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金霍洛旗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与博物馆体系的建设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856117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伊金霍洛旗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与博物馆体系的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伊金霍洛旗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与博物馆体系的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伊金霍洛旗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与博物馆体系的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伊金霍洛旗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与博物馆体系的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伊金霍洛旗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与博物馆体系的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伊金霍洛旗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与博物馆体系的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伊金霍洛旗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与博物馆体系的建设(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伊金霍洛旗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与伊金霍洛旗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与 博物馆体系的建设博物馆体系的建设甄自明甄自明简介:伊金霍洛旗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古人类在这里生活繁衍,创造了极具地方特色的“朱开沟文化”,之后,明至今的八百年圣灯不灭的成吉思汗及蒙古贵族祭祀文化将伊旗悠久灿烂的文化发挥之颠峰。一、一、 伊金霍洛旗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伊金霍洛旗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 伊金霍洛旗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毛乌素沙漠东北缘,东与准格尔旗、陕西省府谷县接壤,北与杭锦旗、东胜区毗邻,西与乌审旗交界,南与陕西省神木县为邻。伊旗东部属晋陕黄土高原的北缘水蚀沟壑丘陵区,中西部为坡梁起伏的鄂尔多

2、斯高原,西南部属毛乌素沙地,辖区内有大小不等起伏不平的沙梁沙滩,属荒漠性草原。 “伊金霍洛”汉意为“圣主的陵园”, 伊金霍洛旗辖 16 个苏木(乡、镇), 146 个嘎查村,总面积 6 000 平方公里,东西长 120 公里,南北宽 61 公里;“阿勒腾席热”汉意为“金桌子”,阿勒腾席热镇为旗政府所在地。伊金霍洛旗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古人类在这里生活繁衍,创造了极具地方特色的 “朱开沟文化”,之后,明至今的八百年圣灯不灭的成吉思汗及蒙古贵族祭祀文化将伊旗悠久灿烂的文化发挥之颠峰。下面将伊旗悠久灿烂的文化遗产和文物遗存列举如下:1 1. .新新时时期期时时代代的的朱朱开开沟沟遗遗址

3、址及及其其文文化化从文物考古成果看,在新石器时代就有许多古人类在伊金霍洛旗生活、生产、繁衍、发展,其中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就是“朱开沟遗址及其文化 ”。位于纳林陶亥乡朱开沟村的朱开沟遗址,于 1977 年1984 年四次发掘约 4 千平方米,发现房址83 座、灰坑 207 个、墓葬 329 座、瓮棺葬 19 座。出土陶器 510余件,石器 207 件,骨器 420 余件,铜器 50 余件。遗址年代跨新石器时代仰韶时期、龙山时期、夏代、商代早期等多个时代。朱开沟古人类居民在伊旗生活、居住了 800 年,从距今 4200 年一直到距今 3500 年。这里出土了极具个性和地方特色的花边鬲、蛇纹鬲

4、和三足瓮等陶器,这些已经成为 “朱开沟文化”的代表和名片。“朱开沟遗址”也出土了青铜戈这样明显带有中原风格的武器,说明“朱开沟文化”同中原农耕文化存在广泛的联系和交往,是一个非常开放的文化。在 2008 年“鄂尔多斯青铜器国际学术研讨会 ”上,中国古代青铜兵器著名研究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健民认为,青铜短剑为北方草原先民所创造,而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朱开沟遗址发掘出土的 “鄂尔多斯直柄式青铜短剑”堪称“中华第一剑”。“朱开沟遗址”出土的青铜短剑、青铜刀证实了伊金霍洛旗就是 “鄂尔多斯青铜器 ”的诞生地,伊金霍洛旗是中国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的原始发祥地之一。2 2. .

5、战战国国时时期期的的秦秦昭昭襄襄王王长长城城战国时期战国时代的秦昭王长城。建于秦昭王三十五年前后,即公元前 306251 年。在秦昭王时期,义渠王利用朝秦的机会,与秦昭王之母私通,导致了秦昭王计杀义渠王,然后对义渠展开征讨;为了防御义渠夺回失地,秦昭王就修筑了长城。在鄂尔多斯市,秦昭王长城由南向北在伊金霍洛旗、准格尔旗、东胜区、达拉特旗均有分布,全长 80 余公里。墙体采用了土夯筑、土石混筑和石块垒砌3 种建筑方式。建于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前后,即公元前 306251年。当时,秦昭襄王设计击杀义渠王,然后对义渠(北方民族)展开征讨,在获得大片土地后,为了防御义渠夺回失地,秦昭襄王就修筑了长城。秦昭

