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政策读完中学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850080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靠政策读完中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靠政策读完中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靠政策读完中学(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4南国都市报7月5日讯 (记者 张 期望) 今年18岁的李丁,家住琼海市 博鳌镇田埇村委会东埇村,是一个不 折不扣的学霸。从小学到高中毕业, 一直是班上排名第一第二的学生。今 年高考他考取了805分的高分,成为 琼海市22名800分以上的学生中的 一员。尽管高考志愿还未填,由于家 境贫困,他们全家不得不提前到处想 办法凑大学学费。 一张书桌,两张床,外加一个衣 柜和一个电视柜,这是李丁一家三口 挤住的卧室。客厅是李丁家和三叔家 共用的。在李丁家,最为显眼的就是 在靠近李丁家卧室墙上,贴满了李丁 从小学到高中的奖状。在博鳌镇田埇 村委会东埇村,李丁家的房屋应该是全村少有的没有翻新的。父亲四兄弟

2、 四个家共同住在两幢老式海南民宅 内,四间卧室,每家一间,两个客 厅,每两家合用一个。今年18岁的李丁,父亲已经56 岁,母亲40岁。56岁的父亲李仁达 是一名农民,除了平时在家种地,闲 的时候就帮村里人盖房赚点零工费,以贴补家用。母亲由于身体一直不 太好,只能在家做些家务。 李仁达称,由于年纪大体力逐 渐下降,现在拼死拼活干工,也只 能勉强维持家里日常开销。李丁有 一个姐姐,没上什么学,早早地嫁 人了,家境也一般,也拿不出多余 的钱支持弟弟上大学。 从小学到高中,李丁一直是个 不折不扣的学霸。小学在村里常年 稳拿班上第一,上初中的时候,由 于成绩优秀,被嘉积中学海桂学校 录取,不仅免除了他初

3、中三年的学 费,还每个月给他发放100 元的生 活费。初中毕业后,李丁成绩依然 是班上第一第二名,该校继续实行 初中的政策,免除了他高中三年的 学费,同样每月发放100 元的生活 费。该校的这种政策主要针对校内 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而且并不是 第一年成绩优秀,就能 6 年全部享 受,而是要求第一年成绩达到该校优 秀学生标准,才能享受下一年度的这 种“免费政策” 。中学六年都能享受“免费政策” ,李丁的成绩必须年年都 是班上第一第二。 “孩子真的是我的骄傲,如果不 是他成绩好,估计初中毕业他就要辍 学了。 ”李仁达说。 高考成绩出来后,李丁准备报考 中南财经大学的金融专业。老师劝他 以他这么高的

4、分数,完全可以挑选更 好的大学。但李丁认为,自己喜欢金 融专业,如果报考其他学校,不一定 能上,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准备报考中 南财经大学。因为对他来说,确保上 大学很关键,他一直坚信知识才能改 变命运。 李丁所选学校的专业每年收费为 5000元,并不是国内高校同类专业收 费最高的,但是面对4年两万元的学 费,李丁家里还是一筹莫展。 “除了学 费,还有每年的生活费,一年下来没 有一万多元根本读不下去。 ”说到这 里,一向好强的李丁眼里有点迷茫。 如果有好心人愿意帮助李丁上大 学,可以拨打南国都市报新闻热线 966123联系。南国都市报7月5日讯 (记者 王 龙风) 6月28日,黄志灵一个人从儋 州

5、中和镇跑到那大城区找临时工干, 为此她还特地准备了4份简历。小黄 说,印一份简历5毛钱,但她还是不 敢印太多。小黄是今年的高三毕业 生,学文科的她考了665分,因为家 中困难,懂事的小黄想趁着假期挣点 钱给自己当学费,但找了一整天都没 找到工作。 其实,这不是小黄第一次出门找 工了。三年前初中毕业后,小黄考上 了儋州二中,便利用暑期的时间去了 饭店打临时工,解决了一小部分高中 学费问题。但这次,小黄面对的难题 更大了,如果被心仪的大学录取,摆 在她面前的是每年几千元的学费,小 黄无奈只得向本报求助。 6 月 29 日,记者来到儋州市中 和镇上小黄的家。这间 40 平米左 右、一房一厅的小平房,

6、是家里花了 几年时间慢慢地一砖一石垒起来的。 穿过小平房,一座低矮的瓦房就是小 黄家的老房子,瓦房除了一间作为厨 房外,另外一间是小黄父母的卧室。 小黄的母亲郑凤英说,因为她家 是城镇户口,没有自家农田耕作,亲 戚家便送了点田地让她种。由于腰椎 盘突出没法干重活,她除了下田地干 活,就是在家照看患病的大女儿。 郑凤英说,丈夫因为早些年学了 修单车的手艺,所以便一直靠修单车 谋生,但收入很少,现在丈夫也已 50多岁了,没法再学其他手艺,便只能有活就干,没活就闲在家里。 因为在那大城区上学,离家里较 远,小黄也极少有机会回家,但一回 到家里,小黄便在家里帮忙着洗衣、 做饭、打扫卫生,看到父亲在给人

