逛了一上午的购物点,大家还是被眼前美景所吸引,阳春三月,莺飞草长。苏白两堤,桃柳夹岸。两边是水波潋滟,游船点点,远处是山色空蒙,青黛含翠。真不愧对“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我想无论是哪个季节,只到西湖边去静静地坐着,你不言,湖亦不语,单凭盈盈秀水,便顾盼中生出无限情愫。人言道西湖有三颇让人捉摸不透:长桥不长、断桥不断、孤山不孤。如此这般,就让你无端生出些缠绵的意境来,似远似近,若即若离。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太子湾公园,太子湾公园南靠九曜、南屏二山,东邻净慈寺,小有天园及张苍水,章太炎墓道,西借南高峰烟霞翠岚入园,

11、北有一长列高大葱郁的水杉密林而与南屏路相隔。全园以园路、水道为间隔、约略划分为东、中、西三块景区,东部景区为望山坪,颐乐苑等。望山坪系一大草坪,坪面宽广,视野开阔,满园郁金香花影照眼,馨香沁人。仗着景致的绮丽和名字的吉利,太子湾公园成为杭州新婚夫妇摄制婚礼录像的场所,野趣与新潮,构成了一幅动人的西湖风情新图。二、启示建议这次去华东,目睹了其旅游模式,对旅游开发有了一些认识,华东旅游模式有值得学习的也有值得借鉴的,感触很深。总结如下:(一)在城市规划上体现了大旅游的发展思路,临近的景区联合打造区域品牌。虽然这次并没有游完华东五市,但是能明显感到华东这几个城市联手打造区域品牌。无论是苏州还是杭州,

12、自然环境都保护的很好,现代文化与古文化、自然文化相得益彰,乌镇的建筑更是原汁原味,极尽和谐。同时,华东旅游特4色极其突出,几个城市风格不同,这点确实值得其他的旅游城市学习。(二)景区文化底蕴深厚这次游华东还有一个感受就是各地都注重了本地文化的挖掘和开发。让风景浸润在浓郁的地方文化之中,景区的魅力增添不少,因为有了文化的内涵,一草一木都生长着灵性、一景一区都蕴藏着底蕴,文化内涵的挖掘提升了景区的品位。比如:乘游船游苏州运河时既可以领略沿路风光、了解其发展历程还可以随行聆听到苏州评弹和苏州小调,末了,导游还会饶有兴致地教你几句嗲声嗲气的苏州话,呵呵,让文化成为游览景区的灵魂应该是增添旅游魅力的一大

13、法宝。(三)城市民众素质较高,旅游开发上以经营的理念提高旅游的效益。这次旅游还有一收获,就是感受到了南方人极强的经营意识,当然,这也是我感触最深的。到达杭州以后,几乎所有斑马线旁边都会有三个字车让人。而他们也确实是这样做的,想想开封烂闯红灯的情景,确实很钦佩杭州的市政建设。另外,杭州景区都有这么个特点,所有工作人员都能对游客很负责任的服务,让游客尽可能地保持良好的心情,虽然到达杭州那天上地接不是很热情,但是客观评价的话,地接导游工作确实没有一点偷工减料,讲解还是很负责的。我觉得在管理规范这块开封还需要做很大的努力。(四)旅游景区商业化气息过浓商业气息浓重似乎是全国各地景区都会出现的一种现象,华东也不例外。 景区内店铺很多,尤其是乌镇,几乎到处是商业街,不过物价还算便宜。当然这种情况在全国普遍存在,想要保障游客的权益不仅需要健全完善的旅游法规制度,更需要旅游服务人员自己提高本身的素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杜绝这种现象,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五)景区游人过多,环境容量饱和景点越是著名,慕名而来得有人越多。在目前的情况下,景区都不同意限制客流,但是就这次华东游我的亲身经历来说,景区内人员过多不仅让游客产生烦躁情绪,而且对景区内自然环境及文物遗迹也是一种破坏。在这种背景下我认为分流大客流,引导游客习惯应该尽快被景区重视起来。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