6、襄王长城西起甘肃岷县,经宁夏固原、甘肃环县,陕西志丹、安塞、横山、靖边、榆林、神木,进入鄂尔多斯市境内,全长约一千多公里。在鄂尔多斯市,秦昭襄王长城由南向北在伊金霍洛旗、准格尔旗、东胜区、达拉特旗均有分布。墙体采用了土夯筑、土石混筑和石块垒砌 3 种建筑方式。1987 年,中国历代长城因其独特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整体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3 3. .秦秦直直道道到秦代,秦始皇修筑了南北纵贯鄂尔多斯的秦直道,其中段就在伊金霍洛旗。 “秦直道”从咸阳附近(今陕西淳化县北)的云阳,直达今内蒙古包头市西的九原,穿越今 14 个旗县,路面最宽处60 米,一般也有 20 米,浩浩荡荡

7、,全长 1800 里,从秦朝的心脏地区,直抵北方边塞,把京城守卫和边境防御结合起来,它纵贯鄂尔多斯南北,一般都修在山脊上,坡度很小,另外急弯很少,这样的运输在古代非常方便快捷,能够将对匈奴作战的大批军队和战略物资快速运往前线,是当时联通中原和北方的一条主要交通干线,而它穿过的鄂尔多斯地区,伴随着秦朝对匈奴的作战,同时进行了移民开发。因此,秦直道被誉为“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天下第一路”。现在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东胜区、达拉特旗都保存有“秦直道”的遗迹,即南起伊金霍洛旗的掌岗图四队,北至达拉特旗高头窑乡吴四圪堵村,其中在伊金霍洛旗境内全长约 75 公里。4.4.汉代红庆河古城汉代红庆河古城

8、2005 年,为配合“中国秦直道与草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召开,国家博物馆、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鄂尔多斯博物馆、东胜区文物保护管理所组成联合调查队对鄂尔多斯市境内的秦直道遗址进行全面的调查。调查队的第一站就是红庆河古城,当时除对红庆河古城进行调查外,还派出技术工人通过钻探寻找秦直道的踪迹,结果在红庆河古城西约 1500 米的地方,发现了秦直道遗迹。这是一次重要发现,因为在红庆河乡内由于工农业生产,地表已无秦直道遗迹可寻,这次调查用考古钻探的方法证实了红庆河古城西侧秦直道的存在。在鄂尔多斯境内,秦直道附近的城址只有伊金霍洛旗的红庆河古城。说明在秦直道修好后的几百年里,特别是在汉代,红庆河古城

9、一直是秦直道附近的重要城址,是秦代咸阳通往九原郡,汉代上郡通往五原郡的中转站,是秦汉时期中央政府通往边塞九原、五原的物资囤积地和官员、移民的中途休息地和给养补充地。这些说明从秦代开始,伊金霍洛旗已经是北方游牧民族地区通往中原农耕王朝辖区的交通要道,是北方少数民族同中原汉族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前沿阵地。如今,在 15 度方向近南北向的秦直道东 15 公里处为南北向的包(头)神(木)铁路、包(头)西(安)铁路,东 20 公里处为南北向的包(头)茂(林)高速公路、210 国道,古代的重要运输线演变为现代化的快速立体交通线,伊金霍洛旗同样为鄂尔多斯的开发,经济的发展,加强鄂尔多斯与周边地区的联系,加

10、强河套地区与关中地区甚至全国的经济、文化、贸易交流与合作作出了重大的贡献。5.5.明代至今的成吉思汗陵明代至今的成吉思汗陵到明代,天顺年间,鄂尔多斯部入驻并长期占据河套,鄂尔多斯因此得名。八白室(成吉思汗陵)随之迁来,由鄂尔多斯部的济农负责供奉。1468 年,蒙古贵族共推巴图蒙克为可汗,即达延汗。达延汗派他的三儿子巴尔斯博罗特驻鄂尔多斯部负责统治右翼三万户,这便是鄂尔多斯部封建立主的始祖。明万历年间,博硕克图济农接受三世达赖喇嘛灌顶,开始兴建喇嘛庙,万历四十一年,喇嘛庙建成,名叫乌罕巴达拉奇苏木,即王爱召,八白室就供奉在附近。明末,鄂尔多斯部归附后金。清顺治年间,蒙古各部实行盟旗制度,鄂尔多斯

11、设立伊克昭盟,下设七旗。伊克昭盟第一任盟长多罗郡王额嶙臣济农,由于封地在郡王旗(伊旗),却得到王爱召祭祀,故而,他就把八白室迁到了郡王旗的伊金霍洛。由于历史的原因,成吉思汗陵近七百年来辗转于大漠南北,至明中叶移至鄂尔多斯供奉至今。1939 年抗日战争时期为了避开战乱,成吉思汗陵移至甘肃省兴隆山,1949 年移至青海省塔尔寺,1954 年,内蒙古人民政府派迎陵团将成陵请回故地,同年中央人民政府拨款新建了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纪念性陵殿。陵园占地面积 55544 平方米,陵寝建筑面积 1691 平方米,于 1956 年落成。 成吉思汗陵,史称“八白室(宫)”,即八顶白色蒙古包组成的供奉物,形成于元朝年

