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时期中俄外交礼仪交涉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854888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PDF 页数:34 大小:528.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雍正时期中俄外交礼仪交涉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雍正时期中俄外交礼仪交涉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雍正时期中俄外交礼仪交涉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雍正时期中俄外交礼仪交涉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雍正时期中俄外交礼仪交涉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雍正时期中俄外交礼仪交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雍正时期中俄外交礼仪交涉(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岸故宮第一屆學術研討會:為君難雍正其人其事及其時代 1雍正時期中俄外交儀交涉雍正時期中俄外交儀交涉 陳 維 新 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 一、前言 雍正(1725) ,俄國皇凱薩琳一世(Catherine,1725-1727 在位)為擴展貿益及解決邊境糾紛問題,以慶賀雍正皇帝登基為由,派出全權大臣薩瓦(Sava Valadislavich)團前往中國。而當時準噶爾部動的棘手問題,正困擾著雍正皇帝。為讓俄國介入大清國對準噶爾部(Zungaria)的軍事動,雍正皇帝擬與俄國談判解決邊界問題及訂定條約約束俄國,所以對俄國欲遣使華表示觀其成。 由於國的外交儀體制同,大清國將薩瓦視為朝貢使臣 ,要求

2、薩瓦遵照大清國儀體制事,薩瓦認為貶抑俄國尊嚴拒絕遵循,因而發生外交儀爭議。 另外雍正七(1729) ,大清國派使臣托時、德新前往俄國慶賀俄皇登基,並向俄國借道前往土爾扈特部族(Turgut)居住地。中國第一次派正式的使節團前往俄國,在清代官修史書上,卻看到任何的記載,對於此段史實,部分學者曾撰文探討,但法一。本文擬引用相關檔案史,明薩瓦在中國發生的外交儀爭議,以及托時等人與俄國交涉有關覲俄皇外交儀問題,筆者擬作簡單扼要的明。 二、中俄兩國外交儀禮概述 從順治皇帝至康熙皇帝期間,俄國派遣使臣團前京約計有八團,華時間雖同,但都遇到同一個問題即是外交儀爭議。因為地環境、文化等背景因素同,必然在國交往

3、過程當中會發生爭議與衝突,中俄國外交儀爭議,主要是在俄國使臣覲清朝皇帝的儀程序、呈遞國書、國書書寫方式、呈遞物方式等問題上,部分使臣因願遵照清朝外交儀體制事,引起清朝皇帝悅,而被遣送回國(如附一) 。所以,探討雍正時期中俄國的外交儀交涉之前,需對中俄國外交儀體制,作一簡單的介紹。 (一) 封貢體制概簡述(一) 封貢體制概簡述 本文為初稿,尚待修正,請勿引用。 雍正時期中俄外交儀交涉 2依照中國傳統文化觀,中國是居於世界的中央,視周圍四方的外族人為 蠻夷 ,是以聲名洋溢乎中國,施及蠻貊 ,這種思想與觀影響代的皇帝與其臣民。甚至到清朝,此種天朝上國居於世界中心的觀意,依然是根深柢固。 清朝政府是以

4、自我為中心,按照遠近親疏、地位置等,制定一套確認周邊屬國藩部與外國在大清帝國體系的等級與其名分、尊卑地位的體制。在此體制中,大清帝國的皇帝是處於至尊的帝位,而一外國則都成大清帝國的屬國 ,僅是周邊的小國,即是單純為通商的國家,派遣使臣前商議貿問題,也被清朝政府認為是純心向化 ,專為朝貢而。中國皇帝既為天下之共主,統馭萬國,因此須負起頒中華正朔,宣敷文教,俾天下生,旁達於無外1,以及撫治華夷,一視同仁,各保境土,協和萬邦的責任。而此種傳統的文化觀也是封貢體制概的中心思想。 自清朝進關入主中原後,在對外關係的處上,基本上是承襲中國代各朝的各種儀制,而清朝政府也酌這些儀制加以因革損益,創建一套繁瑣對

5、外關係儀定制。基本上,大清帝國與周邊屬國藩部間的關係上,約有下的規定,屬國與藩部必須遵循這些規定。 1. 冊封冊封 清朝檔案史記載冊封規定 學者張啟雄在述封貢體制時提到:中國既與周邊諸王國合構成中華帝國 ,並與周邊諸王國個別締結宗藩關係,為凸顯其宗藩間的君臣上下關係,於是創出獨特的階層性的封貢體制,用以規範中華帝國的宗藩關係。2大清帝國的周邊諸國須向大清皇帝朝貢,清朝皇帝對於朝貢的屬藩,其為部或是邦國,均認為其具有邦國的身分,並冊封該邦國首長為國王。 國故宮博物院所藏志 賓 藩國開頭即: 國家定鼎以來,德威遠著,聲教所暨,莫不來庭,凡蒙古部落率先歸附者,悉歸版籍,視猶一體,及後者彌眾,皆傾國舉