7、修 单车,她便跑过去帮忙。 在老师的眼里,小黄是个学习刻 苦,淳朴懂事的女孩子。小黄高三班 主任老师王海丽说,小黄在学校里学 习很拼命,上午下课后她都舍不得离 开教室,在教室里自学一会儿,等食 堂人少了,她就去食堂买盒饭带到教 室里吃,吃完了继续自习,累了就趴 在桌子上休息一小会,醒来继续学 习。晚上学校准时熄灯,但小黄回到 宿舍后,就打开充电小台灯,在床上 继续复习功课。 王海丽老师说,高三的时候班级 让学生自愿订 语文周报 辅助学习,只有二十多元钱,小黄都不敢 买,最后还是老师帮忙付的钱。因为 高三学习很累,她多次劝小黄买点水 果、牛奶等补补身子,但从没见过小 黄吃这些东西。 王海丽老师说

8、,因为学习压力 大,耗费的体能较大,她经常看到小 黄嘴里含着一块冰糖在学习,为的就 是给自己补充点体能,保持良好的学 习状态。有一次,王老师自己买了点 水果骗小黄说,这是同学买来送她 的,想送给小黄吃,但小黄硬是说: “老师不用了,我吃点冰糖状态就很 好了。 ” 小黄说,如果有机会,她还是想 干点临时工,能挣多少是多少。 面对小黄的大学学费问题,母亲 郑凤英说,她就是到处借钱,也要满 足女儿求学的愿望。南国都市报 7 月 5 日讯 (记 者姚传伟) 下岗10多年,黄闻益 和爱人一直靠打零工维持家用, 虽然生活困难,但他从未悲观失 望。不过这段时间,因为女儿上 大学的费用,让年近六旬的黄闻 益变

9、得异常忧愁,每夜躺在床上 都辗转反侧无法入眠。女儿大学费用愁坏父亲“我倾向于南方的大学,要 是去北方,每年买衣服还要花不 少钱。 ”4日下午,海口市海垦 路一职工宿舍区,在一间低矮的 瓦房内,黄闻益在考量着如何才 能在金钱与学业之间,让女儿黄 花艳最大限度受益。 1998 年,黄闻益和爱人双 双下岗,为了抚养孩子,两人便 四处打零工维持家用。 “老伴就 给人家洗碗、打扫卫生啥的,我 做搬运工等。 ”虽然没有固定的 工作和收入,但10多年来,黄 闻益和爱人还是努力将孩子抚养 成人。尤其是二女儿小艳,在今 年高考中,理科考了647分,这 让家人开心了好一阵子。 不过开心之余,黄闻益又不 得不去面对

10、一个现实的问题:去 哪筹集女儿上大学的费用? 上份工做完后,这段时间还 没找到活干,黄闻益只好闲在家中。之前向亲友四处筹借给孩子 上学的1万元钱还没还上,现在 又要面对女儿即将上大学的费 用,黄闻益说,自己真的不好意 思再找这些亲友借钱了。到大排档端菜赚学费看着年迈的父母为了自己上 大学如此操劳,懂事的小艳高考 结束后便在海口一家大排档找了 一份兼职,每天起早贪黑地跑到 店里端菜。 “这份兼职做了10天 左右,孩子的手就被汤给烫到 了,我听说后,心里很不是滋 味。 ”虽然小艳不怕吃苦,哪怕 是在端菜过程中手被烫伤,但还 是要坚持继续,直到父亲黄闻益 的坚决制止,小艳才决定辞掉这 份工作。 在黄

11、闻益家低矮的砖瓦屋 内,由于空间狭小,两张床格外 显眼,其中一张床还是上下铺。 “如果赶到孩子都回家,床铺不 够睡,尤其是夏天挤在一起太 热,孩子就会轮流到同学或者亲 戚家去借宿。 ”黄闻益说,他和 老伴的生活苦点无所谓,但一定 不能对不起孩子,不管怎样都要 让孩子完成大学学业。 4 日下午,小艳去同学家 玩,记者未能与其面对面交谈。 不过,在电话中,乐观的小艳还 是笑着说,她打算报考暨南大 学,同时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 填报完志愿后,她准备再找一份 兼职。 如果有爱心人士愿意资助这 位乐观又坚强的女孩,可拨打本 报新闻热线966123与我们联系。琼海805分高分考生 靠 “免费政策” 读完中

12、学编号: 16 姓名: 李丁 毕业学校: 嘉积中学海桂学校 高考成绩: 805分 (理科)小档案找工作复印简历5毛钱一份 怕花钱她只印了4份为了保持学习状态,她不舍得买水果,含冰糖补充能量编号: 17 姓名: 黄志灵 毕业学校: 儋州第二中学 高考成绩: 665分 (文科)小档案一家人挤住在瓦房里 孩子经常到处借宿 下岗10多年无稳定工作,年 近六旬老父盼圆女儿大学梦编号: 18 姓名: 黄花艳 毕业学校: 琼山中学 高考成绩: 647分 (理科)小档案全家三口 至今挤住一间 房, 面对大学 学费一筹莫展李丁身后全是他上学得的奖状。南国都市报记者 张期望 摄黄志灵在阴暗的厨房中做家务。南国都市报记者 王龙风 摄2014 年 7 月 6 日 星期日 责编/元惠卿美编/孙春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