12、间,历代有鄂尔多斯部担负着守护管理的重任,其中达尔扈特人专司祭祀供奉之职,完整的保留了独特的成吉思汗祭祀和蒙古族古老的文化习俗。成吉思汗祭奠每年进行 30 多次,每次祭奠都有其特定的内容、程序和时间,七百多年不变一直延续至今。每到祭日,牧民们不远千里而来,将纯洁的奶食、肥硕的羊背子摆放在成吉思汗陵柩前,虔诚的祈祷大汗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盛、六畜兴旺,达尔扈特人高颂着“圣主颂”等古老的祭文。整个祭奠庄严肃穆、散发着古老的气息。6.6.晚清时期的郡王府晚清时期的郡王府清代,建于光绪二十八年( 1902 年)的郡王府, 在伊金霍洛旗阿勒腾席热镇,仍然完整地保留到现在,郡王旗为济农的世袭领地,郡王府即

13、其府邸。郡王府主体建筑分前后两院,砖木结构,坐北朝南,建筑面积约 1000 平方米,四周围以土墙。正房、厢房屋顶采用硬山式和平顶相结合的建筑格式,门窗雕刻精美。从“朱开沟遗址”的游牧先民开始,在随后的朝代中,比较强大的北方游牧民族政权,比如秦汉时期的匈奴、隋唐时期的突厥、元明清时期的蒙古都把鄂尔多斯地区、伊金霍洛旗作为水草肥美的游牧地,交通便利的运输地,政治、文化交流的前沿阵地,当然,也是北方游牧民族同中原农耕王朝相互争夺的战略要地,可以说鄂尔多斯地区、伊金霍洛旗是中国游牧民族悠久和灿烂的历史、文化的摇篮。在古代,以伊金霍洛旗为中心的 鄂尔多斯地区,是北方游牧民族、少数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中央

14、政府政治、经济、文化、贸易交流合作的纽带。现在,鄂尔多斯更是蒙、晋、陕、宁四省区经济、文化、贸易交流和交通运输的纽带。二、依托我市二、依托我市“大文化、大旅游、大运输大文化、大旅游、大运输”战略,战略,整合古文物遗址旅游资源,整合古文物遗址旅游资源,建设极具伊旗特色的博物馆体系建设极具伊旗特色的博物馆体系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化是旅游的起点和止点,二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旅游产品只有体现各种不同文化的地域性、民族性、独特性、差异性,才能吸引广大的旅游者,从而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业又是一个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又是世界公认的朝阳产业。故而要发展旅游就要重视文化,要发展伊旗旅游业就

15、要重视伊旗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文物遗产。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伊金霍洛旗立足资源、区位、人文优势,大力推动了全旗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2007 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 200.38 亿元,位居全市第三,人均 GDP 突破1.72 万美元;财政收入完成 30.9 亿元,增长 49.5,人均财政收入达到 20894 元,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到 794.5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17381 元和 1603 元。跃居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第 72 位,西部百强第 4 位,成为带动鄂尔多斯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全国综合经济实力提升速度最快的百强县(市)之一。伊金

16、霍洛旗依赖大自然赐予的丰富地下资源,依托国家西部大开发、神华集团大建设和能源产业大发展等重要战略机遇,工业上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伊金霍洛旗在经济上已经处于西部乃至全国的前列,经济上的雄厚实力为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纵观世界各个老煤炭工业城市,都不可避免得在煤炭资源枯竭后经济陷入了衰退,甚至困境。故而,可持续发展战略应该是伊金霍洛旗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而发展文化旅游业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伊金霍洛旗拥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从“朱开沟遗址”到“红庆河古城”,从“成吉思汗陵”到“郡王府”,可以看出,伊金霍洛旗发展文化旅游业具有雄厚的历史积淀和基础。当前,伊旗应当抓住市委、市政府提出的 “大旅游、大文化、大运输”发展战略机遇,牢固树立 “发展大旅游,建设旅游大市”思想,认真贯彻 内蒙古自治区加快发展第三产业若干政策的规定,和中共鄂尔多斯市委、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 ,加大旅游发展力度,落实旅游企业及旅游开发者应享有的各项优惠政策,为旅游业提供和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以促进本旗文化旅游业的大发展。伊金霍洛旗闻名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