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的降雨类型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854771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明时节雨纷纷”的降雨类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清明时节雨纷纷”的降雨类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清明时节雨纷纷”的降雨类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清明时节雨纷纷”的降雨类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明时节雨纷纷”的降雨类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清明时节雨纷纷”的降雨类型有学生问起来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其中清明时节雨纷纷一句,此时降雨应该是冷锋还是准静止锋降雨。有的老师认为此时的降雨类型应该是冷锋降雨,因为杏花村在山西,山西属于北方地区,清明时节应该有冷空气影响,所以是冷锋降雨。我觉得从时间上和降雨特点上应该是属于准静止锋影响造成的降雨。每年夏初,来自海洋上的暖湿气流与大陆上南下的冷空气交锋、对峙,在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形成了一种著名的天气系统江淮准静止锋。它是形成梅雨的重要天气系统。“清明时节雨纷纷”“黄梅时节家家雨”,正是梅雨天气的真实写照。是准静止锋影响还是冷锋或者暖

2、锋影响形成降雨那就要作者所说的杏花村在哪里了,这就要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翻开杜牧生平,以及他自己自我介绍就知道,他先后任过黄州、池州、睦州刺史,在从今西安来黄州赴任的路上路过岐亭,写下了“清明时节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之诗。其实当时所指的杏花村就是黄冈麻城市岐亭镇的“杏花村”,原因如下 1、从地理位置看,岐亭历来处于官府交通要道,是南朝以来的古城,北宋诗人张一留下“朝发云山近岐亭”的诗句。古镇歧亭历来是政治、经济、文化比较集中的地方。现在,仍扼守汉麻公路,处于麻城、新洲(原属黄冈)黄陂、红安四县交界处。黄州府志还载:“杏花村在歧亭,有杏林、杏泉、杜牧诗”。2

3、、从酿酒历史看,岐亭酿酒历史悠久,据麻城县志记载,这里流传民谣:“三里桃花店,四里杏花,村头有美酒,店里有美人”,杜牧在这写诗后不久,宋代词人谢无逸也路过这里,在杏花村驿壁上题江城子一首:“杏花村里酒旗风,烟重重,水溶溶,野渡舟横,杨柳阴浓”。苏轼贬谪黄州路经此处,意外地见到了隐居于此的友人陈季常。从此,他三次来杏花村饮酒赋诗,尤其是他撰写的方山子传,将此处记入其中。3、从杜牧作诗的背景看,杜牧从长安被贬来黄州,岐亭是必经之地,遇上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情景,自然流露出许多伤感,必然会借酒浇愁,但不知何处有酒,就问牧童,牧童就会很自然的指向久负盛名的产酒之地杏花村。诗的气氛与当时的情景十分吻合。4、

4、从自然气候条件看,麻城岐亭镇杏花村民风纯朴,风景优美,杨柳依依,桃杏连遍,小桥流水,樵歌牧唱,分外诱人。这里是吴楚和江淮结合部,气候条件具有江淮气候特征,“杏花春雨江南”亦是这里的写照,至今每逢清明时节,总是阴雨连绵。而北方的山西,本来雨水偏少,春季更是“春雨贵如油”,少见雨纷纷的景观。也有人认为是在黄州内近红安县的杏花村。红安在唐时属黄州管辖。“唐朝时有三千多户,一万五千余人,设有七十二台油榨,一百零二口井,过去桃花村与现在北三里的桃花洞相连故得名。”桃花镇古时称桃花店,七十年代又称桃花村。紧靠桃花店往东就是有名的杏花村,后与桃花店相连形成东西七里长街,杏花村因种植杏林酿酒而得名,因杏林园紧

5、邻村镇,早已毁于战乱,这里曾经历过宋、元、明、清历代战乱的侵袭,遗迹无存,但从古至今这里一直流传着:“三里一个桃花店,四里一个杏花村,桃花店里出美女,杏花村里出美酒”的民谣,在唐武宗会昌二年(842)春天,杜牧被外放黄州为刺史,会昌四年(844)九月离开黄州,新任安徽池州刺史,其问在黄州呆了两年多的时间。在这期间他为了亲理民政,施展报国才能,经常深入乡间民里,察访调查,革除政,治理地方建设作了很大努力。一方面他在乡间利用察访之机,都要登临当地风景名胜、采访古迹,并常以饮酒赏景之性情,赋诗题咏抒怀人间世事欢悦与沧桑,因此写了不少反映黄州府境域内的名胜古迹诗篇,至今流传有十几多篇。 二、杜牧至少有

6、两次到过红安县境,有诗文为证。据史料记载,杜牧在黄州任刺史期间,曾至少两次去过木兰山,杜牧登木兰山红安县是必经之地。第一次在武宗会昌二年(842),并在木兰庙前赋诗一首题木兰庙以祀木兰。“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佛云堆上视明妃。”赞扬了女英雄花木兰先国后家的精神。第二次是武宗会昌三年(843),再登木兰山,他来到东泉边,相传他掬饮了泉水之后便将自己带来的一壶香茶倒入井内,井水从此更加清香甜美。清代刘振驿游览此清泉井后,曾感慨写下“远树有时衔夕照,暗泉何处落清溪”的诗句。又传,此次杜牧上木兰山时,乘一扁舟横渡仙河(今滠水过红安县境)在张家湾小憩之后,沿好汉坡拾百级台阶而上

7、后,已是大汗淋漓,当他脱下长袍解凉时,不巧一只竹管羊毫笔从衣袖掉到张家湾的一块菜园地里,次日,待杜牧一行下山寻找时,羊毫笔已不见踪影,此处却已长出一棵鲜嫩的竹笋,后来,这里长成了一片翠绿的竹林。现在木兰山出产的“叫具”由此竹制而成,虽然这是一个传说,但又很巧合,这说明了杜牧去木兰正是清明雨时春笋出土的季节。杜牧两次去木兰山都在冬去春寒之时,而此时正是江南多雨季节,当地俗称“连阴雨”。连阴雨一年之中有春秋两次,也称“春雨”和“秋雨”。持续时间均在四十天左右,春季连阴雨正值清明节前后,因此,鄂东一带在清明节无雨是极为少见的,他在这期间所写诗篇,多是与“春”和“雨”有关。那么也就是说不管杜牧诗中的杏花村是在麻城还是在红安(其实麻城和红安是相邻的两个县),都不可能是在今天的山西。所以这里的雨纷纷应该是准静止锋影响造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