6、部,樂輸厥誠,既地廣人繁矣。乃令各守其地,設理藩院以統之,朝歲時奉職貢焉。3 該志中的藩國記載清朝政府冊封外藩部的儀規定,清朝政府要冊封有功的外藩部首為親王、郡王時,清朝政府會遣大臣執信約往封,1 清萬斯同編, 明史稿 , 鄭和傳 ,原稿現藏於南京圖書館古籍部。 2 張啟雄著, 外蒙主權歸屬交涉 1911-1916 (臺: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1995 ) ,頁 16-17。 3志賓一 ,文獻編號 6000218,國故宮博物院藏。 岸故宮第一屆學術研討會:為君難雍正其人其事及其時代 3至本部邊界,驗視信約,將奉差大臣職名,並冊封各事宜飛報該部首,該首迎至五外下馬跪右,候制冊過,乘馬隨 。

7、使臣隨首到該首府中後,須設香案,使臣捧制冊奉香案上,該首即三跪九叩後,宣官宣制冊所載內容,該首再三跪九叩後,首與使臣對二跪叩頭,完成冊封儀式。4 國故宮博物院所藏大清國修正賓志之敕封藩服中,記載冊封儀規定: 崇德間定制,凡外邦效順,俱頒冊錫爵,進奏書牘,署大清紀年。若朝貢諸國無子嗣位,則遣陪臣請朝命,禮部奏遣正副使各一人,持節往封,特賜一品麒麟服,以重其行。行日,工部給旗仗,兵部給乘傳,封使詣禮部,儀制司官一人奉節,一人奉詔敕,授本部長官,以授正副使,跪受,興,出,易征衣,乘傳往,將入境,其國邊吏,備館傳夫馬,緣塗(沿途)所經,有司跪接,及國嗣封王遣陪臣郊迎,三跪九叩,勞使者一跪三叩,延入館。

8、陳詔節龍廷內,行禮如儀,謁使者三叩,不答。諏日,王率陪臣詣館,禮畢,王先歸,龍廷舁行,仗樂前導,封使後隨,入門,陳正中,使者及階,下馬正使奉節,副使奉詔敕,入殿,陳案上,退立東旁,王率眾官北面立,三跪九叩,興,詣封位前跪,副使奉詔書,付宣讀官,宣訖,王行禮,如初,出竢門外,使者出,跪送有間,適館勞之,使者還朝,迺修表文,具方物,遣陪臣詣關謝恩。 如諭祭兼冊封,先於其祖廟將事,諭祭文陳案上,使者左右立,世子跪叩如前,退立神位左,迺宣讀,眾俛伏。宣畢,興,送燎行禮,使者跪,退。次行冊封禮,儀與前同,至以詔敕授使齋還,則禮部設案午門,位正中,尚書立案左,儀制司官從,館卿率來使入,授詔敕,序班引詣案前

9、跪,授受如制,退,詣丹墀西,三跪九叩,禮成,歸授國王,謝恩同。5 敕封藩服是清朝政府對屬國敕封的儀定制,凡屬國新王即位,及世子等,由該國先向清朝政府上奏,經部議定後,再由清朝皇帝選派正、副使持節往封。冊封儀式最主要的是,使臣將清朝皇帝的詔敕置放於殿內案上時,屬國新4志賓一 ,文獻編號 6000218,國故宮博物院藏。 5 兆豐編或寫, 大清國修正賓志 ,文獻編號 6000134,國故宮博物院藏; 十賓 , 清史稿第五冊,卷 91,志 16(臺:洪氏出版社,1981) 。 雍正時期中俄外交儀交涉 4王須陪臣三跪九叩,詔敕宣完畢後,再三跪九叩,以此大向清朝皇帝表示謝恩。由上述可知大清帝國的冊封儀程

10、序,是一套程序完備儀定制。 2. 朝貢朝貢 (1) 清朝檔案史記載朝貢規定:) 清朝檔案史記載朝貢規定: 志賓一之諸國朝貢記載: 蒙古部落設理藩院以統之,其餘禮部主客清吏司掌朝鮮、琉球、安南、荷蘭、西洋、暹羅諸番朝貢接待給賜之事。崇德年間定,凡歸順外國俱頒誥冊、授封爵、進奏文移,俱書大清國年號。凡遇聖節、元旦、冬至,具表朝賀,進貢方物。順治元年,定外國朝貢,以表文方物為憑。該督撫查照的實,方准具題入貢,貢使到京,所貢方物,會同館呈報禮部,貢物交進內務府,貢船不得超過三隻,每船不得超過百人,入京員役不過二十人。6 聖節、元旦、冬至是大清帝國的三大節日,大清帝國屬國藩部派遣使臣攜帶表文及貢物前往京

11、朝貢,表文須書寫大清帝國號,亦即是奉正朔 。清朝政府對於朝貢國貢船、人及進京人員有明確的規定,亦即是對朝貢的規模作限制。 大清國修正賓志山海諸國朝貢記載: 凡諸國以時修貢,遣陪臣來朝,延納燕賜,典之禮部,將入境,所在長吏給郵符,遴文武官數人伴送,有司供館餼,遣兵護之,按途更代,以達京畿。既至,延入賓館,以時稽其人眾,均其飲食。 翼日,具表文方物,暨從官各服其服,詣部竢階下,儀制司官,設表案堂中,質明,會同四譯館卿,率貢使至,禮部侍郎一人出,立案左,儀制司官二人分立左右楹,館卿先升,立左楹西,通事序班各二人,引貢使等升階,跪,正使舉表,館卿祇受,以授侍郎,陳案上,復位。使臣等行三跪九叩禮,興,退

12、。館卿率之出。 禮部官送表內閣竢命,貢物納所司,如值大朝、常朝,序班引貢使等列西班末,聽贊行禮如儀。非朝期則禮部先奏,若召見,館卿豫戒習儀。屆日,6 志賓一 ,文獻編號 6000218,國故宮博物院藏。 岸故宮第一屆學術研討會:為君難雍正其人其事及其時代 5帝御殿,禮部尚書引貢使入,通事隨行,至丹墀西行禮,畢,升自西階,通事復從之,及殿門外,跪,帝慰問,尚書承傳,通事轉諭,貢使對辭,通事譯言,尚書代奏,畢,退。如示優異,則丹墀行禮畢,即引入殿右門,立右翼大臣末,通事立少後,賜茶賜坐,均隨大臣跪叩,飲畢,慰問,傳達如初。出朝所,賜尚方飲食,迺退,翼日,赴午門外謝恩,禮部疏請頒賜國王,並燕賚貢使。

13、 既得旨,所司陳賜物午門道左,館卿率貢使等東面立,侍郎西面立,有司咸序,貢使請詣西墀,三跪九叩,主客司官頒賜物,授貢使,貢使跪受,以次頒賜貢使,暨從官從人咸跪受,贊興叩如儀,退,賜宴禮部。 貢使將歸國,光祿寺備牲酒果蔬,侍郎就賓館筵燕,伴送供偫如前,所經省會皆饗之。司道一人主其事,館餼日給概從周渥焉。7 上述山海諸國朝貢,主要是規定進表、朝覲、頒賞等儀定制。從繁文縟節的朝貢儀可知,朝貢儀是確大清帝國與藩屬間政治上的臣屬關係,為臣子的藩屬,按君臣之義事,遵朝貢儀,則是大逆道,藐視皇權,對大清帝國為宗主國地位的挑戰。 (二)俄國外交儀概述(二)俄國外交儀概述 探討清朝時期俄國派遣使臣至中國所發生的

14、外交儀爭議問題,須先瞭解當時俄國外交儀體制發展與變遷的過程。依據蘇國家政治書籍出版社出版,由 V. P. 波將(V. P. Potemkin)等人所編的外交史從古代到十九世紀七十代,第一卷一書中記載,在十五世紀的後半期,俄斯(當時稱為莫斯科大公國)在伊凡三世(Ivan )的導下登上國際舞臺,在西元 1489 時,神聖馬帝國皇帝派遣使者至俄斯,在一次與伊凡三世祕密面時,這位使者建議伊凡三世應請求神聖馬帝國皇帝給他加封國王的稱號。因為從當時西歐政治思想的觀點看, 這是使一個新國家合法化並使之進入西歐國家共同體系的唯一辦法,同時也可以使它處於某種依賴帝國的地位 。8這位使者言下之意是要伊凡三世向神聖

15、馬帝國皇帝稱臣,接受冊封為國王,並將俄斯納入神聖馬帝國保護之下,並具有屬國的身分。 伊凡三世對於使者此項建議表示拒絕,他 從一開始,即從我們的始祖那時候起,是神的恩賜使我們治自己的國家,無我們的始祖,無我們,均受命於神在此7 清兆豐編或寫, 大清國修正賓志 ,文獻編號 6000134,國故宮博物院藏。 8 俄V. P. 波將等編,史源譯, 外交史從古代到十九世紀七十代 第一卷上冊,京:三書店,1979 ,頁 329-330。 雍正時期中俄外交儀交涉 6以前,我們願受命於人,同樣現在也願受命於人9。在伊凡三世給神聖馬帝國皇帝的外交答覆信函中,伊凡三世自稱為神聖全俄斯大國君 。在與其它國家的外交往時,伊凡三世有時會自稱沙皇 (Tsar) 。由伊凡三世所的話可知,在他觀中的俄斯,始終是一個獨自主的國家,從受其它國家的管轄,也未附屬於其它國家。它國欲與俄國交往,雙方須基於平等的地位往,要俄國向它國稱臣內附,成為它國的屬國,接受冊封,伊凡三世堅定認為他與神聖馬帝國皇帝的地位是平等的,可能格稱臣。 伊凡三世在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